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魏-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妥!”尉缭摇头道:“既然楚使为求和之事而来,无论怎样,他都会设法前去面见太后的。且我等也没有丝毫理由扣押楚国使臣,使其不得走出大梁城半步。”
“那就眼睁睁的看着楚使面见太后吗?”刘季犹自不服。
“其实我等可以用先王遗训说话。”此时,严恩站出来说道:“我大魏两代先王都有遗训,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整个天下都知道的事情,一旦太后想要开口阻止伐楚之是,我等便可用先王遗训说话,来堵回太后的阻拦。”
“话虽是这么说的,可如果太后真的欲要干涉政务,我等又能如何?”范增摇头否认严恩的建议,“后宫不得干政确实是两代先王的遗训,可一旦我等真的这么做了,无疑会让太后对我等怀恨在心。即便太后此番没有阻拦成功,那以后呢?不知诸位想过没有,如果以后太后对朝政横加干涉的话,我等又该如何行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干脆直接不再伐楚得了!”刘季泄气道。
“刘季这话说的不错!”庞癝此时开口道,“楚国不是想要求和吗?我大魏就如了楚国的愿不就好了?不过本相倒要看看,楚国用何代价来换取和平?”
“相邦的意思是想要与楚国休战?”刘季惊讶的问道。
“不错!”庞癝点了点头,道:“去年楚国无缘无故伐我大魏,如今又有向我大魏求和,如若楚国不给我大魏足够的好处,想必即便是太后有心想要帮助楚国,只怕有些话她也说不出口吧!”
尉缭想了想,认为庞癝说的话很有道理,“太后也是明白事理之人,想来不会做出违背魏国意愿的事情来。这段时间,大家大可仔细谋划,看看能从楚国手中得到什么好处才是实在的。”
刘季撇了撇嘴道:“能得到什么好处?想来无非是一些金银器皿罢了!”
庞癝看了刘季一眼之后却道:“楚国此番求和,必然要行割地赔款之事,诸位以为索要楚国的哪个地区才最有利于我魏国?”
刘季道:“这还用想?当然是寿春了!整个淮南,也只有寿春一带的人口较为稠密,至于其他的地方,都是些鸟不拉屎的荒芜之地,要不要又有什么关系呢?”
“想要得到寿春是不可能的。寿春对楚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若我等索要寿春,对楚国来说还不如直接开战开的实际,故而大家想想,除却寿春之外,淮南还有那些地区对我大魏有实际的战略意义。”庞癝道。
“不如就索要期思一带的土地吧!”尉缭道,“期思一带位于淮河上游,如果能够归属大魏,那么在战略上,将会对寿春形成压制作用。”
庞癝却有些不大同意尉缭的话,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本相以为还是索要钟离一带比较合适。期思一带多山,虽然在地势上对寿春有压制作用,然而那里却不利于大军的行进。”
“可钟离一带多沼泽,且人口稀少,根本就没有几座像样的城邑啊!”尉缭很是诧异庞癝为何会选择索要钟离一带的土地。
庞癝却道:“确实如同太尉所言,钟离地区看似人烟稀少,且没有几座像样的城邑,然而诸位可不要忘记了,那里是整个淮南地区除却寿春以外,被开发最好的地方了。
淮阴、盱台、东阳、东城、阴陵等钟离周边地方虽说只能算得上是小邑,连县城都算不得,但不得不说的是,那里的是除却寿春以外人口最多的地方,而且,那里紧邻洪泽、高邮两个大泽,故而水产丰富。故而如果大魏占据了那里的话,即便在那里驻扎十万大军,也不用国内提供一丝一毫的粮食。况且,难道诸位没有发现,那里距离广陵很近吗?”
“广陵?”范增突然有些悟到了庞癝的意思,便开口道:“相邦的意思是,如果大魏占据了钟离一带,以后大可绕过坚城寿春,前去进攻更南面的广陵,以切断寿春的后路,是也不是?”
“不错,本相心中刚刚想起这么一个还不算成形的计划。广陵位于江水北岸,是淮南地区的大后方,寿春城内的粮草、物质多是从江东调往广陵,翟经过昭关,被运送过去的。以后一旦大魏和楚国再度开战,我军就可直捣广陵,从而切断寿春与江东的联系,使得寿春得不到江东一丝一毫的支援。”
“这只是本相心中突然升起的一个想法,还算不得上完善,诸位大可想想本相这个计划可行不可行?范增,你出生于居巢,对淮南地区最为了解,大可说说自己的看法。”庞癝看向范增说道。
第253章 楚使到来()
范增出生于位于寿春南百里处的居巢,对淮南的风土人情自是在座之人中最为了解的。故而对于庞癝的点名,范增并未有丝毫犹豫便开口说道:“其实说起来,无论是寿春东部的钟离地区亦或是西部的期思地区,人口规模都是差不多的。两地的气候也很类似,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地形了。期思多山而钟离多泽。论起沼泽分布区域之广,钟离地区仅次于郢地东侧的云梦大泽。自然,也因此,钟离那边虽然出产的粮食不多,但鱼虾却很是丰富。其他的下官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就是怕我大魏的将士如若去了钟离那里,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以及饮食。”
范增的意思很明白,论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庞癝之前所说的自是在理。可考虑问题也不能只是凭借这一点,还有诸多其他的方面要考虑在内。
南人善水,而北人善马,这是不同地区的人自幼养成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说道饮食习惯,即便魏国地处中原,然国内之人很少有经常食用鱼虾的习惯。
来自后世的庞癝更是明白这一点,南方人的餐桌上如果天天让他们吃面食,只怕不出一个月,他们就会厌烦。而北方人同样如此,如果让一个北方人天天吃鱼虾,只怕不出十天,他们闻到鱼虾的腥味就会大吐特吐。
魏国在这一方面还好一些,如果将鱼虾运送至秦国,除却王宫贵族知道该如何食用鱼虾之外,只怕绝大多数秦国百姓都要被鱼刺卡住喉咙不可。
后世著名作家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么一小段故事,说小说主人翁之一的孙少安在陕北的村子里开了一个鱼塘,待鱼养成之后,孙少安分给村子里的村民吃,可很多村民却因一辈子都没有吃过鱼而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引起了不小的笑话。
要知道那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连那个时代的农民都未曾有百姓食用鱼虾,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呢?
故而,庞癝觉得范增说的很有道理,如果钟离地区归属魏国,那么气候、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庞癝就不得不考虑在内了。要不然没来由的,刚刚前往那里驻守的将士因水土不服而丧失战斗力,那可就坏了。
魏国虽然地处中原,绝大多数百姓都食用过鱼虾,但这也只是偶尔的一次尝尝鲜而已,如果让中原的百姓天天吃鱼,只怕他们也是吃不进去的。
如此一来,魏国便不得不向那里运送粮草,这无疑会给魏国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而期思地区则不然,期思虽然也是地处淮河以南,气候也比较湿润,但饮食习惯上与中原地区并无多大的区别,依旧是以粮食为主食。
如果是向楚国索要期思地区的话,那么魏国自然就不必为饮食习惯不同而担忧了,虽然那里的耕地面积比较少,但养活三五万大军,仍旧是不在话下的。
魏郊比较赞同范增的观点,此时忍不住附和道:“《晏子春秋》曾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按照范大夫的分析,大魏确实应该向楚国索要期思地区为好!”
尉缭却摇头道:“老夫倒是不大赞同范大夫的意见,我大魏国土方圆数千里,又不只是只有中原这一地区。老夫以为,可以从齐郡、陶郡、彭城、即墨等郡县征调士卒去驻守钟离地区。这几个地区虽然地处中原,然亦是湖泽河流之地,百姓亦有靠水吃水的习惯,再说这些地区虽然气候比不得淮南湿润,但也没有大梁地区这么干燥。故而,如果只是从这些郡县中抽调士卒的话,驻守钟离地区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开始庞癝心中响起的一直是范增的话语,没想到尉缭却一语惊醒梦中人。
庞癝忍不住点头道:“方才范增言语之后,本相也以为大魏当取期思地区,可太尉却一语惊醒梦中人,本相这才明悟过来,我等大可从与淮南地区饮食习惯相近的郡县中筛选士卒前去驻守,这样一来,之前的那些看似很难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太尉真乃是天下少有的智者,这样的方法都能想的出来!”范增虽然自诩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智者,但也不得不佩服尉缭能这么迅速就能想到解决办法。
既然解决办法已经找出,很快,朝堂诸人便达成了向楚国索要钟离一带土地的意见。
而寿春这边,三闾大夫不知和项燕说了些什么,在看过昌平君给自己的书信之后,项燕便同意了向魏国求和之事。
告别项燕,三闾大夫从寿春城被的码头乘船,沿着淮河、颍水、鸿沟,一路逆流向大梁飞驰而来。
一路平安,三闾大夫并未在路上遇到什么事情,五日之后便到达了大梁城外。
虽然魏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了,可按照礼仪,庞癝仍旧派出御史大夫范增为代表前去迎接三闾大夫的到来。因为范增出生于楚国,虽然现在在魏国为官,但亦算是楚人,故而说起楚国的风土人情,两人自是有说不完的话语。
三闾大夫有意试探魏国的打算,范增也有意试探楚国的底线,故而你来我往,好似多年不见的好友一般,但话语中却充满了机锋。
很快,迎接三闾大夫的车马便来到了驿馆门前,下车后范增问道:“不知楚使何时面见我朝诸位大臣?”
三闾大夫道:“一路舟车劳顿,且同外臣歇养几日,待精神恢复过来,再前去拜见魏国诸位贤臣能将,不知范大夫以为如何?”
范增点了点头道:“自然可以!”
说完,范增便拜别三闾大夫,乘坐马车远去。
第二日,正在忙着处理公务的庞癝听到有宫中侍卫前来禀报说楚使前去拜见了太后。
庞癝心想:“果然不出吾之所料!”只是叮嘱了宫中侍卫几句,之后便再次回到案牍旁处理起政务。
第254章 楚使说太后()
芈嫣自成为大魏太后以来,还从未见过一个楚国使臣。以往,魏国和楚国多有交恶,而芈嫣身为魏国太后,又同时是楚国的大长公主,对于如何对待两国事务,她是左右为难,故而不得不装聋作哑。
今日,芈嫣听闻楚国派出三闾大夫为使臣出使魏国,现在已经来到了大梁,芈嫣很是高兴。因为楚使的到来,意味着两国关系将有改善的可能。更何况,芈嫣以前在楚国为公主之时,也与三闾大夫有过数面之缘,故人能够再次相见,心中的喜悦更是可想而知的。
芈嫣本想着过几日召唤三闾大夫入宫相见,不想,三闾大夫刚刚到来的第二天,便前往王宫拜见芈嫣,芈嫣急忙派人前去传唤。
“微臣拜见大长公主殿下!”三闾大夫无论说话还是礼仪用的都很有技巧,他参拜芈嫣时所用的礼仪不同于中原国家的礼仪,而是楚国特有的礼仪,且称呼芈嫣为大长公主,而不是太后,就好似芈嫣还是在楚国一般。
“速速请起!”芈嫣亲自搀扶起三闾大夫,“咱们也算是故人了,自哀家嫁到魏国,一晃眼就二十年过去了,你老了,哀家也老了!”
三闾大夫赔笑道:“微臣是老了,可大长公主的音容笑貌与当年相比,并无多少变化!”
“哈哈!”芈嫣朗声大笑,“哀家记得你年轻的时候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是不管不顾,不想这么些年过去了,你这性格竟然变得这么圆滑,学会恭维起哀家来了!”
“并不是恭维,大长公主您看,微臣这头发已经灰白,而您头上却未见一丝白发,且脸上亦未见到一丝皱纹,这又怎么能算是恭维呢?”三闾大夫脸上显的很是无辜,且不时的摸了摸头上半百的头发,又指了指芈嫣说道。
“你这嘴巴还是和以往一般,能说会道的。”芈嫣哂笑不已。
当年,芈嫣还在楚国的时候,出身权贵之家的三闾大夫便在宫中当差,两人之间自是很熟悉,故而言语间并无多少顾忌······
待叙旧完毕,话题便转到了现今楚、魏两国的局势上,芈嫣脸上原本的笑容也消失不见,转而变得有些眉头紧蹙。
“微臣这里有大王亲手所书的书信一封,送与太后亲启!”说着,三闾大夫便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双手呈送给芈嫣。
芈嫣接过书信细细浏览了一番,心情更加的烦闷,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大魏想要攻伐楚国之事,原本哀家是知道的。可这毕竟是原本楚国做的不对,想想去年,楚国趁大魏兵力空虚之际无缘无故的偷袭大魏,使得整个大魏朝野的臣民都对楚国恨之入骨。而今,大魏欲要攻伐楚国,所为的不过是欲报去年之仇吧了。哀家即便出身楚国,也不好为楚国开脱啊!”
“这是因为去年大王受到了奸臣蒙蔽,这才听信了秦国的一面之词而攻伐魏国。而今,大王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且驱逐了劝谏自己伐魏的奸臣,这才派微臣前来魏国,向魏国求和。”
三闾大夫说着说着眼睛便有些红肿:“虽说大长公主您和如今的大王之间并无多少亲情,可大王到底是您同父异母的兄长啊,您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魏国伐楚而见死不救啊。您不止是魏国的太后,更是出国女的大长公主,您的身上流淌的可是楚国王室的血液,楚国可是您的母国啊公主!现今楚、魏两国之间的实力悬殊,一旦魏国真的功法楚国,楚国将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到那时,楚国的宗庙社稷将会当然无存,一旦百年之后,公主又该以何种面目去见先王,先王后?他们又将如何看待曾经那个宠爱有加却对母国的灭亡无动于衷的女儿呢?请公主帮帮楚国吧!”
说到最后,三闾大夫已经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芈嫣只觉得心里堵得慌,毕竟她不是秦国的宣太后,使不出她那般的手段,亦做不到她那般的绝情。
拭去眼角的泪花,三闾大夫又说道:“微臣临行之前,大王曾亲口对微臣说,只要能消除魏国的怒火,不再攻伐楚国,他愿效仿先贤,心甘情愿前来魏国为奴为质,甚至自杀也在所不惜,希望能以此来换取两国的和平。”
芈嫣无不动容道:“楚王真是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三闾大夫情真意切的说道,“不过最后微臣劝阻了大王。微臣当时对大王说:先王就只有您这么一个子嗣,如果您真的前去魏国为奴为质,那楚国将会如何?难道要再一次眼睁睁的看着楚国的宗庙社稷从先王的血脉传到旁支那边不曾?您的叔父可是前车之鉴呐!经过微臣的劝谏,大王这才打消了这个主意,要不然的话,先王的血脉可就彻底断绝了啊!”
如果说之前芈嫣还有些犹豫该如何做的话,那么听了现在三闾大夫的话之后,芈嫣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全力阻止魏国伐楚之事。
芈嫣可以不为楚国的利益考虑,甚至楚国就此灭亡,她也大可视若无睹,然而昌平君毕竟是先楚王唯一的男嗣,一旦他就此身陨,那芈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