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意志联邦的稳定与繁荣是美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许多领域遭到德国的政治回击后,接下来,英、美等国对德国新一轮的磨擦又在酝酿之中。
此时,德国还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而美国却突然用国际联盟的标准对德国进行品头评足,这让埃里克感到十分可笑,令人费解的是,美国竟然也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之一,那么,利用国际惯例追索德国受害者赔偿一说便不能成立。
可是,美国并没有死心,偏偏装扮成一副替天行道的面孔,不断旧事重提,并开始依据另一个理由找麻烦,说当时《柏林和约》中规定德国应该向协约国赔偿2260亿马克,因为和约参与国领导人纷纷退场,导致调查不够深入,后来确定只需赔付1320亿马克了事,这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还有绝大部份赔偿款没有兑现等等。
埃里克在柏林回答各国记者提问时强调,这是美国没安好心,有意混淆国际视听,借机浑水摸鱼。并强硬地宣布,战争是帝国时代发起的,联邦政府无非是代人受过,可承认,也可以不予承认,虽然已经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德国有理由拒绝继续履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舆论顿时一片哗然。
巴尔干半岛作为欧洲南部的战略要地,历来是欧洲列强交替争夺的逐鹿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发生在这里的萨拉热窝事件,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帷幕,也成了战后各国争相掠夺和瓜分的战利品。
一战的结束并没有给半岛带来福音,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政治基础,又先后发生了南斯拉夫内战、分裂,德、意战争,土希战争,匈罗战争以及由德国主导的多国对希腊战争等等。
近日,这里再次散发出了硝烟的味道,因为英国的背后干预,科索沃方面绕过德国政府逮捕了一名塞尔维亚政府高官。此事引发了科索沃塞族政界人士的强烈反对,纷纷表示抗议,并要求释放这名官员。在诉求没有得到相应的回答后,塞族政界人士立刻宣布退出了现政府,并宣称要在科索沃全境组建新的塞族行政机构。
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紧张关系再一次空前加剧。
3月22日,据联情局、军情局获得的消息显示,塞尔维亚流散政界打算请求苏联对该地区进行干预,以还击科索沃对塞尔维亚体系的“暴行和侵犯”。
苏联方面因为碍于德国是其宗主国的缘故,并没有派出政府官员出面协调,而是“坚决谴责”科索沃当局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并从友好邻邦的角度与正常交往层面上支持塞尔维亚族的正当诉求的同时,提出由德国出面软化双方矛盾。
塞尔维亚仍然是前南斯拉夫的一部份,但这一地方似乎从来都没有平静过。1921年并入德国后,德国政府曾不得已干预过塞尔维亚部份事务,包括平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动乱的行动,此后,这里一度相安无事。
目前,包括英国、苏联和法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明里暗里挑拔德国与科索沃的从属关系,尤其是苏联时常对塞尔维亚族提供间接支持,让德国逐渐对该地区失去了信心。
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向德国施压,已经引起了德意志联邦政府的高度警惕,好在各方还能勉强维持现状,冲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但是,随着事态的升级,各方管控分岐一旦失当,则必然有爆发重大危机的风险,这是各方现在都不想看到的事实,毕竟英、美等国,包括东部的苏联,都只是想从经济和军事实力层面上对德国进行削弱,而并不是迎来一场大家都没有准备好的战争。
美国乐见欧洲出现政治动荡,在与英国暗中争夺世界霸权的关键时期,它其实非常需要一个象德国这样的盟友,虽然美国总是一直在做一些对不起德国的事。新年刚过,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的特使佩雷斯便远涉重洋,展开了对德国的全面游说。
地处欧洲腹地的德国也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环境,以帮助自己突破英国和法国的影响,因此,佩雷斯受到了汉萨菲尔特宫的热情款待,随后,在外交部康斯坦丁·冯·牛赖特部长的陪同下,佩雷斯参观了德国的北海舰队和容克飞机制造公司。
不久,埃里克为了迎合美国总统卡尔文的意思,也为了不再被欧洲传统势力排除在外,由内阁总理汉斯·路德挂帅,启动了进入国际联盟前艰苦卓绝的多边谈判,随后,德、美双方又一拍即合,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尤其是在美国本土进行大型飞机的合研与制造。
1926年似乎也是欧洲动荡逐步回归安宁的一年,随着德国对巴尔干半岛诸国的收纳,局部分裂割据势力正面临着区域的整合与吞并。早在1912年,法国便开始了对摩洛哥的控制,成为了摩洛哥的保护国,这一举措曾经得到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承认,同时,法国和西班牙军队也在这一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安全维护措施,并设立了警察局和政府机关。
然而,法国的行为并不等于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与拥护,异军突起的阿布德·艾尔·克里姆判军很快成为了里夫部落的英雄人物,并在摩洛哥一度成为欧洲列强的眼中钉。
经历了一战的清洗,法国已经积贫积弱,对于阿布德的反判势力,当局计划启动所谓的安抚和收纳政策。但是,在北部打败西班牙留守部队后,贪大喜功的阿布德开始拥兵自重,一发不可收拾,开始觊觎法属摩洛哥。
阿布德的部队一路招摇过市,横冲直撞,终于将法国当局彻底激怒,不久,法国和西班牙迅速组成平判联军,展开了对里夫反判军队的重重围剿。
实力发生了重大逆转,阿布德的部队虽然狂妄自大,但根本无法抵御法国和西班牙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悍有力的攻击,双方交锋不久,法国大炮便神威大作,将阿布德的士兵炸得血肉横飞、溃不成军,不得不开始向塔奎斯特步步收缩。
势单力孤的叛军很快就被法、西联军团团包围在地域狭小的塔奎斯特。为了稳定军心,阿布德·艾尔·克里姆仍然不断夸口,说塔奎斯特城坚不可摧。然而,他的手下充其量不过3万多名士兵,却要面对法国赫赫有名的亨利·菲利普·贝当元帅、尤其是以强大炮兵作后盾的16万西法士兵的围攻。
叛军陷入重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处境十分艰难。5月26日,叛乱首领阿布德·艾尔·克里姆只得宣布向法、西联军投降,自此,里夫战争终于宣告结束。
第357章 HS123()
这是自一战以后法国获得的一项重大胜利,也预示着欧洲各国势力整合的全面尾声。
埃里克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向皮埃尔·保罗·杜梅格政府发出贺电,以示友好。同时,皮埃尔则代表法国各界回电表示感谢。
此时,法国终于迎来了多年未有的好兆头,可是,德国却开始深陷于邦国纷争的难言之隐。
塞尔维亚同属南斯拉夫人,而苏联则有相当一部份是东斯拉夫民族,两者在民族关系上有着亲缘关系,两者都从拜占庭帝国那里继承了同样的教派信仰。为了让塞尔维亚摆脱了土耳其人的统治,历史上,沙俄就曾10次对土耳其发动战争,无独有偶,一战时,沙俄也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塞尔维亚这一边,并和德国人大干了一场。
正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般的关系,所以,一战结束后,当德国收纳塞尔维亚人的时候,苏联的心中是极为不愉快的。
科索沃这块狭小土地上不断上演的种族冲突,也多次成为了外部势力切入的借口,同时,埃里克政府发动对意大利的战争和对奥匈帝国的掌控,以及半岛本来不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让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无法伸展自己的抱负,权衡利弊后,最后选择了接受德国的管理。
不得不说,南联盟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殊死抵抗之后,国家与民族会进一步走向衰弱。而接受了德意志联邦一系列政治纲领后,南斯拉夫也同时得到了稳定与繁荣,所以,苏联便再没有向国际社会发表异样的看法,等于默认了这一事实。
经过南斯拉夫解体、南联盟分裂,如今的塞尔维亚已成为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内陆省份,在美国不断挑唆、苏联不断劝告、德国不断施压之下,塞尔维亚人已经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路,痛定思痛的苏联也因此暂时丢掉了叫板欧洲的“幻想”,只能竭尽全力地在背后支持正在“卧薪尝胆”的塞族兄弟。
在庆祝各邦州团结统一五周年之际,德意志联邦外长康斯坦丁·冯·牛赖特经埃里克委托,抵达塞尔维亚参加庆祝活动并工作视察,当天,康斯坦丁发表了非常霸气的讲话,严厉警告美、苏等国不要轻举妄动,称如果美、苏插手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对话,德国将不会袖手旁观。
视察期间,塞尔维亚当地政府也给德意志联邦吃了颗定心丸:塞尔维亚作为德国的邦州,将永远尊重与德国的传统关系,不会听信美国与苏联的挑拨与恐吓,并永远服从于埃里克·艾德里安政府的领导。
美国当然关注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而苏联现在也不便于有什么轻率之举。如今,即便是再来十次土俄之间的类似战争,恐怕也换不回巴尔干地区曾经的局面,更何况以苏联现在面临的孤立窘境,能保住当前的面子都很不容易了。世界没有人为弱者喝彩,苏联现在只能沿着自己规划的前景奋发图强。
在对德政策方面,美国一直是摇摆不定的,一方面它需要德国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想削弱德国实力,并处处使绊子。从援华的事务中,这一矛盾的心便坦露无遗。
德国对华厦的援助虽然十分艰难,但仍在继续,麦克斯作为总统特使,一方面处理托特被害的善后工作,一方面与华厦政府之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
华厦自推翻封建帝制后,经过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建国斗争,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但是,借助一战结束后有利的国际条件,华厦迅速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之路,也同时对德国抱有了更大的期盼。
然而,华厦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加上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盘根错节,现阶段难以突破由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埃里克听到麦克斯的汇报后,一时千头万绪,只得提出仍由美国主导华厦事务,德国愿意做点推波助澜的工作。
但是,在引进工业技术的前提下,德国忽视了让华厦自力更生的关键,同时,受当时技术来源国的影响,华厦的工业化之路一开始就没有抓住重工业发展的思路。因此,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华厦的工业经济,但却忽视了当时紧迫的军工产业。
随着华厦局势的不断复杂化,埃里克被迫撤回了自己在华厦的工业技术团队,而更加一门心思地进行国内军工体系的建设。
战后欧洲的重新布局,尤其是埃里克政府的务实态度,德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坚实工业基础的国家。因此,德国现今的工业进步,也是埃里克等联邦德国第一代政府机构的远见卓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法国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因为政府的更替,遇到了极大的限制,工业的发展也逊色许多。
几年不间断的努力,立足自身发展,德国做到了,而法国却显然落在了身后。此时,德国无法借鉴他国的发展理念,也无法获得他国的先进技术,完全要靠自己潜移默化、积极探索、并逐渐积累,尤其在国防工业体系的完善方面,德国无疑已经成为了邻邦乃至全世界仰望的技术高地。
德国整个工业体系之所以能够在解决了资金问题之后迅速得到发展,并以极快的速度赶超世界水平,这与德国面对的世界玩家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玩家是大英帝国,现在,德国又将面对美国和强大的苏联。正是因为他们逼着德国不停地见招拆招,不停地寻找突破,而使得德国也在不停地让自己成为他国富有份量的玩家。
所谓棋逢对手,德国就象是在下一盘永远看不到结局的棋,只有棋局在变,却没有看到各方收手的那一刻。
据德国空军25日最新消息,继上一年9月份的三军岛屿争夺战红蓝双方实兵实弹演习后,日前,德国空军已连续多次出动多架次BF…10歼击机和由亨舍尔公司生产的HS123大型轰炸机远海训练,飞机从不莱梅某机场起飞,目标是展开对海和对陆实施空中梯次打击。这支代号为“神雕大队”的部队,是德国空军具有光荣历史的王牌歼击机部队,HS123轰炸机是正在组建更新的空中打击机集群。
HS123轰炸机多次赴远海进行演练。外国军事专家表示,德军近期频繁出动BF…10和HS123等先进战机,展示了一流的远程打击能力。尤其是1个大队的BF…10和2个大队的HS123同时出动,非常震憾,如此大动作在国际上实属罕见,不知道德国想对周边各国释放怎样的信号。
军事专家同时表示,作为德国目前最先进的轰炸机,HS123的作战性能非常突出,该轰炸机能够一次能携带数吨各种弹药,14架HS123携带的武器弹药将更加惊人。
HS123可以携带大量燃油,长航达3000多公里,足够对局部战争发动一场毁灭性打击。
第358章 英法合成机动旅()
在此之前,很少有几十架架轰炸机同时出动的重大军事行动,即便是英、美等超级军事强国也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这说明此次行动是名副其实的“大集群出动”,在无须其他飞机合成的情况下完成一次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并消灭敌方一个大型前沿阵地,也能够对敌方内陆重要军事设施进行远程毁灭性打击。
军事专家表示,此次出动大批轰炸机的“神雕大队”,其前身曾执行过一战西线重大突击任务,可以说是作风过硬,技术全面的王牌劲旅。近一年多来,尤其是这个大队换装HS123轰炸机之后,先后多次完成了出远海、上高原等复杂军事训练任务,并多次在演训中遭遇外军军机干扰,但是飞行员毫不畏惧,果断处置,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了实战能力,并创下了德军轰炸机部队的多项纪录。
最近,英、美等国表现十分活跃,在谋求世界霸权的道路上充满了自信。3月27日,军情局获取的消息称:英、法两军考虑到所谓的“德国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正在进行部队整合指挥、强化北大西洋诸岛防卫的活动下,成立了两国两军应急合成机动旅。这是自一战以来两国破天荒的一次组织改编,也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整军行动。
合成机动旅是英、法两国为了破解德国海、空军事压力的专门部队,在1926年5月17日的双边安全磋商会议上商定成立,并配备有航空、航海以及陆地打击等先进设备。成立以后,将以英吉利海峡为中心,同时幅射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等附属海湾的防务管理,规模约为7100人。
作为英、法两国高层直辖的精锐部队,其职责除了对上述海区执行日常防务任务外,还将就被占海域及其所属岛屿执行夺回作战。其实力不可小觑。
不管是英国的海洋经略还是法国的海陆空全方位防护,都显示了两国政府对德国的潜在担忧,但两国的举动也同时对地区局势和周边邻国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尤其是北大西洋所属区域的国家,都自感安全风险正在加大。
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