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起北方-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者羊肉。人们感觉现在的老天和以往不一样了,虽然头顶的日头是一样的,但它的阳光却是温暖的,风也是和细的,就如同那些大老爷们的笑容。

    当然,这所有的工厂建设经济发展,是在用武力解决了昔日遗留在甘肃境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队以及少量的马匪之后才进行的。自甘肃最大的武装力量“西军”马安良部被调往西藏以后,甘肃境内主要的合法军队就剩下周务学的“忠武军”、陆洪涛的“振武军”以及马安良留在兰州的数百名看家的士兵了。周务学很快和陈子华走到了一起,“忠武军”和山西过来的两个师的部队就成了一家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和段祺瑞是同学的“振武军”标统陆洪涛看到新来的将军势力明显强过自己,他又不愿意将手里的兵权交出去。于是只好给老同学段祺瑞写信,将他调回江苏老家。这样一来,整个甘肃(西北)地区在军队方面全部是陈子华一系的人马,为他的各种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清末民初时期,和全国其它地方相比,西北的匪患还是很少的。清朝时期为了和清政府作对,西北地区的回民起义造反过很多回,但每一次都被清军镇压了下去。就在清朝同治年间(一八七几年),甘肃回民还发生过起义造反的行为,马安良等人就是那一次回民造反时被招降的回军头领。除了这些之外,甘肃、青海等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匪患,所以在解决了地方军阀以后,西北地面基本上也就平安无事了。而陈子华在负责建设发展甘肃的同时,对新疆和西藏两个地区的支持,也是他分内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个时期,内地区新疆必须走河西走廊这条道路,进西藏也只有四川康西昌都和甘肃青海这两条路,相对于昌都入藏的道路,青海这边的稍微好一些,而且开放的时间也长一些。赵天也支援西藏李树峰他们的物资,基本上都是从这里经过,而修建从青海西宁到拉萨的公路北端,也是陈子华负责的,具体的说就是从西宁到那曲地区的公路是有甘肃方面负责的。对新疆方面的支持,就更加是全方位的,自一九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周务学以他的老师、现任新疆都督杨新增邀请的名义进入新疆之后,陈子华对新疆的支持就已经开始,最首先的就是军事方面的支持。

    甘肃陆军第二师(原独立第七师)一个团四千余人的部队,在周务学忠武军三个营三千余人到达新疆迪化一个月之后也启程开往新疆,并最后跟随周务学前往伊犁地区,镇守西部边疆并剿灭从西面进入中国境内的俄罗斯马贼。随着玉门石油化工和肃州酒泉钢铁厂的投产,大量的钢铁和石油产品开始进入新疆迪化,并在迪化开始建设新的发电厂、汽车厂、机械厂;这是新疆都督杨新增视察兰州之后,在学生周务学的再三说明和要求之下进行的。与这些工厂一起成立的,还有迪化大学、迪化工业专科学校这两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习,许多在迪化经商的有文化的汉人子弟被招入其中进行学习,少数懂汉语,又受过初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得以进入其中学习。

    历史上的杨新增管理新疆期间,虽然多次打败了蒙古对新疆的入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推行了“裁减兵员,奖励垦荒”的政策。但他毕竟是一个前清官员,为人毕竟保守,也就是守旧;对兴办学校和传播科学文化不是很感兴趣,一度提出“纷争莫问中原事、浑噩长为太古民”这样的想法,以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统治各族人民,他的做法虽然受到许多当地人民的爱戴,但同也缺乏新的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使新疆地区各方面均停滞不前。

    但现在赵天也出现了,首先改变了他的学生周务学的命运,振奋了周务学报国卫家的思想,从侧面也影响了杨新增的心态。在看到随周务学之后入疆的政府军队(杨新增心里面山西的军队就是北京政府的军队)的雄姿之后,埋藏在杨新增心底里那一点对新疆少数民族叛乱带领的后怕也渐渐消散。被周务学说服,成立两所新式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据;而陈子华答应后续几年会陆续向新疆地区迁入汉族人口的事情,让杨增新心里面更加踏实。如果说这还不够的话,甘肃陆军第二师全部归建新疆陆军,由他开始指挥,以及青岛战役的结果这两件事,让这位前清朝官员彻底的放下心来,开始在新疆推行甘肃的一些做法。在强大的武力威慑下,当地少数民族显得老实很多,而想出来挑事的少数人,则很快被发现暴毙在自己的家里。杨都督,胆气开始壮了起来!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一五一章 变化的杨增新()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五一章变化的杨增新

    这一时期的新疆,地面还是颇为不平静。杨增新在一一年到新疆后,首先遇到了哈密维族人聚众围攻维族回王沙马克沁亲王的王府事件、新疆驻军哥老会暴乱事件、原同盟会(革命党)人集体辞官事件、蒙古骑兵进攻科布多等不利的事情发生。虽然他都一一处理了这些事情,比如撤换了哈密县知事、抓捕和驱赶了哥老会头目、找人顶替辞职官员的位子;但整个过程还是让杨增新非常的头疼和烦恼,这也是他几次写信给自己在甘肃的学生周务学,让他到新疆的主要原因。

    周务学一九一三年十月一到迪化,杨增新马上把自己任伊犁将军的云南老乡杨飞霞调回,任命周为伊犁将军,把新疆除了新疆都督之外最高的位置给了自己的学生,显示出他对周务学的信任以及对他才能的认可。伊犁距离迪化一千多里路,之所以要把周务学安排在那里,是因为伊犁地区的社会治安一直不稳。

    新疆是光绪十年,也就是一八八四年建省的,清政府在自己设立了巡抚(都督),又在伊犁设立了将军府,在阿尔泰设立了护军府,使得新疆一地三衙门。当时这三块互不统辖的行政区,今天的伊犁、塔城地区驻军属伊犁将军管辖,今天阿尔泰地区和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部分地区则归阿尔泰办事大臣主管,其余部分才是新疆省,由巡抚管辖。民国成立以后,虽然降低了另外两处的级别,一切政权都归都督;但另外两地毕竟存在了那么久,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是有分量的。

    新疆各地有哥老会成员近十万人,哗变会匪杀害长官后,失去约束,互相攻击,骚扰地方无恶不作,不断引发民族矛盾;而伊犁地区的维族人在沙俄特务的煽风点火之下也蠢蠢欲动,准备发动起义赶走汉人和汉人军队,杨增新的省府对新疆大部分地区失去实际控制。这个时候他需要刚刚进入新疆的周务学帮助他稳定伊犁局势,因为随周入疆的还有四千“忠武军”。

    周务学也果然不负杨增新对他的期望,到伊犁后,在一个中队特种兵(二师提供)的帮助下,首先将领头的几个维族人悄悄干掉;又捣毁了一家武器隐藏点,抓捕了十几名准备暴乱的维族骨干分子,将暴乱消灭在了萌芽状态。这次的伊犁行动从到达到最后抓人,前后只用了四天时间,在当众枪杀了六百余名伊犁将军府属下军队中哥老会的成员,震慑了军队和当地维族居民之后,周务学有马不停蹄地赶回迪化城。向老师说明自己来疆的目的、说明甘肃正发生的变化、邀请甘肃军队入疆协助老师快速掌握新疆全部的建议。

    面对新疆的现状,考虑再三的杨增新最后还是同意了学生的建议,不过他只同意进来一部分人马。于是,驻扎在玉门一个团的甘肃陆军,在周务学入疆半个月以后也进入了新疆;而后来发生在迪化的许多事情,让杨增新又改变了主意,同意更多的甘肃陆军进入新疆,而自己也愿意到兰州去看一看。事情的起因在与迪化发电厂的建造。

    由于国内工业落后,新疆的第一组小型发电厂设备还是俄国人提供(购买)的,发电设备技术落后不说,功率也很低,一般只能违总督府内的电报和极小范围提供电力。周务学到达洗净后不久,就从兰州运过去一套新的发电设备(赵天也早就准备好的),这套设备是从美国购买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力发电设备,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西方各国和美国等远距离输电已经在实现,大型的火力发电设备也得以被人们制造出来。赵天也为迪化准备的这套发电设备功率被兰州的还要大一些,达到了十万千瓦。

    对于新的东西,杨增新本不感兴趣,但是对于都督府内可以不用火油就可以照明,他倒是非常欢迎的。一听说这东西就是能够照明用的发电厂设备,他还是很上心的;当下一打听购买这套设备的花费,杨增新就有些傻眼竟然比新疆一年的税赋还高!心下里感叹:人家为了新疆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都白送,不但白送,还免费安装,免费寻找火石(煤炭),自己再小气就有些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了!再加上当时阿尔泰科布多地区也出现了蒙古骑兵的骚扰,新疆的俄国、英国和日本驻派的代表天天都围着他找麻烦,杨增新也咬牙这才同意了周务学的建议,让甘肃陆军入疆。

    随后的几个月里面,虽然是冬天,但依旧有从玉门出发的车队,将许多工厂设备陆续运到新疆,首先开始在迪化建造工厂。一九一四年三月,迪化红雁池发电厂正式建成投产,开始向迪化城输送电力;古老的迪化城、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就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西北边陲城市,第一次在晚上出现了亮光。街道上为数不多的路灯,彰显出这个西北边城的现代化气息,终于能和世界接轨了!发电厂的煤炭来自于迪化城西面的吉昌刘家湾煤矿,为了发电,赵天也只得将后世这个煤炭产地提前“供”出来。据说杨增新在第一个晚上就坐在自家厅堂的电灯底下半个晚上才休息。第二天就找派人给伊犁的周务学,让他赶回迪化城,陪他前往兰州察看一番。

    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十六日,新疆都督(巡抚)杨增新在下属伊犁将军周务学的陪同下,秘密到甘肃、主要是兰州察看当地的发展,并和甘肃都督赵惟熙、甘肃民政长陈子华会面详谈,了解甘肃省政府所做的一切。当时的甘肃都督还是赵惟熙,但实际掌权者却是陈子华,但赵惟熙却过得很舒坦、很开心;因为甘肃的一切“大事”还是他说了算,不过甘肃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所以他也没有什么事情。

    兰州之行对杨增新的触动很大,和赵惟熙一样,杨增新也是从前清官员的身份转变过来而成为民国地方大员的,对国家民族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感觉的。从甘肃到新疆,短短的几年时间,还没有将他“忠君报国”的想法磨灭掉。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发生辛亥革、国家共和之后他会在自己督署大堂上写下“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间中原事;边庭有桃源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这样心灰意冷却又不愿与内地来往的对联来。

    学生周务学观念的转变,以及经常在他面前陈述许多新思想新观念,虽然没有对他的头脑和思想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从他同意甘肃陆军进入新疆、以及允许在电话建造工厂就可以看出来。当然杨增新也不是一个顽冥不化太固步自封的人,历史上在民国六年(1917年)他也开始在新疆开办工厂、兴办学校;只不过现在提前了一些,而且不用他操心而已。

    离开甘肃时,赵惟熙送给杨增新一幅他写的字,上书:读古人书,方晓礼义廉耻;观现今事,才知吾辈已老;大字旁边还有几行小字:老来才得见真迹,心甚慰,无他,可告老黄泉。杨增新也不知道这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从赵惟熙快乐的心情来看,好像他真的是“心甚慰”;不过他可不准备去问这件事的真由,因为都督府还有一大摊事等着他。除了想要学习甘肃,进行一些政策上的改变和调整之外,还都一些和外国人有关的事情也需要他去处理。后者在回新疆的路上周务学就曾提醒过他,有了自己的军队,大可不必对外国人软弱;但杨增新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几年在新疆任上的了解,知道新疆的特殊位置,造成清末以来逐渐成为英国及俄国争夺侵略的对象,这些国家在新疆的势力可不是那么好剪除的,必须得从长计较。

    在自己的心里面,杨增新对汉人军队并不是那么的相信,这主要是之前清朝在新疆的绿营军队中,哥老会和同盟会人员太多,而且经常在新疆各地发生起义、暴动等骚乱行为。但甘肃陆军的进入让他看到一个与绿营完全不同的汉人军队,开始让他对这支部队有了信心;但对对付外国人这件事上,杨增新觉得还是尽量不要使用军队,能坐下来谈就不要站着打,毕竟新疆距离强大的俄国可是只有一步之遥。

    带着这种想法,杨增新首先和沙俄驻新疆总领事迪雅柯夫见面,希望俄国不要支持和煽动新疆各民族起来闹事,老老实实地的过日子就好了。并且希望俄国在新疆的商人也能够缴纳一定的税赋,支持新疆的建设发展;因为根据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俄商在新疆贩卖进出口货物可暂不纳税,这样不但每年损失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税源,更导致本土商人无法与俄商竞争,减少了新疆地方财政收入。像这次机器设备的花费,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次会见俄国领事之行,却在领事馆里面见到了日本在新疆“调查员”荒木精一。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一五二章 杂事()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五二章杂事

    这个时候才是一四年六月,距离欧洲一战爆发还有些时间,日本还没有在山东动手;所以对待日本人,各地政府官员都还是很尊敬他们。杨增新在俄国人那里发现了日本人,虽然有些惊讶但也没有往太多地方想,只是以为他们是一般性的接触而已。但后面发现日本人除了和俄国人、英国人走的比较近之外,还频繁的和当地一些有文化、留过洋的维族人接触;甚至到迪化以外的新疆其它地方行走,经常出入一些维族富商和特殊人物家中,这就让杨增新有些不安。

    清末民初,中国各地都有人自费或公费到外国留学,不过内地汉族出身的一般都多往日本和欧美留学,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则多往埃及、土耳其留学。赴土耳其(其实是奥斯曼土耳其)埃及留学,民国初多有学成回国者,他们大都深受泛突厥主义和泛*主义思潮影响,回新疆后开办所谓新式学校,传播这些思潮。杨增新到了以后虽然在法令上进行了一些限制,但这些人仍旧在暗地里活动,宣言泛突厥主义和泛*主义,鼓动当地的民众从中国分离。杨增新就是担心日本人加进来以后,会和这些维族人进行勾结,导致新疆的分裂形势严峻。

    形势果然在一个月之后变得不好起来,一九一四年七月,阿图什方面传来消息,商人玉山巴依阿吉等人,在阿图什开办师范学校;其聘请的教师诱导或强迫*学生接受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为领袖,以哈里发为精神之父,并只准唱土耳其歌曲。这些过程中,日本人扮演了很多角色。令杨增新感到奇怪的是,这一次一向视新疆为自己殖民地和领土进行明争暗斗争夺的俄国人和英国人却没有了声息;杨增新当然不知道这是欧洲的形势开始发生变化,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开始了军队的调动和部署。作为驻新疆的代表,这些俄国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