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辏┲洌葡群蠊テ屏送罗徘拇竽懦呛褪こ恰M罗彩骨牒停又鸪枪鞯呐Γ皆级ɑ崦恕?辏734年),唐派李等人为使与吐蕃在赤岭会盟,分界立碑,在碑文中回顾了双方的舅甥关系,肯定了赤岭以外境地区的界线。唐还同意与吐蕃在赤岭交马、甘松岭互市。
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乘唐西北边备空虚占领了州、河州等重要军镇。至德二年(757年)又在“助国讨逆”的口号下请求与唐会盟,通过盟约确定已经占领地区的合法化。肃宗不得已,命郭子仪等人与吐蕃命名者在鸿胪寺会盟,与此同时,吐蕃又攻陷西平、岷州、剑南等地,随后一举控制了陇右。代宗时期,双方又曾在永泰元年(765年)与大历二年(767年)两次会盟于唐长安兴唐寺,迫使唐承认吐蕃占领的土地。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德宗即位,以太常少卿韦伦为使,护送俘获的吐蕃士兵还蕃,墀松德赞也遣使来唐贡献,互相表示和解的意愿。建中二年(781年)唐殿中少监崔汉衡等人携书赴蕃,协商会盟,最后,双方于建中四年(783年)会盟于清水。清水会盟后,双方分别在长安西郊和逻些再次定盟。清水盟约中划定了唐蕃的界线,唐界自泾州至弹筝峡西口(今平凉西一百里),陇州(今陕西陇县)西至清水县,凤州(今陕西凤县)西至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及剑南西山大渡河之东为汉界。吐蕃界自兰、渭、原、会等州西至临洮,东至成州,抵剑南西界磨些诸蛮,大渡河之西南为吐蕃界。同时规定双方守界之间为缓冲地带。
在清水会盟后的第四年(贞元三年,787年)又发生了吐蕃平凉劫盟事件。这一年五月,双方会盟于平凉川,尚结赞将三万精骑埋伏于盟坛西部,一举捕获唐使唐将,浑混乱中逃出,其余60余人及游骑全部被扣压,军士被杀者达五百余人,被俘1000余人。这次劫盟使双方关系再度恶化,中经几度战争与议和,直至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
长庆元年,吐蕃以论纳罗等人携带盟文来唐请求会盟,穆宗同意。十月十日,令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等17人与吐蕃使者会盟于长安西郊王会寺,定盟立约。第二年,唐又以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为赴蕃会盟使,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刘师老为副使,一行人民吐蕃赴唐会盟使论纳罗等人赴吐蕃再次会盟。长庆三年(823年)刻石立碑,当时共立三碑,一碑立于唐都长安,一碑立逻些,一碑立于唐蕃交界处。唐蕃会盟碑至今尚存于拉萨大昭寺。碑文中再次肯定了清水会盟划定的唐蕃的守界,商定了有关通传驿骑、交马互市及捉拿俘虏等事。规定双方按原有的交通驿道来往;交马定在将军谷;双方使差往来的供应,在绥戎栅以东为唐朝供应,清水县以西为吐蕃供给;今后不再捉拿“生口”,对所遇到的“生口”应给予衣食放回原地。盟文还回顾了唐蕃关系发展的历史,重申了永敦和好的愿望,规定了违约的处理办法。唐蕃长庆会盟是唐蕃之间最后一次会盟,基本上结束了双方长期对峙与战争的局面,为汉藏人民的和平友好往来创造了条件。
神策军中尉的设置
唐代中晚期,府兵与弓广骑相继废弛,藩镇据土擅兵,中央王朝所能依靠的军事力量只有禁军。所谓天子禁军,即指南北衙兵,南衙是诸卫兵,北衙是禁军,自南衙十六卫衰废,唐王朝就只能倚重、发展北衙禁军。神策军即是禁军中最重要的左右十军中的两军。
天宝十三载(754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攻下吐蕃临洮的西磨环川后,就在那里设置神策军,以成如为军使。安禄山叛乱时,成如派卫伯玉率兵千余人入援京师,驻扎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及山西芮城一带)。此时,神策军原驻地沦陷,朝廷即下诏号卫伯玉所率之军为神策军,并以卫伯玉为节度使。命令他与陕州节度使郭英一起镇守陕州,宦官鱼朝恩监其军。后卫伯玉被罢免,这支神策军就归观军容使朝恩统领。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取得全部的河西、陇右的地盘,宦官程元振隐而不报,致使吐蕃军长驱直入,渡过渭水,又攻下长安附近的,各地节度使由于忌恨、畏惧程元振的权势,迟迟不发兵来援助,代宗为了躲避吐蕃兵锋而来到陕州。鱼朝恩集中全部隘州军队,包括神策军一起去迎护代宗,并统称陕州军队为“神策军”。代宗驻在神策军军营中等,待京师平定,鱼朝恩遂率军与代宗同归京城,卫戍宫禁。鱼朝恩被提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数十万众再次入侵,鱼朝恩率神策军屯守于宫苑中,虽无战功,但从此显赫起来。神策军扩充为左、右厢,势力比北军还大,正式成为天子禁军,鱼朝恩任神策军兵马使。大历四年(769年),京兆府境内的好畤,岐州境内的麟游、普润都归属到神策军名下。第二年,神策军又收管了武功、扶风、兴平、天兴、神策军开始难以控制了。鱼朝恩任其部将刘希暹为神策虞侯,设置北军狱,诬捕京师大姓富户,没收其家财入军。鱼朝恩以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兼神军使,内侍监的身份常与代宗共议军国大事,势倾朝野。大历五年(770年),宰相无载测知代宗已不满鱼朝恩的专横,乘间上奏请求除掉他,代宗与之谋划杀了鱼朝恩,不再让宦官典禁军,而任用了鱼朝恩旧部刘希暹、王驾鹤为将。
德宗即位,以白志贞为神策军使,建中四年(783年),德宗下诏为神策军募兵,鼓励世宦子弟马奴装铠助征。白志贞又暗中用市井之冒名充任,以补不足,这些人名虽入籍,实则仍在军外,以致泾原兵变之时,神策军多戢伏不出,德宗不得已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白志贞被贬,神策军都虞侯李晟等将率兵来援,屯于渭河北岸。德宗回到京师后,为奖赏神策军,其兵将皆号“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饶恕死罪,以后,中书省、御史府及兵部、京兆府都不得检核其军籍。贞元二年(786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特置监句当左右策军之职,以宦官充任。第二年,又下诏府县不得擅处逮捕犯法的神策军将士,必先申报,然后交神策军处理。左右神策军各加将军两名。有鉴于朱泚、李怀光的叛乱,德宗更加疏忌宿将,于是再次任用宦官掌管禁兵。贞元十二年(796年),设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之职,以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分别担任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于神策军得到皇上格外的礼遇,特权日见增多,以至缺少粮的戍边军队纷纷请求遥隶于神策军,一旦成功,得到的供给赏赐立刻三倍于过去。这样,边塞屯防的不少军队都称作神策行营,统属于宦官,神策军多达15万之多。
顺宗即位后,一度想削弱宦官势力,他任用王叔文、王伾等,并任用范希朝为左右神策军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但这一尝试很快就失败了。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废天威军,将其兵骑分隶左右神策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下潼关,僖宗逃往四川,宦官田令孜招募神策新军五十四都,分为十军,他自任左右神策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并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设都将,也称作都头。景福二年(893年),昭宗企图讨伐李茂贞,但他的军队不战自溃,李茂贞于是连兵进逼京城,昭宗杀了神策军中尉西门重遂和李周讠童,才使李茂贞退兵。乾宁元年(894年),同州节度使王行实想胁迫神策军中尉骆全、刘景宣挟昭宗到州(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骆全、刘景宣在长安东市纵火,城中大乱,照宗被护送到莎城、石门,一个月后才得返回。收拾神策军散失的数万人,重新设置了安圣、捧宸、保宁、安化四军,被称作“殿后四军”,用宗室亲王将率。乾宁三年(896年),茂贞再次攻打长安,昭宗逃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华阴一带)。第二年,韩建派兵围住了昭宗的行宫,迫令昭宗遣散了各王所统领禁兵,只许殿后四军保留30人,其余两万多全部被遣散。昭宗返回长安后,将神策军恢复到6000人。兴化三年(990年),左右神策军中尉,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率1000兵卒囚禁了昭宗,矫诏让太子即位。昭宗召朱全忠来诛杀宦官,被宦官发觉,昭宗被挟持到凤翔李茂贞军中。朱全忠围困凤翔半年有余,李茂贞请和,昭宗杀了神策军中尉韩全诲、张弘彦等二十余人返回长安,左右神策军从此被废除。
从肃宗朝李辅国起,宦官开始擅揽军权,先是以监军身份持权,节度反出其下,到后来典掌禁军。神策军的兴衰及神策军中尉的设置,集中反映了从代宗到昭宗时期,唐王朝试图任用宦官典掌军,制约骄兵悍将而最终又受到宦官挟制的历史。
“二王八司马”事件
第148章 隋唐(36)()
唐代德宗统治时期,朝廷政治十分腐败。德宗外惧于藩镇,内惧于宦官,在屡次对藩镇作战失败之后,便采取了姑息妥协的态度。与此同时,他在朝廷中有意排斥宰相,大权独揽,并任用裴延龄等一批佞臣,专门为他搜刮聚敛财赋。在德宗的一味横征暴敛之下,当时不仅中央的度支、盐铁、户部诸使都有贡献,而且地方藩镇也纷纷以“税外方圆”或“用度羡余”的名义“进奉市恩”。他们对百姓横征暴敛,割留中央常赋,将所得财赋的十分之一二献给皇帝,其余就都落入自己手中,并用作拥兵自重的资本,使朝廷对他们根本无法控制。此外由于德宗的姑息入纵,使朝廷内宦官的专权现象也日益严重。德宗后期,宦官不仅操纵朝政,还利用权势欺榨百姓。宦官主持的宫市,强买强卖,“置白望数十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阄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高下者。”因此对百姓的掠夺最为残酷。又有宦官所领的宣徽院五坊小儿,也作恶多端。每到京畿放鹰、犬时,他们便至民家“恣其须索”,或以捕鸟雀为名,“皆为暴横以取钱物”,使“百姓畏之如寇盗”。德宗相信宦官,对此听之任之。尽管不断有大臣对宦官扰民提出指责,德宗却一概置之不理。
德宗朝政的腐败引起不少朝臣的不满,太子李涌对此也有看法。其时翰林待诏、杭州人王伾,由于善书法;越州(今浙江绍兴)人王叔文,由于善棋,可以出入东宫,侍奉太子。李涌常与他们谈论政事,对王叔文的见解尤为欣赏。经过多年的接触,李涌对王叔文非常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韦执宜、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淮、程异以及吕温、李景俭、陆须、李谅、李位等人也是二王所引荐,使他们能经常在一起游处,密谋异日掌握朝政并进行改革,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及刘、柳等八人为核心的革新集团。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病死,太子李涌继位,是为顺宗。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握了政权。时以韦执宜为宰相,王叔文居中用事,颁布了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其中包括蠲免百姓积欠的各类逋租旧赋;规定“常贡之外,悉罢进奉”,并停止盐铁使“月进”钱;德宗贞元末政事由人为造成祸患的,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也一切罢免。此外,掊敛残暴的京兆尹李实,也被贬官。以上措施受到百姓的欢迎,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在此基础上,王叔文集团进一步采取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的行动。他们首先从掌握财权、裁抑藩镇入手,解除了浙西观察使李锜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的职务。而以宰相杜佑兼度支及诸道盐铁使,并由王叔文协助,着手进行盐法改革。不久他们又开始了削夺宦官兵权的计划,任命与凌准有联系的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李位为推官,以便夺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诸镇神策军的指挥权。但这一举动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他们密遣使者令诸将不要听从范希朝指挥,使希朝到后,“诸将无至者”,夺兵权的计划因而未能实现。
此时,由于顺宗有病,在宫中施帘帷,政事由王伾、王叔文决定,而通过宦官李忠言、顺宗妃牛昭容传达,引起朝臣的疑虑和反感。同时王叔文等治国日浅,在朝中没有什么地位和势力,也不为旧日的宰相大臣所容。剑南西川(治今为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因求都领剑南三川遭到王叔文拒绝而心怀怨恨。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便利用这些矛盾,与朝中反对势力以及在外的直皋、荆南(治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均、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等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其年三月,俱文珍等先以顺宗名义宣召大臣,迫使顺宗同意立李淳为太子。五月,又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官职,减去其权限。七月,王叔文以母丧去位,革新集团的重要人物如陈谏等也纷纷被调离中央。接着,俱文珍等于八月,迫使顺宗让位于太子。由于顺宗预定此年改元永贞,故史称“永贞内禅”。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此时王伾已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也已贬渝州司户,次年赐死。宪宗即位后,又将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宜八人先后贬为远州司马。此外,参与革新运动的其他人,也大都先后遭到贬谪,被赶出朝廷,使这次革新以失败告终。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后人也称之“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历时146天。王叔文集团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的弊政,并打算在此基础上,裁抑打击藩镇,以加强唐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他们虽遭失败并被罢职贬官,但事实上,一些改革的措施在宪宗朝还是得以继续和实行,由此导致了宪宗朝讨平藩镇的“中兴”。
宦官吐突承璀
吐突承璀小时候当了小黄门,在东宫供职,生性聪敏,很有才干。宪宗即位,任命他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左监门将军,不久又任命他为左神策军中尉、功德使。
宪宗元和四年,王承宗反叛,宪宗下诏任命吐突承璀为河中、河南、浙西、宣歙等道赴镇州行营兵马招讨等使,内侍省常侍宋惟澄为河南、陕州、河阳以来馆驿使,内官曹进玉、刘国珍、马江朝等人分别担任河北行营粮料、馆驿等使。谏官、御史接连上疏,都说自古没有由宦官担任马兵统帅的,补阙独孤郁、段平仲言词尤其激切。宪宗不得已,改任吐突承璀为充镇州以来招抚处置等使。及至吐突承璀率领禁军上路时,宪宗亲临通化门楼,劝慰一番,为他送行。
出兵一年,吐突承璀毫无建树,便派密使告诉王承宗,让他上疏听候治罪,答应停止用兵,为他调解。吐突承璀还奏称节度使卢从史一向与贼寇往来,答应为王承宗请求节度使的职务,于是诱使潞州牙将乌重胤定计捉住卢从史,押送京城。及至王承宗的奏表送到后,朝廷计议停止用兵,吐突承璀撤军,仍然担任禁军中尉。段平仲上疏直言,极力论述吐突承璀轻率定策、耗费赋税的罪过,请求杀死他,向天下谢罪。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