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人金安-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花时间的其实还是武器。如果让青筝自己想办法,还不知道要几年。这也就是张夫人了,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整整二三十只大船的船队装备好。
出发前,为了能让青筝的船队一路顺风,张夫人甚至决定重出江湖,亲自带队,为青筝保驾护航。
于是,在道光五年腊月,青筝在告别了父母,又短暂的回京里交代了一下之后,再次返回广州,亲自带着船队出发,驶向了茫茫大海。还在为找不到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第66章 清穿大丫鬟(9)()
人的运气;有时候真的不好说。
青筝来到英国的时候;确实是奔着英国的纺织机和先进的机械来的没错。可是谁能想到,一来,才发现;这地方居然经济危机了。
妈呀,这是什么运气。
倒闭的工厂到处都是,废弃不用的机械直接都在厂房里扔着没有要。还有那么些熟练的操作工人找不到工作,要家里挨饿。仓库里积压的库存布只卖个棉纱的价格。简直了。
对于青筝来说,这就是天堂啊。
到处都是便宜到不行的货物,还有大量的成熟的工人。
钱她有的是;还等什么;买呀。
只一样,青筝觉得去年自己花大钱买下的几艘船,实在是太大头了。
要么说运气这个事儿,时好时坏呢。
也怪她自己;只查了国内的资料,欧洲这边儿只查了个大概齐,根本没有细查;也可能是资料上只是一笔带过了,她没有注意到,所以;青筝根本不知道英国居然闹经济危机了。早知道;说什么也得再等上一年再来抄底啊。
好在;没有全错过去。
借助之前丽泉商行认识的商人;伍浩官介绍的朋友,还有张夫人的关系,青筝是遍地撒网,只要是七成新以上的机器,还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多少要多少。积累的旧货,青筝只要布和制造业相关的,特别是造船和造武器的,一样是有多少要多少,如果能有现成的船和机械卖那就更好不过了。
青筝的横空出世,让困顿绝望中的英国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一个个的,如嗜血的蝙蝠看到最鲜美的血液一般向青筝涌来,挥散着数之不尽的钞票的青筝很快就成了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人物。
只要青筝愿意出钱买下他们的货,那么青筝就是高贵的绅士们的女神,让他们做什么都行,哪怕是奉上他们妻子儿女的性命。
有了这些基础,青筝想要见到更上层的实权人物,自然也就容易了,很多人愿意为她引见。
这个时代,人们似乎还没有什么保守机密的观念,特别是军事机密,也可能是大家对机密的定义不太一样。反正是青筝用钱买到了她需要的一切,包括战船,包括最先进的武器,当然,也包括最珍贵的皇室宝物。
青筝带来的三十艘船根本都不够用,只好现买船,就只为了让她运货,那些个商人比她都上心的帮着青筝买船。
一年之后,青筝风尘仆仆的回到清国。不只带了上百只的大船队,还有英国皇室颁给她的子爵爵位。
早在半年前,青筝就已经让别的商船给国内带回了消息,这一次,她没有求助任何人,而是把信写给了自己的阿玛苏和泰,有些事儿,她谁也不放心。
回来之后,船队是先回到的广东,没办法,清国只有广东一个港口,别的地方都进不了。
然后,再从广东北上江南。苏和泰已经在江宁府买下了大片的土地,房子也好建,有钱不愁雇不到工人,国内就属人工最便宜了,多雇些人,厂房很快就能建好。等机械运到之后,再加上大量的工人,技工,用不上几天,工厂就能投入使用了。
青筝还带回来了几十船的粗布呢。她也不卖,就换,以物易物,因为便宜,原本国内买一尺布的钱,到她这里能买五尺。原本几年都换不起一身新衣服,用青筝这里的布,再也不用穿补丁罗着补丁的衣服,就这,也是几倍的利。
青筝就用这些布换棉花,换生丝,甚至哪怕家里没什么东西,用自家菜园里产的菜到厂里来,也能换回几尺布去。
国家这么大,生意实在是太好做,赚钱也实在是很容易的事情。
青筝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道光七年了。
宫里已经又有了新人,静贵人已经熬过了静嫔,成了静妃,也已经生下了皇次子奕纲又失去了。
因为静妃的异军突起,原本就是肚子争气但是本人并不怎么得宠的祥妃越发的靠后了,而最早时候的珍嫔,已经在自己的咸福宫里吃斋念佛了。
全贵妃在道光六年的时候又生下了四公主。虽然还是个公主,但是并没有影响她跟皇帝的感情。对于全贵妃固宠的手段,青筝也是很服气的。别说什么与皇帝情投意和的话了,估计全贵妃自己都不信。情投意和是真的,可是那情投意和里,可不光是情。还有迎合呢。
青筝离开两年,这一次回来,带回来的,可都是以往那些普通商人们搞不到的好东西,不止是皇宫里,连京城的皇亲贵胄们的家里,都因为青筝的归来,集体换了一茬儿西洋器物。
“竹青参加皇上,贵妃娘娘。”青筝进宫的时候,没想到皇帝也在承乾宫里。
“免礼平身吧。”
“谢皇上。”
“竹青,朕听说,你这一次出去,收获颇丰。去欧罗巴走了一圈,可见识了什么新鲜事物吗?”皇上在,当然贵妃就只有听着的份儿了。
“回皇上。是有一些收获,带回了不少新的织布机,用工少,织布快,还好,成本降低很多,布也便宜,老百姓都能买得起。说到见识嘛,欧罗巴人跟咱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吃穿用度都自成一体,别的倒也没什么,只是那吃的,只有法兰西国的食物还有下咽,别的地方那吃食,实在是吃不下去。”青筝只是选着说。
“哈哈,竹青如今也是大老板了,吃惯了我中华美食,哪里还能看得上外邦的粗劣食物。”许是青筝嫌弃的表情太真实,皇帝与贵妃都被逗笑了。
“不过,她们的服饰确实与我们大不相同,特别是贵族妇女们的礼服,还是有些特色的。这次回来,我还给主子娘娘们带了他们那边儿皇室的礼服。”青筝确实带了不少华丽的礼服回来,猎奇的心思谁都有,后宫里当然不可能总穿着外国的礼服,但是偶尔穿一下图个新鲜还是可以的,就像是汉家衣服,平常勋贵家里也是常穿的。连道光皇帝的高祖父雍正不还拿过西洋礼服画过画像嘛。
“是吗?快拿来,给本宫看看。”全贵妃一听有漂亮衣服,果然很激动,也不顾皇上就在边儿上坐着了,就要青筝把衣服拿来,皇上也不说她,就在一边儿看着笑。
青筝也笑,叫翠儿带着人,去把她带进宫里的五套礼服拿进来。都是大盒子装着呢。
“对了,竹青,朕听那些个传教士说,如今英国出了一种叫火车的东西?说是能日行千里,可是真的?”等礼服搬来之前,皇上又问青筝问题。道光皇帝不是一个开放的皇帝,他依然闭关锁国,但是他也没有多么排斥西方的东西,特别是在青筝做生意之后,给宫里送进来大量的西洋物品,还有每次进宫都会说一些西洋的新鲜事儿,潜移默化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是啊,皇上。道光五年的时候,英国修了第一条铁轨,如今他们因内好几个城市之间都通了火车,确实非常方便,只要有火车头,一次可以挂很多节车厢,运输能力特别强大,比马车和船要方便得多。”青筝没想到道光连火车都知道了,本来她还想过些日子再想法子跟他透露一下,最好能让他也动心给国内修一条铁路啥的呢。
“那东西真那么好?那我大清可能用否?”道光果然感兴趣,而且,他以一个帝王的眼光,看到的明显不只是运输东西这么简单,铁路从来都是很有战略意义的,他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帝王,但是最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
“嗯回皇上,是这样,这个火车呢,它不光就是只有车体本身,还要有铁路,造铁路要有钢材,还要有很多配套的设备和工厂,咱们大清当然有能力建造,而且以奴婢的小见识来看,也确实与国与民有利。只是,建铁路不是一时之工,先要建钢材和零件的工厂,还要有懂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如果皇上有意,可以先派一些学员到英国去学习,等过上个三五年,学成回来之后,大概就能建铁路了。”青筝想了想,她也不是多了解铁路都是怎么建的,但是不要紧,明白个大概,能忽悠住道光就行。
“也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哪能随随便便就能建的。看来,朕得跟军机处的大臣们商量一下,派些人出去看看去。那么竹青,如果朕派人过去上学,你可能联系到那边儿的学校?”道光还真动心了。
“那没问题,保证把学子们送到最好的学院去。”这个容易办,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好,好。”皇上没有再说别的。
正好,礼服也拿过来了。
青筝一套一套的给两人展示,哪套是太后穿的,哪套是皇后穿的,哪套是公主穿的,哪套是公爵夫人穿的。其中有三套母女装,成人的是公爵夫人穿的,还有两套公主装,全贵妃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马上叫人去把三公主和四公主带过来,母女三个换上礼服,很好看,特别是两位小公主,可爱得不得了。
道光皇帝也很喜欢,还凑趣叫了宫里养的西洋画师过来,给母女三个画了像。
别外两套青筝也亲自给太后和皇后送过去了,穿不穿是她们的问题,但是她事事不忘两位大佬的态度她们还是很满意的,自然免不了一些夸奖。还在为找不到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第67章 清穿大丫鬟(10)()
在皇宫里刷够了脸和oss们的好感;青筝就离开了;没有多停留,一晃两年没见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再回去原来的样子,全贵妃不可能还像以前那么依靠青筝,青筝也再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宫廷里。
纺织厂那边一天一个进度,都忙得不行不行的,青筝总要去盯着的。
其实能赚钱的生意有很多很多,这时候的清朝;就是一片还没有被开发过的处女地;随便做点什么都能赚到钱,在东西方之间,打个时间差也好,赚个信息不对等的钱也好;都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纺织,也算不上很赚钱。
为啥青筝非认准了纺织这个生意了呢?除了因为这时候英国的纺织机已经算发展得比较成熟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清国的百姓太穷了。衣食住行,住他们可以住最差的地方,行也可以一辈子只在一个小村子过活。就只剩下衣食;再怎么将就;总得维持个温暖并且尽量不要衣不遮体吧。
解决了最基本的需求;再想其它的呗;这年头儿可没什么机会发展房地产,建设倒是可以,各种基础建筑都还是空白,那也得皇上有这个意愿,下面办事的官员不把所有的银子都贪了。
青筝没那么大的本事反贪,也想不了那么长远,造反的事儿,不来到这世界不知道,还真不是想干就能干的,这个事儿吧,得潜移默化,比如青筝现在正在努力的,争取说服道光皇帝派学生出国留学。让清国能渐渐的有人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再比如,在自己的工厂周围,办学校,开民智。
青筝不认识以前看过哪个大忽悠说过了,说是清朝之所以为灭亡,就是因为被外国人殖民了之后,报业传进了中国,老百姓都知道外面儿是什么样儿了,愚民那一套不好使了,所以老百姓才反了。
青筝信了。所以,哪怕她这一辈子也看不到清朝被推翻的那一天,总得把能推翻清朝的人给培养出来。
而青筝之所以住了那个大忽悠,还因为他说,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的那一天是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一天,因为没有任何的流血冲突,袁世凯进宫里一劝,皇太后就同意让皇上退位了。然后皇帝一家也得到了很好的安排。甚至接下来,南方的孙先生很快就宣布了辞职,把大总统的位职交给了真正懂得管理国家的袁大头。整个改朝换代的完成,权力的交接,没有流血冲突,非常的和平,都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了。
这样多好,消消停停的,不劳民伤财。青筝就把这,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了。
京城的丽泉行发展得很快,已经盘下了周围的几间铺子,光是铺面就有足足十来间,里面的商品,一进去,人都能逛晕了。青筝仿着后世超市的模式设计了差不多的经营方式,门店里摆着的基本都是小商品,单品价值不高的,任由顾客自己挑选,一起到门口付款。来的,也都是平民百姓。商品从几文钱到几十两银子的不等。达官贵人们当然还有单开的贵客接待室,那里面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原本掌柜的还不太认同青筝的主意,有些看不上那些个小钱儿,觉得三文两文的从老百姓手里扣钱,实在是太慢了,哪里赶得上做大买卖开得快,还能结交达官贵人。结果,等真的营业了才知道,聚少成多,可以达到一个多么恐怖的程度。
青筝走了两年,仅仅靠着期间陆陆续续回来的商船带着的一点儿广告性质的真洋货实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本土制品的小物件儿,京城丽泉行每年就都是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润。这才两年的时间,过年过年的,京城的百姓要是没到丽泉行里逛一逛,看看又出了什么新玩意儿,都跟少了一景儿似的。
掌柜的干得很好,青筝都不跟着瞎掺和了,到店里看看伙计们,发点儿红包,做做感情投资,刷刷好感就撤了。
在京里也不过就待了不到十天,又匆匆的赶回江宁,厂子目前是最重要的,她得坐镇着。船队那边儿已经不用她再操心了,张夫人虽然人在西欧各国的通辑名单上,没办法公开露面,但是她与郑一的两个儿子可以。
张夫人在与张保仔结婚之后就把与前夫郑一生的两个儿子交给旧部照顾了,后来跟青筝合作之后,当然也愿意给自己的儿子一条有前途的路。于是改了名字郑兴,郑利,送到了青筝船队里厉练。青筝当然会卖个人情给张夫人,何况两位郑少爷都在强大的基因作用下,哥哥郑兴更通透圆滑,弟弟郑利更勇武,天生都是跟海打交道的料子。
青筝在国外的时候,也是走到哪里都带着郑家两兄弟的,因此,她在国外认识的那些人,那些人际关系,抱括她怎么谈生意的,她更在意的是什么,她的底线在哪里,兄弟两个门儿清。又每天不间断的跟一个末落贵族家的少爷学英语法语,沟通也没问题了。
所以,把跑船的事儿交给郑家两兄弟才叫真的交到专业人士手里呢。
何况,跑船真的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在海上一漂就是几个月,生活种种不方便不说,还有各种疾病,遭罪啊,这跟后世坐着豪华游轮环球旅行可不是一个概念。青筝后悔,空间里的药还是准备的不够全啊。
青筝觉得,她还是更适合待在陆地上。
工厂建得很快,没两个月就建好。
青筝第一批就雇佣了几千个工人,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