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强国梦-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一路的行军艰难我们就不说了。终于,在四月底他们到达了这次行军的终点站——墨脱。这里将是康南军的总补给站,四川的第七师负责运输补给到墨脱。
墨脱已经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气候明显的温暖湿润了。所有的家属,非战斗人员将在这里扎营,长期驻扎,直到新开辟的地区具备生活条件之后,他们才能分批的迁移。此后每年都将有数万的移民到达墨脱,两个月之后第一批两万移民就会到达,以补充康南省的人口。
墨脱是大明最南端的一个城镇了,由此向南还有大片的土地草场,这里是藏族牧民传统的放牧场地,但是很少有牧民定居在这里,牧民的生活就是逐水草而生,牛羊吃饱了,长膘了,他们又开始迁移了。因此都是流动的人口,由墨脱向南再没有像样的村镇了。
这里就是现代被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分割出去的一块土地,今天赵率教率领大明的官军来守卫大明的疆土了。
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是从北方穿过喜马拉雅山一直向南奔流而去,墨脱就是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东岸沿江的一个城镇。康南军就是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而来的。雅鲁藏布江过了墨脱就改名叫做“布拉马普特拉河”,这是印度人起的名字,朱万化反其道而行之,命名为“雅江”,是雅鲁藏布江的汉语称呼。即,从墨脱直到孟加拉湾的入海口,这条江就叫雅江了。康南军的进军路线就是一直沿着雅江顺流而下,收复国土,建立政权。
墨脱是个小城镇,连城墙都没有,有建筑物,但是更多的是帐篷。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墨脱就是康南省的首府了,国防军支援他们的补给基地就在这里。要长期的固守,就要建立城池,这是第一步工作。
赵率教带来的人也是人才济济,土木建筑专家、工程管理专家都不缺乏,立即组织起来,包括家属,能充当劳动力的全部上阵,在当地也征召劳工,这种劳工既是雇佣劳工也是服劳役,因此,只管饭,没有工钱。
当地的人口绝大部分是藏族,汉族很少,还有一些印度人。语言通行藏语。
但是从现在起,这里不分民族统统是中华民族了,汉语是官方语言,也是通行语言,印度人的语言文字是绝对禁止的。
政权的建立,第一就是收税,敢于抗税的就不是良民,该打该罚就要处置,这是政权立威的第一步。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都自由惯了,一定要加强管束,执行律法。劳役就是赋税的一部分,哪怕只有十天的劳役,一共也没有多少人,工钱微不足道,但是必须实行!这是政权的象征。
筑城的过程就不说了,无非是烧砖窑、石灰窑、勘测规划砌筑城墙,康南军的装备好,城墙一丈高就足够了。这个城建的也不小,方圆五里算是中等规模了。这里既是首府,有官府衙门;也是军事基地,有兵营仓库;还是兵站,有第七师的联络处,驿馆和仓库。还有大批的专业人员、官员、家属以及原住民。因此,五里大的城池是必须的。
还有一项:要在江边建渡口。雅江在康南境内是不能通航的,不是没有水,相反,水量很大,宽阔的河道波涛汹涌。不能行船的原因就是地势变化大,落差大,江流急,船只无法操控。
在墨脱城的这一段江水,地势是平缓的,水流相对平稳,因此可以行船渡河,这就是墨脱城选址于此地的原因,可以渡河,就是交通要道。所以这里的渡口必须建设,并且要控制两岸,对岸也要建立墩台,就是炮楼。墨脱的渡口是重要的,别的地方过不了河,控制住渡口,就等于控制了墨脱地区。也可以形象的说,赵率教站在墨脱城头一跺脚,整个康南地区都要颤三颤,这就叫地理的要点,军事的重镇。
康南省的官府就算建立了,赵率教任巡抚,就是军政一把抓的康南第一人。他的女婿朱全柱任都指挥使,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是军队的一把手。布政使司没有布政使,联省给委派了一名左参政,另有一名巡按御史。原因就是康南省目前还是太小了,人口就是赵率教带去的万把人,给个左参政都显得太高了。左参政相当于第二副省长,四品官,不用说了,这个左参政,实质上就是布政使。
这位左参政名叫王珍,他是谁呢?
在朱万化进爵风波中第一个上劝进条陈的是兵科给事中廖永文和河南道御史王珍。这二位就算是太子党了,形势所迫,你不想当太子党也不行。廖永文被任命为青海省参议,就是布政使下属的处级干部,不过现在已经提拔为右参政了(第一副省长),可能是工作有成绩吧,据说,他已经收复了青海南部的一半地区,全省形势平稳。
王珍是个道御史,七品官,从“正七品”到“从四品”连升了五级!真的是祖坟冒青烟了!联省的不少底层官员都从中品出了味道,什么味道呢?公子钰哥儿大腿很粗,只要靠上去,就会官运亨通!也有人认为,还是要忠于宪国公爷,表忠心要表在点子上,绝对会发达!
这位王珍离“京”上任之前,拐弯抹角的找钰哥儿也没见到,但是钰哥儿派人送了一份厚厚的议程(路费),这王珍也是叩头表忠心。他和廖永文可算是辈分最高的太子党了。
这位王珍也的确用心,在下面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对上是恭恭敬敬的勤请示勤汇报,赵率教还是很满意的,夸奖他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赵率教是老官僚了,太子党之事也是有所耳闻,他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即便不巴结太子,也不能得罪太子嘛!
这样一来,康南省的官员还是蛮团结、蛮和谐的。
表面上看,康南省与西康、热河等差不多,都是相对独立的省份,但是,他们的官员毕竟是国防军一系的嫡系,因此,省内执行的政策是不同的。简单的说,除了没有议会之外,它与联省的其他省份没有多少区别。比如,在民政方面,就完全与联省相同,包括官吏的设置、户籍登记、纳税标准、民族宗教政策等都是相同的。
在宗教上,班禅活佛即将到西康上任,康南也划在他的教区之中,因此,班禅派过来的喇嘛和尚也就开始在这里建佛寺,收教徒布道。考虑到印度的伊斯兰教盛行,这里也有赵率教带来的阿訇,现在被提升为长老主持康南的伊斯兰教务,教义当然是大明版的。藏传佛教是这里的主流。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451章完………
第452章:守卫西南国土()
墨脱的建设还在进行,康南军的士兵目前就是建设的主要劳动力,没办法,这里的人口太少了,雇佣不到多少劳工。
但是,部队还是抽出少量的兵力向墨脱周边地区出动巡查,安全还是要保证的。跟随他们的有即将任命的地方官,也有农业专家。康南没有农业,但是这里的环境很好,气候好,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完全不同于康藏贫瘠的高原。虽然是山地,可以耕种的土地也不少,不但可以开展农耕,而且是高产的农业,目前缺的就是人。他们到达之后用不上两个月,第一批来自四川的移民就会到达,预计是两万人。农业专家和官员就是要做好这一期的规划,两万人来了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划分村庄,分配土地(低价格,贷款购买)。
如果做得好,今年就可以播种一批冬小麦,明年夏季就会有一季收获。康南目前完全靠后方供给,这种状态要尽快结束,起码农产品要自给自足。
出动巡查的部队的是临时营的一个连和正规军的一个火力支援班。
在康南,与别处不同,临时营要担负重任,因为他们是真正的骑兵,以冷兵器为主,装备部分三眼铳。
康南军的装束,外人看了会以为是藏族的那位领主的私兵!战士们的服装极接近于藏族军队。细看的话区别还是有的:第一,服装划一,颜色、式样、尺寸完全一致,因为,这是被服厂制作的军装。而藏军士兵穿的是自己的衣服,因此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选择藏族的袍子是因为这里是高原气候,藏袍的适应性更好。第二,装备有区别,藏军基本上是弯刀,也有不少其他品种的兵器,而康南军的马刀是军工厂生产的钢刀,是直的,窄且长,非常锋利,还有大量的三眼铳,兵器不是一种,但是制式划一非常整齐。
到了六月中旬,墨脱的基本建设有了雏形,康南军终于可以出击了。出动的部队不多,临时营的一个连加正规军一个连,朱全柱亲自指挥,他当然不能让老迈的赵率教上前线。他们沿着雅江向南进军。他们的后面会跟着通信兵架设通信线路。
这一次出击的任务是沿江向南直到山区的边界,并不要进入平原,其原因就是康南省眼下缺少人口,没有人,就没有办法占领。而山区的这一段,此前马守应的康藏军已经巡视过了,属于已经占领的地区。因此就带有安全巡视,平定地方的意思。
康南的这一块山区,就是现代被麦克马洪线割去的那一块,南北宽400里(200公里),东西长1300里。西起不丹王国,东部到达横断山脉,横断山的那一边就是云南省的西北部,东南面紧邻着缅甸。
他们出击的里程大约400里,正好是从最北边到最南边。东西一千多里也是很大的一片国土了,但是雅江沿岸是要点,雅江沿岸安定稳固了,康南的这一片山区就就平定了一大半。
康南军的军事行动与国防军真是不同,打头阵的是临时营,旗帜上面绣着一只山鹰,靠旗杆的一条白布上有康南军的文字,不太显眼,一般看不清楚,何况藏族或者印度人都不认识汉字,就更是看不明白了,似乎这就是一支藏军。
骑兵速度快,第二天,刚走出去一百多里,就见到一个村子,稀稀落落的没有几户人家,没有像样的建筑,多数是贫民窟之类的低矮茅草房。
一个班的士兵有20人,策马拐弯上了进村的土路,一路奔驰就进了村子。没有多久,村子里枪声大作,带队的连长一看事情有变,即刻派出一个排前往支援,并向后面指挥的朱全柱报告。
临时营的编制大,一个排有四个班,总人数九十多人,这一百多骑兵进入一个小村庄,兵力就显得太多了。少许,村子里渐渐的安静下来,有士兵回来报告。
原来这是一处印度人的村庄,这里怎么会有印度人呢?
前面我们说过,这里是藏族人的牧区,可是牧民是游动的,他们不会在那里定居,也不会建立村庄。而印度人不是游牧民族,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建立村庄,开垦农田,所以印度人不多却有村庄存在。
印度人是有等级的,他们叫做“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挺复杂的我们也没有兴趣去说它,只是提一提与我们有关系的。
种姓的等级很多,大原则上是四等,最高的叫“婆罗门”,最低的叫“首陀罗”。这是世代相传的,祖祖辈辈上千年也不变。低种姓的男子不能娶高种姓的女人,反过来当然可以了,要不怎么成了强奸王国了呢?高种姓的男子玩了低种姓的女人,那个女人应该感到荣幸!就是当着她们父母的面强奸他们的女儿,那也是不能反抗的,反抗就违法!他们应该觉得光荣才是正理!这就是种姓制度。
首陀罗们做了一千多年的奴隶了,早就是俯首帖耳、逆来顺受的奴才,脾气温和的很,打死他他也不会反抗的。但是高种姓们做惯了主子,脾气定然见长,稍不如意就会大打出手。村子里发生战斗,那就定然有高种姓的印度人。
他们的村子在藏族人的领地上,藏民也不都是善类,抢劫、强奸甚至杀人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敢于居住于此地的,定然有自卫的手段。
今天二十多骑兵闯进了村子,双方互不知晓,发生冲突就是必然的,印度人有火铳,多数还是大刀长矛,语言不通,他们为了自卫,就开了枪,拿着兵器就冲出来了,藏族的士兵措手不及,当即就是两人死亡,多人受伤。这个仗想不打也不行了。
一百多士兵冲上去,村子就被血洗了,男人基本杀干净了,年轻的女人就不说了,都那个了。藏族的小伙子们出来时都是嘻嘻哈哈的,看来很尽兴。要不是部队有纪律肯定会挑好的抓几个回来。
士兵们还是不能滥杀无辜的,战斗结束,也没有再杀人。通过通事(翻译)警告他们:“这里是大明的天下,要留下,就要老老实实的做大明的子民!”
其后的结果就是,残余的印度人全部向南逃去。
康南军越是向南走,村子就越多,有的还是集镇。自己的部队有了伤亡,他们对印度人就更不客气了,越打越来劲。消息在印度人中间传开,说是藏兵打过来了,见人就杀。于是大批的印度人向南逃去,丢下一个一个的空荡荡的村落。
骑兵总是快于步行,何况是拉家带口的搬家,被追上的印度人就惨了,财物被抢,但是只要不武力反抗,康南军也不会滥杀,女人也不会被抢走,只是现场强奸而已。反正印度人也逆来顺受惯了,康南军的胡作非为倒是很少激起反抗,除非是强奸了高种姓的女人。士兵们那里懂得什么种姓的女人不能碰?只要漂亮就行了。
于是在康南军的驱使之下,印度人逃的干干净净。
康南军的这种行为其实是长官们默许的,只要不太出格,根本就不管,但是正规军的军纪严明,奸污女人是触犯军规的。这也是临时营打头阵的原因,他们类似藏兵的装束,也会减少对康南军声誉的损害。
赵率教的这一招,也算是对民族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现在这里汉人太少,印度的人口可是多的不得了,如果辖区内都是印度人,今后的麻烦可就大了。此办法有点见不得阳光,但是有效,喜马拉雅山南麓少数印度人很快会被驱赶干净。
从明年起,康南军将继续沿江向南,那个时候怎么办呢?进入大平原之后,可就不是个别的几个人了,那可是人口的稠密地区,驱赶数十万上百万的原住民可不是个小事情,也未必能办得到。赵率教还有什么招法,我们拭目以待。
朱全柱率领的两个连很快就到达了山地的边沿,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了,这是他们出击的终点。朱全柱眼望着无边无际的良田真是不甘心啊!多么肥沃的土地呀?
没有办法,当前的康南省就是那么几个人,占领的土地也要有人去耕种啊!
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在这里,雅江的东西两岸各建立一个墩台(堡垒、炮楼),以便驻军设防。进入平原的后,只要有船,随地可以渡江。这两岸的墩台,加上几只武装船,就封闭了北上的通道。此地被康南省命名为“南门关”。
从南门关开始直到大海,雅江就可以通航了,而且是优良的航道,大型船只可以直接通达,因为雅江的水量充沛,一点也不亚于长江。
船只是容易解决的,派出通事,带上几个人,只要有银子,这里船只多的很,连船夫都一起雇佣过来。动手抢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向南扩张是明年的事情,策略方针还没有定下来,就不要过于张扬了。
自己造船是将来的事情,这里到处是原始森林,木材资源丰富,造船厂肯定要建的。
建好墩台,这一次出击就算完成任务了,留下驻防的士兵,建立通信线路,他们就可以撤回了。
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