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回运河前朝路-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隋炀帝没提让李渊进京赴任,也让他欣喜不已,两个官职都是皇帝的近身官员,代表着一种信任,之前的担忧终于解除了。
娄烦这个名字,听着就让人烦,如今改名为静安,档次提高了一大截,也让李渊很开心。当然,他没有忘记恩人,偷着向一旁不说话的王连,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跟着,隋炀帝又派人拿来两个金瓮,类似于酒坛子,做工异常精美,分别赏赐给王连和李渊,这才让他们带着阎毗,一同返回,继续修路。
隋炀帝这次过来,不光是巡查驰道的建设情况,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安抚北部的游牧民族突厥。
皇甫议成为了隋炀帝的新跟班,而王连有了阎毗之后,深深感觉到人才的重要性。皇甫议算是很厚道,在工程方面能力很有限,没什么见解,怎么安排就怎么做。
阎毗上来就提供了新思路,可以使用巨大的石碾来平整道路,相当于现代的压路机,而且,他还设计了一套省力的结构,三个人就能拖着来回往复。
新技术就是生产力,修路的速度更快了,到了九月底,由黎阳经过榆林,再转向到涿郡的驰道顺利完工,总长度三千多公里,质量无可挑剔,因为修路病死的民工,屈指可数。
皇甫议走了,王连跟阎毗的话不多,倒是跟李渊的关系近了很多,时常在一起聊天,只是目前,还没从李渊的口中听到任何称霸天下的野心。
征募来的民工各自回乡,王连让阎毗带着监工部队先回去,选择跟李渊一起,沿着驰道而行,顺便再看看工程哪里有问题,也好让李渊帮着补足。
“繁华背后,忧患重重!”李渊在马上感叹道。
目前,隋朝处在盛世之中,但是,隋炀帝的肆意妄为,终究会引发排山倒海的民怨,把一个强大的国家,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李兄,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天下能建立真正的秩序,百姓安乐富庶,处处欢歌。”王连道。
“若能如此,我宁愿孑然一身,孤独终老!”李渊傲然道。
王连微微愣了下,李渊这句话堪称一语成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杀弟,李渊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几乎等于孤独生活了九年,因丧子之痛难疏解而病逝。
十几天后,王连跟随李渊来到娄烦郡,如今已经改名为静安郡,准备好好休息两晚,再行返回洛阳城。
队伍刚刚进城不久,就见一队衙役押着名年轻男子,穿过街道,正要赶往菜市口斩首示众,一名女子则怀抱着婴儿,在后面大哭着追赶。
女子的哭声很凄凉,孩子也在哭,一看到王连和李渊,女子立刻奔过来,匍匐在地,拦住了队伍,高喊道:“大人,请放过我家男人吧!让我代他去死。”
“此人犯了何罪?”李渊沉声问。
“回禀太守大人,已经查实,此人装病在家,两次朝廷征募男丁均没有前往。”
一名衙役连忙过来汇报,李渊面露不悦,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这人实在刁钻,居然还躲过了两次。
被五花大绑的男子,挣扎着高声道:“大人明鉴,孩儿尚小,需要照看,父亲、兄长都在边关守卫,家中不能没有男子!”
听说此人家中有两人当兵,李渊微微皱眉,说道:“把人带过来!”
男子被推搡过来,跪倒在地,不断叩头,李渊问道:“你父亲、兄长都叫什么名字?”
“狄孝绪、狄行俭!”
李渊显然没听过这两个名字,再说了,边关那边的守卫部队,眼下也不归他管。不服征役,乃是重罪,每家都有难处,这名男人的理由不充分,刚要说推走行刑,王连却说话了。
“李公,活都干完了,就不要追究了吧!”
“既然监御使大人替你说话了,免去死罪,改为在郡内服役,清扫街道。”李渊给了王连一个面子。
一句话换来惊天逆转,夫妻二人连忙口头谢恩,“谢过李大人,谢过监御使大人!”
衙役们听令,解开捆绑男子的绳索,这时,女子怀中婴儿停止了哭声,两只小手伸出襁褓之外,齐齐朝向王连,胳膊粉嫩,像是莲藕般,一幅求抱抱的样子,小脸上露出笑容,只是长了两颗小牙。
“哈哈,婴孩也知大人心善。”李渊笑道。
“好吧,那就抱一下。”王连跳下马来,女子见此情形,急忙起身将孩子送上,想要讨一个吉利。
王连抱着孩子,伸出手逗了两下,婴孩则立刻握住了他的一根手指,咯咯笑个不停。是个男孩,头发乌黑,眼睛很大,王连随口问道:“孩子取名字了吗?”
“回禀大人,父亲常教导我们兄弟,做人要仁义为先,故而给孩子取名仁杰,字怀英。”男子说道。
王连愣住了,男子姓狄,以此推论,这孩子岂不是叫狄仁杰?
第096章 栋梁之才()
多年后,这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累职成为宰相,倾力辅佐女皇武则天,有了开元盛世。而且,也是在他的建议下,武则天到底放弃了大周的称号,恢复了唐朝。
史料记载,狄仁杰于公元700年去世,寿元93岁,据说武则天也叫他老哥哥,现在正好是607年,时间上也是吻合的。
“既然我跟这孩子有缘,就给个赏赐吧!”王连说着,从怀中摸出十两黄金,递了过去。
“大人救命之恩尚且无以回报,岂能再行索要?”狄仁杰的父亲哽咽着推辞道。
“收下吧,我见你谈吐不俗,想必也是读过书的人,好好培养这个孩子,让他成为栋梁之才。”王连道。
夫妻二人千恩万谢,这才接过孩子远去。李渊何等聪明,一普通人家婴孩,何谈栋梁之才,见王连对孩子如此好,必然非同寻常,默默记在了心里,狄家要重视起来。
王连依然在李渊家里居住,酒宴格外丰盛,李渊一再表示感激,若非王大人提供良策,解除皇上的心疑,只怕此时,李家依然生活在担忧之中。
谈到高句丽,李渊也是极力主张必须铲除,那是国家东北大患,早晚必生乱。而且,其族性情反复,全无半点信誉,不可为属国。
不能小瞧帝王的眼光,王连当然清楚,李渊建立唐朝之后,通过三代人对高句丽的不断征讨,到底将这一民族在版图上给抹掉了。
王连居住的小楼,跟李世民的不远,半夜醒来之时,依然看见李世民的屋内亮着烛光,隐约还能听到读书声,这位文武双全的帝王,正在努力地汲取营养,为将来治理国家做着准备。
十月中旬,王连回到了洛阳旧城,带给袁紫烟的礼物,正是那个金瓮,袁紫烟自然是欣喜不已,最开心的还是夫君能够平安归来。
当晚,两人相拥着睡去,怀抱佳人的王连,做了个美梦,他已经回到了现代,正跟袁紫烟一道,奔跑在运河岸边,欢笑声激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皇甫议听说王连回来了,立刻赶来府宅探望,又是一阵长吁短叹外加万分感激,若非这位好兄弟的帮助,他此刻早已人头落地,深眠土中。
对于大隋而言,这是个多事之秋,隋炀帝突击修建长城,造成百姓死亡人数巨大,民怨沸腾,后来巡视突厥,大手笔赏赐突厥首领启民可汗,绸帛、车马无数,还有许多金瓮,而回来的时候,只是带来一群牛羊而已。
王连能够理解隋炀帝,他无非是想稳住突厥,为攻打高句丽做准备,而朝中文武大臣却不这么认为,高颎、贺若弼,宇文弥等重臣背后称隋炀帝的做法是亡国之举。
隋炀帝非常生气,以诽谤朝廷之罪,将这些官员都抓起来杀了,子女流放。高颖是太常,贺若弼是礼部尚书,宇文弥是光禄大夫,在朝廷中影响力巨大,尤其是高颖,历经多个职务,执掌朝政二十年,功勋卓著,推荐了许多官员,非常值得惋惜。
杨素就是高颖推荐的,而皇甫议则是杨素启用的,所以,皇甫议能够再次不被责罚,反而成为皇帝面前的红人,还是得益于跟随王连进行过修渠铺路。
“老哥,切记少掺和事情,言多有失。”王连提醒道。
“我当然知晓,高颖、杨素且不能自保,何况我这样的官员,只能但求无过。”皇甫议道。
对于皇甫议的结局,历史没有记载,王连也不好下断言,但从大业八年开始,隋朝开始走下坡路,却是不争的史实。
“老哥,给你个建议。”王连道。
“兄弟请讲!”皇甫议连忙说道,如今,他最信任的人,莫过于王连。
“三年后,不管你做到什么职务,辞官吧,去往南方静养,看山看水,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王连道。
皇甫议似乎明白了什么,重重地点头道:“谢过兄弟!愿那时我们还能品茶闲聊。”
阎毗也来探望,还拿来一些价值不高的东西,其中有几样精心设计的玩具,王连将玩具留下给袁紫烟解闷,其余的东西都没收。
阎毗非常客气,提出想要跟大人学习修建运渠的知识,还跪倒正式拜师。
王连开心地答应,拿出纸张,边画边教,而阎毗的脑瓜绝非一般,来来往往六七天,基本原理就全部掌握了。
袁紫烟觉得,这是隋炀帝有意安排让阎毗学习水利知识,还埋怨他太实在,不该倾囊相授,阎毗都学会了,哪里还能再用得着他!
王连却感到非常欣慰,袁紫烟洞察世事的能力正在不断增长,即便有天自己离开了,她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十二月中旬,阎毗带来消息,皇上已经决定,明年初疏浚北部运渠,并将其称之为永济渠。
“王大人,皇上让属下帮衬大人,一同修好永济渠。”阎毗道。
“好啊,我欣赏你的才智,合作愉快。”王连笑道。
“可否由黄河北部掘堤开口?”阎毗问。
“不能再用黄河水了,存在的问题很多,影响下游水量只是其一,还有,水流向北,步步增高,泥沙更容易淤积,将来的清理维护也会麻烦。”王连道。
“可我军如何行舟进入永济渠?”阎毗迷糊了,觉得自己还没有学到真本事。
“我的计划是,拦沁水入白沟,在沁水上游挖掘一处湖泊,设立斗门,既可以联通黄河,也可以提高水位。”王连取出一张纸,大致勾画了一些。
“大人,沁水流量不足。”阎毗提出疑问。
“单凭一条河流,无法实现永济渠通航,汇集多出水流才行,堤坝和斗门格外重要,这个工程要比通济渠复杂多了。”王连道。
阎毗眼睛顿时亮了,不禁赞道:“大人之才,下官难及也!”
“好了,不用跟我客套,咱们规划一下,马上提交给皇上。”王连招呼道。
两人就在院子里商议,从上午直到天黑,图纸形成,由阎毗转交给隋炀帝。事实上,阎毗比皇甫议更容易接近隋炀帝,他目前殿内丞的职务,就是皇上跟前的近臣。
隋炀帝还是更信任工部尚书宇文恺,将图纸又给他看了,宇文恺对此表示赞赏,认为王连有远见,不用黄河之水,省去了后期的维护,好处诸多。
第097章 再开永济()
只要永济渠通航,就能前去征讨那讨厌的高句丽,隋炀帝想到这里,心情非常高兴,立刻下达圣旨,各郡全力配合,征募河北五十万民工,修建永济渠。
王连坐在家里指挥,让阎毗去找宇文恺,将之前的那些颠倒车运出来,疏浚通济渠的时候,有些颠倒车已经损坏,目前还有两万辆,应该够用。
很快,五万兵马就带着颠倒车,聚集到洛阳旧城,占据了许多空闲的屋子,只等王连一声令下,立刻开赴黄河北岸。
“夫君,又要走了?”袁紫烟有些烦闷。
“你父皇的命令,也不敢不执行啊!”王连道。
“哼,我这个公主,徒有其名。”袁紫烟哼声道。
“可别乱说话,这个身份至少能保证你平安,还是好处更多一些。”
“我想跟夫君一同前往。”袁紫烟提出了要求。
“工程现场太辛苦,还是呆在家里更好,半年多之后,我就回来了。”王连没同意,在男人的世界里,带着袁紫烟,诸多不便。再说了,万一袁紫烟磕到碰到了,自己心疼不说,隋炀帝也可能找后账。
以往征募民工,地方官吏只有采用高压手腕,才能完成任务。而这次修建永济渠,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百姓们争抢着报名,原定五十万人,各地上报人数的统计结果却是八十万。
非但如此,还有很多妇女也想参与永济渠的建设,大约有二十万人。
隋炀帝也惊呆了,从未想到会发生这种状况,召集官员进行商议,皇甫议没敢说话,宇文恺却说出了原因,王连爱护民工,通济渠和驰道死亡人数,加起来也没有过千。
隋炀帝沉默了,好半晌也没说话,心里升起了担忧,显而易见,王连这个从不上朝的年轻官员,只要高喊一声,就能很轻易地拉起一支民间队伍来。
但王连从不邀功,也不谋求高官,平日里生活简单,两项浩大的工程中,更没有贪图一两银子,又不像是有反叛之心的小人。
永济渠的修建迫在眉睫,隋炀帝终于选择相信王连,既然踊跃报名,那就全部用上,多一倍人数,工程进度就会更快。
于是,永济渠的修建队伍,竟然多达百万人,其中二十万妇女。
王连听到阎毗的汇报,有些不高兴了,“皇上搞什么,女人能干活吗?”
“大人,这些女子身体强壮,虽不能干男人那般的重活,但平土栽树,也可以帮衬。此事皇上也是应允的,不能违背。”阎毗提醒道。
“好吧,等到了工程现场,男女必须分开,决不能出现许多孕妇。”王连道。
袁紫烟却不禁笑了,等阎毗走了,又过来推着王连的肩膀道:“夫君,这么多女子都参与,紫烟去了,也好帮你多看着点。”
“你这么漂亮,我不放心啊!”王连道。
“嘻嘻,夫君宠我,紫烟知晓,尽可放心,我乃公主之尊,谁敢欺我?闲时也不会离开夫君身边,就让我去吧。”袁紫烟嬉笑道。
“会骑马吗?”王连问。
“跟父亲学过,不会摔下来。”
“好吧,那你就跟着,家里太闷,出去走走也好。”王连终于答应下来,乐得袁紫烟连忙招呼仆人,帮着准备东西。
新年一过,王连就带着五万军队出发了,阎毗作为副手一路跟随,大军乘舟渡过黄河,浩浩荡荡来到了武陟县。
沁水就在这里发源,除此之外,还有漭水、济水等多条河流,水源非常丰富。
武陟县以北,有一片滩涂地带,正是沁水等河流冲击出来的,王连查看地况之后,立刻决定,就把这处滩涂建成一个人工湖,用以提高通济渠的水位,调节水量。
百万民工相继赶来,武陟县附近人满为患,田野里全都是民工,王连立刻安排阎毗带人沿着河流故道,使用颠倒车修建由武陟县到黎阳县的新河道,他专心处理这处人工湖。
浩大的通济渠工程正式展开,民工们干劲十足,王连还是坚持八小时工作制,妇女们条件放宽,只需工作六小时,但不许跟男人接触。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一说法,不能在这项工程上实行。
袁紫烟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工作场面,非常开心,在这一刻,她觉得身边这个男人异常伟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