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强国梦-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太监都是阉人,也是废人,他们的心理状态扭曲,容易走极端。
于是朱大典想到:今后如果联省拿下了北京城,对于太监真的要重视起来,好好的处置,否则,这些人的确是个祸乱之根。
但是这个失踪的太监还是要查。想到这里,朱大典给在台湾的朱万雄发了一份电报,嘱咐他动用北京城里的坐探查一下,这个35岁左右的太监是不是北京皇宫里的,是谁?朱泰的职责是内卫,在北京的事还要靠朱万雄的力量,北京城里的谍报网是归朱万雄管的。
。。。。。。
治理黄河的规划已经搞了半年多了,今年一开春就要开始动作。之前治理的是泾河,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按照计划作为整体改造规划的第二步就是治理洛河流域了。
原则上说洛河是渭河的支流,但是太勉强,因为在渭河汇入黄河之前仅仅十多里的地方,洛河才汇入了渭河。因此洛河的泥沙对于渭河几乎没有影响。
洛河流域占了陕西的中部地区十几个县,也算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治理水土流失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农业人口的补贴,不种庄稼了,改种草、种树,农民的收益大幅度的减少,这些人要吃饭,要生活,就要有收入。以前采用了改行工商,做出卖劳动力的雇工,种沙柳搞多种经营等等。
去年,为了规划洛河改造治理,联省举行过多次会议,在一次会议中,户部尚书马士英就提出了更彻底的办法,那就是减少洛河流域的人口,加大移民的力度。
如果人口少了,草地树木本身就可以养活这些人口,比如沙柳的副业,养鸭子等等,从而减少了救助的负担,甚至不再需要救助。这的确是一条比较彻底的办法。特别是现在有好几个地方急需大批的移民,最迫切的就是康南省,那里是极富庶之地,气候也非常好,容量大。即便进入几百万的移民也可以轻易的消化掉。
陕西的近邻,近在眼前的绥远、察哈尔,按照协议每年这两个省也可以接收六万移民。其他的还有即将收复的准格尔、蒙古、东北、台湾还有海外的多个占领区,总之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了,这些农民何必守在贫瘠的土地上呢?
据估算,洛河流域的总人口约七十万。这么大的一片地区,并且历来是人口众多的繁华地带,为什么只有七十万人呢?这就要“归功于”乱民了。从崇祯初年起,洛河流域和陕北地区一样,都是乱民的核心地带,那些知名的乱民团伙几乎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民乱,然后是官军围剿,而后再乱,再围剿,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次。这里的民众反复的经历饥荒、瘟疫、兵乱,多年累积下来能剩下的这七十万人口都是劫后余生的幸运儿了。陕北的人口密度比这里更差,都未必有七十万人了。
这七十万也不是都需要移民的,此地也有城镇,也有工商业,并非全部是农业人口。即便是农民,也要留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种树、种草和维护林地,治理水土流失还有不少土石方工程,都需要劳动力。因此,只要迁出一半人口,局面定会大改观。
马士英的这个办法得到了多数官员的认同,督军朱万化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说:这是开创性的意见,有重大价值。建议经过实施验证之后,应该为马士英申请勋章,以资鼓励。
听到督军大人的如此评价,马士英感动的热泪盈眶,表示一定知恩图报,忠于联省、忠于督军大人。
移民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故土难离是人之常情。马士英得到督军大人的鼓励更是再接再厉,他又提出一个办法,解决移民的顾虑。那就是让有移民意向的民众,按照宗族、村镇选出代表,先行到移民目的地考察,考察过后在回来现身说法,以解除移民的顾虑。这些代表都是移民的亲人,信任度当然高。
这个办法是有效的,同时也会促进接纳的一方认真对待,为移民安置做得更完善。相信很多移民地点都会非常的吸引人,就算条件比较差的蒙古大草原也比贫瘠的陕北好的多,更不要说处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的康南地区了。那里绝对是好地方。
为此,联省衙门发出政令,各个接收移民的省份都派出官员到西安,一是现场分配移民的名额,二是带领考察代表返回本省考察移民安置地。各省对此都非常踊跃,现在各省的交通都不错,他们很快的就聚集于西安。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10章完………
第511章:准格尔人的悲剧()
崇祯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国防军和漠北蒙古的联军与准格尔蒙古军一部,在乌里雅苏台以西决战大胜,为了迫使准格尔人留下劫掠的人口财物,联军开始乘胜追击,紧紧逼迫准格尔军,令其仓皇逃遁,放弃劫掠的人口物资。
准格尔首领丹济拉一边仓皇逃跑,一边派出联络的快马,寻找通知散落在各处的准格尔部队,全部向阿尔泰山口靠拢,准备撤军。
联军追击的非常急迫,从乌里雅苏台到阿尔泰山,行程一千多里,准格尔人每日行进超过了300里,仍然甩不掉联军的追击,联军总是紧紧地咬住尾巴,并时常是连夜偷袭准格尔人的宿营地,结果准格尔人丢盔弃甲,辎重全部丢失。
被逼迫急了的准格尔人也会利用地形回头阻击,结果是河流、山地均不能阻挡联军的进攻,联军有炮火的掩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一次阻击都损失惨重。
国防军带有工兵连,蒙古草原的小河沟,瞬间就可以架起数座桥梁,令大军迅速通过。
实际上联军一方是手下留情了,只是紧紧地追赶,并没有全力的攻击,原因还是敌军人数太多,把敌军打散不好收拾。
联军的一路追击也是缴获丰厚,掉队的全部被俘虏,但是准格尔人逃跑的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这是因为不断的有零散归队的队伍加入进来。
出动追击的第三天,已经靠近了阿尔泰山,地形脱离了平原,开始有了起伏的丘陵。就在这时,程立接到斥候探报,说是左前方隔开两个山包之外发现了一支不小的队伍,粗略估计有两万多人,正在向这边靠过来。
准格尔人分散在各地的队伍都陆续的接到了通报,要求他们急速的撤退。因此,联军追击的一路上也常常的碰到向着同一个方向而来的准格尔人。大草原上没有像样的道路,只有大概的方位,准格尔人的通信联络手段有限,作战的双方都处于运动之中,由于联军跟得紧,于是就有不少敌军的队伍误撞到联军的枪口上,这两日的追击中俘获的这种到处乱窜的敌军也有一万多人了。今天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队伍,联军一方不敢怠慢,程立和阚岱王爷连忙调动部队就围了上去。
国防军出动一个营,带上三辆重机枪战车,和几辆其他的战车,朝着敌军前进的侧前方出击,阚岱王爷则出动两万蒙古骑兵则从另一侧袭击敌军的尾部。他们约定,前面的国防军一打响,蒙古军的骑兵就从后面进攻。
等到翻过山梁,国防军看到的景象令人气愤,这支队伍携裹了大量的牧民和牛羊,所以显得队伍就特别的庞大,行动缓慢。看来这支队伍得到了撤退的命令,并不知道情况紧急,还舍不得丢掉自己的收获。
程立传下命令,枪炮射击时要选好目标,不要误伤了被劫掠的牧民。
由重机枪战车打头,国防军就向敌军的侧前方出击了。翻过山梁,机枪火炮就同时开火。处于行军状态的准格尔的队伍遭到突然的打击,并且火力极强悍,其先头部队就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伤亡落马的很多,更多的敌军开始漫山遍野的逃遁。
敌军前方遭到炮击的同时,敌军后队就遭到了阚岱王爷的两万骑兵的冲击,已经混乱的队伍无法组织反抗,只能四处逃亡。这是联军需要的结果,他们解救被掠的人口、牲畜、财物是首要的任务,杀伤和捕获敌军是次要的。
斥候估计的两万人的敌情,实际上只有一万多人,其余的是己方的百姓和牛羊。这一次解救的竟有五千多人。
阚岱很生气,气得大骂准格尔蒙古人是畜生,他命令自己的士兵四处出击追杀逃亡的敌军。
战后统计,俘虏的敌军有两千多人(包括伤员),打死两百多人,其余的逃散了。这个结果不太好,逃散的有可能变为流窜的匪徒,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很难追踪。但是没有别的办法,这么多被劫掠的牧民是必须要解救的。
在逃跑的准格尔人的队伍中,新加入进来的队伍一般都是携带着大量劫掠来的人口、财物、牛羊,这就更加激起追击的联军的愤怒,从而招致联军的猛烈打击。联军的追击更加急迫了。
时间不长,追击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准格尔人的主力钻进了阿尔泰山,联军一方也就停止了追击。由于联军一方追击的紧迫,他们几乎是空手逃回,劫掠的人口、牲畜全部放弃了,就连自己的军粮都成了问题。饥饿使他们开始屠宰战马。
进入乌兰草原的十五万人,回去的时候只剩了七八万,折损了一半,首领丹济拉垂头丧气。准格尔人彻底的悲剧了。
他们丢下的一半人马并没有全部被消灭,其中的大部分还在寻找退路,企图逃回准格尔。外蒙古一方也是愿意让他们退回去,以保草原的平安,但是绝不能允许他们带走劫掠的人口和牛羊。于是外蒙古一方出动自己所有的部队,其中包括吴襄派来的两万骑兵和漠北调来的两万骑兵,在乌兰大草原上日夜不停的搜索,因此整个的大草原到处是枪声。
也有一些看到了国防军在各处设置的木头牌子,木牌上用汉蒙两种文字书写着:投降可以免死还能送回家乡。对此他们都是相信的,因为不少的人就曾经在甘肃被释放,放他们回乡的时候还给带上足够的干粮,这都是亲身的经历。对于这些散兵游勇,能够回家是最好的结果了。因此,这一段时间,总是有成群结队的准格尔人到蒙古人的军营投降。阚岱也看到了优待俘虏的好处,他也就主动的放弃了以往孽杀俘虏的办法。因此他也命令部下不准屠杀和虐待俘虏,都要送到乌里雅苏台的俘虏营集中关押等待处理。
对俘虏的处理也是仿照当年甘肃的办法:留下来服劳役:修路。
外蒙古已经开始向联省纳税了,纳税的省份就可以得到联省的财政支持,可以搞基本建设。广袤的草原上目前只有乌尔格(乌兰巴托)附近有一些公路,因此正在规划着建设省一级的主干道。目前主干道的规划是一横、两纵三条主干道,一横是:从乌尔格到乌里雅苏台全长1800里。
东部的一条纵线是:从察哈尔的边界起,向北通过乌尔格,再向北到达贝加尔湖沿岸,全长两千多里。这条线路向南将连接到张家口,察哈尔境内的公路由察哈尔省负责修建。线路的北端由兴安省负责修建,可以连接到兴安省首府赤塔,进而与东北的干线连接。这条东部的纵线是与中原、东北连接的重要通道,也是重点项目。
另一条纵线是从乌里雅苏台起到漠北蒙古的阿巴坎,全长一千多里。
这三条线路基本上解决了外蒙古的交通。
蒙古大草原上修路有很大的便利,那就是地形平坦,只要把路基、路面修好就可以了。还有一个便利:蒙古草原上没有大型的河流,公路过河不需要桥梁,只要用石料铺设到河底,形成漫水桥就可以了。
漫水桥就是河水在桥上漫过,车辆涉水过桥。对于小河流是非常方便的,建设成本低到了极点。缺点是洪水期道路可能被阻断。
外蒙古联军在战场上俘获的敌军俘虏不足三万,可是自动投诚的俘虏多达两万五千人,并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这总数五六万的俘虏用来修路,差不多平均每人不到100米的工作量。平整的草原上本来工程就不大,有了这几万战俘劳工,在今年冬季到来之前,三条主干道基本上可以贯通。草原上的公路只要加高路基,使得道路不被雨水浸泡,那道路就是坚实的,再配备人员维护道路,则可以保证通行公路的质量。
到明年春季,天气暖和了,就可以释放俘虏回准格尔了。
这批劳动力只要管饭就可以了,基本上是免费的劳工。联省的粮食非常充足,只是运输的路途遥远。因此抢先修通连接察哈尔的公路,粮食就源源不断的运进来了。
预计到今年的下半年,台湾生产的汽车和油料都有了,像蒙古草原这种路途遥远的道路会首先考虑使用汽车。到那时外蒙古的交通将极大的改善。
。。。。。。
陆军总监部给独立第五骑兵团来了一封长电报,电报中表彰了他们的战绩,晋升军衔、奖励勋章、派发赏银,并要求他们做好战后总结。除此之外,还转达了督军大人的一条指示:令他们给准格尔首领丹济拉写一封劝降信,找一名合适的俘虏小头目充当送信人,内容就是讲清形势,令其投降。
教官马小六写好信,在俘虏中找来一名有悔罪表现的小头目,给他配上十名俘虏兵做护卫,就释放了他们,令其把信件带给丹济拉。
三月底,劝降的信件终于送到了丹济拉的手中。
准格尔是蒙古各部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因此他们也是最有野心的一部。
明成祖朱棣多次征战蒙古,主要的作战对象就是被称为“瓦刺”的蒙古人,瓦刺就是现在的准格尔蒙古的前身。在整个大明期间,瓦刺与大明之间的战争不断,期间瓦刺人还曾经俘虏了明朝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1449年)。
丹济拉这一次出击外蒙古损失了一半兵力,大败而回,正在为准格尔的前途愁眉不展,这封信毕竟也是一条出路,于是他召集幕僚和部下一起商议。
信件在所有与会者手中传递,轮流阅读,信中说:
准格尔蒙古人也是大明的子民,同样生活在中华的大地上,就应该和平相处,不应该诉诸于战争,战争给双方带来的都是灾难。你们已经到了外蒙古,他们归顺大明不过四年多,已经是如此的繁荣富足,这些你们都亲眼看到了。准格尔目前灾荒严重,正是需要中央官府救助之时。如若归顺大明,马上就可以得到中央官府的物资支援,平安渡过灾荒。
现在你们的周围:西藏、西康、青海、甘肃、绥远、察哈尔、外蒙古全部是大明官府治下的行省了,就是你们西边的罗汝才也是我大明的西疆巡抚!你们不归顺大明还有出路吗?这一次你们进犯外蒙古就是严酷的教训。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们归顺大明,你们以往的罪恶可以既往不咎,并且仿照其他蒙古各部的榜样,给你们有限的自治权。
如果你们还不悔悟,面临的结局就是灭亡,何去何从希望你们早做决断,否则终将悔之晚矣。言之切切,勿谓言之不预也!
实际上,联省今年的计划就是开始向准格尔进军,不过这个话不能告诉他们。
与会者的意见不统一,有主张归顺大明的,也有反对投降的,针锋相对,吵的很激烈。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11章完………
第512章:准格尔的出路()
崇祯十二年三月底,国防军劝降的信件送到了准格尔王爷丹济拉的手中,丹济拉召集他的幕僚和部下共同商议。
蒙古人习惯于住帐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