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笑傲北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醉仙楼的四楼,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酒桌。只不过这次蔡义却被唐恪请到主位之上,酒过三巡之后,唐恪便进入了正题。唐恪道:“蔡大人,老夫有话就直说了。今日请蔡大人来此,是想与蔡大人商量一下这水泥之事。近日来,天气晴朗,正是修建江堤的大好时机。蔡大人的水泥,精妙绝伦,若是用于修建江堤不但省时省力,更能一劳永逸。老夫和唐知府便欲求购蔡大人的水泥,却不知道蔡大人这水泥是如何卖的?”
唐恪话刚停,便又连忙接着道:“蔡大人,你也知道府库空虚,还望蔡大人体谅一下老夫和唐知府的难处,更是要可怜一下那些被水灾弄得家破人亡的百姓啊。”
蔡义制作水泥虽然不是为了财,但也不能白送。毕竟凤宁村和清水帮这么多人可得都要吃饭的。当下想了想道:“唐大人,按理说,在下身负官职,二位大人又是在下长辈。这造福一方、为民谋利的事情,在下定当义不容辞。但在下直说吧,这水泥虽为巨石所得,但用的燃料石炭却不是便宜之物。而且,修建江堤绝非一筐两筐水泥的事,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两位长辈可想而知。”古代可没有煤炭这一词,大多叫石炭。
唐恪听到这便深深的皱起眉头,他可是知道的,这石炭埋在深地下,开采颇为麻烦,又为国家垄断之物,一般只用于朝廷冶铁所用。虽然民间也有售卖,但那价钱比起普通柴禾、木炭可贵多了,一车石炭可要十两银子呢。
唐宗仁看到唐恪脸色有些不好,这才道:“好了,义儿,你就直接说你打算怎么卖便是。成与不成一会再议。”
蔡义听到唐宗仁这么一说,便不打算再绕弯子了,道:“若是私人私用,我这水泥怕是少了十两一石是不会卖的。但既然是造福百姓的事,谈钱就未免有点俗气了,这水泥我可以分文不取送于二位大人,但在下也有个小小的要求。”
唐恪听到居然有这种好事,不由道:“什么要求?”
蔡义喝了一口茶,这才道:“想必二位大人也知道,这水泥工序极为复杂,所需场地、人力都是极大,而凤宁村原有的土地已经不够用了。在下想向二位大人申请一下,凤宁村方圆十里范围并进凤宁村地界。如果二位大人能够同意这个条件,在下必定说到做到,修建江堤的水泥分文不取。”
第88章 招人手()
“这?”唐恪并不是觉得为难,而是有些奇怪。唐恪想来,这蔡义不要财那便是为了权,还以为他会向自己讨份官职,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个条件。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土地不经皇帝赏赐是不能转卖兼并的。但随着国库、府库越来越空虚,这倒卖土地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更何况蔡义所说,并非是要收购土地,最多只能算租用罢了。而凤宁村方圆十里,无村无寨,俱是荒山野岭,莫说是耕田,就是山地都鲜有得很。这样的地方不但不能给官府带来任何收益,更是增加了一些盗匪横行的隐患。修建江堤的水泥,若是真要按十两一石算下来,恐怕没个几万两怕是不可能的。几万两换一个毫无用处的地方,唐恪有点不敢相信。他甚至感觉这样蔡义会不会太吃亏?
蔡义看唐恪半天不说话,便淡淡道:“唐大人是有为难之处吗?”其实,蔡义心里很紧张的。在蔡义心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土地贵,有了土地,有了地盘,才是发展的根本。
唐恪还是有些不敢相信道:“蔡大人考虑清楚了?真的把凤宁村十里内的地界并入凤宁村,蔡大人的水泥便分文不取?”
蔡义道:“千真万确。”
唐恪哈哈笑道:“好,来,喝了这杯酒,这事就算定下了。”
第二天,蔡义便拿着盖有安抚司和杭州府官印的公文到了钱塘县衙。苏符看到蔡义的到来,热情的接待了他。不仅仅是因为蔡义让他从主簿成了县令,更多是对蔡义由衷的敬佩。说句实话,苏符很早就看不惯黄有才了,钱塘县在黄有才的治理下,不但毫无发展,更是民怨四起,县衙差役更是被他当做家奴私仆。无奈苏符正当壮年,空有一腔抱负,却是在黄有才的压迫下毫无作为。
如今,做了县令,不但让苏符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更是对家族复兴有了一丝的希望。苏符犹记得父亲临终前,交待自己,日后有了出息,一定要为爷爷洗清“乌台诗案”的冤名。而升为一方父母官,这便是自己理想的第一步。
盖上了苏符的官印,这公文总算生效了,凤宁村再也不是那个偏僻狭小的小山村了,蔡义心里由衷的高兴。
公事办完之后,苏符道:“蔡大人,一个月前,被抓的大刀会成员,现在还关在县牢里,却不知蔡大人欲如何处置?”
蔡义倒没想到还有这事,想了想道:“苏县令不说这事,我倒忘了。这些人留在这倒也浪费粮食,若是没有太大的罪,就放了吧。不过其中有一个人,我还有些用处,稍后我会让张顺来将此人带走。不知苏大人意下如何?”
苏符道:“蔡大人不计前嫌,能饶恕这些人,实在是仁厚。下官的想法和蔡大人一致,这些人很多并没有太大的罪过,还不如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又聊了几句,蔡义便起身告辞了。虽然一直都想跟苏符促膝长谈一番,但此刻还有更多事情等着蔡义去做。
回到清水帮,蔡义对张顺道:“张大哥,你去钱塘县县衙跑一趟。将那日在凤宁村被你赏了耳光,还谎称是黑风寨的家伙带回来。”
张顺奇怪道:“公子,最近帮里比较忙,不仅要看着东城这边,更是要照理着南城那边。公子怎会有闲心搭理大刀会那帮兔崽子了,若让我说,就让他们在牢里蹲一辈子算了。”
也难怪张顺会这副口气,自从那晚血拼之后,清水帮的人损失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人大部分伤势还未痊愈。清水帮便比以前忙碌了起来,不但要负责从凤宁村运货,还要兼顾着码头,更是担任起大刀会往日的职责起来。现在南城大部分的店铺都找清水帮的人帮忙看应,每个月也会得些报酬。虽然不多,但也算是一项收入,而且重要的是现在南城、东城都属于大刀会的地盘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那些商家自愿的,毕竟像酒楼之类的场所,没有人看场子那是会有人闹事的。至于其他小商铺,保护费什么的,清水帮自然是不会收的。没有了大刀会的欺行霸市,南城百姓自然对清水帮拍手称好起来。
蔡义道:“好了,那人我还有用,你去将他提来便是。至于你说的牢里蹲一辈子,怕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多人,县衙可养不起,过几天就会把人放了。”
张顺大叫道:“啊!这样说来,那我真得去把那孙子提来,若不是那厮胡诌,我清水帮也不会损失这么惨。”
张顺去了不久,便把那大刀会的人带了回来。脸上淤青一片,不用说,路上没少挨张顺的揍。
蔡义也懒得跟他说客套话了,直接道:“说说吧,当日吴刀疤怎样让你们栽赃陷害黑风寨的?”
那人知道大刀会没了,吴刀疤也死了,当下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原来,吴刀疤怕官府追究,便让人谎称是黑风寨的。而那些衣服,有的是临时制作的,有的却是连同那块黑风令一起抢来的。有一次,黑风寨的一小队人进城来买给养,却不想被大刀会的人盯上了,出城数里就被他们给埋伏杀光了。黑风令和那些衣服便留了下来,想着日后栽赃陷害所用,却没想到还真让他们派上用场了。
蔡义让唐书文将他口中所说,一一写在了纸上,便让那人盖了手印。交与张顺道:“你带上两人,骑上快马,将这人押到黑风寨去。跟寨主讲明一切,以免被有心人利用,造成双方损失。”
张顺犹豫道:“公子,可现在帮里正缺人手……”
蔡义打断了他道:“好了,此间事了。我会在城里贴上布告,为帮里招些人手。”
张顺听到这,便高兴起来,带上了两名属下,押上那厮便出了门。张顺、王平几人蔡义都为他们配了马,留作一些急事之用,此刻倒也方便许多。
看到张顺出了门,唐书文道:“姐夫,我也要帮手。帮里除了张顺几人会点字,其他的都不会。好多事情都得我亲力亲为,都快把我累死了。”
“好好好,我答应你。前期给你二十个名额吧,你这几天好好想想要求,到时候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蔡义有些好笑。这唐书文任劳任怨了两个月,蔡义早就想给他找些帮手了,只是一时没时间而已。
蔡义想来,不但张顺、唐书文要招人手,沈进、李忠都需要招人手。水泥一旦开始生产,花钱如流水,到时候肯定要制造更多东西,而沈进一人定然是忙不过来的。而李忠,作为自己的保护伞,不可能随时随刻跟随自己,他也需要一些帮手来分担一下他的任务了。
第89章 江堤大业()
天已放晴了数日,道路上也没有了泥泞。一转眼,那些逃难的灾民便已在凤宁村待了半月有余。这日,蔡义到凤宁村和沈进商谈事情,事情谈完之后,便听到灾民中的那位老者求见。
蔡义连忙将之请了进来,老者说明了缘由,原来是向蔡义告辞的。虽然蔡义和凤宁村村民待这些人极好,但还是有一些人选择离开。蔡义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落叶归根,一个人无论到了哪里,最怀念的依然是自幼生活的地方,这不关乎贫富,不关乎贵贱。
第二日一早,凤宁村村口,村民们和要离开的灾民挥手告别。要离开的多半是些老人、妇女与小孩。离开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他们意识到留在这里不但出不了大力,更是给蔡义等人带来麻烦。
蔡义也没有过多的挽留,每人给他们了二两银子,一两作为工钱,一两作为盘缠。蔡义废了好大的口舌,才让这些人收下了银子。在老者的带领下,那些人纷纷给蔡义磕头道谢。
看着渐行渐远的人群,村民们都有些难受。在古代,交通不发达,许多人一转身,便已是一辈子。
剩下的五百来个人,大多是一家都在这,或者家里已无牵挂。蔡义答应他们,给他们在这里建房屋,开山地,帮助蔡义烧水泥的人试用1个月之后更能拿到3两银子。
虽然一下子走了这么多人,众人心里都空落落的。但一个令人格外兴奋的消息还是让他们从失落中慢慢的走了出来。村正已经宣布了:凤宁村将得到扩建,全村范围增至方圆十里。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荣耀,这是全村人的荣耀,也是全村人的骄傲。而这一切,大家都清楚,是蔡义给的。敲锣打鼓,杀猪宰羊,凤宁村村民欢聚于广场之上,共同庆祝这神圣而荣耀的时刻。
在晚宴上,凤宁村也迎来了几位大官,唐恪、唐宗仁、程猛和苏符。对此,全村人更是激动不已,这是除了沈括之外,第一次有这么大的官员踏上这片土地。
当看到唐姝儿和娟儿的时候,蔡义有些傻眼,有些惊喜的道:“你们怎么来了?”
唐姝儿俏皮的道:“怎么?我来看看你整日待的地方,不可以啊?”
唐书文支支吾吾道:“我不小心说漏了嘴,经不住她软磨硬泡,这才带她来的。”
蔡义道:“没事,来了也好。”蔡义没有主动让唐姝儿来,一是因为他担心路上出什么意外,其次便是怕唐姝儿对乡下有些不适应。但此刻看到她一副开心模样,明显他的顾虑是多余的。
当村民们从清水帮兄弟口中得知,唐姝儿不但是知府千金,更是蔡义的未婚妻后,对唐姝儿异常热情,纷纷夸赞她长得漂亮、端庄、贤惠。这可把唐姝儿的心说得像喝了蜜似的甜,她也似乎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众人酒碗的碰撞声响起,标志着凤宁村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也标志着钱塘江江堤工程正式开启。
自那日以后,来往凤宁村的挑夫、驴车、牛车络绎不绝,有拉煤的,有运石头的,有送水泥的。而在这路边之上也兴起了几间小茶摊酒摊之类的,供应过往行人歇息落脚。这些摊贩多是村中老人,这倒为他们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收入。
钱塘江边更是人声鼎沸,许多官员纷纷撸起袖子加入修建江堤的大业中。当然了,这可不是说他们一心想造福百姓,而是他们都看出来了,这江堤一旦建成,那将会流芳百世、功垂不朽的功绩,傻子才会不抢着干。
百姓看到官员如此,农闲之时也纷纷自愿充当免费的劳役。杭州城一时间官民一心,众志成城,干起活来热火朝天!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而这消息,自然没过几天便传到了汴京。
宋徽宗龙颜大悦,往年,一遇到大雨,东南沿海地区不是传来水灾,就是传来申请赈灾费用的奏折。严重时候,礼部还会让宋徽宗写下罪诏,焚文祭天,以求上苍庇佑!
如今,水势最严重的杭州地区却自行组织治水,宋徽宗终于松了一口气。此事一旦传出去之后,哪个州还敢借着赈灾的口号来索要钱粮?宋徽宗暗暗决定,待钱塘江江堤筑成,定要率领百官巡视杭州,让百官学学杭州官员的兢兢业业,顺便升一升杭州官员的职。
随着凤宁村的水泥一车车的被拉出,唐书文也越来越急。这水泥成本消耗巨大,清水帮的钱库慢慢的入不敷出了。若不是现在柳如月百宝斋的肥皂、香皂已经运往全国,需求量不断增大,清水帮的钱库早就见底了。
唐书文急的睡不着觉,蔡义却一点也不着急。经过多日来的思量,蔡义已经对新的赚钱之道有了主意,他打算提前将玻璃现世了。很多人以为玻璃就是古代的琉璃,其实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其工艺技术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在古代,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蔡义对于琉璃一物了解得比较详细,是因为蔡义曾经对琉璃一物嗤之以鼻。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记得沙僧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却因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间。当时蔡义觉得这也太小题大作了吧?后来蔡义上了大学,博览群书,终于知道这琉璃可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可精贵着呢。
琉璃,一种晶莹剔透的材质,既惊艳了时光,又温柔了岁月。它,有一个悠远而又浪漫的故事。
范蠡为越王勾践锻造利剑,历经三年烧制才得以铸成。在宝剑铸成之时,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绿色粉状物,与有色水晶熔合后晶莹剔透,却又有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气,又有如水般的柔美之感,是天地阴阳之集大成者。于是他将其随铸好的剑一起进献给越王。越王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收下了宝剑,却将这件特别的宝物赐给范蠡,并以范蠡的名字将这种宝物命名为“蠡”。
后来范蠡遇到河边浣纱的西施,为她的美貌所折服。他认为金银宝玉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的美丽相配。于是遍访越地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