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巡明天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鼓角齐鸣,大气磅礴,战旗飘飘。苏荣,韩钦,雷仲海、陈大成、陈子鉴、王如龙、童子明、朱钰等参将,各部副参将,七千精兵,账房、后勤、李时珍等各郎中,两百名火器工匠,共约接近八千人,浩浩荡荡,踏上进京行程。

    随行的还有数十辆马车,运输军火等物资。行至杭州府时,兵分两路。

    苏荣、韩钦,雷仲海等带领一千人加后勤及车辆物资等通过京杭大运河,走水路。

    陈大成,王如龙等众参将率六千多人走陆路。

    ……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北到京师,途经浙江、南直隶、山东、北直隶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近两千公里。是明朝南北漕运的主要水上干道。

    苏荣站在船头,凝望河面,航道繁忙,不凡有中大型运输船通过,目测且大都是官运船只。

    曹太监与苏荣同坐一艘船。自从歼灭黄官一役后,他对苏荣义举钦佩有佳,甚至主动当做挚友。

    “曹公公,见这运河航运繁忙,又多是官船运输,这是为何?”苏荣转身询问他。

    曹太监见苏荣主动找自己解疑,心里大悦,然后夸夸其谈来:

    “苏大人,说来话长。自永乐帝天子守国门迁都京师后,多年下来,北直隶的皇亲国戚,文武官僚,军队以及相关人员越来越多。

    但北方地贫不及江南富庶,所以京师需要的粮食、布匹、陶瓷、丝绸、茶叶甚至文房四宝等等官用物资,大都从南方运输。水运相比陆运,省时省力,安全易行。所以,官方南北漕运,也就靠这条自南至北的京杭大运河了。”

    苏荣听后若有明了,转念又问:“南北沿海海运,与京杭大运河几乎同向而行,为何不用相对更加低廉的海运呢?”

    苏荣问这个问题是有私心的。既然光官运物资就如此量大,如果改为海运,定会带动海上贸易、造船业甚至将来能解海禁,这样不失是一箭多雕的大好事。

    ……

第112章 京师,我来了!() 
“哈哈,苏大人,你有所不知。京杭大运河漕运,历史悠久。沿河已经产生一些码头、车马行、甚至人聚城乡小镇,形成沿河利益体。贸然断航改为其他路径,势必影响他们既得利益,定会遭到他们反对和不允许,甚至民变。

    另外,内河漕运,每年虽然有维护修缮费用,但相对于海上运输的风险,内河运输必定好管理,也是最佳漕运选择了。”

    “原来这样……哦,对了,为何近日鞑子来犯,触我大明天威呢?”苏荣想起这次调兵进京的事情,于是接着询问他。

    曹太监依旧喜闻乐见,夸夸其谈:

    “哎!苏大人,自从土木堡事变后,大明北方精锐军队尽失。但于将军力排众议,急调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直隶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京师各府的运粮军驰援,大败瓦剌,从此北方的瓦剌,鞑靼部再无南下大举进犯。

    那曾想,近年鞑靼部在俺答带领下逐渐兴起,开始骚扰我大明边境。尤其现在,秋末冬近之时,北方大漠气温将会突降,缺衣少粮,为解过冬之困,遂大举进犯我北方边境。先侵大同,后扰蓟州。

    蓟州可是京师门户啊!俺答如此狂妄,没有把我大明天威放在眼里!”

    苏荣听罢,反问道:

    “曹公公,既然我大明朝天子守国门,北方边关理应重兵把守,再加上土木堡之变受辱后,更应重视。如今,怎可容鞑子如此猖狂呢?”

    曹太监闻罢,若有忌讳,左思右想,叹口气道:

    “也罢,此处只有你我二人,说出真相又如何?”

    苏荣听到这里,知道这里面必定有蹊跷。

    “曹公公,您说,苏荣洗耳恭听!”

    ……

    曹太监再次看看左右无人时,才慢慢道来:

    “哎!朝中奸臣当道,很多重臣,完全是靠阿谀奉承才得以上位。他们一门子心思只想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富贵……哪管大明社稷安危啊!当年俺答来犯,有曾铣元帅奋勇抗敌。但是遭冤被害后,朝中哪还有贤臣良将?……”

    “曾铣……”我父帅?

    ……

    ”

    提起父亲曾铣,苏荣热血沸腾。

    当年父帅三边抗蒙,如今,自己何尝不是?

    但绝不可重蹈覆辙父亲老路,精忠报国却惨遭奸臣陷害!

    这次,我奉旨率浙东铁卫进京,既抗击鞑子,也要为父平冤、救母弟于边关。

    苏荣心里咬牙切齿道……

    ————

    北直隶,顺天府。

    浙东铁卫全军会师于京师顺天府宛平县。按照兵部安排,驻扎于左都督府所辖地镇南卫。连接于京师于蓟州之间。

    蓟州,在今天津之北,燕山脚下,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隋代为渔阳郡,唐代称蓟州,明代为宣大蓟辽之一的重要边关重镇…蓟州。

    蓟州镇设置的目的,主要是牵制九边其他边镇及京营,起到防备叛乱的作用。同时,大明统治者考虑到其余边镇一字拉长,戍守防线长达数千公里,兵员分散,因此设置蓟镇以为抵御蒙古入侵的预备防线,与京营起到相互照应的作用。

    蓟镇官兵员额,永乐时期初定为八万五千人,包括蓟州、永平、昌平、密云等地。九边重镇中,仅宣府、大同可与之相比。

    抵达镇南卫当天,苏荣命部队迅速扎营、休整。

    然后接到兵部传令,皇上提议,苏荣明日进乾清宫右顺门便殿奏事。

    传说中的“御门听政”。

    苏荣面子够大的,虽然他不在乎。

    ……

    一路舟车劳顿,苏荣却兴奋不已。京城,顺天府,我来了。大明权利中枢,只有到了这里,才能接近权利中心!才有可能为父平冤,救母、弟于边关。

    ————

    安排完军队休整后,苏荣简单的吃了点晚饭,叫上雷仲海,便迫不及待的进城,夜晚逛逛顺天府。

    顺天府,明设于京师之府属建制。掌京畿之刑名钱谷,并司迎春、进春、祭先农之神,奉天子耕猎、监临乡试、供应考试用具等事。

    同时,顺天府由于是京师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的职位特别显赫,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并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正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

    另外,顺天府所领二十四县虽然在直隶总督辖区内,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但京师城垣之外的地区由直隶总督衙门和顺天府衙门“双重领导”,大的举措要会衙办理。京师城垣之内,直隶总督无权过问。

    ……

    两人走在大街上,苏荣欣赏顺天府繁华夜景。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比起黄岩、台州,更加繁荣。

    商铺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还有医药门诊,车行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铺子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苏荣的眼前

    接下来,苏荣注意开始京师的行政布局。

    明朝北京师城中央官署的全面设置,起于明宣宗宣德年间,几乎全部照搬南直隶南京皇城官署的布局制度,在承天门前“T”字型宫廷广场外两侧建造,以适应宫里大朝会和祭祀的需要。

    到了宣德元年,京师最先建成东侧的鸿胪寺,掌管朝仪,以适应群臣上朝举行朝会之需要。接着建礼部于鸿胪寺西南,紧邻大明门,为的是便于负责祭祀南郊和接待万国朝觐使臣。

    ……

第113章 此地有银一百两() 
到了英宗正统年间,陆续建宗人府、吏部、户部、兵部、工部、钦天监、太医院于大明门之东,再东与玉河之间安排翰林院、上林苑监、会同南馆。大明门以西,从南向北依次安置前、右、左、中军都督府,其西依次为锦衣卫、通政使司、太常寺和后军都督府,再西是旗守卫公署。

    这种在皇城前安排在京中央官署的作法与唐、宋时代京城布局的礼制一脉相承,但是明朝有个特殊的变更,即位于广场东侧配置中央官署的六部只有吏、户、礼、兵、工五部,惟缺刑部。

    究其原因,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锦衣卫),专掌侍卫,兼管缉捕、刑狱,后又有下设诏狱之权,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不能过问。在南京时锦衣卫就与五军都督府同置皇城中街洪武门以西,而将三法司移至皇城外的玄武湖岸边。所以,明英宗正统七年北京也如南京之制,将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设置在皇城外宣武门内街西单牌楼以西……

    ……

    苏荣不知不觉来到十王府街。这里虽不及后世王府井街繁华,但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初现繁荣商业街雏形。

    临近此街中段小巷,路不宽,但商贩聚集,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苏荣毫不犹豫的转到此巷。

    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忽然闻前方争吵声。

    苏荣好奇心重,快步向前探个究竟。外面被人群层层包围,苏荣左推又挤,顺便带着嚷嚷:“借光,借光了哈……”

    好不容易挤到人群中间,发现两个人在争吵。一名是衣着华丽的纨绔子弟,另一个是布衣书生模样。通过俩人脸红脖子粗的争辩,苏荣对俩人争吵,有了大致判断。

    这名老实巴交的布衣书生,在此捡的钱袋一包,发现里面有纹银五十两。他正直善良,担心失物者用急而站立于此,等待来认领。

    谁知失物者来到后,接过钱袋,硬生生的说里面原有一百两纹银,定是这个书生昧着良心私自收了起来,便要求书生归还五十两纹银后,再要求对方赔偿五十两。于是,两人为此争吵起来。

    是人心里都会明白,是纨绔子弟以怨报德,敲诈勒索老实巴交的书生。要是他有私心截留,何必在此等失物人来认领?

    苏荣想起后世,扶老人跌倒反遭敲诈勒索的事情,气不打一处来好人做好事,反而被诬陷,岂有此理。

    苏荣甩甩袖袍,走向前去帮助书生,去和纨绔子弟理论。

    “一看你就知道不是个好人!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以怨报德,天子脚下,岂容你胡来!”

    咦,没等自己开口,一个清秀的少年,领先自己一步,对那衣着华丽的纨绔子弟怒斥道。

    苏荣抬头观望。

    此少年年纪身高与自己无异,清秀轩逸,一表人才。身后还跟着一中年男人和另一个蓝衣少年男子两人。

    中年男人,四旬左右。睿智,目光有神,一副淡然从容状。此人不语,在后面目视这个白衣少年为书生打抱不平。

    “你?你是哪里冒出来的小子,多管闲事!一边去!”纨绔子弟见有人为书生出头,恶言恶语道。

    “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做事要有良心!”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毫无畏惧,不依不饶的与他理论。

    但那纨绔子弟,毫无顾忌,更无悔改之意。他依仗自己身子比少年强壮,步步紧逼,意欲对他施压让他自己退去。

    纨绔子弟的恶性,引起围观群众的公愤,声讨一片。

    苏荣见状不由得怒火中烧,向前一把推开纨绔子弟,怒喝道:

    “岂有此理!堂堂京师街巷,天子脚下,岂容你颠倒是非,胡作非为?”

    白衣少年见苏荣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朝苏荣面带微笑的点点头。

    ……

    “你又是那根葱?,赶快滚开,否则让你难堪!”纨绔子弟见又有一人出头,竟毫无悔意,更是嚣张跋扈。

    苏荣冷笑一声,道:

    “好,今天我就让你见识见识我是那根葱!”

    说罢,苏荣从容的挥挥手。

    那纨绔子弟嗤之以鼻,不过还没等高兴多久,自己就被多么给推搡了一下,胸口一阵疼痛。他抬头一看,一抹黑影当在自己前面,揉揉眼睛才发现,一个高自己一头的壮汉站在自己面前,两人距离不足两公分……

    雷仲海低头用凶神恶煞的眼睛盯着他,目光中的霸气让他不寒而栗,要是被他的大拳头打了一下,脑袋会不会被打裂?

    他知趣的往回退几部,见苏荣跟着这么个高大威猛的保镖,心里还是有忌惮的。

    虽心里已经胆怯,没再那么嚣张跋扈,但他依旧顽固,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有理,要求布衣书生还钱。他似乎需要一个台阶下,哪怕是一个并不光彩的台阶。另外,他左顾右看,更像是等待着一个绝地反击的机会……

    “让开让开!不许当众闹事,不许聚集扰事,让开,让开!”

    有十几个大汉嚷嚷着朝这边走过来。

    众人抬头一看,原来是五城兵马司的人。

    “啊!巴副指挥史,您来了!他们……”纨绔子弟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立即笑逐颜开,神气了起来。

    “哦哦,原来是万公子!发生什么事?”他们好像认识。他在那个指挥史耳朵私语一阵,还对这边指指点点,然后小人得志般的冷笑。

    “聚众闹事,都给我拷起来!”巴副指挥史居然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下令抓人。

    围观群众也看得出,纨绔子弟与巴副指挥史是熟人,他们假公济私,徇私舞弊。议论纷纷、指指点点。而叫做万公子的纨绔子弟,毫不再乎别人的非议,认为自己有了援军和靠山,幸灾乐祸的奸笑起来。

    苏荣最看不起这种狐假虎威小人得志的贱人。他示意雷仲海准备动手,对付这几个城兵,揍他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雷仲海挽起袖袍,准备动手时,父子三人中的那个白衣少年,却胸有成竹、毫不畏惧从容淡定的走到巴副指挥史面前,悄悄的取出一个腰牌,在那巴副指挥史眼前晃了晃。

    ……

    奇怪的是,他见了腰牌后,脸色立即变成了灰色,可以十分肯定的是,能感觉到他的手在颤抖……

第114章 达官显贵() 
“误会了,误会了……!”

    “嗯?巴副指挥史,怎么误会了?抓他们啊!”

    万公子弄不明白,他们的态度会忽然一百八十度转弯,。

    他跟上前去询问咋回事,却被巴副指挥狠狠的训斥一番:“以后不许在这里胡作非为!另外,我也根本不认识你!”说完,巴副指挥小心翼翼的看看一旁的白衣少年。

    “……”

    似乎陷入僵局。围观百姓好奇心重,也爱看热闹,等着观看如何结局。

    ……

    “我来给你们评个理!看公道不公道!”众人回头,发现在旁一直不语的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仿佛事件就等这个台阶。

    “你贵姓?你确定是捡到五十两纹银?”中年男子淡然的询问布衣书生。

    “我免贵姓杨。对!的确是五十两纹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