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年闹灾,大量饥民没有赈济,只能从良善百姓成为流贼,流贼一多,朝廷就得动用大军征剿,还得招练新军,这都得大量钱财。
第773章 坏消息(2)()
旧有的万历和天启年前的财路在崇祯早年就断的光光,宫中的积储很快就用的见底,内帑拨了一次又一次,天下事还是如烈马所拉的马车,不停的向悬崖之下冲去,快的崇祯这个驭手根本来不及反应,只是下意识的不停的拉动缰绳罢了。
恶性循环中,崇祯早就走进了一个死弯,根本就出不来。
没有钱就加税,加税逼反大量百姓,用兵需要钱,于是再次加税。
现在酝酿中的练饷数额巨大,只是因为薛国观的捐输计划有所成效才一再推迟,但所有人都明白,皇帝醉心于杨嗣昌的编练七十万新军的计划,以为编练出来的新军可以顺利剿平流贼,抵御东虏的入侵,所以练饷是非加不可,并且数额会远远超过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的几次加饷。
自然灾害,兵祸连结,天下人已经十分疲弊,而此时加税,还是大量加税,无疑是往自己的脖子上套上绞索,但崇祯已经是狗急跳墙,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在崇祯十一年底的时候,这个年轻的皇帝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流贼在今年遭遇了几次大的失败,这让崇祯看到天下有恢复太平的希望,但东虏的入关再次粉碎了他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心中十分明白,东虏虽然不是流贼,暂且不会威胁他的天下,但这一次穿州破县,打下的城池有好几十个,被屠杀的人民已经超过百万人之多,到处都是鲜血,到处都是破败的家园,百姓想要恢复元气,重新交粮纳税还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哪月,一下子就失去这么大的可收税的地方已经够倒霉了,事后还得重修城池,恢复交通和驿传,稍加抚恤一下百姓随便弄弄,就是大笔的花销。
战争之痛,比天灾要更猛烈,为祸更烈,持续更久,对天灾,崇祯无可奈何,对这种迅猛激烈的人祸,更是只能瞪眼瞧着。
他对军事的布置,经常出自深宫中的胡思乱想,或是一拍脑袋。
他既不明白前方将帅的能力和作用,对军队的数量,机动力,粮饷保证,地形地利,都是一无所知。
每次部署做战,都是想当然,凭幻想就想得到胜利。
每一次关键的战役,崇祯都是做出了最愚蠢和最坏的部署。
这一次的迎击东虏的大战,从开始就是首鼠两端,根本没有决疑定计。
勤王兵马大至,卢象升以兵部尚书的职务代宣大总督,在昌平集结兵马,打算汇集优势骑兵给清兵狠狠来一下子。
他是知道清军内情的人,清军确实凶狠,战斗力强,有经验的王公贝勒是天然的优良将帅,还有大量的优秀的中低层的将领和最勇武善战士气高昂并拥有丰富实战验的士兵但这并不代表清军不可战胜,这支军队十分精干,毛病也在于太精干了。
女真人太少了!
就算他们一直掠夺原本的海西女真的人口,索伦人,鄂伦春人,只要是极北之地进行渔猎的民族都被抢过人,很多这些民族的男子直接就被编入在八旗之中,就是这样,因为几乎年年征战,八旗男丁的数目也是严重不足。
狠狠打上一仗,打痛它,这就是卢象升的对策。
这想法不能说错,但崇祯另有主张。
和东虏打了几十年,看来一时半会的就没有办法得到胜利,既然如此,何必把兵力浪掷?反正东虏再抢再杀,总有退出关外的一天,到时候,派遣人与东虏谈谈条件,“行款”,也就是议和。
尽管出于帝王的骄傲,崇祯打死也不会认议和这笔烂帐,但就是因为他心存侥幸,最高层对战和一事犹豫,下头的人无所适从,仗越打越乱,最终崇祯舍不得的一点机动兵力,也是精锐的边军骑兵,经过贾庄和鸡驿两败,辽镇兵马剩下多少不清楚,反正宣大镇算是彻底完了。
百战精锐,一朝尽丧,崇祯心中的愤恨和紧张自不必提,现在清军兵锋直指济南,更是使得他万分紧张。
年前这几天,他每天都在乾清宫批阅奏折,指望能看到什么好消息,其实也就是企盼奇迹的发生,但以目前的局面来看,就和他以前的岁月一样,奇迹没有,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什么事?”
被太监唤醒之后,睡眼惺忪的崇祯迅即清醒过来,脸上又是恢复了帝王所特有的威严神色,他看向唤醒他的太监,眼神中满是阴郁的怒火,这几天他都已经没有睡好,适才伏案睡了一小会,正是香甜的时候,却是被这个刁奴给叫醒了。
看到崇祯眼中的怒火,这个太监吓的尿都差点迸出来,当下不敢延误,连忙跪下禀报道:“回皇爷,是杨阁老奉命前来。”
“哦,是他,请进来吧。”
在这段时间里,因为战事不断,杨嗣昌又是崇祯最信任的负责兵事的大臣,所以不仅是每天见面,几乎就是无时无刻不见。
每有新的消息时,杨嗣昌也会进宫来面禀,他很想带回几则大胜的好消息来叫皇帝开心一下,无奈战事不佳,每次都是坏到不能再坏的坏消息了。
“臣叩见皇帝陛下。”
“先生请起,请坐。”
明朝皇帝的皇权比前朝是大有进步,当然,和清的登封造极也是差的远,光是礼仪上就差的多了,清的亲王回事都得是跪着,很少有赐座的殊荣,大臣就更不必提了,明朝的大学士君前建言时还保留一些上古的传统,皇帝称先生而不名,赐座说话,还有香茶一杯,面子上是给的足足的,当然,皇帝对大学士是否真的听从意见,还是得看大学士会不会经营,是在皇帝心里有多重要的位置。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薛国观在财政和普通政务上,崇祯对他还是很信任的,但在军务上,崇祯只信杨嗣昌一个,所有的前方情形,几乎就是杨嗣昌一个人说了算。这个皇帝,就是有这种怪癖脾气,很难相信人,一旦相信,就是不折不扣的盲从!
第774章 召对(1)()
第三百零九章召对
“臣启奏皇上”杨嗣昌的面色也是十分难看,今天的消息格外不好,但除了他之外,也没有办法推给别的人来禀报给这位喜怒无常的君王。
“什么?”听到消息后,崇祯果然是十分震怒。
“临清,夏津、丘县、馆陶、清平、武城、恩县、高唐,还有长阴,已经全失?”
“是的现在东虏兵锋已经抵至长阴东面,哨探游骑估计已经接近济南。”
“可恶,可恶,他们竟不从德州过!”
清军从德州进攻济南,这是崇祯和杨嗣昌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清军从头到尾就没有这样打算过。
德州是北面的山东门户,是联接运河的一个要紧的军事重地,这样的城市肯定会被重兵防守,清军可没蠢到去和明军打十分惨烈的攻城战。
打从左右翼兵马入进之后,多尔衮和另外一路的指挥岳乐就商议妥当,打算从畿南方向,绕道渡会通河,往击空虚的济南。
现在这一次右勾拳果然是打的十分漂亮,打的明军根本不及反应,战前一厢情愿的布置现在看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崇祯君臣被人当傻子一样的耍弄,现在一切弄的一团糟糕,这君臣两人却是满腹的怨气,倒好象是别人做错了一般。
“如果在畿南一带,我们还有宣大和关宁兵马的话,东虏想从畿南一带深入山东境内,也是绝无可能。”
杨嗣昌一直是觉得自己的权力被限制了,而朝中的士大夫虚骄之气太重,而且也不愿真的为君皇解忧。
老实说,他觉得大明的田赋并不重,他也是精研过前朝史书的人,食官志,盐铁志,都是看的十分清楚。明朝的商税低到和宋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宋朝,大笔大笔的盐铁专卖的钱源源不断的流入国库,海上贸易一年收几百万贯的商税,宋朝还把茶和酒都专卖了,想喝酒的百姓也是同时在给官府纳税。
这样南宋的赋税达到创纪录的一亿多万贯,不管怎么算,都是明朝财政收入的若干倍以上。
明朝的农税,民田才收每亩三升三合,甚至有的田连这个数也收不到,正常农税的水平就是百分之二左右,这个数字,比起汉唐是低的太多了。
一直到明亡,两湖,江南,闽浙,云贵,除了有土司做乱之外,其实并无百姓被逼造反,这似乎是从一个角度支持了杨嗣昌的论调,而杨嗣昌勇于任事,敢跳出文官集团外,无视本集团的利益,真心诚意的和皇帝站在一边,招致了大量士大夫的攻讦。
这也使得后世不少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同情杨某人,觉得他是实心任事才得罪了不少人,但这些人无视地方摊派给农民带来的无尽痛苦,黄榜虽少,白榜却是十倍于黄榜,而南方能撑的下去,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士绅权重,虽然士绅会欺凌百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员捞钱的胃口。
第775章 召对(2)()
北方就不同了,自然条件原本就差,还连年灾荒,官府朝廷不加赈济,还要加派,朝廷每亩加几分银子,地方官员就加几钱,原本都吃不上饭,还得被如狼似虎的差役催科,缴不上赋税的,卖儿卖女也得完粮纳税!
这么一来,杨嗣昌的加征计划就成了一杯巨毒的毒酒,崇祯欢饮下肚的同时,结果就已经是注定了。
此时杨嗣昌满怀怨毒,兵事上,卢象升和他大吵,两人撕破脸皮,以彼此身份却几乎破口相骂,还好卢象升此时死难于战场之上,否则的话,杨嗣昌怀疑卢象升一定会在回师后全力攻讦自己。
他原本已经预备了几个计划,打算在战争结束后陷害卢象升被夺职和关入监狱,不过好在此人死了,但原本人死债消,此时战事极为不利,济南若失,他安排山东明军主力在德州的计划就是罪魁祸首,就算皇帝信他,但群臣交攻时,皇帝难免会心里不舒服,崇祯这个人的性格心性就是容不得一星半点的沙子,一旦有不满在心里生根,迟早就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所以此时不妨把罪责全推在卢象升的身上,反正死人是不能辩解的。
果然,他这么一说,崇祯就是大为光火,拍案怒道:“卢某人辜负朕恩,畏惧怯战,一无用处!”
“此人虽死,然坏国家大事多矣。”
“他确实是死了吗?”
“臣已经下令前方彻底查明此人是否已经战死,将尸身验看清楚,暂且不准发丧,也不准收敛。”
“好,好!”崇祯恨声道:“若是不曾死,当彻查他躲藏在何处,朕必将以国法重处之。”
杨嗣昌懂得崇祯的意思,就算是死了,暂且也当没死,先晾在顺德府那边再说。崇祯此时,对卢象升的主战和“浪战”都是十分的痛恨,恨不得把卢象升抓起来关在监狱里重重定罪心里才能舒服。
而且经杨嗣昌这么一引,崇祯果然是把责任大半放在卢象升的身上。
在崇祯心里,杨嗣昌忠诚可靠,能力出众,朝中大臣,论忠诚和能力兼并的,首推杨嗣昌。薛国观也可靠,能力也高,但忠诚上,崇祯总不是特别的放心,山东战事,原本是杨嗣昌判断失误,但此时往死人身上一推,崇祯也就是信之不疑。
“先生下一步的举措若何?”
杨嗣昌主持整个军务,身为大学士兼实职兵部尚书,天下勤王兵马也有他统一调派,山东的局面,绕来绕去,总归还是要叫此人来解决。
“臣已经飞檄曹州刘泽清部,星夜驰援济南,”杨嗣昌知道在崇祯面前千万不能把话说满,而且要尽量把责任推给别人,于是先答一句自己的举措后,又是迟疑道:“只刘泽清部向来骄纵跋扈,不大听从命令”
“将臣跋扈,由来也非一日,等诸事顺手之后,朕腾出手来,非严厉处置不可。现在只好严词催促,万其实心效力吧。”
第776章 召对(3)()
“是!臣还檄山东总兵官丘磊等部,派精锐兵马,返回济南守备城池。”
“先生辛苦,然还需多调兵马,济南是亲藩所在,虽德王一系早就是疏宗,然而毕竟是太祖苗裔,国家锡土以封,备位亲王,若万一落于蛮夷之手,朕无法向祖宗交代。”
听到这样的话,杨嗣昌连忙免冠跪下,叩首道:“臣一定竭尽全力,不敢有稍许懈怠。”
“朕对先生尽可放心。”崇祯嘴角含笑,吩咐太监把杨嗣昌扶起来,然后用鼓励的口吻向杨嗣昌道:“先生但去做,朕知先生忠且能,事纵不协,亦非先生过矣。”
有崇祯这一句话,杨嗣昌知道这一次自己大可放心,就算失掉济南和德王,大约也不会把帐算到自己头上了。
崇祯用人就是这样的特点,历史上杨嗣昌主持战事,逼死卢象升,高起潜溃败,然后临清济南失陷,清军掠走近五十万人口,近两百万银数万两金,掠走一亲王一郡王,杀害人民达百万以上,结果战后清算责任,主持议罪的居然就是杨嗣昌这个总指挥来负责!
这真是黑白颠倒,不成世界。
后来杀了几十个总兵巡抚一级的高级官员,杨嗣昌自己一点事也没有,反而被崇祯多次加以夸赞,言官不服,交相攻讦,但崇祯丝毫不放在心上,杨嗣昌反而更加被信任倚重,国之大政,多听从此人的意见而行。
等崇祯的眉眼现出一点倦意,身后伺候的太监连忙示意杨嗣昌退出,于是杨嗣昌下跪行礼,接着起身恭恭敬敬的后退而出。
召对的地方是文华殿,距离内阁很近,杨嗣昌出来以后,就是向着内阁方向步行返回。
一路上有不少内臣和官员经过,见是杨嗣昌来了,都是侧身在一旁,等着杨阁老过去之后,才敢继续动作。
这样的场景,最近越来越多的发生,以前对大臣还保留着天启年间傲气的内臣们,见到杨嗣昌也是格外的客气和尊重,早就不复当年的那种睥睨文臣的傲气和自信了。
至于普通的官员,能在内廷行走的都是聪明透顶的人物,这一次战事,杨嗣昌渐渐冒起,权力直压薛国观,至于刘宇亮,自请视师又不敢出外,在崇祯眼里已经是随时可去的废物,在众人眼里这个原本就半死不活的首辅已经是个死人,现在的内阁,就是看杨嗣昌和薛国观两个人的了。
在这种氛围里,杨嗣昌格外得意,他的性格有点急燥和刚愎,看着是风神俊郎的中年官员,身上还残留着世家子弟的那种纨绔气息,但骨子里头是偏急残忍,傲气十足。
这种性子的人,当了大官是容不得人的,尤其不能容人在自己之上,现在众人对他恭谨万分,杨嗣昌的心中自是十分得意。
只是隔的老远,看到首辅办公的院落时,杨嗣昌的面色就是阴沉下来。
刘宇亮退职是退定了,而且走的十分不光彩。
不过崇祯年间大学士被贬落的多了,大家已经习惯了。
现在薛国观接任首辅势所必然,虽然以前此人就有首辅之实,但真正接任首辅之后,票拟大权在手,自己可能要被他压制了。
一想到这里,杨嗣昌就是气沮于胸,感觉十分的不舒服。
第777章 机锋(1)()
第三百一十章机锋
无巧不能书,就在杨嗣昌捶胸顿足,恨不得派杀手干掉薛国观的当口,对面老薛一摇三摆的踱了过来。
在薛国观身边则是负责文华殿和端本宫事迹的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