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不坠落的飞鹰-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过几天,日军应该扛不住了。”高天翔看着挂历,自言自语,道。
这时候,陈爱民破门而入,道:“天翔,长沙战事已到白热化,听说极为惨烈。”
闻言,高天翔一脸严肃,道:“日军有飞机大炮,死伤在所难免。”
陈爱民一听,忙说:“我们为什么不去支援陆军兄弟?”
话音刚落,高天翔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并未作答。
此时,高天翔心中在想另一件事。
那就是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紧急集 合()
炮声震天响。。。
中日双方围绕长沙城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哒哒哒。。。
“兄弟们,瞄准目标打,送小鬼子回老家。”
前沿阵地,指挥官撸起袖子,怒吼一声。
一时之间,国军如打了鸡血般,疯狂冲向日军。
片刻之后,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战在新墙河沿岸铺陈开来。
与此同时,前敌指挥室内。
薛岳紧盯着地图,道:“长沙地区西临湘江,南高北低,尤其在长沙城北的东面和北面,浏阳河、捞刀河,像个口袋,袋口摆在长沙南面,北面是袋底。如果能将敌军赶到浏阳河、捞刀河谷,作为决战地,则可以聚而歼之。”
当然,“口袋阵”是看多了演义的市民的俗称。
这时,薛岳又说薛岳自己说:“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的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越的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制胜新方略,如炉熔铁,又如炼丹,故名。”
言毕,薛伯陵疾步走到电台旁,道:“命令各部按原计划前进。”
“是!”电报员立即照办。
不一会儿,整个指挥室响起了‘嘟嘟嘟’的电报声。
然而,从会战一开始,湖南民众以“焦土抗战”、“与日俱亡”的悲壮气概,一夜之间便使日军无法在战区内获得一粒米一根草,所有大小公路也沟堑纵横,日军的坦克、牵引车、野炮、重炮均不能通行。守卫长沙城的第十军将士从军长到士兵,均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拼死抵抗。
在中国军民视死如归、英勇奋战之下,日军战线受阻,不得不后撤。
与此同时,10月1日16时,日军第11军武汉军部通过广播声明:“此次长沙、株洲作战,打击敌野战军及秋收的目的已达到,故即撤退,恢复原来态势”
这个声明播出的时候,日军各师团按照阿南惟畿指定的路线已经开始撤退。
薛岳得到日军撤退的消息后,马上命令各军进行追击:第58军超越浯口市以北,由长乐街、关王桥方面,自东向西截击。第4军、第20军由福临铺、长乐街及栗桥、新市方面,自东向西截击。第92、第99师由石子铺、福临铺及长沙栗桥方向,自东向西截击。第72军经平江西北山地向杨林街方面实行超越截击。第26军由浏阳西北自东向西清扫捞刀河南北两岸战场。第74军由普迹市方面,自东向西清扫浏阳河南北两岸战场。暂编第2军一部沿株洲至长沙大道东西地区,自南向北清扫战场。第79军以1个师守备长沙,主力向新市、长乐街追击。
进攻者被迫撤退,被进攻者反而开始了追击,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局在10月1日这一天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于是,10月2日,薛岳致电蒋介石:“此次进犯之敌经我军廿六昼夜之围攻痛击,伤亡过半。而敌由武汉各地抽派民夫十五万赶筑新墙、汨罗后方交通路线,增援补充。但均被我军处处截断,尤其9月29、30日,在金井西北之脱甲桥及麻峰嘴各地,将其由长乐街方面向南追送粮弹之装甲车五十余辆,悉数击毁,死援兵一千余人,仍不能增援补给,继续作战,于东申(10月1日下午15至17时)开始突围北退”
湘阴位于汨罗市西部,长沙西北部,地处洞庭湖区,湘江、资水尾闾。由此走水路沿湘江北上经洞庭湖可直达岳阳。
日军在发起全面攻势时,曾令平野支队经洞庭湖进入湘江,继而在下青山等处登陆。当时,日军并没有占领湘阴的打算,因此,在作战前期,湘阴城一直没有失守。
10月1日,日军第11军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后,正在湘江江畔的平野支队奉命在湘阴城西北的白泥湖岸登陆,占领湘阴城,以掩护伤病员经湘阴城从水路北撤。
10月2日,日军飞机开始低空轮番地对湘阴城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正在其毫无忌惮地肆虐之际,突然一阵猛烈的机枪扫射,一架飞机顿时拖着一股黑烟向远处栽了下去。其余日机见势不妙,立刻升高,掉头就逃。
当时,守卫湘阴城的是第99军第99师第295团第1营,营长是曹克人少校。他是湖南省桂阳县人,黄埔军校14期毕业生。
曹克人于9月24日奉命率领本营进驻湘阴,担负起保卫湘阴县城的任务。进入湘阴城后,曹克人立即指挥部队构筑工事,在湘阴城的北门和东门外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在东门外设立了岗哨,日夜派兵巡逻,严阵以待。
曹克人是带着必死的决心来守湘阴城的。来此之前,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值此国家兴亡之秋,匹夫尚且有责,我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望双亲大人体谅时艰,擅自颐养天年我誓死抗日到底,此意已决”
10月3日,日军平野支队在白泥湖岸登陆成功,随即便向湘阴城发起猛攻。
曹克人率部在第一道防线奋力抵抗。
由于日军兵力过于强大,第一道防线终被突破。曹克人率部退守第二道防线。
随即,日军又发起了一次次的冲锋,但还是未能攻进湘阴城。
10月4日晨,由新开港赶来增援的日军荒木支队从湘阴东北方加入战斗。随后,日军又在阵地后方空降了大批伞兵。这样一来,曹克人营便陷于日军三面夹攻的不利态势。
本来双方兵力就相差悬殊,日军再一夹击,曹克人营渐渐不支。曹克人只好率部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东湖的四甲堤上,准备从文星桥渡河,然后再依河岸为屏障,继续阻击日军的进攻。
不料,待曹克人营退到桥边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日军破坏,无法渡河。这时,后面的日军又跟踪而至。
前有河流,后有追兵,陷入绝境的曹克人营全营战士在营长的带领下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战至最后,全营只剩下曹克人和17名士兵弹尽负伤,力竭被俘。
日军将俘虏的中国士兵百般折磨后一一杀死。
然而,日本人对于曹克人,他们的手段更为残忍,其兽行简直令人发指。
几天后,占据湘阴城的日军退走了。当成百上千的湘阴市民逃难回来,从曹克人殉难处走过时,血染的墙壁上,其头颅躯干仍清晰可见。
不久以后,住在湘阴城的一位老先生有感于曹克人及其全营官兵英勇牺牲的事迹,专门为此撰写了一副动人的挽联:率孤军以守孤城,湘水竟无情,波涛不尽英雄血。
摧敌锋而寒敌胆,楚疆今再捷,千古长留节烈名。
此时此刻,滇中昆明机场。
高天翔一脸严肃的看着手中的电报:
“倭奴新型飞机呈威,我军民伤亡惨重。。。”
一字不漏,从头到尾,悉数读完。
“唉!”高天翔轻叹一声,面露难色,道:“我空军不敌也。。。”
言毕,高天翔扭头对士兵,道:“通知飞鹰战队前来指挥室报到。”
闻言,士兵转身跑出指挥室,前去传达紧急命令。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古城长沙()
长沙是一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古城。几千年来饱经沧桑,历尽忧患,但始终坚如磐石,屹立于湘水麓山之畔。关于它有丰富的文献记载,有珍贵的古物遗迹,有动人的历史传说,有优美的诗歌文赋。
根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在公元前约4000—3000年,这里已有原始人群的火坑和原始村落的遗址。实物资料证明,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开拓。相传虞舜时期,长沙属三苗之国,夏、商、周均属荆州之域。
据史籍记载,长沙地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记载:周成王时,各地献方物,内有“长沙鳖”的记载。关于“长沙”这一名称如何而来,史家历来有分歧。
后来一些古籍也有所提及其中十洲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郡国志有‘炎帝神农氏葬于长沙’之说。史记天官认为长沙得名于天上轸宿中一颗名为“长沙”的小星。凡此说法种种,不一而足。
长沙在中国古代历史活动中的出现也是比较早的。
春秋时期,荆州这块土地上兴起了楚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划天下为36郡。将长沙及其周围地区的一些县设为长沙郡,治所定名为“湘县”,即后来的长沙县、善化县等地方。这是长沙正式列入地方行政系统之始。
秦二世暴政而亡,西汉代之而立。高祖刘邦以番阳令吴芮平秦有功,封为长沙王,将湘县改为临湘县,于是长沙成为一个诸侯王国的都城。
此后直至南北朝,长沙这块地方一直称临湘县。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天下的统一,并将地方设郡、县两级,废临湘县,改称长沙郡、长沙县,这是县级政权以长沙命名之始,迄今一直沿用。唐宋元明清各时期,长沙县的上级行政系统或郡、或州、或府不一,再上一级或州或省不同。
总之,在这其间,长沙不是小王朝的都城,就是州郡的治所。辛亥革命后,长沙这块地方改用省、县两个等级,称湖南省,省会是长沙县。1933年,成立湖南省的直辖市——长沙市,从此市、县分治,市区东抵东屯渡,西达麓山背,北濒捞刀河,南包豹子岭,面积近180平方公里。市以下分东、南、西、北、文艺、岳麓、金盆、会春八区。
当时,长沙城坐落在湘江东岸,沿江呈长方形。浏阳河绕城自东向北流入湘江,另外,捞刀河在城北与浏阳河交汇,而粤汉铁路由城东平行通过,城东南及湘江西岸为山地。在湘江西岸,依江而立的便是着名的岳麓山。它是南岳衡山的一条走脉。旧说南岳72峰,岳麓就是其中之一。
从湖南的全境来说,长沙处于湘中的丘陵地区,有宽广的盆地,也有雄峻的峰峦,长沙处于湘中的丘陵地区,有宽广的盆地,也有雄峻的峰峦,在长沙县志上,前人曾对长沙的重要地位作过这样的概括。在长沙县志上,前人曾对长沙的重要地位作过这样的概括:“邑居省会之冲要,控荆湘之上游,吐纳洞庭,依附衡岳,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保障东南,古称崇镇。”可见,在古时,人们就将长沙视为军事重镇。
由于湖南地处亚热带,是南北冷暖空气交汇之区,季风现象显着,影响强烈。降雨量充足,而无霜期又长。这种自然物候,极有利于农事活动,具备多种作物所需的热量条件,特别是适宜于水稻的耕作。
因此,湖南是全国富饶的水稻产区,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不熟,天下不足’的说法。
况且,长沙则是这一带物候之集大成者,是这一产区的总仓库。所以,在经济上长沙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在军事上长沙也有显着的战略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南成了国民政府粮食、兵源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然而好景不长,1938年10月,华中重镇武汉便陷入敌手。
同年11月,岳阳失陷。长沙成了扞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已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来说,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也更为重要。
可是正在这时,长沙城发生了一件令世人为之震惊的事情。一场“文夕大火”几乎将整个长沙城化为灰烬。这就使得本已成了粤汉线上一座“孤岛”的长沙城更加难守了。
由此可见,日军大本营一直以来都对长沙虎视眈眈。
日军想用最简单的办法迫使国民政府屈服,那就是一举拿下天下粮仓湖广地区。
想到这里,高天翔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目视前方,道:“古城长沙饱受摧残,吾辈军人愧对先人啊!”
日本人打到我算盘,高天翔心知肚明。
不过,国民政府高层也同样清楚。
所以,蒋介石动用举国之力拒敌于长沙。
他们知道天下粮仓湖广绝不能丢,至少现阶段不能沦陷。
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守军一退再退,现在已经到了退无可退之地。
此时此刻,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抱定决心,驱逐倭奴。
古城长沙饱经风霜,仍屹立不倒,它经历了战国时代的纷乱,目睹了秦帝国的一统与崩塌。
如今,这座古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外邦强敌兵临城下,陆地有钢铁炮弹轰炸古城,空中战机终日盘旋。
“唉!”高天翔显得十分无助,弱国只有被动挨打。
“国力差距太大了,只能用血肉之躯来填,悲剧啊!”高天翔鼻子一酸,声泪俱下。
不过,纵使前方有刀山火海,炎黄子孙也绝不后退,也许这就是民族的凝聚力吧!
想起前世,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对此,高天翔嗤之以鼻,压根瞧不起这些人。
身为中国人却不知华夏之信仰,妄为炎黄子孙。
也许,只有到国家危亡之际,国人才会激发体内的炎黄之力。
此时此刻国家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所以各方势力摒弃前嫌毅然踏上抵抗侵略者的战场。
“陆军已经尽力,该轮到空军了。”高天翔下定决心,道。
。。。。。。。。。。。。
第三百四十四章 起风了()
呼啦啦。。。昆明机场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这鬼天气。。。”高天翔仰头看着天空,脸上露出愁容。
“天翔,这如何是好?天气情况恶劣,战斗机无法起飞。”
徐焕生同样满脸愁容。
闻言,高天翔轻笑一声,道:“既然天公不作美,那就逆天而行。”
言毕,高天翔大步流星迈出指挥室。
与此同时,徐焕生拿起扩音器,大声喊着:“飞鹰战队紧急集合。”
此言一出,机舱内所有飞行员立马放下手中事,飞奔停机场。
这时,高天翔刚走出指挥室。
“天翔,发生了什么事?”陈爱民边跑边问。
闻言,高天翔快步跑到陈爱民身旁,一脸严肃,道:“起飞,支援长沙。”
随即,二人快速跑向停机场。
片刻之后,飞鹰战队一行三十人整装待发,只等一声令下,便上机升空。
中午时分,中国空军昆明基地塔台指挥室一声令下:命中国空军马上起飞,火线支援长沙会战。
接讯后,中国空军飞鹰战队第一、二、三小队,共30架战机立即升空而起。
下午3时40分,第一小队的10架战机拉升而起,飞到4000米高度,直扑长沙。
与此同时,第二、第三小队紧随其后。
哄哄哄的马达声密集的响起。
中国空军三十架战机掠过云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