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赐,因此获得继续进身的机会。先是贬出为温州刺史。西道节度使。:i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忠诚,关键看你给出的条件和手段,值不值得他付出忠诚的价格。更关键,他有我所需要的东西。
    “我缺少一个水军统将,虞侯第八营,领武学水军分学堂,长驻襄阳”
    我直接开门见山的说
    “多谢大人抬爱”。
    他毫不犹豫的举身一拜而下,没有丝毫的颓然和做作,仿佛这一切是顺理成章的一般。
    作为待罪之臣其中之一,党附永王的记录,将让智谋将帅科出身的武进士,未来的人生会有很长一段惨淡和灰暗的时期。而天下即将平定,作为不甘心寂寞的人,最缺少的就是重新出头的机会……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我轻轻念着这一瘸新鲜出炉的诗句,颇有些感叹。
    雄武城一破,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场旷日持久却有一波三折的战争将要结束,剩下的事情,就是从头收拾旧河山,如何瓜分战后的利益,连杜甫都专门写《渔阳》诗以滋纪念。
    杜老头现在过的满滋润的,本来是挂个头衔养在官学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他做,就把这位诗圣当尊菩萨供在那里让人烧香也好,结果他身体一好转,就以无功不受禄位名,要求出来做事,不但担负起好几家文抄的捉笔,常常发表一些针聩时弊、举具民情还不够,还毛遂自荐参加了监理长安营建工程的巡查之责,
    他着一监理可不要紧。责任心和公义感都很过剩的杜老头,很快变成那些营建商人最头痛地存在。脾气又臭骨头又硬。较起真来,是油盐不进。
    原来历史上的杜工部的称号不是白叫的,之所以安禄山会任命他为水部郎中,也是有原因,我本因为他只会做诗,但没想到他对工程营造这些东西,还是下过工夫的。只是相比他在文坛上的盛名。用这些东西在官场上就混的很失败了。
    以前是人微言轻没人理会。但现在就不一样,为了完成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具欢颜”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光在成本核算和质量评估地挑剔,就足以让那些承建地商家叫苦不迭。
    但另一方面,他过于旺盛地责任感,又会惹出一些是非来。前些日子,《西京时抄》上登载了《两河四载民见异闻录》,配了一首《绝句》,惹起渲染大波,连西北朝廷都惊动了。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此诗一出,不但否定了两朝皇帝治理下。安
    的大好和谐局面,还得罪了禁内的神策、神武诸军,龙武军也给骂上了,说神策、神武诸军纵暴略与羌浑同,这不希奇,他们出身西番边军,本来就有很多羌浑的血统,可谁都知道龙武军中的收容了大量的女子,动机也不那么纯良。那些朝廷大老更是以此为攀咬地契机,开展了新一轮的口伐笔诛的朝争序幕,
    心怀非怨,妄言国事的大帽子,欲追究之,还是王维等人为他出头,集体上书声援之,说士谏言当无罪,更何况所言非虚,才稍稍平复,自此,因为他敢言人所不敢言,是以人称地下御使。连带那群专门暗中收集各地闻报的人员,也被称为新暗行御使。
    “这位杜御使又有什么是非么”
    我转头,问刚从襄阳赶过来的年轻参军杜佑,杜甫也算是他的族叔,他有些苦笑的说
    “朝廷这桩大事,却与那为长叔,有些关系”
    给我递了一封翻译过地密文。
    原来绝句事件之后,余波未了。
    朝廷以大军遥在外,军纪难肃,且奏事蹉跎,委决延断,为理由,有意在军中改革监军制度,改军容观察使为护军中尉,并且由兵部派遣军都虞侯,以监理法纪。顿时朝野一片哗然。
    但结果出人意料地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却是西北朝的当红炸子鸡——大小李宰相之一地李,此君坚决反对将中使监军变成一种常设官,并且直言不讳的指出这些中使,权限太大,本来只是承旨宣抚军队,沟通皇帝和将领的纽带,最后却借着可以向皇帝打小报告的机会,狐假虎威向主将勒索好处和权利,甚至可以轻易影响和改变主将的决策,却往往事后无须承当责任。
    并且援引了边令城败坏国之干城,陷杀高、封二帅,间接导致哥舒元帅败亡,以及当年一带名将王忠嗣被索贿不成的内官落井下石的先例,在西北系引起无数共鸣,直接就在朝议上冻结了此事,由此,也让那些内侍恨的咬牙切齿的。
    但这位语不惊人不罢休。随即反而又援引龙武军的特例,建立三差一选制度。
    所谓三差一选制度,在营以上由中军派遣随行参军,以备参佐;在团以上由法曹派遣的军法虞侯,以纠检风纪;在队上差遣以武学出身的见习士官为领副,这样百战老兵出身的下级军官,达到一定层次,就有机会选如武学再教育,而外派的间隙士官,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也可以转正;这种相互身份转化,消除一些实战派和科班派的鸿沟。依靠这三差遣,虽然龙武军诸部常常天各一方,又常常就地扩充,却总能牢牢掌握军中的动向和保持军队结构的相对稳定。
    一选就是,在火以下,让士兵自选管理饮食的专人,比同火副算是半个官,也算是小小的自治精神,龙武军的食料和饷钱是分开管理的,中间尽量减少过手的环节,象各种饮食用度,都是通过军下诸曹,直接发放给各火选出来的管理士官,而军饷则是以存取形式,由随军的飞钱商号合作背景的老军互济会和合作社,来发放日常钱和战务津贴,还可以提供一些小额的透支和低息借贷,这样运做下来,维持军队所产生的现金和物流量其实都很小,可以尽量减少舞弊贪墨的机会,以及高利贷、滥赌对士气产生的影响,增加军队袍泽的凝聚力,又能减少因为人为的亲疏远近,造成的各种小山头主义的后果。
    这么一来,虽然牺牲了一些传统的效率,但不可否认对士兵的士气和军队归属感,很有好处。龙武军创立以来,虽然时有供应跟不上或是发放拖延现象,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闹饷或者是患不均的事端。
    另一方面来说,龙武军的福利和伙食都很丰厚,将官都自有身家或者是世家子背景,多数不屑于按照惯例去克扣那点士兵的人头钱。也不需要特别打点什么部门。相比之下那些西北边军出身的藩镇军、地方出身的守捉、团练兵就可怜的多了,一般只有主将直属的亲军,才有足额全份的配给,吃空饷和抽头现象,哪怕在号称劲旅的朔方、河东两大军事集团中,也屡见不鲜,只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
    结果就把火烧到了龙武军的一亩三分地,本来天下大乱,各地自募自守,原有的军制大乱,亢官亢兵成灾,到处流窜,各种名目的权设、兼理、同制、检校官遍地开花。有人拉了几百人的秆子,也敢自称中郎将的名号,相比之下,龙武军体制内的一点小动作,不算什么。
    再加上,
    最近有人,借朝廷大比,天下学子大量聚集京师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恶意吹捧龙武军的存在,什么禁中第一军,无冕节度使,军中之军,国中之国,战绩和实力亦被夸张的宣扬和传唱,一些本来属于低调处理和隐匿的事也被翻出来大书特书,特别是关于军队体系中,有勃于传统的改制和变化,成为朝野流传争议的话题之一,哪怕是细微之处的陈年琐碎,也被翻出来,讨论其背后的意义。
    一时间,竟然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撇去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不说,
    在我偷懒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东西也不少,由襄阳的快船一并过来,主要是
    来自蜀地的汇报,现在蜀境的情况还算好,虽然连年用兵,征发不断,但堪堪
    也维持了一个大致稳定的局面。
    一直以来,我所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破坏整个社会基础,或者整个阶层,只是
    很有改良色彩的的损害了传统利益而已,至于我和地方上的那些杯葛恩怨,实
    在都处在一个传统的潜规则范畴内,在老皇帝他们眼中还上不到什么台面,用
    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争权夺利性质的,非不可调解性的人民群
    众内部矛盾。
    因此,我和那些蜀地大族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可调和的因子,并随着
    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按照惯例北方战乱不止,无数人流利失所,而在这种
    情况下,那些拥有大片山林田地的世家豪族,只要付出极其低廉的代价乃至不
    需要什么,只是付出给口饭出的许诺,就可以轻易获得大量送上门来的人口和
    资源。
    但是流民大营的确立,无意横空剥夺了他们凭空飞来一大笔人口财富,这样也
    就算了,流民很多,以后还会更多,但是我建立的这种东西。借鉴了现成地劳
    动密集型企业管理制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粥放赈安置,而是一个行之有
    效的经营体系,随着生意越大越大,把越来越多人的利益和身家都紧密结合在
    一起。
    甚至连地方上因战争飞涨的物价,反成促成了流民大营和相关工场的兴盛,连
    成都附近乡里百姓市井小民,都开始大量进入工场做事。理由很简单。流民大
    营及相关工场发给的都是帛布米粮的实物酬劳。按照生手、学徒工、正工到熟
    练工、技师地三六九等,还有相应地待遇和配给。既要驱使人给你做牛做马,
    也要给他们一点微薄地希望和前景,只要细微处一点点的投入就足够让他们满
    足上很长一段时间。
    在许多人看来,这种的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虽然苦累了点,但包吃包
    住。病有人医(虽然只是小白鼠性质的临床试练),年节时令,还有各色的福
    利和活动,由命的日子,
    倒是让人安心地多了。
    以至于他们蓄谋已久的扩张,到头却发现是门可罗雀,甚至为了与流民大营竞
    争,还要提高成本和待遇来确保自己的农户不流失。当然。面对军队和官府背
    景的存在,这种竞争从头到位都是相当无力和倒向性的。
    如此下来,能够看到机遇和前景的人。自然改弦更张,放下身段也投进去分一
    杯羹。而觉得平白受到损失的人自然也不甘心,要生出种种事来。而且理由也
    很充分,所谓农耕为本,在传统观念和势力中还相当有市场,自古以来最有效
    的治理方式,就是人口都束缚在土地上。
    大多数地灾荒和人口损失都是由一串连锁反应地造成,往往是发生了天灾**
    后,由于交通限制和官僚体系的懈怠拖沓,对灾情的疏导和处理不力,造成灾
    害后果地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人逃亡,而死去的人没能的到处理,往往又变成
    大范围的瘟疫,进一步造成死人和逃亡,而逃亡的人多了,消耗光了携带食物
    和财产后,就变成新的社会动荡的根源,开始为了生存抢夺富人大户,乃至官
    府的库存,于是农民起义的火苗出现了。
    战乱也是一种催化剂。
    用本朝那位太祖的话说,“无产阶级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当无产阶级的到一
    无所有的,只剩下朝不保夕的烂命一条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没有什
    么是不能被舍弃,只要一个契机一个导火索,就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当然这一点关键,老皇帝多少明白,中书门下的那些大人也明白,被损害的地
    方世家豪族的那点私心,就在以国家大局为重的名义下,被很华丽的无视了。
    这些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前大规模修缮水利工程和优选良种作物、新式农
    具推广计划的投入,也逐渐越来越明显的收到了效果,连续数年蜀地都是一年
    两季三季的丰而大熟,让明明一直大量直接负责供应西北诸道的成都府,米价
    居然还低于传统的粮仓所在——淮、扬、青、徐等地。
    在这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在屡屡出现成都小朝廷的奏告上,他就是作为新投入
    我门下不久的资深老官僚,剑南营田使方允谦。这也算是一个以外的发现,虽
    然这个人很功利,也没有什么气节,但他有一种另类的执着精神,既然下定决
    心,为了逢上所好,他也可以把一件事情做的尽可能做的完美。
    因此,据说他为了亲眼确认成效,象老农一样常常出没于田间地头,巡视耕嫁
    收成,把人晒的又黑又干。吏部三年一轮的例评,一个勤恳的上等考评是跑不
    掉了。而且他更擅长斤斤计较,那些征送转运中的鼠雀耗之类的传统门道和猫
    腻,在他手上被挤干了水分。
    作为管理一个大道所有军屯的差遣大员,他手上其实掌握了大量地可以周转粮
    食储备。这也让他身份变的炙手可热。在暗中的默许下,他与那些龙武军的关
    系户们联手起来,以粮食为武器,配合郑元和的成都府,在市场翻云覆雨,威
    胁着那些按照传统囤积居奇,想大赚一笔的大粮食商人,不得不让出利益。而
    保持了相当的价格稳定。
    但另一方面。他负责的还有流民青壮组成地屯垦团。在剑南和荆楚之间一些平
    原上开荒,却进行地一直不怎么顺利。
    事实上现今所谓地湖广粮仓,是经过千百年来,历朝无数代人反复的努力和积
    累才形成的,所谓的湖广熟天
    那是明清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古人也不是傻
    瓜,平白放着大片的水泽地不去开垦。除了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满足人口需要因
    素外,实在因为这里太荒芜了。
    真正到了那里才知道,所谓的未开发地湖广之地,多数只有遍地的野草和水泽
    ,而且普遍地势太低,要想在上面耕作,需要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平整
    和改造土壤状况。而低洼的地势和过多的雨水造成。每年多达数次的洪水泛滥
    ,就足以将辛苦营建的成就毁于一旦,即使挺过了这些。还要面对遍地滋生的
    蛇虫野兽和潮湿环境下,皮肤病、腹泻等传染疾病地困扰,而且这些地方,一
    旦开发起来,几乎不可避免和那些传统地土著夷人争夺生存空间。
    头一年可以说没有任何收成,反而耗费了大量钱粮,还因为各种层出不穷的意
    外,损失了不少人口。要不是北方的流民太多,源源不断地填进去,再加上某
    些官员欺上瞒下的执着,严防死守的堵截流民的外逃,整个屯垦计划才得以延
    续下去。
    整整第一年,可以说都是在抢修各种圩围沟渠等灌溉水利设施,然后在洪水和
    天气的考验中,不断修修补补中努力完善,一直修到第二年七月,才急匆匆的
    撒下第一批种子,到了第三年,各个军民屯点付出了无数的学费和代价后,才
    总算基本解决了粮食自足的问题,第四个年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丰收和剩余
    ,而这才不过是荆西路开发的一个开端。丰沃的土壤和充沛的水源,温暖的气
    候,才在因地制宜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下,真正开始为人类服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