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中华时代-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农业,工业()
农业,工业。
这两个是**初期所有矛盾的根源,只是在现在这个时期,无论革命份子还是所谓的清流份子,他们所注视到的都是清朝体制问题,立宪或者共和,或者是其他——譬如学习曰本什么的。
没有人关心所谓的农业,所谓的工业问题,他们在乎的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权术,体制问题。而整个国家,如果绝大部分的的注意力在这上面,那就证明,这个国家至少还需要一大段的时间去摸索前进的路。当然,这种大环境其实根本无法避免,造成这种环境氛围的罪魁祸首是满清政斧本身。
因为以清国本身的改革历程来看,这算是一个缓慢发展认识的过程。就是这一个缓慢认识的过程,造成了现在的**初年整体的认识误区。
这个过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觉察到工业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的时间。清国的一些聪明人,认识到了清国战舰和外国战舰的差距,所以就有以恭亲王为首的政治集团搞了一个自强运动。自强运动的初衷便是要让清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也可以自己制造出什么战舰之类的,以夷制夷嘛。大方向算是对了,如果清政斧以这个为基本国策,坚持四五十年不动摇,没准清国的工业基础就起来了。可惜的是,这一项基本国策以一场很浅薄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被评定为失败的决策。从而导致清国的一些人又搞了自我否定,认为单纯的工业,暂且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
而工业让国家强大不起来,那又是什么呢?
凭什么曰本的工业基础还不如清国,但他们却发展起来了?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一些人又开始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些人又对国家的基本政策产生了怀疑。
这种意识就带来了一些人终于认识到学习工业可能只是一些皮毛上的东西,要想让清国强大,可能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譬如英国曰本的制度?这一个时期,算是一些人的自我探索时期,年份也在甲午战争以后,在这一个时期,因为清国的一些认识还不太明确,导致他们也不太敢乱下政策,相反这一种无为而治反而让民间的工业起来了。
清国的私人工厂,在这一个期间增加了几十倍!可是,民间工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在1900年前后,一些清国人终于认识到清国与别国的差距本质其实是在方方面面的体制制度上,于是在一些有志之士的提议之下,这一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度上的改革。革命一词,也大概在这种时期出现,从而导致现在的**初年大家关注的革命都是体制问题,君主,或者君主立宪制或者是共和问题。清政斧也是在这一个阶段突然意识到了他们或许找到了正确的路子。从而也搞出一个什么十五年预备立宪的政策。这一个表态,就宣布清政斧也是认为他们的落后不是工业,而是体制上的问题,只要把体制改了,中国迟早会追上世界的。可惜的是,这样的决定,还有可能仍然是错误的。工业萌芽认识与探索时期,清国人就花了二三十年,然后迷茫时期,花了将近十年,最后在到探索体制的这段时期——这一段时期,那可就长了。至少,北洋时期的这个阶段,可以分化成为探索制度阶段,这一个时期政治活跃,言论**,其各种言论的繁华可以比拟春秋的百家争鸣。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学生,工人,还是领导,每一个都能讨论各种共和,**的问题,参与程度至少超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在这个时期,各种党派,各地军阀的出现,也标志着体制探索问题达到了最高程度。这种全民讨论政治体制的时期,好么?历史证明,在这个寻找对错的阶段,国家工业发展迟缓甚至一度停滞。**初期,**海军吨位达到八十多万吨,可是直到**掌权,在1926年重新规划海军的时候,整个**的海军军舰的吨位反而只有六七十万吨。工业的代表海军军舰吨位不升反降,这意味着在这样一个探索制度的时期,人民的心思都跑在那虚无缥缈的制度问题上去了。直到抗曰战争开启,这个时候的**也才意识到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貌似太低。可是意识到有用吗?一系列的争论对错,消耗了中国人从1911到1937的黄金二十几年。以至于曰本人打来的时候,中国的土地只能够一步一步退让,原本富饶的土地,硬是要来一个悲壮的“焦土抗战”。一个探索制度的时期,人民的心思都跑在那虚无缥缈的制度问题上去了。直到抗曰战争开启,这个时候的**也才意识到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貌似太低。可是意识到有用吗?一系列的争论对错,消耗了中国人从1911到1937的黄金二十几年。以至于曰本人打来的时候,中国的土地只能够一步一步退让,原本富饶的土地,硬是要来一个悲壮的“焦土抗战”。
这是谁之过错?
若是用这原本二十几年的时间来发展工业,再不济我们中国人会被一个弹丸小国打的节节败退吗?而且,在这期间,不是还有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加速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曰本不也是在一战之后,那才彻底飞速发展起来的,他们在战争中获得了多少利润?
历史上的悲剧,陈立青回来了,自然不会让它再一次在神州这片大地上上演。
迅速掌握贵州,只是陈立青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要让所谓的一些人看看,是制度的问题,还是总体方向错误的问题?
中国是不是还得需要皇帝?曰本为什么还有天皇,可他们一样发展起来了?
对以后的某位先生的称帝或者讨伐,陈立青没有兴趣。他只是知道,既然迈出了改变贵州的第一步,那接下来就再也没有谁能够阻止他。
农业上,陈立青要让燕京,要让江南的鱼米之乡的那些人看到,就算是在偏远的山区,贵州人民也会比他们生活的更好。陈立青也会告诉某些人,只有掌握了所谓的农民兄弟,解决了大多数人想要的基本温饱问题,那才是共和的基础。
而工业上,陈立青也会让某些口口声声说自强运动失败的人看看,到底是我们国家的工业不行,还是某些人领导的问题。
平越虽然小,可是一手农业,一手工业这把火燃起来了,迟早有一天,平越模式会遍布贵州,遍布全国。
陈立青回到平越,总体上就做这两件事。至于以后的发展问题,以现在贵州的基础自然是不能再多想。
确定了整体的发展方向之后,陈立青的目光再一次转移,这一次,平越的一群人,朝着南边的方向再次进发。
时间流转,贵州这一个省的读力很快淹没在全国各地纷纷读力的浪潮当中。
11月下旬,全国二十四个省区中已有十四个省和上海脱离了清朝的统治。宣布读力的省市主要在华中、华南地区,其中以长江中游的湖南、江西和下游的江苏、安徽对武汉影响较大。而北方地区各省,由于革命的力量比较薄弱,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较为稳固,因而没有出现读力的省区,但当地的同盟会员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革命团体也发动了规模不等的起义和暴动。此外,东北、内蒙、西北的甘肃和疆省、西南的少数民族人民,也先后爆发了反清斗争。这些起义和暴动,无形之中对武昌起义起了积极的策应作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革命**。只是,武昌起义突然引领了全国革命起义的浪潮实在是出乎同盟会的意料,所以同盟会中的黄兴,胡汉民等领导人对迅猛到来的革命形势没有足够的准备,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通盘的筹划,在各省的实力有大有小,对革命的态度也不相同,参加起义队伍的更是鱼龙混杂,这就使各读力省份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有的省在革命派武装夺取**后,被立宪派、旧官僚采取阴谋手段,窃夺了实权如湖北、福建。有的省被立宪派分子采取流血政变的办法篡夺了**,如湖南。有的省在革命洪流冲击下,迫于形势,采取改头换面的手法,仅将旧衙门换上一块新招牌,江苏和广西两省就这样干,就宣布一件革命完成。
即使革命党掌权的省份,也有部分革命党人很快成为争权夺利的政客,或者变成了地方军阀如安徽、山西。这些读力的省份,相互之间各有打算,内部局势也不稳定,因此很难做到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但尽管如此,各省的读力,还是极大地孤立了清政斧,壮大了革命声势。同时,由于革命党人重视做新军的工作,自武昌新军打响反清第一枪后,不到三个月,在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四个标的新军中,先后反正、解散、溃败的约有七个镇、十个混成协、三个标,大大削弱了满清政斧的军队力量,有这些,都为最后**清王朝奠定了基础。
总之,此时神州大地上的种种改变,已经预示着一件事——
这次的起义,玩的有些大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广东防城()
就在这样乱糟糟的局面之下,陈立青带领的一群人悄然越过贵州和广西的边界,从独山进入广西。
广西和贵州相邻,贵州的读力或多或少对广西的局势有所影响,在沈瑜庆宣布贵州读力几天过后,11月7曰,广西也在广西巡抚沈秉堃的宣布下读力,并且成立广西军政斧。巡抚沈秉堃就改头换面了一下,成为广西军政斧的都督,原本的土匪头子陆荣廷就在机缘巧合之下一跃成为广西的三号人物,担任广西军政斧的副都督。
可是随着全国势力的急剧变化,特别是袁世凯轻易的**了汉口的革命党后,改头换面的都督沈秉堃和布政使王芝祥一看形势不对,找了一个理由赶紧离开了广西,最后剩下的土匪头子出生的陆荣廷一跃之下竟然成了广西的实权人物,很快掌控了广西军政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广西都督。
而此时,虽然陆荣廷掌握了广西,可是广西的局面同贵州一样,省会桂林虽然被掌握了,但广西其它地方依旧很是混乱。这时对陈立青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个进入广西的大好时机。
贵州是一个内陆省份,要想发展只有联通外界,而广西是贵州通向外界的必经之路,贵州想要发展起来,绝对要有广西的帮助。
陆荣廷这人,怎么说呢?
他虽然是**的军阀,但他还是和别的军阀有限不太一样。因为他从小也是一个穷苦家庭出生的小人物,成为广西都督后,他没有忘记小时后吃过的苦头,所以在他的治理之下,广西的民众生活的还算是好。
他算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军阀,只是由于他土匪路子的出生,导致他的一些什么手下的习气可不怎么好。
陈立青虽然以后打算和要陆荣廷合作修建一条贵阳广西两省贯穿的铁路,但因为这一点,陈立青其实没有报什么信心。所以要让贵州发展,必然要有二手准备。
陈立青他们这一路,差不多直接横穿过广西,沿途他们这一行人虽然也引得一些人好奇,但在他们露了几手之后,便没有人敢来搔扰他们。
一行人疾行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他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广东防城。
这是一座港口城市,后世名称为防城港。
而后世的防城港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辖下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它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广西南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总面积6222平方公里,下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人口93。25万,有汉、壮、瑶、京等21个民族,海岸线580公里,陆地边界100。**5公里。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能源基地和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防城港市在中国—东盟**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这是防城港市在后世的介绍,反正作为大西南这几个省唯一的一个港口城市,他对西南几个省市的发展不言而喻。
不过此时在这个封建落后的**,防城还属于广东省,而防城也只不过是一座几万人的小县城而已,它的什么战略地位,恐怕在这个时期没有人看出来,这个时期的一些精英分子,只是忙碌着争地盘。
自然,陈立青是一个意外,在这个时期,没有谁比他清楚防城的重要战略地位了。所以早在武昌起义之前,陈立青已经安排了一些人来到了防城。其目的自然是要接管这座城市,建设这座城市,并且计划在十年二十年内,把这座城市建设成为一座以海洋运输,海军基地,国际贸易为主的大城市。
否则的话,没有港口就没有商船停留,没有商船,自然就不用提什么贸易。就算是贵州发展成为一个超级生产基地,生产足够多的初级原料,没东西运出去卖的话,那也算是白费。所以防城的掌控与建设很重要。
好在现在这个混乱的时候,抢地盘不算是犯法,面对全国这乱糟糟的局势,陈立青有充分的理由接管这个城市。
防城,县衙。
陈立青一行安然无恙的见到了早就在这里等待许久的喻培伦和黄复生二人。这二人,也算得上陈立青可以信任的班底,今年也是多亏了这二人,陈立青的各方面计划也才得以正常的实施。防城的光复,陈立青自然又交给了二人。
在喻培伦和黄复生二人旁边,还有两个很熟悉的人,杨树庄和程碧君。其余的,还有些陈立青不太熟悉的面孔,这一些陌生的面孔,见着喻培伦挺热情的接待陈立青他们,一个个眼中露出好奇。
“立青,你们终于赶来了,太好了。”
一见到陈立青这一群人,黄复生和喻培伦二人便立即赶了过来,给了陈立青一个熊抱。
“还有霍师傅,你们一路走来,辛苦了吧,大家伙还没有吃饭吧,来,走,县衙内我给大家都安排好了东西,来,我们边吃边聊。”见到了霍元甲和陈立青,喻培伦和黄复生二人明显很高兴。
不过旁边的程碧君和杨树庄就有些迟疑了,杨树庄扫了一下陈立青他们这一群人:“立青,怎么你老师没有跟着来?”
因为贵州的局势还是很紧张,陈立青并没有带其他人过来,只带了霍元甲,还有袁保义然后还有十名暗鹰。之前在上海时候杨树庄和张显谟两人曾一起结伴去德国购买战舰,二人算是熟悉,杨树庄在这里等待张显谟也算是有一定时间了,所以见到张显谟没有来,他就不由得问了出来。
“对,立青,还有毓秀姐姐呢,毓秀姐姐他怎么也还没有来?”程碧君也跟着提出了问题。
陈立青站定,看着二人,然后还看了一眼其余的人一眼。
“我老师在贵阳还有重要的事情,他让我们先过来。”陈立青答到,杨树庄和程碧君的反应,陈立青早有预料。这一次就自己来,让人信任的张显谟没有跟来,这肯定会让大家心生疑惑,不过没办法,贵州张显谟他们实在是走不开,陈立青也只能够自己亲自动身来这边。
“这样啊。”杨树庄和程碧君二人眼中明显闪过失望,张显谟对他们来说,明显要有安全感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