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蚕丝图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假意殷勤招待,大摆酒宴,趁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派兵把驿馆团团围住,想把李克用害死。李克用靠几个亲兵拼命救出,才突围逃走。打那时候起,李克用就跟朱温结下了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一次次都失败了。到了后来,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另立新皇帝。
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一个好机会。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胆也壮了,就发兵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
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另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
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兵力敌不过朱温,连连打败仗。朱温大军把凤翔城包围起来,最后城里的粮食断了,又碰到大雪天,兵士和百姓饿死、冻死的多得没法数。李茂贞被围在孤城里,毫无出路,只好投降。
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
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时候,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
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
有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宣告结束。
第163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1)()
朱温称帝建梁
黄巢起义,虽然没有直接使唐朝灭亡,却也动摇了大唐的根基。晚期的大唐,已经是百孔千疮,军阀混战,岌岌可危了。
朱温像再说朱温,原是黄巢部下一位大将,后投降官兵,被朝廷任命为汴州(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僖宗皇帝给他改名为朱全忠。一天,雁门节度使李克用派人到朱全忠处借粮,朱全忠听说李克用在城外驻兵,为了追击黄巢义军,便亲自出城,邀李克用进城赴宴。
提起李克用,不能不提提他的夫人女将刘氏。她有勇有谋,很多方面胜出丈夫一筹,是李克用的好参谋。李克用这次追击黄巢义军,追到黄巢的家乡冤句时,截获一万多名老百姓,黄巢的小儿子也在逃难的人群当中,天正下着雨,黄巢的小儿子湿淋淋的又冷又怕直发抖,刘夫人见状,大概想起自己的儿子,动了恻隐之心,劝说丈夫,把这些老百姓全释放了,李克用夫妻做了一件好事。
李克用放了百姓之后,这才去向朱全忠借粮。
朱全忠大摆酒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放开肚量大吃大喝一顿,不禁有了醉意,说话也就不注意了,他说:“人生一世许多事情难以预料,例如在下与尊兄,一年前你在义军时,我们在战场上厮杀,拼得你死我活,而现在我们又在一起亲热地饮酒,谁能想到呢?”
李克用变相地说朱全忠是一位投降者,朱全忠很恼怒,想发作又忍住。可李克用没注意朱全忠的脸色,借着酒劲又说:“朱公不是名‘温’吗,怎么又改了名字?”朱全忠听了这话,面露得意之色,说:“全忠之名乃当今皇上赏赐。”
不料,李克用却说:“‘全忠,全忠’,好名字,好名字,只是不晓得黄巢听了,有什么想法?”
俗话说,说话不揭短,李克用这话挖苦得太厉害了,在场的监军陈景思见状不妙,忙打圆场说:“李大帅醉了,李大帅醉了”说完把他扶到住室休息。
朱全忠气得脸像猪肝,大将杨彦洪提议说:“李克用太目中无人了,干脆把他杀了算了!”
朱全忠正在气头上,自然同意,半夜时率兵将李克用住的驿馆包围,并放火焚烧。
李克用酒喝得太多,侍卫郭景铢摇晃不醒,急中生智,找来盆凉水浇到他头上,这才睁眼,看见窗户被火光照红了,慌忙爬起来,想拿兵器,心有余力不足,郭景铢只好背着他往外冲。亲兵李嗣源、薛志勤等奋不顾身与朱全忠的汴军搏杀,保护李克用往外逃。正在这时,天气骤变,惊雷暴雨,浇灭了大火,火灭后,冒出浓烟,形成李克用逃走的烟幕。而不时亮起的闪电,又给他们照清了道路。
在追击李克用的战斗中,杨彦洪骑着马跑来跑去指挥,朱全忠在黑暗中看见一人骑马乱窜,想起杨彦洪刚刚说过,李克用他们善骑马,晚上看不清面目,见骑马者就射箭,于是拉弓搭箭瞄这位骑马者射去,一箭射中,骑马者翻身落马,朱全忠跑过去细看,被射死者不是别人,正是给他出主意“见骑马者就放箭”的杨彦洪!
李克用绝路逢生,幸亏天降大雨,被手下亲兵“义儿军”救出重围,平安逃回大营。事后他感谢刘夫人建议他释放了一万名老百姓,也算积德,得到好报。不然,天为什么在火烧驿馆时突然下雨?他这样想。
文德元年(888年)春,僖宗皇帝病故,他的弟弟李晔继位,即昭宗。改元为龙纪。这个时期,军阀混战更加激烈,最后有三支军阀力量较强,一个是山西李克用,一个是陕西李茂贞,再就是河南朱全忠。这一晃,就是十几年。
天复元年(901年),宦官给皇帝出主意,封李茂贞为峻王,进京辅政,把宰相崔胤贬谪出京都。崔胤原来依附于朱全忠,此时便鼓动朱全忠发兵将皇帝从李茂贞手中夺过来。
李茂贞的大本营是凤翔,太监韩全海逼迫昭宗到凤翔。天复二年(902年),朱全忠率7万兵力攻打凤翔,因城内断粮,李茂贞只好打开城门,把皇帝交给朱全忠。
朱全忠进入凤翔,杀了韩全海为首的宦官,又劫持皇帝回到长安城。第二年,即天复三年,朱全忠采纳崔胤的意见,把宫中的太监一次杀死800余人,所剩无几,虽然结束了宦官之祸,却也冤枉了许多老实忠厚的太监。
天元年(904年),朱全忠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并逼迫昭宗皇帝迁都洛阳。
昭宗来到洛阳,一切行动均在朱全忠的控制和监视之下,不久,又被杀害,他的九儿子李柷继位,才13岁,即“哀帝”。
随后,朱全忠又大肆杀戮李室宗亲和唐朝官员,将他们的尸体丢进黄河之中。
朱全忠在与李克用争斗时,连续三次破开黄河堤坝,淹没上万户百姓,毁坏良田无数。
公元907年三月,朱全忠让小皇帝禅位,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年号为开平。朱全忠给自己重新起了名字“晃”。
从公元618年李渊开国,到公元907年李柷禅位,整整290年,共有23位皇帝,公元908年,唐朝最后一位小皇帝被朱全忠派人杀害。
此后,中国变成五代十国纷争的复杂局面。
白马驿之祸
朱温于天复三年(902年)引兵入关,并打败了李茂贞,抢到昭宗,迁至洛阳。随后又在天元年(904年),杀了昭宗,立昭宣帝,并控制了唐朝政权。自此以后,唐室的衰微,朝臣官僚仅备员而已。同时,一些旧臣百官见所依靠的主人倍受凌辱,因而阴私悲愤之志,又对那些新发迹的官僚看不起。朱温为了打击旧日的高门望族,扫清妨碍他篡唐称帝的社会势力,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心腹,另一方面也想要清除朝内旧臣。
旧臣柳璨,进士及第后还不到四年便官至宰相,他性格倾巧轻佻,竭力曲意奉承,是朱温的心腹要人。当时,同宰相们的裴枢、崔远、独孤损自命朝廷宿望、清流高族,有意轻慢他,使柳璨感到不快。当时有名叫张廷苑的,原来是个戏子,因为受到朱温的宠幸而提升为太常聊。裴枢以为廷范是个有功之臣,既然得到了方镇,就不应再授以掌礼乐的太常卿的官职,朱温听了后很不高兴,说:“我常常以为裴枢器识真纯,不会加入到浮藻的党争之中,听到他这番议论,可知道他的本性了!”柳璨趁机到朱温处污蔑裴枢,以致使裴枢、崔远、独孤损被贬除宰相的职位。当时正好有天空星变,占卜的人以为“君臣俱灾,宜诛杀以应之”。柳璨又列出他平时不满意的旧臣,到朱温那里诬告,说:“这些人聚众议论时事,满心的怨恨,可以用他们来预防突变。”朱温的谋臣李振,因为屡屡考进士不中,因此对那些高门学士们非常嫉妒。他只要一到洛阳,就必然会有些人被他赶下官位,时人称他为“鸱鸟”。他遇见那些朝廷人士总是颐指气使,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这时,他也在朱温面前进言说:“朝廷长期得不到治理,是由于这些衣冠浮薄之徒紊乱纲纪,大王你如果想成就大事,这帮东西都属于朝中难以制服的人,不如将他们彻底清除。”于是,朱温将独孤损、裴枢、崔远三人贬为地方刺史,不久又将他们贬为地方司户。
李振等对此还不甘心,就进言说:“这帮人常自谓清流,宜投入黄河,使为浊流!”朱温笑着答应了他的建议。天二年(905年)六月,朱温假敕赐裴枢、独孤损、崔远、陆、王溥、赵崇、王赞等自尽,将这些朝中官员三十余人集中在滑州白马驿,在晚上将他们全部杀死,并把尸体抛入黄河。当时,朱温与僚佐、游客们一同坐在大柳树下,朱温一人自言自语道:“这株柳树适宜于做车毂。”众人没有响应的,只有几个游客起身说:“适宜做车毂。”朱温勃然大怒,严厉地说:“书生之辈喜好顺口附和以玩弄人,都像这样。车毂必须用榆木制作,柳木岂能制作!”让左右人将那些说话的游客全拉去打死。柳璨还想进一步迫害旧臣文士,直到张文蔚劝解才罢休。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廷旧臣的一次较彻底的清除,也因此而结束了绵延多年的唐朝官傣集团的党争。
李存勖建后唐
唐末李克用因为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死,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李存勖是十分好战的武人,喜欢亲身冲锋陷阵。他训练士卒,令骑兵不见敌不得骑马;部署既定,谁也不许违背;分路行军,不许过期迟到。见违军令,一定斩首。以沙陀人为骨干的一大群劫贼,经李存勖整顿,组织成精整的军队,李存勖也就成为梁的劲敌。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自立为皇帝(唐庄宗),国号唐。
后梁大将刘寻阝急攻清平,后唐庄宗李存勖赶忙率大军前去解围。匆忙赶到的后唐军队还没来得及布好战阵,刘寻阝指挥大军已杀了过来。后唐军溃避,李存勖被梁军包围,身边的护卫不断战死,人越来越少,形势危急。忽然,梁军一阵大乱,只见一员年轻的唐军战将跃马挥槊,杀入包围圈中,李存勖定睛一看,原来是部将石敬塘,不禁喜出望外,石敬塘率领着十几个兵卒,左突右冲,杀开一条血路,保护着李存勖安全退去。
战斗结束后,李存勖将石敬塘拉到跟前,拍着他的背说:“敬塘,今天多亏你救驾有功啊!”一边亲手为他递上一块酥点心吃,这是当时很高的礼遇。从此,石敬塘的大名在唐军中传开了。
石敬塘出身西部少数民族,他的父亲善骑射,依附沙陀族,成为李克用的部将,征伐有功,官至洛州刺史。长大后的敬塘,为人沉默寡言,颇有心计,精于骑射,骁勇善战。因此,格外受到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的喜爱,还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了石敬塘。此后,石敬塘便跟随李嗣源左右,任左射军。在与后梁等国的征战中,石敬塘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多次解救李嗣源于危难。
赵在礼叛乱,李嗣源率军讨伐,到魏地士兵发生哗变,李嗣源想自己回去,表明自己清白,石敬塘阻止了他,说:“那里有军队在外发生哗变,而上将会平安无事的呢?而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急速进军。愿您给我三百骑兵先进攻汴州,夷门是天下的要害,攻占它就可以成就事业。”李嗣源答应了他,拨给他三百名精锐骑兵,石敬塘率军苦战,最后攻占了汴州。
后唐庄宗李存勖被害身亡,李嗣源被立为后唐明宗,拜石敬塘为保义军节度使,赠号“谒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此后,石敬塘多次升迁,权势逐渐强大。此时,契丹、突厥等族经常入侵为寇,当时,秦王李从荣统六军,石敬塘不愿作他的副使,先要求自己出征,没获准,李从荣受任后,石敬塘没有被任命为副使,他便推辞不去。明宗几次责问大臣们谁可以出行,大臣们最终推举石敬塘。于是拜授石敬塘为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兼任六军副使,石敬塘才答应出征。
第二年,明宗李嗣源死,愍帝李从厚即位,加封石敬塘为中书令。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反叛,愍帝逃出京城,在途中遇到石敬塘,石敬塘将跟随愍帝的一百多人杀掉,愍帝被幽禁在卫州,不久后,被废为鄂王,明宗养子李从珂被立为帝,这就是后唐废帝。手握重兵的石敬塘的野心更大了。
李从珂继位后,怀疑石敬塘定会反叛。天移元年五月,下诏命令石敬塘迁镇天平,石敬塘果然不接受命令,他对下属说:“先帝任命我在太原,让我终老于此,现在无故迁我到别处,是怀疑我反叛,而太原这里地险粮多,我应向各镇节度使发出檄文,对外求得契丹援助,岂不是很好吗?”
于是,石敬塘上奏表称废帝不当立,请立许王李从益为帝位继承人,废帝下诏削夺石敬塘官爵。命令张敬达率军征讨石敬塘,石敬塘于是向契丹求援。
这年九月,契丹耶律德光率军入雁门关,大败张敬达率领的后唐军,夜幕降临,石敬塘从北门出城,来到耶律德光的军营大帐,一见面,石敬塘叩拜行礼,对耶律德光感激涕零。他还表示愿意认耶律德光为父,允诺如果能取代后唐登基称帝,他将向契丹割让土地并年年纳贡,耶律德光满心欢喜,连声称好,答应给予石敬塘武力援助。
御前之宝在契丹主的支持援助下,这年的十一月,石敬塘终于废掉后唐废帝,登基即位,国号晋,史称后晋。
“儿皇帝”石敬塘登位后,以给“父王”祝寿为名,将雁门以北及幽州、涿州、云州等地(也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答应每年贡纳帛三十万,作为对耶律德光的报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