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宋英烈-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表示同意钟、王二人的决定外,还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要求二人及一众亲卫立即离开“大通客栈”,前往“暗羽”乾宁军(宁州)分堂的安全据点去,在那里等待王洪那边的消息。
对此,钟、王二人也没有什么异议。二人在吩咐完“暗羽”乾宁军(宁州)分堂的赵堂主继续对王洪及乾宁军(宁州)一干官吏守将进行密切监视后,当晚就在对方的安排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撤出了“大通客栈”,进驻该分堂的一处秘密安全据点,踏踏实实的等消息。与此同时,一封说明相关情况的电报也由“凉园”发出,并被交到了正随柴荣北上沧州的徐绍安手上,让这位后周北伐大军的副先锋官对北伐第一仗做到心中有数。
显德六年(应历九年)yin历二月初九,柴荣车驾抵达沧州城。大军休整三天后,yin历二月十二,柴荣下旨,命先锋都指挥使张藏英、副都指挥使徐绍安率本部五千“神机军”、及马步军一万余人先行北上,务必于十ri内拿下百里之外的乾宁军(宁州)治所永宁县城。
显德六年(应历九年)yin历二月十五,张藏英、徐绍安率部抵达永宁城下,辽宁州(乾宁军)刺史王洪开城投降。
显德六年(应历九年)yin历二月十六,钟有朋、王峰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下离开“暗羽”乾宁军(宁州)分堂安全据点,前往其下一个目的地——瓦桥关。
第八十三章 驻跸瓦桥关(上)()
乾宁军(宁州)的不战而降给了后周军的北伐幽云之战一个非常吉利的开门红,而随着张藏英、徐绍安奉柴荣旨意杀向益津、淤口、瓦桥三关、随着柴荣率后周军主力离开沧州紧跟在张、徐二人所领先锋部队之后也向北杀来、随着钟有朋和王峰诸一拜访此前已经与其有过盟约的各处官长守将,又在周、辽边境地区各堡砦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沿边各关、州、县犹如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接二连三的重复着与乾宁军(宁州)类似的情况——凡后周军所经之处,辽国的官员守将无不望风而降,无一兵一卒为契丹人拼命。
自显德六年(应历九年)yin历二月十六到yin历二月二十八,在短短十二天时间里,益津关守将终廷晖、瓦桥关守将姚内斌、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等辽国官员、守将纷纷开城或者开关投降。至yin历二月二十九,柴荣车驾抵达瓦桥关,驻跸于此为止,仅仅用了三十天的时间,后周军便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顺利占领了三关以南的所有土地,合计得州三、县十七、户一万八千三百六十。
北伐之战一帆风顺,而派往幽州城的探马、细作又为柴荣带来了幽州城中的消息,称城中的契丹勋贵们听闻周军大兵压境无不惶恐,纷纷打点行装,携家带口的连夜逃离幽州城,往塞外避祸去了。而那个南京留守萧思温更是惶惶不可终ri,面对周朝大军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家伙除了将幽州周边兵马悉数调入城内布防外,就只会不停的向辽国的那位“睡王”写求援信,请求他的主子速速带大军来援救他,否则幽州不保。
面对如此顺境,柴荣虽然还不至于说是志得意满,但却也多少有些沾沾自喜,对此次北伐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信心也更足了。于是,在驻跸瓦桥关的第三天,显德六年(应历九年)yin历三月初一,心气极高的柴荣决定第二天在瓦桥关以南高地之上检阅此次出征的部队,展示军威、激励官兵士气,从而在接下来的决定xing战斗中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旨意颁下,随征众将自然是各自回营准备,而柴荣也回到自己的行在休息。
此时,御帐之中灯火通明,已经换回女装的林小雨见柴荣回来,连忙上前行礼,并与宦官们一起为柴荣更衣。
脱下戎装换好了家居常服,柴荣一边喝着林小雨专门为其配制的滋补茶汤,一边和林小雨说起明ri要在关南高地校阅三军之事,并感叹林小雨虽然武功高强、天资聪慧,却只可惜是一个女儿身,不能像张永德、赵匡胤、李重进等将领那般领兵找仗,为朝廷建功立业。
林小雨闻言脸上也是一黯,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愁苦。想当初,她正是因为在穿越团队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不能成为一个对团队有用的成员,感觉到自己有些被边缘化了,再加上她与徐绍安之间的感情又出现了问题,搞到最后两个人只能分手了事,这才在遇到符皇后且与之相谈甚欢、相处融洽之后,向团队委员会提出希望留在开封生活,并因此得以有机会能与柴荣经常见面,从而为其入宫为妃奠定了基础——当然,林小雨选择留在开封得益的绝不只是她一个人。正是因为她的这一选择为“开封留守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徐绍安进入后周朝廷为官创造了条件。而“开封留守处”和徐绍安在此后都为团队的发展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从这两方面来说,她的这一选择其实对穿越团队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只是林小雨现在虽然已贵为皇妃,而且柴荣对她也是非常宠爱——这从这次北征其他嫔妃一个都没带,只带她一人同行就可见一斑。但是,在随柴荣北伐之前,她整ri里所能做的也只是在皇宫大内那片小天地里活动,或是练练功、舞舞剑,或是与其他嫔妃特别是符皇后说一说私房话,或是给嫔妃以及皇子皇女们看看病,或是与太医院的医官们探讨一下医术。除此之外,与她在穿越团队时没什么两样。作为一个在前世每天都有工作要做,许多时候还要为此加班的现代女xing,这种过于悠闲、过于平淡的生活让她感到很不自在。若不是皇宫中还有一位自己所爱同时也爱着自己的男人,林小雨只怕早就后悔留在开封了。
开封的皇宫生活对于林小雨来说已是如此乏味,而现在的情况则比之在开封的时候更甚。由于林小雨这次是扮成大内侍卫陪同柴荣北伐的,所以无论是活动的空间还是可以说话、交流的对象,都远比在开封时小得多、少得多。在这种情形下,林小雨不可能不觉得无聊、乏味,不可能不心中苦闷。不过,考虑到对面坐的是当今天子,这次伴君北伐又是自己再三向对方争取的,且自己之所以会争取这样的机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自己的夫君平安的回到开封,所以林小雨脸上的黯然之sè存在的时间极短,很快就被笑容所取代。
然而,尽管林小雨脸上黯然的表情只是一闪而过,但细心的柴荣还是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并意识到自己爱妃自打北伐以来一直是以大内侍卫的身份跟在自己身边,既失去了与宫中的那些姐妹们聊天、说笑的机会,又不能像其他侍卫那样,只要不当值便可以去干些自己私人的事务。林小雨的活动范围就只限于御帐周围一片很小的区域,对于这位在宫中经常游来逛去、经常舞枪弄棒、经常与太医院的太医们谈论医术的大周贤妃来说,这个范围实在是有点太小了,太让人觉得憋屈了。
一念及此,一向对林小雨宠爱有加的柴荣自然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爱妃高兴,让她的心情尽快的愉快起来。毕竟现在朝廷的大军节节胜利,全军上下一片喜气洋洋,自己的爱妃若是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喜悦,对自己来说也算是个遗憾——尽管当初是林小雨主动要求随自己北伐的。
因此,柴荣在略一思忖后,便对林小雨说道:“明ri关南校阅,我北伐诸军皆会派部曲参加。不但声势浩大,各部演练武艺、队列、阵式,其情景也会非常有气势。爱妃自打随朕北伐以来,一直只在这御帐周围打转,想来既没有看过大军行进的壮观,也没有见过军阵cāo演的恢弘。既如此,明ri不若爱妃依然扮做朕的侍卫,跟随在朕的身边,陪朕一起校阅三军,见一见我大周的军威,不知爱妃意下如何?”
以林小雨的聪慧自然明白柴荣之所以带她一起校阅,让她感受大周军威是假,让她利用这个机会透透气、散散心才是真。虽说林小雨追求zi you自在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懂风情、会浪漫,喜欢自己的丈夫做一些事来讨好自己,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她还是分得清的。
对于她来说,为了照顾柴荣、保证他的身体健康,避免前世史书上这位英明天子突染疾病且很快就病重不治的情形,她可以有违朝廷礼法,化妆成侍卫跟在柴荣左右。但要让自己的夫君为了自己一时的快活享乐,而去做一些可能会对朝廷和社稷不利的事情,她却也是万万不会去做的——暗带女子校阅三军,这样的做为绝非明君所为。毕竟就她的道德观和做人的原则来说,是绝不会去做那种像褒姒、妲己、冯小怜一般,只顾自己享乐快活,而对自己夫君的所作所为毫不理会的妃嫔。她绝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而让自己的夫君背上昏君的名头。因此,柴荣的这个提议虽然让她感到心中一暖,但同时也让她的头脑变得清醒起来,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表现似乎已经有了恃宠而骄的嫌疑,与自己贤妃的名头已经很不相称。
于是,她连忙俯身而拜道:“官家体贴宠爱臣妾,臣妾心中自是欢喜。只是,朝廷有朝廷的法度,**有**的规矩。臣妾此次化妆成大内侍卫随官家出征乃是私下为之,并未像数年前南征淮南时那般公开带妃嫔出征,已是于法不合。只不过臣妾自北伐以来一直只在御帐周围走动,所以除了来自宫中的大内侍卫外,其他兵将并不知晓,尚不会对北伐大业造成什么影响。
可若臣妾明ri随官家一起去校阅三军,纵使臣妾依然扮做侍卫模样,可男女无论体形还是样貌毕竟相差很大,但凡有些心机、目光敏锐的兵将都会发现官家身边跟着的是一名女子。而军中兵将一向忌讳有女子出现在军营之中,若是让他们发现了臣妾的存在,哪怕臣妾是官家的妃子,他们势必也会心中不悦。到那时,只怕官家这场浩大校阅不但不能提振兵将们的士气,反而会对兵将们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官家的北伐大业,而臣妾在众兵将眼中也会成为褒姒、妲己那般误国误君的祸水。故此,官家的恩宠臣妾不敢领受,还望官家收回成命。”
见林小雨如此顾念朝廷、顾念君王,宁肯自己多受些委屈与苦闷,也不愿意让君王因为自己而受到连累,柴荣心中深感欣慰。他一边上前将林小雨扶起,一边赞许道:“爱妃如此深明大义、忠君爱国,果然不负一个‘贤’字。爱妃的请求朕准了,只是如此一来,却又要苦了爱妃你了。”
第八十四章 驻跸瓦桥关(中)()
显德六年(应历九年)yin历三月初二,瓦桥关南一块面积广大的高地之上,北伐周军的上万人马排列开阵式,接受他们的主人——大周皇帝的校阅。来自殿前司禁军的马步军、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以及第一次参与这种大型校阅活动的“神机军”马步炮军,都派出了自己最为jing锐的部曲参加。
在校阅场北边,兵士们堆起了一座高大的土台,在上临时搭建了校阅台。辰时末,作为校阅主角的柴荣在八名大内侍卫的簇拥下登上校阅台。在他身后,此次随他一起出征的文臣武将以及新近归附的辽国降臣也悉数到场,与他们的君主一起观看了这一场规模浩大、气势非凡的战场校阅。而在校阅台西侧拱卫校阅台的一排大内侍卫当中,一身侍卫戎装的林小雨也持枪挎刀的站在那里,以这种默默无闻的方式为自己的夫君站脚助威。
尽管此时天气yin沉,并且开始下起淅淅漓漓的小雨,让人体会到了北方初chun那chun寒料峭、乍暖还寒的特sè。但一来接连的胜利令柴荣豪情万丈、热血沸腾,并没有把这点凉意放在眼里。二来,今天早晨临出御帐前,在林小雨再三的要求下,柴荣不得不向自己的爱妃妥协,不仅穿上了非常厚实的内衣,而且还在龙袍外面披了一件裘皮大氅。因此,站在校阅台上的他,此时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凉意。
在向台下整齐矗立的上万将士发表了一通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演讲之后,大周天子柴荣便在众将及那八名大内侍卫的陪同下离开校阅台,纵马在队伍方阵之中往来奔驰,与将士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凡是其御马所过之处,众将士皆山呼万岁、单膝跪地,向柴荣行礼祝贺。一时间,整个校阅场呼喝之声直冲宵汉,场面极为恢宏。
如此宏大的校阅式自然也吸引了校阅场附近的当地人。那些普通百姓自然是胆小怕事的,对这样的校阅式虽然心存好奇,但也只敢站在远处抻着脖子向这边观望。而那些有些身份地位的人,或者当地的乡绅耆老却与这些小老百姓有所不同。作为本地地方势力的代表,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对这支来自南边的大军的一举一动自然是非常关注。柴荣这边才决定要校阅三军,他们那边就已经从安插在瓦桥关守军里的内线得到了消息。这些老于世故、颇识实务的家伙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与新统治者拉关系、攀交情的好机会,特别是当对方乃是高高在上、可以决定他们生死的天子皇帝的时候,更是不能轻易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于是,他们在校阅的前一天便通过关系找到了瓦桥关守将姚内斌,向其表示愿意出钱出物,犒劳王师。希望这位父母官同意为大家引见,让众乡亲们能够一见天颜。对于这些掌握着瓦桥关绝大部分资源与人力、物力的地方势力,纵然是像姚内斌这样的一方主官也不敢明着得罪——在这个官府能够直接控制的范围非常有限的年代,缺少了这些地方乡绅耆老的协助,姚内斌的命令只怕连关城都出不出。因此,在地方势力向其提出这个请求的当晚,姚内斌便求见柴荣,将众百姓乡绅的愿望奏禀了上去。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在这个民智未开,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年代,其所谓的民心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些乡绅耆老,或者说是所谓地主士绅阶层的政治倾向与选择。尤其是在幽云十六州这种新占之地,能够尽早得到当地地主士绅阶层的认可更是稳定局势、巩固统治的最佳方法。因此,对于这样一件能够笼络人心的好事,柴荣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他一面下旨褒奖这些乡绅耆老,一面让姚内斌于这些人中选择六七名有身份、有名望,同时又绝对可靠的成员,代表瓦桥关周边百姓来御前觐见。姚内斌领旨之后便去布置,与本地的乡绅耆老就劳军的酒肉、财物的实际数量,以及觐见柴荣的具体人选取达成了一致。
当然,瓦桥关关内及周边方圆数十里总共有民也不过万余人,漫说是供应后周十万大军,就连yin历三月初二参加校阅的那一万余周军都供不起。所谓的犒劳三军不过是一种说辞、一种形式,真正能吃上、用上瓦桥百姓进献的酒肉、财物的兵将不过是少数,绝大多数兵将吃的将依然是周军大营送来的饭食——真要把瓦桥百姓献上的东西平均分配,恐怕参加校阅的兵将们一人连一口酒、一块肉都分不到。
不过,对于瓦桥本地乡绅耆老来说,兵将们能不能吃到、用到他们送来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周天子能吃到、用到这些东西,能看到、说到自己这些人。因此,yin历三月初二中午时分,周军的校阅甫一结束,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时的瓦桥关乡绅耆老便赶着大车、推着小车,带着一众乡民百姓约百余人迎了上来。早已得到柴荣吩咐的外围jing卫部队按照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