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纵兵夺鼎-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下各地爆发战争的信息汇总到一处,对局势的判断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
凉州地处偏远,陇县又陷入围攻,赵云仅仅发回一封战报,便是告知陈群已率部从安定突围,同样撤入陇县,与他一起的还有四万余安定百姓。至此陇县一城所容流民已有十余万人,他开放武库编练新卒,也不过只能武装五千乡勇守城,不过好在韩遂围而不攻,暂时还没太大凶险。但陇县内的粮草随流民百姓越聚越多,仅能维持不到三月,故而向朝廷求援。
也就是说,最迟入冬,如果没有粮草供给,燕氏在凉州的最后一座城池陇县便会被攻破。而现在,又并州、司隶向陇县输送粮草的要道,陇关却把持在韩遂手中。
马腾带着从中原索要到的兵甲战马与三千营军卒回到三辅,进驻马岱先前率马氏军占领的长安。战报传回时马腾还未与韩遂交战,不过在战报上马腾的大致思路是由他领大军向西逼近陇关,马超南下由汉中煽动益州汉中、凉州武都的参狼、大申、白马等羌部;鎆、刚、甸等氐部参战,领这支军队由武都道进入凉州,北上汉阳郡由东西两面袭击陇关,以其打通这条道路。
郭嘉将兖州战报推到前面,燕北却探手去取青州的战报,片刻后开口说道:“麹义打得不错,徐晃取得袁尚、蒋奇的首级,让其前军大溃,巩固防御,明年春季之前,袁氏只能拥有青州的北海、东莱两地了……等明年田国让腾出手脚,用水军打过去,青州便尽在我手了!”
说罢,燕北畅快的笑意便凝固在脸上,十分慎重地拿起兖州战报。大军为黄河阻断,只要张辽能固守住一座城池,他便烧高香了,哪里还有更多奢望呢?何况他担心战报中陈明的局势要比他想象中更差。
打开战报,燕北闭着眼睛一声叹息,“果不出我所料,曹军乐进、李典领军冲突范县,章碾死于阵中,所部大败,唉!”
“诶?”
再睁开眼,接着翻开一卷,战报便有些诡异了,燕北面色接连变化,断断续续想笑又强硬止住的样子令郭嘉捧腹,“这什么东西,写错了吧!阎,阎志将四千胡骑冲曹仁六万之阵,大胜,濮阳城外民夫自相践踏,尸首阻塞濮水为之断流?张辽由良山北走鲁地,曹操这会应当在廪丘,他去鲁地做什么!等等,濮阳、廪丘、良山,张文远绕行东平国……我有良将张文远,何惧天下诸侯!”
说到极处,燕北拍案大笑,接着凛然道:“传信催促渤海管承,将战船给我开进大河!若被撞坏燕某再给他调,给他造!燕氏战将如此勇猛奋进,燕某身为主公由岂能为大河所阻!”
第九十七章 就食与敌()
张辽越过渠丘山衔住曹军尾巴有多种目的,行军中大多对前方充满警惕而对来时走过的路多有疏忽,尤其像良山北道这样东西贯通的一条路,更是如此。这当然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张辽想要抢曹军的东西。
兵法有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俗话说三夫一兵,是讲一个士兵便需要三名民夫去为他运送补给。燕氏虽在黄河流域拥大船之利,但从遥远的幽州至兖州,这条运送辎重的路是真正费去粮草无数,任何占据优势的燕氏将领都会想着如何吃敌人的粮食而减少己方在后的辎重压力。而这个问题对张辽而言,更是一刻都不能等待的……他没粮了。
就像陈宫所说,放弃在良山西北伏击而绕行远途,以期后发先至是在冒险。在北道上丢弃的辎重只是少数,因为自大河暴涨补给断绝后,张辽部便一直面临着缺少粮草的窘境,过一日便少一日粮草。到了良山北道与夏侯渊遭遇时,张辽部实际上只够突进至鲁地的辎重,结果为了轻装简行又丢下了少数,仅剩不过五日粮草。
这场长途奔袭对张辽最大的意义,便是袭击曹军后阵辎重,哪怕不能击溃夏侯渊部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够掠到他的粮草,这仗便胜了。
因为东郡已经不剩多少粮草了,各地县城乡野的粮草都为阎柔部在前些时候便抄掠一空。失去粮草辎重的夏侯渊,在东郡北部三天都撑不住,只能回头!
步卒翻渠丘山终究还是慢了,张辽走出渠丘山时,卑衍已率骑兵于良山北道的东谷口等待昼夜,在张辽眼中,卑衍是很有价值的下属武官……因为他带着骑兵马队就食于野,非但省下一日粮草,还从乡野筹集到供五千兵马食上一日的粮食。
作为将领可以不懂得攻势如火,但不能无法照顾好麾下兵卒的衣食住行。领兵打仗,能将这些繁琐的‘小事’做成并一丝不苟,那多多少少不会是一个庸人。
为将者会打仗的太多了,但无法让军卒吃饱饭的将领,就算再能征善战,最后也总是难免一败的。
张辽在良山脚下退后一步,退出海阔天空;小胜初阵的夏侯渊停驻在良山道上却陷入进退两难。夏侯渊不像张辽,一场仗葬送九成斥候,领军带路都压到陈宫这个本地人充当的向导身上。但正因有斥候,才更令夏侯渊不敢继续向西走。
在意识到张辽的难对付后,夏侯渊在心中将张辽拔高许多,尽管张辽在先前选择后退,可对夏侯渊的震慑却不亚于被击败……这种震慑来源于感觉自己的头脑不够用,完全被张辽绕了进去,因而被动的便让夏侯渊希望不跟着张辽摆出来的思路去走。
他的斥候在出谷时,遭到乌桓骑兵的追袭绞杀,不论是骑马射箭还是逃遁奔走,兖州军练出来的斥候都比不上这些自小成长在北疆的胡人骑手,即便侥幸穿越封锁抵达阳谷的斥候,也没办法让自己活着回到良山北道,所以夏侯渊只能知道敌军出现在山道终点的谷地,却没办法知晓再多情况。
夏侯渊认为,张辽在算计他。
于禁却并不这样认为,以理据争道:“夏侯将军,张辽狡猾而勇武,熟知军略。兵书上说过,敌人做出撤退的阵势我们便要小心敌人进攻,敌人的进攻越是大张旗鼓,我们便越要小心他们是否要逃跑。现在阳谷的胡骑阻断道路却不敢进攻,我认为张辽是想要逃跑了!”
可夏侯渊却拿不定主意,道:“前些时候张辽后退我以为他是想要进攻,但他却没有进攻;现在他在谷口广布防备,恐怕也是真的防备。”
当庸人与庸人对阵,依据兵法虚实之道,通常谁更懂得用兵便是谁能得到胜利;而聪明人与庸人对阵,获胜的往往是聪明人;可当聪明人与聪明人对阵,所需要考虑的便多了,不能再单纯地依据兵法,而要猜测对方的虚实并使用己方的虚实相合,才能勉强达到取胜的目的。
夏侯渊从不认为张辽会是不知晓用兵的庸人,那么造成如此原因的便只有一个——张辽多算计了他一步。
“与其举棋不定,不如分兵。”于禁不愿这样守株待兔,抱拳道:“将军善于行军,不如由属下率泰山兵先行,探明敌军虚实。若阳谷不过为张文远之疑阵,属下顺势夺城以全曹公部署;即便敌军重重防备,以将军之能亦可及时支援,不至溃败。”
夏侯渊最终同意了于禁的战策,先以泰山军为锋,一路小心谨慎地向阳谷进军。夏侯渊本部则带着辎重稍稍押后。如此一来,即便前方战事焦灼,也不至伤及辎重……其实他们和张辽部所面临的情况差不出太多,同样过一日便少一日粮草,毕竟大军是无法从廪丘向良山北道运送粮草的。
也正因如此才让夏侯渊感到心焦,若被阻塞在这几日,士卒的战力将会越来越低,到时候便只能等曹操主力自廪丘奔袭范县再杀向阳谷合兵。虽然这是最稳妥的战术,可指望曹操从廪丘杀到阳谷,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达成的。现在他派出去知会曹操的传令骑卒有没有赶到廪丘还要两说呢,若等曹操发兵赶到阳谷,那可就更慢了!
就这样,于禁领五千泰山兵一路向西,再绕行向北直走阳谷,不半日便与阎柔部下的胡兵交战,双方兵马数量相仿,阎柔背靠城池辎重充足,仰仗马快兵疾占去不少便宜,但临阵经验较少,反倒忘记封锁曹军斥候,阳谷近畿的局势在半个时辰中便被于禁摸出个差不离。
后方三十里的夏侯渊在夜里收到于禁急报,“阳谷不见张辽踪影,仅有数千胡骑,请夏侯将军速速来援,合力击溃敌军!”
这下让夏侯渊没了丝毫顾忌,当即放下辎重领兵西进!
第九十八章 无题(一点再订阅)()
先别订,先别订,谢谢!
张辽越过渠丘山衔住曹军尾巴有多种目的,行军中大多对前方充满警惕而对来时走过的路多有疏忽,尤其像良山北道这样东西贯通的一条路,更是如此。这当然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张辽想要抢曹军的东西。
兵法有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俗话说三夫一兵,是讲一个士兵便需要三名民夫去为他运送补给。燕氏虽在黄河流域拥大船之利,但从遥远的幽州至兖州,这条运送辎重的路是真正费去粮草无数,任何占据优势的燕氏将领都会想着如何吃敌人的粮食而减少己方在后的辎重压力。而这个问题对张辽而言,更是一刻都不能等待的……他没粮了。
就像陈宫所说,放弃在良山西北伏击而绕行远途,以期后发先至是在冒险。在北道上丢弃的辎重只是少数,因为自大河暴涨补给断绝后,张辽部便一直面临着缺少粮草的窘境,过一日便少一日粮草。到了良山北道与夏侯渊遭遇时,张辽部实际上只够突进至鲁地的辎重,结果为了轻装简行又丢下了少数,仅剩不过五日粮草。
这场长途奔袭对张辽最大的意义,便是袭击曹军后阵辎重,哪怕不能击溃夏侯渊部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够掠到他的粮草,这仗便胜了。
因为东郡已经不剩多少粮草了,各地县城乡野的粮草都为阎柔部在前些时候便抄掠一空。失去粮草辎重的夏侯渊,在东郡北部三天都撑不住,只能回头!
步卒翻渠丘山终究还是慢了,张辽走出渠丘山时,卑衍已率骑兵于良山北道的东谷口等待昼夜,在张辽眼中,卑衍是很有价值的下属武官……因为他带着骑兵马队就食于野,非但省下一日粮草,还从乡野筹集到供五千兵马食上一日的粮食。
作为将领可以不懂得攻势如火,但不能无法照顾好麾下兵卒的衣食住行。领兵打仗,能将这些繁琐的‘小事’做成并一丝不苟,那多多少少不会是一个庸人。
为将者会打仗的太多了,但无法让军卒吃饱饭的将领,就算再能征善战,最后也总是难免一败的。
张辽在良山脚下退后一步,退出海阔天空;小胜初阵的夏侯渊停驻在良山道上却陷入进退两难。夏侯渊不像张辽,一场仗葬送九成斥候,领军带路都压到陈宫这个本地人充当的向导身上。但正因有斥候,才更令夏侯渊不敢继续向西走。
在意识到张辽的难对付后,夏侯渊在心中将张辽拔高许多,尽管张辽在先前选择后退,可对夏侯渊的震慑却不亚于被击败……这种震慑来源于感觉自己的头脑不够用,完全被张辽绕了进去,因而被动的便让夏侯渊希望不跟着张辽摆出来的思路去走。
他的斥候在出谷时,遭到乌桓骑兵的追袭绞杀,不论是骑马射箭还是逃遁奔走,兖州军练出来的斥候都比不上这些自小成长在北疆的胡人骑手,即便侥幸穿越封锁抵达阳谷的斥候,也没办法让自己活着回到良山北道,所以夏侯渊只能知道敌军出现在山道终点的谷地,却没办法知晓再多情况。
夏侯渊认为,张辽在算计他。
于禁却并不这样认为,以理据争道:“夏侯将军,张辽狡猾而勇武,熟知军略。兵书上说过,敌人做出撤退的阵势我们便要小心敌人进攻,敌人的进攻越是大张旗鼓,我们便越要小心他们是否要逃跑。现在阳谷的胡骑阻断道路却不敢进攻,我认为张辽是想要逃跑了!”
可夏侯渊却拿不定主意,道:“前些时候张辽后退我以为他是想要进攻,但他却没有进攻;现在他在谷口广布防备,恐怕也是真的防备。”
当庸人与庸人对阵,依据兵法虚实之道,通常谁更懂得用兵便是谁能得到胜利;而聪明人与庸人对阵,获胜的往往是聪明人;可当聪明人与聪明人对阵,所需要考虑的便多了,不能再单纯地依据兵法,而要猜测对方的虚实并使用己方的虚实相合,才能勉强达到取胜的目的。
夏侯渊从不认为张辽会是不知晓用兵的庸人,那么造成如此原因的便只有一个——张辽多算计了他一步。
“与其举棋不定,不如分兵。”于禁不愿这样守株待兔,抱拳道:“将军善于行军,不如由属下率泰山兵先行,探明敌军虚实。若阳谷不过为张文远之疑阵,属下顺势夺城以全曹公部署;即便敌军重重防备,以将军之能亦可及时支援,不至溃败。”
夏侯渊最终同意了于禁的战策,先以泰山军为锋,一路小心谨慎地向阳谷进军。夏侯渊本部则带着辎重稍稍押后。如此一来,即便前方战事焦灼,也不至伤及辎重……其实他们和张辽部所面临的情况差不出太多,同样过一日便少一日粮草,毕竟大军是无法从廪丘向良山北道运送粮草的。
也正因如此才让夏侯渊感到心焦,若被阻塞在这几日,士卒的战力将会越来越低,到时候便只能等曹操主力自廪丘奔袭范县再杀向阳谷合兵。虽然这是最稳妥的战术,可指望曹操从廪丘杀到阳谷,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达成的。现在他派出去知会曹操的传令骑卒有没有赶到廪丘还要两说呢,若等曹操发兵赶到阳谷,那可就更慢了!
就这样,于禁领五千泰山兵一路向西,再绕行向北直走阳谷,不半日便与阎柔部下的胡兵交战,双方兵马数量相仿,阎柔背靠城池辎重充足,仰仗马快兵疾占去不少便宜,但临阵经验较少,反倒忘记封锁曹军斥候,阳谷近畿的局势在半个时辰中便被于禁摸出个差不离。
后方三十里的夏侯渊在夜里收到于禁急报,“阳谷不见张辽踪影,仅有数千胡骑,请夏侯将军速速来援,合力击溃敌军!”
这下让夏侯渊没了丝毫顾忌,当即放下辎重领兵西进!
第九十九章 兵形势家()
前往阳谷的路上,于禁部的行军速度一慢再慢,他在等待夏侯渊从后面赶上来。单单泰山兵没有办法驻扎在阳谷城近畿,他们的兵将太少,又不知晓阳谷城虚实,何况这是深夜,军卒都已经极为疲敝了。
所幸行不过八里,于禁便找到了可以扎营下寨的合适位置,随即传令部下军卒休息,并放出骑手告知前去取回辎重的夏侯渊他们营寨的具体位置。
自这场战争起始,曹军感受到于从前中原战事截然不同的压力,让他们透不过气来,太疲惫了。同燕氏作战,不同于过去与黄巾、与叛军、与金尚、与豫州的战事。过去在曹操的调兵遣将下,诸多敌人在战略上早已败给他们,几乎都是各部将领行军前往预定位置,接着发动进攻,有些失败,更多的胜利。
但与燕氏的战争是不同的,燕军兵马是经受北方混战后脱颖而出的宿战之兵,他们的将领更俱为一世之杰,甚至在大多方面,兖州的曹氏比青州的袁氏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青州的战事已经打了半年,袁氏前军尽没,丢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