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敏面前。
正当人们期待的那一幕就要出现时,朱孔训一手夺过旁边士兵拿着对着他的长矛,径直向刘宗敏刺去,可终究还是慢了一步,旁边的士卒见此,十几只长矛飞快的刺向了朱孔训。
朱孔训一下子如同雕像般站立在那,他手中的长矛已经无力在举起,他眼睛直勾勾的瞪着刘宗敏,用最后的力气说道:“叛国谋逆者,死无葬身之地!”
刘宗敏大怒,提起宝剑,手起刀落,朱孔训的人头便滚向一边
第四十三章 奇袭榆次()
二月初七,天微亮,正在马谷水激战的周遇吉发现越来越多的敌军向自己涌来。经过一夜的激战,周遇吉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察觉不妙,周遇吉连忙下令后退,后退的同时,周遇吉也向太谷方向派出了十几个探马,查探太谷现在的情况。
周遇吉率领部队过了马谷水后,李自成的大军也停止了追击,毕竟双方都已激战一夜,精力有限。
周遇吉撤退了约十里的路程,在太谷县与徐沟县之间的怀远堡驻扎,如今太谷方向情况还不明确,周遇吉心里还时刻牵念着朱孔训和牛勇。
部队停在怀远堡后,许多将士都累的席地而睡,伙夫也连忙埋锅做饭。辰时许,两个探马,夹着一个伤势严重的士卒赶了回来。
经询问,知道了太谷县朱孔训和牛勇率领八千将士已经全部殉国的惊人消息。
周遇吉听罢,老泪纵横,朱孔训与牛勇是追随他多年的老手下了。他他万万没有想到,太谷一战,竟会使他们两个双双殒命。他吩咐下人,在辕门外面南设立供桌牌位,他要亲自祭奠自己的爱将朱孔训和牛勇。
而在属下设立供桌的同时,周遇吉挥笔泼墨,亲撰祭文。一切都备好后,辕门外,周遇吉率领部下祭奠朱孔训和牛勇的英灵。周遇吉站在供桌旁,声泪俱下的读着他自己亲笔撰写的祭文。
读罢,周遇吉看着下站的众位将领士兵,又十六七岁稚气未脱的孩子,也有须发早白的老将,他充满激情的说道:“各位兄弟,今天朱孔训和牛勇两位将军,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如今在这家仇国恨面前,我们岂能无动于衷,任由逆贼祸害社稷江山,残害黎民百姓。你我当继承朱、牛二位将军的雄志,抛头颅、洒热血、杀闯贼、保社稷,誓死与逆贼不两立!”
“抛头颅、洒热血、杀闯贼、保社稷,誓死与逆贼不两立!抛头颅、洒热血、杀闯贼、保社稷”底下的将士也跟着周遇吉一同大声的喊道。
祭奠结束后,周遇吉满怀悲愤的走进行军大帐,旁边的书隶把刚刚写好的给太原和朝廷的奏报拿与周遇吉看。
当看到书札中“竭力御敌,不幸殉国”这句时,周遇吉拿过毛笔划掉,改为“虽敌众我寡、敌盈我竭、敌强我弱,但二位将军知其所短,仍誓死向抗,终殉国殒命,全其赤子之心,以保江山社稷;八千兵甲无一后退投降,皆英勇奋战、力战而亡”改完后,将属书札交于书隶誊抄。周遇吉还对着书隶说道:“将军为国殒命,岂可短短几字而盖之。不仅要告诉朝廷,还要告诉后世之人,要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英明留千古。”
书隶点了点头,接过书札便退下了。
正在此时,另周遇吉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偷偷的率领三万骑兵,沿着官道,飞奔北上,直逼榆次县。正在营帐中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的周遇吉听闻此报,惊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自成会有如此胆量,一夜的激战后,他们竟然还会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奔袭榆次。
虽然周遇吉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手搞得晕头转向,但这一切却都是李自成提前安排好的。
当汾阳、辽州相继失守后,榆次县令蒋茂龙觉得形势不妙,暗中派人与李自成联系,表示愿意献城投降。李自成看过书信后十分高兴,因为榆次一旦失守,那么太原就直接暴露在了李自成的面前。
所以,当夜在进攻太谷时虽调用了十五万兵甲,可李自成还在祁县以北二十里的团柏镇驻扎了三万骑兵,为的就是第二天拿下太谷县城后,继续北进,接受榆次县令蒋茂龙的纳降。
榆次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周遇吉当然明白,听道消息后,不敢稍作懈怠,又急忙率着仅剩的九千疲惫的将士向北挺进。
可周遇吉的九千疲惫的步兵怎么可能赶上刘宗敏所率领的五万骑兵呢?午时许,刘宗敏便率部到达了榆次城外,榆次县令早已接到消息,早早的率领这三班衙皂,拿着榆次县大印早早的在县城外等候,刘宗敏到达榆次后,未动一兵一卒,刀不血刃的接手了榆次县的防卫。
而周遇吉此刻才赶到东阳镇附近,距到榆次还有一半的路程,但先行的探马却已将榆次县城的情况带了回来,听到蒋茂龙献城投降,周遇吉气的一口鲜血直喷而出,瘫倒在地。一旁的部将急忙扶起周遇吉,周遇吉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北方,有气无力的说道:“传令大军,改道向西,回徐沟。”
众位将领看了看形势,也都垂头丧气的,回到各军,下令回徐沟。
而此刻,李昱晗从宁远急调的两万飞骑已由吴三桂带领着已经于二月初六到达寿阳。略作修整后,于二月初七准备正式进驻太原府,未时许,吴三桂刚到马村,距太原府不过七八里路程。
突然,吴三桂遇到了前往太原府送榆次县献城投降消息的快马,经过询问后,知道了榆次县的消息。吴三桂连忙命部下打开地图,看到榆次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竟然被敌人所占。吴三桂调转马头,传令各军,即刻前往榆次,夺回县城。
部将连忙问道:“吴将军,马上到太原府了,是不是先进了太原府在做商量啊?”
“进了太原府?”吴三桂说道。“等到那时刘宗敏在榆次已经立足,我们就不好打了!”
“可末将觉得皇上是派将军来戍守太原的,如今要有新动向,是不是还是请示一下西北剿匪大将军周遇吉将军比较好。”那个部将说道。
吴三桂不耐烦的说道:“打仗在那打不是打?守太原就不能打榆次了?打仗要是都靠汇报打,那等到你去什么都没了。”
说完,吴三桂头也不回的骑着马调转马头向南而去,而且还对着那个部将说了一句,你要不想打了,或者怕了你就先去太原,哪里巡抚布政使应该已经准备好了接风宴,你先去替本侯爷去尝尝味道怎么样。这一句话,一下子引得众将军哈哈大笑。
接着,吴三桂便率领着队伍向南而去,走了约十里路,来到小店镇,据探马来报,此处距榆次还有十里路。吴三桂令大军原地待命,亲自前去查探情形。
吴三桂率领了几个探马,走小路来到榆次城下,经探查发现刘宗敏将大军分别驻扎在城里和城外,据多年的军事经验,吴三桂可以断定,进城的守军约四千人。其余大部分驻扎在城外,绕城一周,吴三桂发现四门皆有守军,每门大约都有六千将士把守。
回到军中,吴三桂叫来夏国相共做商议。夏国相认为,让大军就此歇息,晚上趁爷偷袭。
吴三桂听罢夏国相的作战方案笑了笑说道:“老夏,你这个方案巧妙但却过于小心了。”
“那将军的意思呢?”夏国相说道。
“你说我的关宁铁骑与李自成这帮草寇的骑兵那个更加厉害?”吴三桂笑着问道。
夏国相楞了一下,接着说道:“我关宁铁骑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岂是这群草寇所能比的!”
“对!”吴三桂笑道。“贼寇分兵把守四门,每门约四千人,你说本将军用两万铁骑合攻一门,接着兵分两路,从城的两边同时进攻,向包饺子一样的围着榆次县城打一圈下来怎么样?”
“计是好计。”夏国相沉思了一下说道。“我们毕竟是以少对多,在一个城墙少还有他们的弓箭手,强攻部队可能会损失过大。”
“谁说了要用兵刃强攻?”吴三桂反问道。
夏国相疑惑的看着吴三桂说道:“不用刀枪那用什么?”
吴三桂指着榆次县城的地图说道:“老夏你来看,我们现在将军队带到鸣谦驿,此地据榆次县城不足五里路,如今我们也算是千里奔袭了,趁着刘宗敏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从鸣谦驿出发,直奔榆次,到了榆次直接进攻。部队每一万人为一一拨,一拨再分两队,每队五千人。这五千人中,五百人手持火把,为先头部队,冲进敌军驻地后,只管放火,再接着三千人手持长矛、马刀等兵刃击杀乱作一团的敌军。”
看着夏国相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断的点头。吴三桂接着说道:“这时,城上的守军肯定会有动作,我们在派一千五百弓箭手,不断地向城墙上放箭,让他们无力顾及城外的这些人马。”
“好计策!”夏国相听罢激动地说道。“我们千里而来,趁敌不备,杀个他措手不及。”
“那就先赶到鸣谦驿,照此部署吧!”吴三桂说道。
夏国相点了点头,不到半个时辰,部队便在鸣谦驿集结完毕,吴三桂传令击鼓升帐。
三通鼓响,各各将领集合完毕。看着自己手下的一个个将领虎虎生风、气宇轩昂,吴三桂甚是欣慰。
他看着这些将领,用带着严肃凝重的语气说道:“夏国相、王屏藩、马宝上前听令。”
“末将在!”他们三人走上前来,声音洪亮的说道。
吴三桂很快的做了任务部署他与其他三副将,每人率领五千人,他和马宝一队,王屏藩和夏国相一队。
分配好任务后,吴三桂传令各军,原地修整备战半个时辰,申时一道两万人马同时出动,必须打好入晋的第一仗。
申时以到,吴三桂与夏国相为前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来到榆次北门,吴三桂未做任何停留,率领着大军直接杀向敌营。而此时,刘宗敏正在与蒋茂龙在县衙把酒言欢。突然听闻又打着明字和吴字以及平西侯大旗的铁骑向县城飞奔而来,孙茂龙与刘宗敏皆大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驻守在宁远的吴三桂竟然会从天而降一般的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山西榆次。
刘宗敏连忙组织防守,但早已为时未晚,在吴三桂的缜密安排下,两万铁骑,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放火的放火,放箭的放箭,没有任何准备的刘宗敏,一下子被打的乱成一团,从北门开始,再到东西两门,最后是北门,吴三桂的部下骁勇善战,分工合作,刘宗敏的部下逃的逃,亡的亡,仅仅一个时辰刘宗敏的败势以定。
此时天已经暗了下来,还被困在城中的刘宗敏率领这逃亡进城的兵将和城里原有的兵将约一万三千多人,从东门突袭,结果在城东十里出的洞河旁遭到了吴三桂的伏击,并活捉了与刘宗敏部一同溃逃的榆次县令蒋茂龙。
天明,山西布政使赵建极从太原带着两千援军赶来,看到战役已经结束,甚是吃惊,这可是李自成入晋以来,朝廷的第一场胜仗。
经清点部队,吴三桂部伤亡仅仅约一千三百人,但却歼灭敌军两万余人,缴获战马近五千匹,看着这样的结果,吴三桂高兴地说道:“准备笔墨,本将军要亲自给皇上报捷。”
第四十四章 混乱的早朝()
山西的战争打的是步步吃紧,但在北京城里,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依旧是有增无减。
二月初四,李昱晗明发上谕,决定御驾亲征。此消息一出,一下子又在朝中掀起了波澜,加之晋王朱求桂的事,朝廷一连几天热闹非凡。
李昱晗之前看明史,里面说明朝不斩言官,所以朝中的大臣动不动就拿皇上的过错劈头盖脸的训斥皇上一顿,本来只当作玩笑看,像明清这样集君主专制与大成者,皇权才是至高无上的,怎么可能出现书上那些怪谈?
但事实告诉李昱晗,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编的,这些臣子的实力果然不一般。自打正月二十七起,内阁就堆满了质疑查抄晋王府邸合法性的折子,李昱晗对此采取了留中不发的态度。
过了二月初四,折子的内容一下子变成了御驾亲征方案的可行性问题。又曾带兵打过仗的老将,也有在外做过督抚的老臣,还有毫不懂军事的文官翰林。
他们不仅诉说朝廷的实力是多么的薄弱,还说皇上一旦出事,恐社稷不稳,江山不牢,还拿出了大同兵变和凤凰山事件来说明皇上这几次的决定大都是错的,甚至还有人把李昱晗拿出来和明武宗朱厚照、明英宗朱祁镇相提并论。
李昱晗看到这些肺都快气炸了,李昱晗不由得怒骂道这些家伙干事实去一个都不行,搞这些假装忠臣是一个比一个在行。不管他们是言辞恳切,还是危言耸听,他们总归一句话——皇上御驾亲征是一个无比荒唐的决策。
李昱晗被因为仅仅上些折子就算了,可在二月初六的例行早朝上,以内阁大臣魏藻德、刑部尚书徐右麟、国丈周奎三人为代表,公开与李昱晗叫板。
李昱晗来这一个多月,哪里见过这个场面,他们三个人指着崇祯皇帝以前的决策失误,还有李昱晗近期行动出现的不良后果,可谓是多角度,全面、具体的分析了御驾亲征的弊端。
看着他们的样子,李昱晗被搞得一愣一愣的,他们三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连哭带说、引经据典、声情并茂,李昱晗只得一次又一次的将求助的目标投向范景文和李邦华。
要说李昱晗被他们三个人的演技搞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范景文与李邦华这样的官场老手绝对可以说对他们三人的肚子里卖什么药,搞得一清二楚。既然知道病根所在,当然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范景文和李邦华清楚,他们三个人中,魏藻德是为了博个直明,假装忠臣;徐右麟是对御驾亲征的利弊认识不清,受了魏藻德的蛊惑。而周奎那完全是属于墙头草——两边倒的人,他看着朝堂上反对亲征的人比拥护亲征的人多,才肯于魏藻德站在一条线上的。
范景文和李邦华相互对视了一眼,范景文首先对着徐右麟说道:“徐大人,本阁同皇上和众位同僚都明白大人的拳拳赤子之忠心。亲征的确是又或多或少的难处,但本阁还是同意皇上的意见,因为亲征还是利大于弊的。”
“那烦请范阁老赐教!”徐右麟对范景文抱拳说道。
“赐教到是谈不上!你看本阁说的在不在这个理!”范景文笑道。“古来皇上亲征者,是成的多还是败得多?”
“这个到是成的多。”徐右麟回到道。“可朝廷现在兵马钱粮都不足,根被满足不了皇上御驾亲征的要求。成祖爷与英祖爷当年亲征人马过五十万,朝廷也是准备许久。可如今的形势,阁老老大人难道说不知情。”
高坐在龙椅上的李昱晗听罢徐右麟的话,起身说道:“徐爱卿,这个问题朕来给你解释。朕此次亲征不用文武伴驾,只从朝中带几个大臣就罢了!”
“皇上,御驾亲征不带伴驾万万使不得啊!”刚回京没几日的骆养性连忙打断李昱晗的话说道。
李昱晗摆了摆手让骆养性先不要着急,然后继续说道:“御驾亲征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如今朝廷的军队接连多年征战,早已疲惫,加之连年天灾人祸,朕和朝廷失掉众多民心军心,所以朝廷处处用兵才有军纪不振,军心不稳的众多情况,朕之所以执意亲征是既为了壮军威,也是为了安军心。”
徐右麟听罢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