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向胜利前进-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征一队中的战士都是南方人,习惯于稻米,对于青稞多少有些吃不惯。
“同志们的思想觉悟都很高,知道炒米虽然比青稞好吃,可都想把好东西留在最后,基本上没动过。倒是罐头,原本你带来了八个,在那个小山谷里从敌人那儿找到了十五个,加起来总共二十三个,除了一路上消耗掉的,现在还剩下十七个。”
“恩!”张青山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点点头,道:“这样,让同志们从现在开始,沿途收集野菜……从下一顿开始,控制大家的口粮,不过,一开始不要放大量的野菜,要慢慢适应……”
“可是这样的话,消耗也是很大的,我看,干脆和以前一样,大部分野菜加少量青稞。”
“老周,你不要只盯着你那一摊子,得看看现在的环境。”张青山对周平笑道:“我估摸着,接下来的路,恐怕会碰到很多马匪,大家随时随地都得做好长途转移的准备,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要是吃的跟不上,会出大问题的,所以,我才建议慢慢来,一点一点地减少野菜和青稞的搭配比例。”
周平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点点头。
“还有,现在队伍里就剩下老田和那个左手臂被子弹打伤骨头的战士,你每餐给他俩加点菜……”稍稍沉吟了一下,道:“每餐给他们半个罐头,算是给他们补充营养了。”
“老张,你这身子骨也没好利索,我看这样吧,每餐一个罐头,你们三个一起补充营养。”
“我就算了,都能走了,就不用补充营养了……”说着,他直接向外走去:“就这样,我去看看同志们编的怎么样了。”
周平知道,张青山这么急着离开,是不想搞特殊化,更不想就这个话题产生争论。看着张青山的背影,他微微点头,心里有些钦佩张青山这个干部的思想觉悟,但也仅仅是有点佩服,因为这种思想觉悟,很普遍。
有了上次编伪装服的经验,这次,大家快了很多,仅仅一个小时左右,大家就再次集合,出。
在大家看来,已经甩掉了先前碰到了那个敌骑兵营,所以,哪怕明知现在正行进在众多马匪的地盘上,他们的心态也放松了很多——大家都是军人,主要对手也只能是军队,对于马匪,大家打心眼有点看不起他们。所以,大家依旧把老田的担架连接在马匹上拖着。
这一路而去,地上自然留下一道深深地刮痕。
而张青山他们都没有跟马匪打过交道,不明白这样明显的刮痕落在马匪的眼中,那不仅仅意味着他们的行迹暴露,更多的是表达着他们拉的是好东西:马匪可不会认为拉的是伤员,只以为不是武器弹药,就一定是粮食。当然,在马匪的眼中,他们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如此明目张胆的拉着好东西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而过,这也太不给面子,被抢了也活该,谁让张青山他们“不懂规矩”。
于是,马匪便盯上了张青山他们,并顺着刮痕一路追了下来。如此一来,两边想不起冲突都不可能了。好在这一带属于一股五、六十人的马匪的地盘,别的马匪不好也不敢捞过界——地盘就这么大,此地又处于偏远地区,马匪们平日里除了枪放牧到此的牧民的牛羊,偶尔抢一下从此地绕道而过的走私犯,基本上也没什么别的东西可抢,所以,五六十人的马匪帮派,在方圆几百里内已经算得上是大势力了,再多的话,也养不活了。
张青山他们既没有地图,也没有向导,一路上把主要精力都关注在前面的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已经被本地马匪盯上了,就更不会知道,那股悄悄接近的马匪,已经把动手抢劫的地点都选好了。
一路上别说碰到敌人,就是人影都没见到一个,无比平安顺畅的来到一条河边——他们还以为这都是自己的运气好,却不知,这个“运气”是屁股后面那股马匪一路保护他们的结果——这股马匪眼中的“肥羊,”又岂会允许别的马匪来分一杯羹。
黄昏时分,长征一队来到一条河边。
土匪把这条河叫碎石河,极具平原小河的特色:河面宽,河岸窄,河水浅。河面宽约十米,河岸的宽度就两米左右,河水最深处也就没过小腿而已。
走了这么些天,第一次碰到河流,众人都高兴坏了,纷纷冲到河边去洗脸,很快,有的同志就不满足于洗脸,开始相互浇水,渐渐地,有的同志兴奋过头,也没多想,边脱衣裤边呼朋唤友的要下河洗澡。
好在张青山经验丰富,正卷着裤脚站在河水里用洗脸帕洗脸的他,一看到大家的行动,吓了一跳,赶紧制止大家的鲁莽行为。
“都脱衣服干什么?”
“队长,我们想洗澡。”
“不行,决不能在这里洗澡。”
一听这话,同志们不干了,纷纷嚷嚷起来。
“为什么?不就是洗个澡嘛!”
“是啊,要连洗澡都不许,这管的也太多了点吧?”
从这些话语中就可听出大家有多不满,只是碍于军纪,不敢公然反抗而已。以至于连孙志平都走过来,小声劝道:“老张,同志们有十多天没洗澡了,身上都臭了。今儿好不容易碰到河水,你就让大家洗个痛快吧。”
面对孙志平委婉的抗议和请求,张青山想都没想,直接摇头……
第两百二十五章 碎石河之战(一)()
“同志们,说实话,我比你们谁都爱干净,也早就想好好地洗个澡,解决一下个人卫生。可问题是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别说在河里洗澡,就是淋雨洗澡都不敢。”
稍稍停顿了一下,见大家都直起身看过来,他继续解释道:“大家摸摸河水,感受一下河水的冰凉程度,再抬头感受一下这风吹的有多冷,我们就能想象得到,现在我们是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可洗完后,大家十有都得感冒烧,偏偏我们身边别说医生,连个治疗感冒烧的药都没有。那么,一旦感冒烧,接下来的路还走不走……所以,同志们,不是我张青山不近人情,而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所以,大家也别恨我,还是尽早洗漱一下,抓紧休息。”
见同志们的高兴劲一下子就没了,虽然很听话的纷纷穿上衣服,可人人面露不爽之色,孙志平赶紧大声补充道:“同志们,队长说的在理,大家执行就是了。不过,大家要是真觉得身上臭,还是可以用水适当的擦洗一下身体,但不能脱衣服。而且,先说好了,必须得先生起一堆火,以便于大家擦完身体后,马上穿着衣服到火堆边烤火。要不然,真的感冒烧了,可就麻烦了。”
这话立马就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很多人连脸都不洗了,直接回到岸上,把沿途收集到的干牛、羊粪拿出来,生火……虽然不能直接洗澡,但考虑到张青山刚才说的情况,谁都知道该怎么办。现在,能擦洗一下身体,总比继续让身上臭满汗味来的舒坦吧?
张青山用河水擦拭了一下身体,感觉清爽多了,扭干洗脸帕,站直,感受一下河风,顺便扫了眼河对岸,却猛地感觉到哪儿不对劲,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河岸,好像觉得找到不对劲的根子了,却又说不出个具体。再看看河对岸……
来来回回扫了三遍身后的河岸和河对岸,总算是弄清楚问题出在哪儿了:身后的河岸(河的右岸)地势相对于河对岸要低的一些。从张青山现在的位置看,右岸是往上十来米是一个斜度为五、六度的坡度,他站起来,目光所及处全是一马平川,甚至看到了视力所及的地平线。可河的左岸,却是一个土坎,高的地方有两米多,最低的地方也有一米左右,而从他现在的位置上,仅仅只能看到土坎。
哪怕是面临相同的环境,换成一般老百姓,根本就不会在意这点算不上事的小问题。可在张青山眼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要是我们在右岸扎营,深夜要是有相同数量的敌人潜伏着接近到三四十米的地方,突然冲过来的话,恐怕还不等大家跑到河对岸,就损失大半了,最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但要是我们把营地放在左岸,相对来说,我们最少能保证,敌人从右岸攻击营地的话,他们至少得先趟过这条河,如此,我们不仅能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反应,还能保证敌人趟过这条河的时候,得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剩下的敌人根本就不敢再从对面进攻。而且,从地理位置上说,左岸比右岸高一些,不仅有利于观察,还能有利于射击和掩护。如此,最少能保证左岸对右岸的优势。至于敌人从左岸的另一边起攻击的话,我们至少可以事先把主要的防守精力放在这一面。
想到这儿,张青山不由得用目光仔细寻找,可找了半天也没见到哨兵。还以为是伪装服起了作用,张青山心头欣喜之余,不得不开口询问负责安排侦查放哨的孙志平:“老孙,我们的哨兵放在哪儿了?”
孙志平听的就是一怔,旋即一拍额头:“哎呀!怪我,怪我。一见到小河,我这心里一激动,居然忘记安排这个了……老张,回头我对你检讨,现在,我马上去安排。”
“算了,我们还是别打搅他们。这么多天了,同志们难得高兴一回,就让他们多高兴一下……你洗好了吗?”
“好了。”
“那行,我们俩到河对岸抽根烟去?”
来到河对岸,眼前是一马平川,在远处,估计最少有二十多里路的地方,才出现了几座凸起点。再回头看看右岸来时的路,立马就有登高望远之感——事实上最高处也就高个两三米,可在这大平原上,目光所及,一马平川,这种登高望远之感悠然而生。
都是军人,看问题也都是习惯性的从军人的角度出。孙志平来回看了一遍后,砸吧一下嘴,道:“看来,今晚我们得在这边扎营。”
“我叫你到这儿来,就是想到了这个问题。”
随后,两人也不说话,席地而坐,就这么抽着烟,静静地看着河水里嬉闹的同志们——有些事,只要提醒一下就够了,都知道该怎么办,说的太仔细,反而会伤了和气。比如说,孙志平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营地安全,要是张青山说他现在该把警戒的重点放在左边,如何如何安排部署,就算孙志平在怎么大度,心头也会不快。反倒是等孙志平安排部署完,张青山巡视一遍的时候,指出哪儿不足,哪儿需要加强,反而让人容易接受,这不仅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本事。军人,就服比自己本事大的人。
一根烟就要抽完的时候,孙志平用手指把烟头往河水里一弹,平静的说:“老张,我刚才仔细想了下,你觉得我们要是分出小部分人到右岸去,可以不?”
张青山不解的扭头注释着他。
“主要是我觉得,如此一来,敌人无论是从左岸还是右岸对我们起冲锋,另一边的人都会起到接应的作用。这样的话,最少能保证不会出现全军覆没。”
这个时候,就是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况且,军人谈论部署时,都会比较直接的说出来——讨论的是公事,大家拍桌子争论都很正常,私下里大家还是好朋友好兄弟,反倒是在公事上搞太多的弯弯绕绕,注定会弄巧成拙,好事都有可能变成坏事。所以,张青山毫不客气的摇头指出:“这样就等于分兵把守,绝不可取。”
见孙志平看过来,张青山继续解释道:“一来,我们的人数本来就少,要是集中兵力跟来犯之敌拼一下,还有胜利的希望,可要是一分兵,哪怕对方来的人比我们少,攻击我们其中一点,我们都得吃大亏;二来,要是敌人同时攻击两边,我们两边的营地不仅不会出现互为犄角之事,甚至可能会互为累赘。基于这两点,我觉得分兵扎营不可取。”
孙志平低头沉默了一下,点点头,抽出根烟,继续看着河水中嬉闹的场面。
倒是张青山有些奇怪他的沉默:从这几天接触来看,你平时也是个爽快人,今儿怎么变成个闷葫芦了呢?
“老孙,你今天怎么这么沉默,有事?”
孙志平扫了眼张青山,又看向远方,点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我在担心后面的路该怎么走。”
“有什么可担心的,生也好,死也好,只要自己尽力就成了。”说着,张青山向后一倒,顺手扯了跟野草,放进嘴里,一点一点地嚼着。
孙志平看他这副样子,再想想他的话,脸上总算是露出几分笑容:“说的也是,不管怎么说,就算是死,也浪费掉敌人一颗子弹,算是为革命尽了份心力。”
一听这话,张青山看了他一眼,却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心里琢磨着:老孙今儿是怎么了?神经兮兮地,有点怪。
事实上,孙志平也没什么大事,只是觉得这一路走来,太过顺利,连周宝玉嘴里的那些马匪的毛都没见到一根,让他老有一种下一刻就得面临暴风雨般打击的担忧。说白了,这就是人的性格和经历的不同决定了大家在面对问题时,各自的心态大不同。孙志平时刻都有不自信的危机感,而张青山则到哪都是尽力就好、生死看天的洒脱状态。从这点上说,哪怕孙志平比张青山大几岁,却没有张青山成熟稳重。
吃过晚饭,张青山命令大家转移到左岸,对于右岸留下的火堆也不弄灭。
孙志平倒不是有什么第六感,只是个性使然,太过平安顺畅让他老觉得要出事,却又说不定什么时候到底会出什么事——这还不如立马就出事,最少,还能跟敌人杀个痛快,免得像现在这样担惊受怕的受罪。所以,别人能休息,可他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干脆找到正在喂马的周宝玉,让他把先前的经历再仔细讲一遍,尤其是他被马匪连续抢劫的事,重点细说。
他的个性就决定了他听完后不仅没有安心,反而更担忧了,干脆找到正趴在一处相对低矮的地方抽烟的张青山。
等他把自己担心的事一说,张青山就笑了。一开始还有兴趣陪着他一同思考,渐渐地,张青山就对谈话失去了兴趣——关键是孙志平跟个怨妇似的,担心这担心那的,又对任何问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还爱钻牛角尖。最终,弄的张青山心头渐渐升起了火气,也懒得跟他进行讨论:虽说你担心大家的安危是好事,可是,你老是这么担心也不是个事,影响也不好。长期如此,肯定会搅的大家都不得安宁,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想办法让你安心,免得今夜不能好好休息。
……
第两百二十六章 碎石河之战(二)()
被唠唠叨叨地孙志平说的心烦的张青山,直接以大队长的身份下令:立即改变目前营地的防御。以河岸为线,在左岸摆出一个半圆的防守阵势,外面不仅有双岗,还增加了流动岗哨。
而在河岸这条线上,减少目前的岗哨,改为双岗。并且,把老田和另一位受伤的同志编为一组,在这条防线的左边放哨(反正老田一天到晚的睡在担架上,不用走路,让他当哨兵,不仅能减轻他的负罪感,还能节约人力)。把周宝玉和自己编为一组,守在右边。正好今夜月圆,周围又难得的没有雾气,能见度极好,敌人要想从河对岸摸过来而不被现,根本不可左能。
孙志平还是有些不放心,唠唠叨叨,张青山恼怒之下,干脆把队里唯一的一挺轻机枪调过来,由张青山带着在河岸最高处警戒。如此,一旦有事,这挺轻机枪就能仗着地势的高度,进行无死角的全方位火力支援——敌人要是从河对岸进攻,有河水这道天然屏障阻扰,让敌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