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五百年-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免了。”奏不想浪费时间在繁文缛节上,直入正题:“不知李先生愿意归顺我大明否?”

    “没兴趣。”

    奏早就摸清楚对方来历底细,对于游说对方十拿九稳。

    李岩,原名叫李信,字岩,名威,河南杞县人。

    自幼生于官宦之家,先祖历代为仕,所以从小就有接受良好教育。

    年青时曾在父亲李春玉在当地经营粮行中主账,适逢连年大旱,饥民众多。

    由于生性慷慨豪爽,正义心强,故自作主张赈济灾民,致使粮行破产。

    破产后就回乡,仍不改侠义之心,加上学识好,名望渐响,故有“李公子”之称。

    很多人以为李岩是军师,一定是文弱书生,这样就大错特错。

    事实上早年他曾与二哥李仲及姑表陈奏廷一起赴千载寺拜师练陈式太极拳。

    才不是肤浅学一学耍几手,而是深造至高手程度。

    不仅参考陈式太极拳,自创太极养生功,又修习十三势拳剑箭艺,名传数省。

    和很多大明子民一样,李岩自小就立志报效国家,跑去考武举人。

    为何不是考传统的科举?

    说来李岩自小思想就与别人不同,他不喜欢八股文,认为这样的考试根本考不出真正的有才之士。

    其时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不如投笔从戎,从武举人起晋身将军,带兵杀敌更实际。

    可惜文官不济,武官亦差不多。

    考科举时陈奏廷对考官徇私舞弊看不过眼,李岩附议,一起举报。结果奸人当然没事,好人定然遭殃。

    李岩等人反被诬告,被迫逃走,后来辗转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

    当初起义,其实只有聚集一班走到绝途的饥民,千余人全是龙蛇混杂之辈。

    与其说“起义搞革命”,不如说是流寇,为温饱而抢食。

    凭李自成这痞货,何德何能成就一番霸业?全赖有李岩这位军师!

    就利害关系上,李岩与崇祯其实没有多大仇恨,加之李自成开始失民心,二人又生诸多矛盾,故此奏有信心可以动嘴说服他投诚。

    “也许先生不知,眼下清兵即将压境。如今山海关将士疲惫,决不能久守,关门势将大破。”

    李岩皱眉问:“辫子兵当真要来?”

    “绝非虚言。”

    看见对方脸上有几分动摇,奏心下一喜,加紧道:“我朝与闯王之争,终是家门内斗。大家各为其主,只图天下黎民所安。然满州与蒙古无异,一旦入关,长驱南下,则中原再复沦丧,重蹈蒙元之灾。”

    李岩之所以帮助李自成,全因为他对朱明绝望。

    极目过处,所有官员尽是一群昏聩无能、尸位素餐的废物。

    他们正经事儿似乎一件也不做,就只会掠夺百姓,欺压良善。

    年年大旱,人不得食,上面还是一味问他们拿钱。

    反而有钱的人满肚肠肥,食得好住得好。

    官员更处处维护有钱人,懒理百姓死活。

    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社会,前途毫无希望,人生充满无力感时,还能够做甚么呢?

    没有人一开始就想造反,毕竟造反是要杀头的。

    心中对明廷的不满,因为遇上李自成而改变。

    他觉得明朝既然腐朽不堪,也许推翻掉比较好。

    至于为何加入李自成的起义部队,其实只是一时偶然。

    初时李自成还是老粗人,对自己这位能文能武的知识份子非常敬重,很多地方都听自己的建议。

    慢慢由千人至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终于成长到摧毁明朝的强大势力。

    随着发家致富,一步步上位,野心越来越大。

    忘记当初本心,渐渐与明朝那些腐坏的官员没有分别。

第55章 崇祯十七年四月#024 潜龙勿用() 
尤其是自己几番进言,务必安抚前明官绅,巩固根基等等,李自成不仅没有听,搞出追赃助饷,虐杀前朝官勋,甚至放任军纪大坏,纵容官兵烧杀抢掠。

    好的声名是要长年累月建立,但将之摧毁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屠城变成习惯后,就再也没有市民归心。

    李自成整天幻想当皇帝,以为崇祯死了,天下就是自己。

    他不仅忘记四方有大西、明遗臣及大清,没有思考如何一统河山,反而叫人准备登基的仪式。

    无论他进言多少次,李自成都不喜欢听。

    其他臣子都是同一样目光,看不到大顺背后隐藏的危机,安心享受眼前的欢乐与荣华。

    “闯王已非当日的闯王,而崇祯亦非过去的崇祯。”奏直言道:“自从京城陷落,圣上一直在民间流浪,早已洗心革脸,决心痛改前非。”

    “娘娘是皇上妃嫔,自当维护夫君。”李岩反问:“崇祯帝真的未死?”

    “当然。”

    “那么之前下葬的尸体,莫非是假的?”

    奏点头。

    “现在是崇祯守山海关,一旦城陷门破,清兵长驱南下,先生觉得京城的闯王还能安枕无忧吗?”

    自山海关一路往西至京城,全是平坦的原野,无险可守。

    关门一破,意味京城亦暴露于铁蹄威胁之下。

    李岩早就叫李自成好好招降吴三桂,先使其安心守关,毋让清兵入京。

    然而他们不听,结果招致今日之局。

    京城去年来一场鼠疫,月前再遭大顺军掠杀,至今仍未复元。

    倘大清入境,凭目前李自成的军力,根本不足以抗衡。

    对李岩而言,李自成怎么样还是其次,最大问题是天下百姓。

    他是为万民谋福祉,而挺身协助自成。

    命运弄人,他不仅救不到任何人,改变不了天下,更令生灵涂炭,甚至趁机令外族乘虚而入。

    汉族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受尽屈辱,后来得太祖复兴中原,才将之赶出去;如今又再来一批满州人,绝非李岩之本意。

    “娘娘的意思是”

    奏站起身,低头迫视李岩:“事关天下百姓,国家千年福祉,岂可再分敌我内斗?望助妾身一臂之力,先抗击清军。事成之后,是去是留,悉随尊便。”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李岩以为自己幻听,一时接不上话。

    “绝无戏言。”

    “凭何信汝?”

    “不如说,要用甚么方法,才能令你相信我呢?”

    奏将问题抛回给李岩。

    古来言而无信者多的是,李岩从容起身,一口气提出自己的要求:“将我们全部释放。”

    他指指身后所有人,补充道:“让他们都离开,独留我一人。”

    奏即时答应:“好。”

    “而且我不是当崇祯的臣子,只是以平民身份献策。”

    “没问题。”

    “当击退辫子兵后,我便回去大顺,不准挽留。”

    “一言为定。”

    身后获释放的人,是为证人,他们会将现在的事传开去。

    假如崇祯事后反口,则必遭天下人弃骂。

    再者士兵返回大顺,亦会将山海关的情况报之。假使真的失守,至少李自成有时间准备抗敌。

    最重要是第一点,之后二三点其实都不大重要,仅为个人利益而矣。

    “娘娘,可是”

    奏举掌制止身边人:“妾身自有分数,若皇上问起,由我一力承担。”

    诸位大顺军士兵解绑,其中更有兄弟李仲、李开等,他们得知清兵寇关,莫不义愤填膺,坚决不走。其他将士亦附和,加入抗敌。

    放弃李岩好不容易才争取的机会,都要留在他身边,足证本人人缘不错。

    李岩几经劝说,才说得几人回京,向李自成报告。

    奏先领着这批人去找朱由检,正好碰上他往这边走。

    “这批不就是逆贼吗?夫人带他们过来作甚?”

    奏行礼后解释道:“皇上,这批人可为君分忧。”

    “分忧?怎样分忧?”

    “此人乃自成身边军师李岩,神机妙算惊神鬼,兵法精通似武侯。得其助力,必可击退清兵。”

    李岩依然不受此高帽,仅仅向朱由检行拱手礼:“鄙人姓李名信,字岩,大顺军中营制将军。虽然受俘,然无意投降。”

    “不投降?”

    “本人仅以客座身份,为百姓以征天下。满州辫子军既临,必将如蒙古之元,迨害万民。是以愿策一己之力,先破此劫。”

    奏亦插口道:“臣妾已允诺,事成后将功赎过,放其归去。”

    “这样子怎么行!”

    朱由检冲口而出,他从未闻如此歪理。

    辛辛苦苦掳走对方的军师,不降便杀,岂可放虎归山?

    之后又想到与奏的约定,不得不平伏跌宕心情。

    “夫人,跟我过来。”

    二人双双来到火把映照不及之场所,朱由检问:“奏,你能给一个说法吗?”

    “清兵寇境,单凭目前山海关兵力,决不能胜。”

    “怎么会胜不了?你不是有一堆法宝吗?拿几个出来不行吗?”

    朱由检一副理所当然的说完后,想起奏的书本越来越薄,不免担心起来。

    “莫非夫人有何隐处?尽管明言。”

    奏仰头望向朱由检,自从他夺得兵权,在小小的山海关重新称皇,便一改之前的颓相,气息变得更好。

    如今的他正散发出中年男人独有的魅力,明眸静静射向奏的心间。

    这个男人,正尽全力迎合自己。

    奏不敢正面对上,她轻步转身,好使自己能冷静下来。

    “夫君是认为,我将法宝都端出来,就能取得胜利,对吧?”

    “难道不是这样吗?”

    要跟他说明五百年后的事吗?

    不,太跳脱了。

    一时之间要他接受那么复杂的事,只会添加不安。

    再者奏亦没有自信,可以将那么复杂的事说明清楚。

    奏坚定心肠,转身正视朱由检:“夫君觉得,那样子还是属于‘人类’的胜利吗?”

    “夫人的意思是”

    “天下,是朱家的天下,还是魔女的天下?”

    奏走到朱由检跟前,眼神锐利,轻声细语的问:“借用魔女的力量,肆意自豪地蹂躏虐杀敌人。皇上认为,天下人会如何想?他们敬拜的对象,会是皇上抑或是魔女?”

    朱由检没有回答,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说出口。

    使用奏的武器,就像那柄天魁斯一样,一炮轰过去,绝对能制压敌人。

    同时亦如奏所言,大家只会视为那柄剑的功劳,而不是朱由检的功劳。

    那怕他才是开炮者,都不会受到众人注目,因为法宝的表现比他更夸张。

    “皇上,也许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比妾身更厉害的魔女多的是。”

    火光映照在奏的半边脸庞,闪烁着一丝悲伤且孤寂的瞳孔。

    “虽然我与皇上有契约,但她们却没有。不一定成为你的伙伴,也许会成为敌人。”奏右手轻拂由检战袍:“皇上滥用魔女的力量,别的敌人亦可能做同样的事。我之所以不敢过度放肆,又隐瞒魔女身份,正是恐怕招来她们的注目,成为阻挠皇上的敌人。”

    朱由检早就有想过,“魔女”不可能只有一位。亦有思索过,其他魔女是甚么样子。

    不过他只是认识“奏”一位魔女,孤例难以成立,当然想不出来。

    “那么不能让她们都过来帮助朕吗?”

    “魔女啊,都是随性自然,不拘一格。无论是谁,都只为自己而活。”

    “可是奏你并不是这样。”

    “皇上不要将妾身当成标准,”奏浅笑:“在魔女当中,我是最异常的一位。”

    朱由检细嚼奏的说话,她续道:“不管面前是多么强大的对手,绝对不能放弃和逃跑,而是要想办法扳倒。”

    “只要鼓起勇气,人类就不会输。若然心存侥幸,追求不属于自身的力量,最终必会招来苦果。”

    “要让天下人,以及后世子孙知道,当今天子崇祯帝,是任用妾身与一众良将获胜,而不是依赖魔女获胜,才具有意义。”

    奏连番说下来,朱由检半句话的驳不了。

    “夫人说的是。”

    长久共处,朱由检差点忘记。

    是他要争天下,是他要役使魔女,而不是让魔女倒过来主宰自己。

    如果连眼前这一仗都解决不了,还谈何匡复明室?

    遇上难题就叫奏用法宝,那么之后所有战争都叫她出马便行了。

    直接连整个江山都交给她好不好?

    不是自己争回来的东西有何意义?值得于九泉下自豪吗?

    “当年太祖能办到,没理由我办不到。”朱由检充份理解奏的苦心:“但是那批大顺军将士可供信任吗?”

    “就是死也忠于自己的主子,这样的人才值得珍视。”奏答道:“要是像唐通那样,降完大顺又回来降大明,才不可信啊。”

    军师有两种:一种战略军师,制定未来发展方向;一种战术军师,具体制用该用什么计策打赢战争。

    对于争霸天下的朱由检而言,战略军师绝对最为重要。

    指出一条正确的路平定天下,比之一两场战争中的策略要有用的多。

    李岩是少数两边同时能兼顾的天才,就是内政比较拙劣。不过人无完人,人才能抓就抓。

    可惜他不愿归降,不然崇祯的团队会更加巩固。

    之前朱由检是身边无人,才要奏疲于奔命。

    既已聚集一批忠勇之将,便应交予他们辅助。

第56章 崇祯十七年四月#025 密议抗清() 
“你都知道吗?”

    朱由检前脚才收邀降将,后脚过来未通知奏,她都知道了。

    “这个世界对我而言没有秘密。”

    奏得意一下,瞬即想到漏查军情,不好意思起来。

    “嗯,只要我翻翻书本,还是能查到不少事的。”

    “我并无意怪你。”

    奏所言极是,朱由检醒觉,如非自己过度依赖奏,又焉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朱由检牵住奏的手:“朕已有决定,回去罢。”

    “不不好意思啦。”

    奏现在才发现,朱由检原来是如此大胆的人。

    这一番令人窒息的操作,让她害羞到巴不得消失在地球上。

    朱由检才不听奏的抗议,众目睽睽下拖着她回来。

    “汝等之事,悉交付夫人处理。”

    “皇上”

    “人是你拉来的,当然归你管。”

    奏媚眼一抛,右手托莲,轻拂右耳发丝,那一刻妩媚无限,深深烙在由检的瞳孔中,心猿意马。

    女人最迷人诱人处,就是不经意的小动作。

    “皇上英明。”

    李岩见到此情此景,确信奏之承诺是有信用。

    他想奏终究只是崇祯妃子,他之前担心万一皇帝推翻,承诺作废会怎么办。

    事实清楚可见,在崇祯心目中,奏的地位不低。

    皇帝宠信一位妃子并非罕见之事,但是允许她上战场,私下共议政事,那就是罕见的事。

    这算不算后宫干政?李岩没有考虑那么仔细,反正他并无意归降大明。

    晚饭期间,众多部将与崇祯聚首,齐坐于主营帐内。

    由于时间无多,大家已经不再讲究,一边吃面食,一边倾谈破清大计。

    崇祯居中,奏陪坐于右边,王承恩侍立在后。

    右边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及永王朱慈照。

    朱慈烺及朱慈炯只是匆匆梳洗洁身,便参加是次会议,对来龙去脉都不甚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