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昭华-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居然把人都蒙骗过去了。
第十七章 举兵伐逆()
应天。
有一处连阳光都照不进来的地方,像是一副棺材坐落在皇城西南角落,这就是被称作北镇抚司的地方,北镇抚司衙门位于狱神庙附近,因为同时也是诏狱所在,是以戒备之森严,甚乎于锦衣卫衙门。
锦衣卫之所以凶名远扬,盖因北镇抚司而来,而北镇抚司的凶名,又多因这座诏狱而来。北镇抚司可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三法司均无权过问,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刑法极其残酷,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称十八道点心。据说官民有犯罪者,若是被缇骑抓捕,解送往诏狱,许多人登时魂飞魄散,被活活吓死的并不稀奇。盖因一入诏狱必赴火蹈刃、惨毒难言。而相比之下,若能侥幸得送刑部大牢,则如从地狱来到人间一般庆幸万分。
透过青砖深墙,厚重的铁门之中,兵部尚书齐泰在典吏和千户的带领下,走上一个通往地下的楼梯。供职镇抚司的官吏已经被习惯这霎时飘散上来的腐臭气味了,而第一次诏狱的齐泰却难以忍受,被熏得直欲干呕。
只不过他今日有极为的事情要亲自来办,所以才顾不上许多,踏入这潮湿幽暗的牢房里。狱中一片昏暗,凄凄惨惨,只有通道石墙上的灯,明明灭灭摇摇欲坠地,仿佛引魂灯一样,幽幽地照射着一间间粗铁栅栏围起的牢房。这里阴风阵阵,彻骨深寒,脚下各种蟑螂鼠虫乱窜,耳边还有各种求饶哭泣之声,从一间间牢房望去,只见里面关押的囚犯无一不是衣衫褴褛、伤痕累累,说是状若厉鬼也不为过。
等到随行的千户将齐泰引到一处静室之中,齐泰还没坐稳椅子,就听到隔壁传来一声凄厉无比的叫声,他像是被毒蛇咬了一口一样跳了起来。
“大人安坐,”陈千户道:“这邓庸是个硬骨头,刚给他上了第三道点心,您放心,这诏狱里面,还没见过能熬过第十道点心的人,您稍坐一会儿,就好。”
这陈千户似乎知道这些文官的毛病,眼睛不能见到那般血腥的场面,所以专门请他坐了静室里,而一墙之隔,彪形大汉撕扯掉邓庸的裤子,把他活生生强摁在布满一排排透着寒气的锋利钉子的板凳上坐下,随着尖叫声的响起,瘦弱的邓千户早已血肉模糊,然后又被像丢垃圾一样扔进恶臭无比的鸡血池里,发出可怖的叫声。
“招不招——”问讯的王佥事转动着手里的镊子,道:“你也是个有志气的人,能熬到现在,倒也佩服你骨头硬。可你也要想想,你不过是个血肉之躯,如何抵挡得了这十八般刑具呢?那燕王卖你什么好,能叫你舍生忘死要保他?你在这里受尽苦毒,又有谁知道呢?”
这名叫邓庸的百户早已经不成人形,两眼没了眼珠、成了血洞,胳膊扭曲地耷拉下来,腿上一片片肉被剜掉,烫焦溃烂到不能辨认。
“说实话,”这王佥事又道:“朝廷要对燕王动手,燕王就和那齐王、周王、岷王一样,削夺爵位是跑不了的,有没有你这份口供,其实也无关紧要,到时候自会从他王府里搜出罪证来,只是可惜你了,你唯一一点用处也没了。”
说着就有人掏出了一排排的钢针,然后把增加疼痛的药水沾到针尖上,找准最让人痛苦不堪的穴位,像用匕首插胸膛一样慢慢刺进去。每向身体里刺进一根钢针,邓庸都仿佛死过一次一样,当身体的几大关键部位都布满钢针时,人也早已七窍出血,离死亡只有一线之隔了。
“我招,我招——”邓庸瞪大猩红的双目,发出骇人的叫声。
听到这话,隔壁的齐泰急忙站了起来,走入刑房之中。但光线太暗,只能看到个模糊的人影,等身边的人将一盏灯笼凑近了,齐泰才看清楚了邓庸的模样,果然是不忍卒视。
“燕王是否暗蓄大志,妄图谋逆?”齐泰逼问道。
“是,是!”邓庸嚎叫道。
“他派你来京城,”齐泰道:“是否是来串联徐达旧部,并诸皇子宗亲,意图颠覆?”
“是,是!”邓庸已经神志浑噩,不辨人言。
燕山卫百户邓庸,本来是奉燕王之命,来京城五军都督府上交一份有关军籍调动的文书,然而却被朝廷执住,送入诏狱,严刑铐掠,逼问他有关燕王谋逆的事情。要说这邓庸确也是燕王腹心,对燕王暗地里的谋反活动也很清楚,只是他虽然秉性忠诚,却也着实无法扛过锦衣卫刑讯的手段,如今已经被折磨地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
得了画押,拿到了一份严刑拷打出来的口供的齐泰急匆匆赶往大内,他见到了同样寝食不安的新帝,而新帝的寝食不安并不是因为邓庸,而是因为他在刚刚举行的宫宴上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东西,吓得他四肢百骸都僵硬了好一会儿,心悸不已。
要说刚才吕太后和马皇后还有江都郡主排设了宫宴,招待在京的皇子并公主们,已经分封但未就国的皇子们是如今新帝需要笼络的对象,他如今雷厉风行的削藩之策,的确操之过急,新帝决意要安抚这些皇子公主们,然而在宫宴上,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之际,却忽然昏天黑地起来,诸人咫尺之内,竟然看不到对方,吓得众人失声尖叫,持续了好一会。
而朱允炆却在这黑黢黢的环境中见到了一个无头的男子,手上提着三个人头过来,血气模糊,长驱直入,就朝着他径直走来,吓得他不由得瑟缩起来,道:“你是、你是何人!”
这人并不说话,只是将三个人头掷在地上,随即掏出长剑来朝他劈过来,吓得朱允炆从帝座上翻滚下来,然而眼前又忽然一片寂静,一无了。
他之后忽然想起来,这黑影应该是洪武二十八年冬至宴上,手刃了两个亲身儿子然后自刎的傅友德的阴魂——而这柔仪殿里,也是傅友德的女儿傅氏撞柱的地方!
不光是他吓得魂飞魄散,吕太后和马皇后也吓得不轻,她们倒是没有看到朱允炆看到的那番景象,但是咫尺之内不见人,却也十分难以解释她们心惊胆战。
他躲入乾清宫里刚刚歇息了一会儿,听见齐泰求见,还以为是哪里又发生了地震,六月十七的时候,京师还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地动,两处武库倒塌,砸死军民百姓共计二百三十余人,如今他见齐泰,便是问询此事。
然而齐泰却举着邓庸的口供,道:“燕王要反了!”
慌得新帝差一点又从御座上栽了下去,他劈手夺来一看,顿时心胆俱震:“这就是那个燕山卫百户的口供?果然——果然,燕王军器……装疯避祸,想要谋反?”
“燕王,朕的好四叔啊!”新帝说不上来什么滋味,好像还有一种解脱和暗自的欣喜,他暗祝道:“皇爷爷,非是允炆不听您的话,而是您给我选的周公,他可不是周公,他要做王莽了,我逼不得已,对他下手,您不能怨我了!”
他这么想着,不由得露出狰狞的神色来,“你即刻下发兵符,敕谕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二人,叫他们发兵围住燕王府,准备逮治燕王!”
朝廷信件有如流星一般飞向北平,急递铺的铺卒急着送信,却并没有注意到不知什么时候起,所过之地不论大街小巷,总能出现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凑在一起嘻嘻哈哈唱着一首莫名其妙的歌谣,这歌谣是这么唱的:“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而此时燕王府还并不知道百户邓庸被朝廷擒住,已经供出密谋的事情,府内甚至在张灯结彩,举行燕王义女薛氏和布政使张昺次子张世杰的婚事,婚宴之上张昭华往来应酬,甚至还和高炽亲送蓝蓝去了张氏府邸,她看马氏,似乎也是很欢喜的样子,因为是徐王妃亲自保的媒,女婿又是官宦之家,甚至还是北平最高行政之官,而且见张世杰,也的确是一表人才的模样,自然令她万分满意了。
马氏志得意满,看到张昭华便拉着她寒暄,张昭华哪里敢直视她,说不过几句就急匆匆返回了王府,宫人还在殿前收拾杯盘狼藉,张昭华怔愣了一会儿,眼前却忽然晃过了一条黑影,她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居然是韦氏。
韦氏就是高煦骑毛驴带回来的女人,这些天在府中,似乎没人管他,不过看她穿了身干干净净的短袄,头发也用两个银环插上了,似乎还是有人把她拾掇了。张昭华打量了一下她,发现这韦氏虽然面皮黝黑,但是确实也生的不丑,若是不开口说话还好,一说话就露出蠢相来,不过这种蠢笨的样子,却也不令人生厌。
“哎,”她喊了一声,似乎想起来别人怎么称呼张昭华的,凑过来耸了耸肩,道:“世子妃,这里的茅厕不见了,俺想尿、出恭,找不到地方——”
张昭华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这一阵北平不知怎么回事,刮了很大的东南风,原先位于东南庑房地方的官厕不能用了,要不然臭气弥漫到几处大殿都能闻到,索性就关了这个茅厕,在西北角新开了一处,韦氏似乎还不知道,看她脸憋得通红的样子,张昭华就给她指了个方向。
韦氏跳起来就跑,却没看到面前刚巧走过来一人,她与那人撞到一起,两人同时倒在地上。张昭华看到被韦氏撞到的人是葛长史,急忙喊人把他扶起来,葛诚倒没摔得如何,只是四脚朝天失了颜面,似乎很生气的样子,甚至还呼叫审理所的人,结果看到张昭华,以为是她的侍婢,勉强忍了一下,悻悻走了。
倒是韦氏,从地上站起来又跳回张昭华身边,指着葛诚的背影道:“世子妃,俺跟你说个事儿啊,刚才俺四处找茅厕,没找到,俺倒是看到这老头了,他跟那什么张大人说话,偷偷摸摸地,差点儿发现我。”
张昭华蹙起眉毛来,道:“张大人,张昺?他们说了什么,你听见了吗?”
“啊对,就这个名儿,”韦氏想了一下,惟妙惟肖地学了出来道:“他说,燕王本无恙,公等勿懈——”
王府这边终于确定了长史葛诚里通外贼,而与此同时张昺、谢贵、张信三人,已经接到了朝廷下发的命他们收逮燕王的密敕。
在朝廷与燕邸的一番角力之中,最感到两难的就是都指挥使张信了,因为张信的父亲是燕王的老部下,燕王对他很有恩惠,他死了,但是张信的母亲还活着,而且经常念叨燕王的好处,他本来已经去了永宁卫,但是母亲不习惯永宁的气候,常常想回北平,这一回他被朝廷调回北平,母亲也跟着来了,他身负朝廷觇视和剪除燕王的旨意,回到家中却又不敢露出分毫来——然而知儿莫若母,张信即使伪装地再不动声色,也叫张母看了出来。
张信被追问再三,也确实忍不住了,他受密诏谋制燕王,本来也是非所愿为,而又不得不从,而张母在得知原委之后更是大惊,道:“此事万万不可为!”
张信道:“娘,这是朝廷的旨意,儿当的是朝廷的官!”
“你糊涂!”张母怒道:“你忘了你爹受的恩情了!燕王对咱家有大德,你想要当背恩忘德的小人吗?”
见张信神色变幻,张母又道:“你父在时,常言王气在燕,你莫要胡为,免得招致灭门之祸!”
“王气在燕”,这一句让张信呼吸急促起来,他也听父亲说过这样的话,其实有关北平这宝地的传说很多,最近的甚至还有诚意伯刘伯温在北平地下锁龙一条的故事,北平若是真有王气,应在谁的身上,也是很明显的。
张信斟酌再三,终于在老母的劝诫下,决意投靠燕王。他不再迟疑,将朝廷密旨卷入怀中,匆匆赶往燕王府,他从后门出去,甚至不敢骑马,而是走路去了燕王府邸,然而燕王听闻他来,却辞而不见。
张信实在没法通过门卫,只能归家,他倒也沉得住气,先去了都司一趟,见谢贵和张昺二人似乎还在定计,他装作参与谋划的样子,将张昺谢贵的计划牢记在心,入夜时分,再次赶往燕邸。
燕王已经睡下了,张昭华和高炽两个回到世子所,听闻门禁禀报,不由得面面相觑。
高炽道:“张信乃是朝廷委派的指挥使,虽与燕府有旧,但是自从去岁十一月调来北平,按例只来了咱们府里两次,其他时候唯恐避之不及,倒是老太太来的多一些,这次却连番扣请,不知是何缘故?”
张信与燕王划清界限,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张老太太似乎很是亲近王府,来见王妃的次数比较多,张昭华也是见过的,她同时想起来好像白天时候,这个张信也来拜访过一次,只是当时燕王托病不见,怎么这都已经敲了更了,张信又去而复返了呢?
“恐怕有什么变故,”张昭华一把挥开给她脱衣服的宫人,道:“张信必欲见人,则必有事情相告。”
她把衣服又重新穿上,和高炽两个匆匆赶往端礼门,一路上几盏灯笼晃晃悠悠,使得张昭华的心也忽上忽下,等到了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闭,只有一声声急促的敲门声,张昭华招来守卫道:“就只有张信一个人吗?”
见这守卫点头,张昭华就吩咐开门:“既然孤身前来,有什么好怕的!”
高炽本来想阻拦,但是大门已经开了,张信疾步窜了进来,见到高炽,不由得眼前一亮:“世子殿下,我知道燕王并没有病,如果真有的话实言以告!”
这样直率的话,叫高炽猝不及防,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张昭华立刻道:“指挥使大人深夜前来,难道是看一看燕王究竟有没有真病吗?”
张信之前也见了张昭华一次,此时便道:“世子妃殿下,事急矣!我必要面见燕王,陈说利害!”
张昭华听到这样急迫的口气,心中大震,“是不是朝廷要动手了!”
张信双眉一耸,刚要说话,却见远处一盏灯笼临近了,来人居然是马和——他见到张信,就道:“燕王殿下请大人一见。”
看来燕王已经惊醒,而且似乎也意识到了张信屡次请见的不同寻常,几人急忙上了肩舆,飞也一般地赶往存心殿,终于在病榻前面见到了燕王。
张信当即拜在榻前,道:“殿下虽然不肯讲实情,但是臣却要如实以告。如今臣奉朝廷密旨捉拿殿下,殿下若果真无他意随臣赴京;若另有主张的话殿下不要相瞒。”
张信这一番话显然出于诚意,打动了燕王,当张信将朝廷密旨出示,燕王更是从床上翻下来,下拜道:“生我一家者,将军也!”
燕王遽然而起,立刻召见道衍、张玉、朱能等人,急定起兵之计。张信不能久留,否则张昺谢贵很有可能会察觉,走之前他又道:“殿下府中,有朝廷的耳目。”
燕王笑道:“我已知之,将军勿忧。”
等到道衍来到存心殿,燕王已经披甲起立,遣马和动员阖府,全府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全都起床,操戈待旦。燕王遣张玉去清点府内护卫,配备兵器,准备应变。
燕王将朝廷密诏交给道衍看了,道:“如今朝廷定了决心,张信说明日便要调集卫卒入城,真是下的快手!”
道衍仔细看着密诏,道:“朝廷既然下了逮捕燕王的旨意,那么一切折中调和、委曲求全的办法都已无效,现在殿下已不是当断则断了,而是不断也得断,朝廷已经断了我们的后路,生死存亡、胜败荣辱,俱决明朝。以贫僧之见,举兵罚逆,刻不容缓。”
燕王点了点头,却见张玉、朱能两个疾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