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春秋-第7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因为战机技术,以及基因生物技术的进步,战斗机的机动性能,飞行性能得到了质的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导弹性能的提升速度。而导弹技术的发展,则受到了电脑技术,以及材料技术,还有动力技术的限制,无法对战机构成更大的威胁,所以空战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始至终,这场空中战争的主要战斗方式都是近距离格斗,战后,有人做过统计,在东西方战机的对抗中,超视距空战战果只有21%,格斗战果占了绝大部分,而在格斗中,由格斗导弹击落的战机数量只占了总击落战机数量的25%,另外由电磁炮击落的战机数量占到了54%!换句话说,航炮重新成为了主力空战武器,当然,这已经不是以往意义上的航炮了,这是全新的电磁炮,其性能远远的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种火炮!其实,就算把中国,以色列空军与叙利亚空军的战斗算进去,超视距空战的战果仍然只有35%左右,大部分的空战战果都是在近距离格斗中产生的,而航炮取得的战果超过了45%!这已经直接宣告新空战时代的到来,至少在导弹技术取得质的突破之前,空战模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除了空战之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空中打击战术的进一步完善了。从中国对叙利亚第一天的打击中来看,新时代的空中打击是极为重视打击效果的。投入的力量虽然非常关键,但是更关键的是,怎么合理的使用空中打击力量,让空中打击更有效率,而且对战争的影响更为深远。在“黑色星期5”的那一天,中国出动的战机架次并不多,但是却取得了关键性的战果,直接瘫痪了叙利亚的防空系统与空军,对后面的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也是欧洲与美国为什么会参战的最主要原因,失去了空中掩护的叙利亚,已经没有了独立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了!
而后来,中国又策划了对叙利亚机场的第二轮打击,非常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星期5!这一轮打击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瘫痪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使欧美战机无法使用叙利亚的战争资源。可以看出来,中国仍然非常重视打击的效率与成功性,但是在这一次的打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的则是打击的威力,及通过一轮打击,彻底的瘫痪对方的作战力量,达到了打击的突然性与摧毁性!
当然,这些战斗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思想,是别的国家难以模仿的,这种规模的空中打击,并不仅仅依靠一支装备精良的空军就能够完成,还必须要有强大的配套系统,强大的情报系统,以及通信系统支持,另外还要一支精干的参谋指挥队伍。这些都是整个打击行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管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错误,都不可能完成这种高复杂性的作战行动,自然也就不会收到好的结果了!
其实,这场空中战争最能体现的还是战争的系统性要求,而空中战争,对这种系统性要求更为强烈,而一个系统显示出来的威力,也更为明显了。而这种情况,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末时的海湾战争中就已经体现了出来,而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所有的大国都认识到了战争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一种或者几种兵种或者兵器的单独对抗,而是整体系统的对抗,特别是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战争的模式越来越系统化,系统的力量将决定一切!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战争的系统性才逐渐的成熟,并且成为了战争胜利的基础。从2030年之后的数次战争就能够看出来,谁的战争机器更完善,谁的战争系统更先进,那么谁就将获得战争的胜利。而这次,战争的系统性占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再度的表现了出来,而且成为了决定战场上胜负的最关键因素!
可以说,这是一场系统之间对抗的战争,从一开始,因为叙利亚得到了欧洲与美国的鼎力支持,在系统方面比以色列要好多了,特别是在战争的初期,因为得到了欧美军事专家的指点,将其军队的战斗力基本上发挥了出来,所以在战争初期占了压倒性的优势,一路打到了以色列的首都,而以色列军队因为处于被动状态,几乎就没有发动过有威胁的反击行动!但是在中国参战之后,几乎一夜之间,就瓦解了叙利亚的进攻力量,消灭了其战争主力,达到了控制战争的目的。但是,欧美的迅速介入,则将天平从新拉了过来,让中国的空中打击无法集中到叙利亚进攻部队的身上,而叙利亚地面部队在获得了足够的空中掩护之后,继续展开了进攻。
可以说,这就是系统先进性对战争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战争的明确表现。当然,一个先进的战争系统是很多国家都无法企望的。按照中美欧三国的投入来看,至少需要上万亿的经费投入,才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战争系统,另外还涉及到了众多的国家基础建设。这都不是小问题,一般的国家根本就不可能拥有一台发达的战争机器。当然,这也是世界两极分化的具体表现,因为小国再也不能够依靠以往的防御手段来抵抗超级大国的威胁,自然其国际地位就被严重削弱。而超级大国则依靠自己手中的战争利器,有效的增强了自己的国际威望,直接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严重分化!
可以说,这场战争带给人的启示是非常多的,而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革命更是让爱好军事技术的人看花了眼。东西方的军事碰撞,必然会让很多以往都受到了严格保密的军事技术曝光,而这也让人大开眼界了!
在战争初期,双方投入的其实还主要是以往的战机,因为双方的新一代战机都还在研制之中,进度最快的,也还在进行入役前的战术实验。而这些老实的作战飞机虽然已经无法代表最高的技术成就,但是却在经过了必要的技术改进之后,仍然能够发挥出超常的水平来。但是,到了战争后期,特别是双方的冲突强度降低之后,双方都开始将新一代的战机投入了战斗,以检验其实战性能!
一场东西方之间的直接对抗,特别是大规模的对抗是非常“难得”的,而这也是检验双方作战系统的最好机会。谁都知道,任何一种武器要想证明其设计是成功的,战场就是最好的实验场,只有在战场上合格的武器装备,才是最好的武器装备!所以,在战斗的烈度降低之后,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将正在实验,或者说已经小规模装备部队的新式战机拿了出来,希望能够在低强度的战斗中检验这些战机的实际性能。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场战争到了后期,几乎都已经成了一个武器实验场了!
中国新一代的战斗机是J…25,这是海空军联合研制的新式作战飞机,也是中国在最近的30年时间中的第一种海空军通用战斗机。以往,中国也想降低军费成本,特别是高昂的研制费用,而想让海空军联合研制作战飞机,谁都知道,战斗机的研制经费是最高的,甚至很多国家都无法承担,只能够依靠进口来满足需求!但是,在以前,因为技术还没有办法达到海空军对各自作战飞机的要求,技术上的难度,限制了开发一种通用战斗机的可能性。所以,自2035年J…19退役之后,海军与空军就分道扬镳,各搞了一种自己的战斗机。从第三次中日战争来看,这种发展策略是正确的,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研制一种能够满足海空军需要,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技术成本的战斗机已经不再是件困难的事情。所以,从2058年左右,中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J…25,并且在2068年底生产出了第一架装备型样机,同年就开始了实验工作。而到了这场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已经装备了一个中队的这种战斗机,自然,这个中队是实验性质的,主要就是检验这种战斗机的各重战术指标,是否已经达到了设计指标,并且确认战机的飞行包线,为大规模装备做好准备!
从使用方面来讲,J…25是中国第一种完全通用性的作战飞机,其不但是未来中国海军与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而其衍生型号也将是海空军的通用攻击机。这可以说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最大好处,按照一种战斗机服役20年到25年的时间来计算,J…25因为具备了以往要4种作战飞机才能够拥有的战术使用范围,至少将为中国减少5000亿以上的维护费用!而这,已经足够研制新一代的作战飞机了!
当然,正因为高度的通用性,其性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很多单项技术上,并不比欧美的新一代战斗机与攻击机要先进。但是,前面已经说过了,新时代战争是系统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依靠某种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就能够取得胜利的。所以,单项技术的差距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比如J…21就比这场战争中欧美使用的战斗机的某些性能要稍微差一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战争的结果,因为绝大部分的战斗,并不是由战机的某种性能就能够保证的了!
到了战争的后期,欧美也先后将自己的新式战斗机投入到了战场上来。欧洲与美国的发展策略基本上一样,即空军与海军各自开发自己的通用战斗机,而不是将以往的四种机型进行大整合,只是一种小整合。即,空军拥有一种集战斗机与攻击机于一身的战机,而海军也同样研制一种主力通用战斗机。
其实,双方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检验这些新战斗机的性能,是否有设计时的那么优越,同时检验自己新的空中战术思想,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大规模空战!当然,正因为带着实验性质,所以双方没有在最激烈的战争初期投入这些新式战斗机,毕竟那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首先,飞行员未必能够将新式战斗机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其次,新式战斗机的价格也比现役战斗机高出许多。所以,在大规模空战中,这些新式战斗机是难以现身的,只有在小规模的空战,或者是单独的,需要利用新式战斗机性能的打击行动中,才会使用这些成本高昂的作战飞机!
因为这场战争主要是在空中进行的,所以大家关心的仍然是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的装备。但是,这绝对不仅仅是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的一场单独表演。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海军战舰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但中国的战列舰承担起了很重要的打击任务,欧美海军的战列舰其实也肩负着同样的任务,另外,因为欧美海军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距离战场更近,所以其巡洋舰与驱逐舰都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这也是一场检验海军对地打击能力的战争!
中国海军战列舰的行动已经有了一次介绍,其实这种打击行动是非常单调的,战舰上的海军官兵根本就看不到炮弹落地时的壮观场面,火控人员只知道为火炮控制计算机输入一系列的目标参数,然后计算机就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射击时的参数,然后控制火炮的仰角,方向,以及需要输入的电能。接着,火炮长就会命令开炮,将重达1吨以上的炮弹发射出去,接着对火炮的射击状态进行短促的修正,再发射炮弹。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无聊的过程,但是,这也是海军战列舰上官兵做的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了,因为谁都知道,炮弹发射出去之后,将会在5分钟之后落到目标上,然后摧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比起战列舰上其他的500多名战友来讲,火炮部门的人员就要幸运多了,因为他们至少知道自己发射出去的炮弹将带来巨大的战果!
其实,大家可以看出来,中国战列舰在战争中的行动次数并不少,从担任对地打击行动主力,到支援登陆部队作战,到成为海战主力,再到为舰队提供最强大的防空掩护,可以说,战列舰几乎干了海军所有的工作,只是无法像航母一样出动攻击机,到2000公里以外的地方打击重点目标而已了。但是,在前面的介绍中,关于欧美海军战列舰的内容少得可怜,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其实,这并不是说欧美海军不重视现代化战列舰,或者用美国人的称呼来讲是火力投送战舰的发展,而是欧美各自的战列舰确实没有多少机会经历大规模的战争考验,自然也就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了!
早在50多年前,中国建造第一艘现代化战列舰“太湖”号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但是当时海军强国美国却并不看好中国的这种装备有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认为这是一种因为中国技术落后而产生的战舰,是他们武库舰的低廉版本。
当时,美国正在研究武库舰,希望这种主要装备巡航导弹的战舰能够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来。但是,到2005年左右美国取消了武库舰发展计划,原因很简单,如果战舰的主力武器是巡航导弹的话,第一无法降低战争成本,第二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很成问题,在坚固的防空系统面前,巡航导弹的作用不会很大。所以,当时美国转为发展更先进的巡洋舰,这是一种装备了大口径舰炮制海舰,但是其主要任务是对地打击,即为濒海地区的战斗提供有效的,成本低廉的火力支援。而在当时,美国的重点发展项目是203毫米口径的电热化学炮,虽然射程能够超过270公里,但是比起“太湖”号的主炮来讲,这种舰炮的威力确实是太小了一点!
其实,到2010年左右,美国已经认识到了新式战列舰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对地打击行动中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但是,到这个时候,战列舰的海战能力,以及防空中坚力量的性能并没有显示出来,道理很简单,还没有一场足够强度的海战来证明战列舰在这方面的能力。所以,美国即使已经开始研制战列舰了,但是其主要用途仍然在拥有绝对制海权的时候,用其进行对地支援,这一研制目的,极大的限制了美国在战列舰上的发展速度。也可以说,直接导致了美国的第一代火力支援战舰的产生,而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战列舰,因为这种战舰的速度根本就无法跟随主力舰队行动,同时其防空能力,以及战舰本身的生存能力,也让其无法在高强度的海战中生存下来!
到了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的中日大海战期间,美国终于看到了中国战列舰在西太平洋上的精彩表演,这次,美国人再也不可能忽视这种新式战舰的威力了。而几乎同时,欧洲也认识到了新式战列舰所带来的海战革命,更认识到了这种能够将致敌于死地的炮弹投送到近1000公里外的战舰的巨大威力。也就是在2035年左右,欧美启动了自己的战列舰完全发展计划,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一代,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具备了现代化战列舰所有素质的主力战舰!
因为欧美并不缺乏研制战列舰的技术储备,同时其强大的制造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在海军发展方面的经验,帮了欧美很大的忙。到2055年,欧美开始研制第二代战列舰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基本上追上了与中国的差距,已经制造出了与当时中国海军正在服役的战列舰水平差不多的战舰。而到了这场战争时期,欧美海军也如同中国海军一样,在每一支航母舰队配属了一艘战列舰,并且还单独组建了一支有4艘战列舰的支援舰队。这也算是两国海军的一次巨大的变动吧!
当然,欧美在发展战列舰的同时,也发现了这种战舰所带来的问题。在打击500公里外的坚固目标时,战列舰确实具备有可以与航母攻击机媲美的威力,以及更低廉的战争成本,但是在打击500公里以内的普通目标时,使用战列舰,却是一种奢侈与浪费。所以,欧美海军仍然很重视巡洋舰与驱逐舰的火力支援特性,这些战舰上的203毫米舰炮足以承担起对500公里以内的普通目标的打击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