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强国梦-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大典看后摇了摇头,说这不行,太冒失了。
他说道:“双方第一次联系,互相了解很少,信任远远谈不上,说猜忌都是轻的,现在他们的心里就是提防着我们。要想办成事情,第一步就是建立信任,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没有恶意,然后慢慢地加深这种信任。有了基本的信任之后才能互相交往,双方互不信任的情况下什么也搞不成。所以这第一封信的要点就定位于取得对方的信任。”
“父亲说的有道理,是我太急于求成了,那么我们用什么取得最低限度的信任呢?”
“为父觉得这封信先要叙说我们原本都是大明的子民,现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又回到了寻求和平的状态。我们就以双方消除分歧,和平相处为出发点,指明他们面临的困难,然后找出解决他们这些困难的方法,提一点建议,伸手帮他们一把,当然这种帮助是有限度的。他们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粮食,所以粮食就是切入点。”
“父亲教训的对,我马上重写一封信。”
。。。。。。
国防军和清国的联络点建得非常理想,它是利用了永陵作为联络点的。
建立联系的初期比较困难,国防军手里有情报部门,在盛京(皇太极把沈阳改名为盛京)及其他几个清国占据的城市里都有他们的坐探,但是坐探处于秘密状态,并且很难接触上层人士。后来突破点还是出现在永陵。
毛承祚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分配土地、落实各项政策时,驻在那里时间比较长。赫图阿拉到永陵很近,慢慢的散步半小时也就走到了。永陵的守陵人是这一地区唯一保留了辫子的人,这是朱万化特意指示的,说是在这个特定的地方还要尊重女真族的习惯,给他们留一点脸面。赫图阿拉城附近除了山就是树没有可去之处,闲暇之时,毛承祚也会溜达过来看看,还与守陵人说过话,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守陵人叫札克丹,他也属于赫图阿拉城管辖范围之人,因此,户籍登记的名字取了一个汉人的姓氏,叫做‘查克丹’,他还有两个兄弟在抚顺城。
这种底层之人是不会汉语的,除了简单用语,交谈必须要经过翻译的。
这无意之中的举动,现在派上了用场。因为守陵人必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虽然穷苦、地位低微,但是必定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这么好的差事轮不着他。
守陵人住的房屋是陵墓的公房,陵园有大片的土地,他可以随意耕种或者出租给佃户,这个地位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待遇是很优厚的。
于是,毛承祚就写了很简短的一封信,只有三个字:“欲联络”,签名是“毛文龙之子毛承祚”,交给札克丹,让他送给他们家族的首领,并给了他一个一两的曙光银元。札克丹当天就把信送到了抚顺,几天之间就到了皇太极的手里。
清国正是贫困交加之时,焦头烂额的皇太极看到信,就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立即复信,并派出了使者,乔装成普通民众来到了永陵,札克丹立即带着信到赫图阿拉求见毛承祚,毛承祚派出自己的亲信,双方就这样见了面。
永陵就是个偏僻之处,除了国防军的岗哨和附近种地的农民谁也不会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双方协议在永陵的一左一右距离永陵一箭之地两边各建一个联络驻站点,人员都不超过五人,农民装束,准备双马作为专用的联络驿站,中间人就是守陵人札克丹,非必要时双方都不见面。国防军武警站岗的士兵都得到了关照,不检查他们,也不打招呼,双方敬而远之。
直达快速的联络站就这样建立起来。送给国防军方面信件,从永陵出发走五里到达赫图阿拉城,就通过电报发送出去,非常快捷。清国方面:永陵到抚顺150里,抚顺到盛京50里多一点,快马就是半日的路程,由于永陵的原因,这一路都有大道贯通,交通极便利。
朱万化的信,二月十一日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上,除了战争期间用炮弹打出的宣传单之外,这是他们首次通信,并且是当天送达,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皇太极看着信件的落款和日期发呆,这是国防军总监朱万化的信,是当天写的,当天就到了他的手上,这也太快了!想一想也就释然了,中华日报他常看,当然知道国防军手里有叫做电报的东西,这信应该是电报传来的。
然后看信的内容:
“清王皇太极殿下:
首先致以诚挚的问候!
你我均为大明之子民,女真一族亦是我中华民族之一员,但是我们却历经多年的征战,缘由杂乱,暂且翻过,如今总算又回到了和平,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但愿你我均遵从孔圣人之言。
清国居于富庶之地,却分外地艰难,何故?概因女真族人不事农桑,仅狩猎尔。辽东农耕民众原本很多,无缘无故的尽被杀戮达数百万之众,老汗王努尔哈赤的这一滔天大罪,令其子孙品尝了恶果。这段历史我中华子孙永远不会忘记!
女真族之民众也是我中华之一员,为此,我劝诫清国检讨自己历史的罪过,善待已经不多的汉族人,向他们学习农耕,则丰衣足食矣。
然农耕非一日之功,且日有阴晴,年有丰灾,眼下乃青黄不接之时,粮食匮乏,何以解燃眉之急?
从辽东到岭南岭北(兴安岭内外)乃宝藏之地,漫山遍野都是宝:人参、药材、貂皮、鹿茸、鹿肉、獐子肉、黑熊虎豹、榛子、野果、蘑菇、木耳、木材、马匹、牛羊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以穷困?只要肯出力,组织生产,取些山货,换取粮食,岂不强似抢夺?
只要你我和平相处,互通有无,仅仅以上的货物换取的粮食,最低限度不能挨饿。
若清国有意,你我可以商议交易地点,指定口岸,和平贸易,互通有无,则互利互惠,你我和平共处。
言之不尽,愿清国富足昌盛。
大明国防军监军朱万化,崇祯六年二月十一日。”
东北仅大山里的物产就极其丰富,清国的鞑子们只懂得抢夺,那里明白生产,朱万化这是好好的给他上一课。
东北还有一样极宝贵的东西,独一无二,那就是土豆种子,学名马铃薯。这东西,天南地北到处可以种植,耐寒、耐旱且高产。但是,它有一个奇怪的秉性,一代不如一代,退化严重,并且越往南,退化的越快。例如东南亚一带,也有土豆,最大的只有鹌鹑蛋大小。但是惟独东北大地上的土豆不退化。黑龙江的土豆最好,普遍是拳头大小,大个的像枕头那么大!
到现代科技发达之后,解决土豆退化也有很多办法,但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用东北的土豆做种子,最好是黑龙江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就只有用选用东北的土豆种子,没有别的办法。这也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收益。
………第265章完………
第266章:试航()
崇祯六年二月十一日,皇太极的书房中。
朱万化的这一封信件释放了善意,清国所需的关键物资——粮食,有了解决的希望。尽管信中的一些指责让皇太极心里有一些不痛快,他还是兴冲冲的召来了他的大哥代善,现在这哥儿俩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了。
“大哥,你看看这封信。”
他把信递给代善,代善接过来仔细的看着。
客观地说,在东北大地上对于汉人的杀戮主要是努尔哈赤干的,到了皇太极的时代,他已经感觉到了汉人的重要作用,开始改排斥为利用。有代表性的就是像范文程一类的汉族官吏开始出现在鞑子的领导集团中,从事农耕的汉族人也陆续的开始正常的耕作。鞑子对于汉人的侵扰还是时有发生,但是,已经是个别的现象,努尔哈赤时代见人就杀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了。只可惜他们觉悟的太晚了,或者说老贼努尔哈赤杀得太狠了,东北大地上的汉族人已经快绝迹了,大片的良田都荒芜了,没人种地,那里会有粮食。
“王爷,花皮这是在向我们示意善意,这个朱万化是朱大典的长子,应该是花皮的领袖人物之一,从中华日报上品味,国防军的大都督朱大典的地位,不一定有他这个儿子的地位高。也就是说,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花皮这一系势力的意思,这就表明了一点:花皮对我们没有恶意,可能还有拉拢之意。
现在的天下,数的上的势力就是朝廷、花皮、我清王国还有西北的民军。民军声势不小,却是一盘散沙,形不成集中的力量。这就有一些像是三国的意思了,三家争斗就要有分有合,有拉有打。这样解释,这封信就正常了。”
清国的上层人物都爱看三国演义,几乎人手一册,他们是把三国演义当做兵书看的,因此对于三国很熟悉。
“大哥好眼力,这个比喻也恰当,大明朝廷就像是魏国,它占了天时,势力最大,那么吴蜀两家就要联手,花皮帮我们就说的通了。”
代善说道:“没有我清国,花皮的日子也不好过。花皮拉我们一把应该是真心的,这对我们是好事。粮食是清国的心头大患,这次也许能够解开,机不可失啊!”
皇太极想了一会说道:“好,我们就试着谈一谈。”
代善说道:“还有交易的事情也要准备,交易地点放在金州方便一些,花皮的海上力量很强,金州与登州隔海相望,对于花皮非常便利,王爷以为这个地点可好?”
“好,就是金州了。在那里开一个市场,允许花皮设商馆、码头,进行交易。金州与盛京有大道相通,交通也便利。我们也该想一想如何收集这些山货。”
代善说道:“王爷,朱万化也是个怪人,从辽东直到岭南岭北(大小兴安岭)他怎么这么熟悉,莫不是他来过此地?这些物产我们知道的还没有他知道的多。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呀!”
皇太极说道:“我也觉得有些怪,这个朱万化还真是个细心的人。我们召集各旗固山额真(旗的佐领,实际执行的领头人,旗主的主要助手),我们开出一个货物单子交给他们,让他们先把自己家门前的山货收集起来,向金州集中。再派几个得力的奴才,把金州的市场管起来。”
“王爷,别忘了在盛京修建粮库,保存粮食,这个年景粮食比金子都贵重啊!”
“大哥,有了粮食,也不要忘了棉花布匹,看看我们那些奴才都穿戴的是啥?”
以山货换取粮食及生活必需品,也是基于清国的特殊环境,清国八旗的人口只有十万多一点。这是他们的宗人府掌握的户籍数量,但是这个数量不包含不在旗籍的汉人奴隶,所以加上这些奴隶他们的人口数量就在十五到二十万了。相对于地域广阔的东北地区,这点人太少了。也正是因为人口少,山货换来的粮食就可以糊口了。如果像后世那样辽宁一省就是四五千万的人口,靠山货吃饭就太幼稚了。
二月中下旬,经过双方数次通信,议论磋商,在金州港口的码头区旁边开辟出一片区域,作为贸易市场,朱家将在这里建商馆。
这一轮磋商书信往来频繁,可是乐坏了永陵的守墓人札克丹,一封信,这边收,那边送,两边都有赏。清国这边捏几个银豆子,估么这有个三五钱,要叩一个头,说:“谢清王爷赏!”。花皮那边不用叩头,一声“谢谢!”就是一个银饼子,后来他知道那是花皮的钱,叫做银元,值一两银子。在赫图阿拉城里,一石上好的稻米才一两二钱。这几天他可是赚大发了!
朱颜属下的贸易公司在金州建造了专用码头、商馆、大型的商铺。出口的商品以稻米杂粮为主,总之就是粮食开路,其次就是布匹棉花及必备的日用品。进口的是东北特产,分门别类的运往全国各地,长江沿岸将是主要的商品销售地,它将承载最大的商品交易量。
黄海舰队的一艘护卫舰,一艘炮舰,四艘炮艇将常驻在这里,保护航线。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清国的大小官员,实际常驻金州码头只有两艘小炮艇轮班巡逻和停泊港口,其余的舰只以此为借口进驻到旅顺口,那里现在只是一个小渔村,它的周围都是大山和森林,尚未开发。当然国防军也是通知了清国方面,说这是为了他们的面子。实际上辽东半岛周围的大小岛屿早就在国防军的手中了,随便选择一个岛屿也是可以的,但是朱万化还是希望尽早的建设利用旅顺这个优良的港口。
随着国防军和商铺的到来,无线电报也就到了辽宁的最南端。
等这一步走平稳了,第一批粮食运到盛京,就可以展开下一步计划了。做事还真是需要耐心,欲速则不达。
。。。。。。
安东造船厂的两艘客运商船二月份也下水了,是一大一小两艘船。大船与第一艘下水的威海号相同,都是1500吨,被命名为松江号,小的1000吨,命名为九江号。二月二十日开到松江的黄浦江码头,这里已经被朱万化命名为上海。
黄浦江码头的沿岸已经是店铺林立,按照朱万化的指示这些店铺的建筑外形区别都很大,用朱万化的话说就是容易辨认,标识性强。实际上朱万化是想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后世外滩的风光,他还特意在中心的位置上建了一座高高的钟楼。
京城里长安街上的电报大楼已经建成,正在安装调试钟表,这种钟表第一批就做了三个,在外滩将安装一个,另一个准备安装在济南。京城的哪一个受到了中南海的限制,建筑物不高,钟表只有一面,上海的钟楼将是四面的钟表,并且建筑要高得多。
二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外滩码头举行了长江航运开通试航的仪式。由于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唯一比较清闲的朱万雄就作为头面人物出席了这次仪式。他还有一个不得不做的任务,就是前往济南,因为老太太想老儿子了,也难怪,老太太已经两年多没看见朱万雄了,据说还要给他张罗亲事,按大明的规矩,16岁也该成亲了。这个时候的规矩,亲事是需要父母包办的,自己定亲那就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有地位、有脸面的家族绝对不能允许的。
航线开通仪式过后,两艘船起航,船上只有少量乘客,都是航运公司自己的员工,也有个别赶巧了要走这条线路的有头有脸的人物,通过航运公司的员工关系过来的,因为是试航,不卖票,这些人就免费乘坐了。
从上海到宜昌一共九个站点,去掉两端,中间站点七个,全程1200多里。客轮的航速高达25节,但是在内河,不能开得太快,否则,激起的水浪可以把旁边的小船掀翻,所以只能用15节的航速,偶尔加速也不准超过20节。为了国防军的需要,研制的探照灯已经成批生产了,所以船上安装了探照灯,夜间同样可以行驶。从上海到宜昌逆水而上,算上中间站停船时间,正好是两天的航程,顺水稍快,也要一天半。
长江航运开通之后,为了衔接近海航运,从大沽口、威海直到广州的近海航线也增加了上海站,从而是东西、南北的航运大动脉有一个连接点。下一个要考虑的大航线就是运河了,运河航线南起杭州,北到京师,沿途都是繁华之地。
为了庆祝首航,在各个站点都要举行仪式,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赶上夜间还要燃放礼花。所以这一路上热闹非凡。
别的站点都是沿途的大城市,可惟独浦口是个小县城。客轮到达浦口的时间是前半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