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梦-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个不服赵匡胤的人名叫“韩通”,他刚走到大街上就遇到了一个莽夫大将,军校王彦升。
王彦升是赵匡胤的得力手下,也是陈桥兵变的功臣,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学无术,典型的五代骄兵悍将。
早在陈桥兵变之前,王彦升就嚷嚷着要要在拥立新皇中立头功,还感叹上次改朝换代没赶上,这次总算要杀个痛快。
把赵匡胤的入城纪律和不准骚扰百姓、不准妄杀大臣的话早就忘光了。
王彦升在城外杀的过瘾,进了城看见韩通就追,一路追到韩通家里,韩通打不过王彦升,要不是梅笑寒抢先一步杀了韩通,韩通就被王彦升所杀了。
韩通死了,王彦升还不过瘾,将韩通的妻子和儿子,一家老小一个不留全都杀死,着实的过了把“兵变”的瘾。
王彦升是过瘾了,宋太祖赵匡胤怒了,韩通之死还是被赵匡胤算到了他的头上,赵匡胤希望“和平兵变”,“万民拥戴”的景象被破坏了,他的和平理念遭到了后周群臣的指责和猜疑。
赵匡胤是个要面子的人,很在乎舆论评价,包括他在陈桥驿的演讲都是非常谨慎的。
赵匡胤的治国理念和以往的五代将领完全不一样,王彦升这回撞到了墙上,不死也得残废。
太祖虽然恼怒王彦升专杀让自己丢了面子,但是因为刚刚开国,也就隐忍不言了,王彦升再有错好歹也是自己人。不至于杀了他。
“太祖以其夺杀韩通,终身不授节铖”。王彦升成为陈桥兵变功臣中唯一一个终身没有得到赏赐的大将,此后再不受重用。
于是大家都在排排坐等封赏的时候,王彦升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对于韩通,赵匡胤亲自下诏说明了情况:“韩通是个忠臣,对前朝有大功,临死保持忠臣气节值得称赞,亲自赠韩通中书令,命以礼收葬。”
人都死了,想要封什么还不是全凭一句话,又有和意义呢!
韩通莫名其妙的成了大宋朝建立为数不多的垫脚石之一。
第五十一章 外放官职()
有这样一块土地,它富饶且肥沃,有这样一块土地,它沃土千里,充满着生机。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小小的梦想。
“我想在这块土地上面,耕耘劳作,流自己的汗,做自己的事。”
“这是朕的天下!这是朕的子民!”
赵匡胤发表了一个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所有的听众都是他的部下,所有的听众都是他的亲信。
侍卫马步军都虞侯韩令坤升为都指挥使,侍卫司的原最高领导李重进,升至中书令,留守扬州。
范质、王普溥、魏仁浦原宰相的位置没有什变化。
秦、汉以丞相或相国为宰相,御史大夫为副职。
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献帝建安中,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魏初以汉之尚书权大,将原魏王所属的秘书令改为中书监、令。
魏、晋遂以中书令监、令为宰相,而相国、丞相变为赠官,或为权臣篡夺之阶。吴始终设丞相;
蜀汉初设丞相,后改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主国政。
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隋朝整理旧制,定三省制,三高官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
宰相与皇帝议事,都是坐着的。
但是这样的格局被打破了,让你们坐着?和皇帝坐在一起?
“别人行。。。我赵匡胤不行。”
这三个宰相突然发现,在朝堂上转了几圈,也没有发现自己的椅子。
梅笑寒倒是认为,没有必要给宰相们预留一张椅子,既然大家都站着,就没有必要区别对待。
但是梅笑寒却突然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自己似乎并没有被授予任何的职位,这不免让他有些尴尬。
不管怎么说梅笑寒现在也是一个拥有着数千人马的统帅。
接下来,赵匡胤的语气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说话的语气:
“梅爱卿啊!你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土地。。。女人和银子?”
梅笑寒已经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京城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应呆了,他必须马上离开。
但是有些话,总是不能自己说出来的,一旦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南边有一块地,现在还没有主人,不知道梅卿是否愿意去驻守呢?”
不论赵匡胤说什么,梅笑寒都一一答应下来,在外面总比呆在京城里面舒服,也比呆在京城要舒服自在。
赵匡胤说的这个地方,属扬州的一部分,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吴伐楚取番,属吴。
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复属楚。秦设郡县制时主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
三国吴至隋主属鄱阳郡,梁承圣二年(553)改鄱阳郡为吴州,时区境主要属吴州,次属金华、新安、建安3郡,陈光大二年(568)罢吴州,复为鄱阳郡。
隋初改金华郡为婺州,并定阳县入信安县。
开皇九年(589),改鄱阳郡为饶州,改新安郡为歙州。
大业三年(607)复饶州为鄱阳郡,复婺州为金华郡,复歙州为新安郡。
唐时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区境属江南道。
乾元元年(758年)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信二州,其次分属歙、抚二州,均属江南西道。五代,区境初属杨吴,后属南唐,都归镇南军节度管辖。杨吴时,区境仍分属饶、信、歙、抚四州。升元元年(937)改饶州为永平军。
诏令下的那一刻开始,这一块地已经属于梅笑寒了,不管怎么样,梅笑寒有了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了。
“梅爱卿啊!你不会怪朕吧?”赵匡胤诡异的问道。
梅笑寒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怪他。天天见到这个演技高超的将军,早就有些烦了。
现在应该要换一个称呼了,毕竟是一国之君了,做事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鲁莽,说话也比较谨慎起来。
改变的地方在于,赵匡胤突然发现,每天都开始有人给自己写讲话稿了,这说明。。。讲话真的不能那么随便了。
随后赵匡胤便很关切的询问梅笑寒,还有什么要求,毕竟在面对救命恩人的时候,赵匡胤还是有些觉得亏欠。
梅笑寒并没有想好,想要什么,治理一座城,最重要的是绝对的权利,不受限制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自己的才能不至于被埋没。
后来发生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让梅笑寒不得不谨慎起来。
“留兵不留人。。。留人不留兵!”
然而已经带来的兵,怎么能轻易的交出去呢?这。。。决对不可能!
于是梅笑寒便哇哇大哭起来,哭的伤心时竟然抱住了赵匡胤的大腿,令赵匡胤怎么甩也甩不掉。
于是很有意思的对话便出现了:
“梅爱卿。。。为何如此伤心呀?”
梅笑寒道:“我。。。我害怕!”
赵匡胤哈哈笑道:“现在整个天下都是我的了,你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实际上,赵匡胤吹了一个大牛,如今的天下。。。天下之大,军阀之多,局势之乱,远远不是他说的那样。
“我舍不得我的那些将士们啊!”
梅笑寒的话让赵匡胤更加的疑惑了,此时的赵匡胤正沉浸在当皇帝的喜悦之中,对于其它的事情还并未有考虑的太多。
赵匡胤道:“既然你舍不得。。。便全部带走啊!”
听到赵匡胤说出这句话后,梅笑突然从地上起来,道:“此话当真?”
“当然当真,君无戏言!”
梅笑寒道:“你要留下凭证!”
赵匡胤此时心情正好,便道:“留凭证就留凭证!”
于是赵匡胤便命令赵普写下了对于梅笑寒的承诺,对于梅笑寒的部队不加以任何的限制。
就这还不够,梅笑寒又伸出手来索要“续命铁片!”
第五十二章 丹书铁券()
梅笑寒早就听说有一种叫“免死金牌”的东西,于是便想趁赵匡胤高兴的时候,找他要这么一块东西。
汉高祖刘邦当年夺取政权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和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其中的“符”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骗,谁骗谁谁是小狗,谁骗谁?谁是乌龟王八蛋。
但是光凭嘴巴说说不行,所以要留下物证。
“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
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拿到了是一种荣誉,但是这种荣誉仅仅只是荣誉而已。
当它成为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时,它的价值才被渐渐的放大。
因为在。。。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对待这些人,当然不能像对待像普通人一样。
“老子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犯了点罪,怎么了?”
“不行。。。皇帝你得作出承诺,要不然我们这些人心里不踏实。”
于是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那也不奇怪,人啊总是有远近亲疏的。
于是就会出现许多种类人乍舌的情况出现,大家都在攀比谁家有这种神奇的铁片,你有我没有就说明我没有你能耐大。
到了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是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
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
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
钱镠(liu)(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唐昭宗赐给第一代吴王钱穆的,以表彰其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因为在当时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的时候,钱穆却经常对唐昭宗进贡朝拜,而且表示拥护中央政府。
此后,这块丹书铁券就一直保存下来,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的在钱家流传下来。
而按照古代的制度,前朝的丹书铁券是要收回销毁的,但是钱家,在后世改朝换代的时候,都能够及时的站队,押宝新政权。
天底下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总是能够把握住大局,这种奴才做得既让人尊重,又有面子,也实在是难得。于是在后面朝代都是功臣,因此被允许继续保存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晚在南北朝时期。
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便是如此。
于是梅笑寒便伸手向赵匡胤要这种东西,赵匡胤自然也不好拒绝,毕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柴荣当年非常器重赵匡胤,可以称的上对赵有知遇之恩。
“千里马长有,而伯乐不长有。”
柴荣很信任赵匡胤,并封他做殿前都点检。这个也是很了不得的,自古以来君王的猜忌心都是很重的,特别是像柴荣这样有雄心,并且善于征战和治国的皇帝。
成为自己身边的保镖头子,那是得多么信任的人呀?
谁也不会放一个自己不信任的人在自己身边,保不齐哪天就被人一刀给捅了。
柴荣能够这样做,说明了他这个人气量非常大,也说明了他对赵匡胤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信任。
能够这样对待赵匡胤这样的人才,而不猜忌或是疑虑其的忠心是否值得信任。
简直就是恩礼倍至,但很可惜,赵匡胤眼里看重的还是功业,只要能开创更大的功业。其他都不算什么,所以赵匡胤最终还是篡取了柴荣家的江山。
简单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山不转水转,马不转牛转,你不转我转,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赵匡胤给柴荣后代丹书铁券,是因为赵匡胤本人的良心发现,赵匡胤不但赐柴家铁卷,还多次告戒过宗室中人,将来无论如何,不可以为难柴家人。
不就是给丹书铁卷吗。。。?no proble,皇帝都做了,还会舍不得这点东西?
中国历史中不乏有些狠心帝王对于这种虽然退位了但是还是潜在的有可能演变成政治敌人的人不愿意放过,要赶净杀绝,还好赵匡胤还有点良心。
没有做出那么禽兽的事,毕竟我中华自古以来以讲究礼仪廉耻而闻名。
赵匡胤贵为我国封建王朝中一朝正统政权的开国皇帝,还是应该最大限度对得起历史的。
最后这个兄死弟及正史里记载的很清楚,俗成金匿之盟。
这个应该说是确有其事的,大致是这样记述的。
赵匡胤这个人倒也非常孝敬,并且还非常听他母亲的话。
有一次,赵母当着赵匡胤的面很恳切的说道,前朝之所以亡国,
无非与即位的柴宗训年纪过小。无法掌权所致。进而又说道,社稷之福,要依赖长君。
要赵匡胤答应他,赵匡胤死后,由其弟赵光义即位以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赵家江山长治久安。
不会因为发现像前朝那样小孩子即位亡国的悲剧,赵匡胤当时就答应了其母,并且为了不违背此事,还立了凭证放在一个金匿里,俗称金匿之盟。
后来赵光义果然凭借金匿之盟顺顺利利的做了太宗皇帝。
关于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那我哈哈了,毕竟每个人听到的版本都不一样。
获得了这种续命铁片以后,梅笑寒突然觉得自己精神了许多,不管吃什么东西都觉得香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