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起北方-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月十九日下午三点许,希拉小镇外,远征军二线防守部队八十二旅与土耳其精锐的十九师五十七团的战斗激烈进行中。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旅长王金镜发现前来偷袭的土军兵力并不他想象的那样多,也就三千人出头的样子,最多一个团的兵力(一战时期各国陆军编制都很大,一个师一般人数最少都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像后期参战的美国步兵师人数更是达到了两万八千多人。各国一般的一个团人数都超过了三千。北洋陆军历史上是采用德国陆军编制,最后调整到比德国师略小,但也有一万五千余人)。这个发现给了王旅长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他的八十二旅怎么说人数也超过了七千,是对方的两倍;就算刚才一个团被击溃了,但损失基本上还不大。该团主力人数还在,现在正在清点肃整,团长石振声刚才也被他扇了几个大嘴巴,要他戴罪立功。

    搞清楚基本状况以后,王金镜有些后悔刚才给师长发电报了,兵力上占优的他,应该能够将这伙偷袭的土军击退,搞的好的话还能全歼他们。他马上找来旅参谋长廖世奇,要他去炮兵营指挥炮兵作战,随时听候自己的电话指令;然后他将两个团长石振声、韩承灏叫来当面训话。“对面的土军人数不是太多,最多一个团,石团长你马上将你的部队整理好,守在镇子四周,挡住土军不要让他们攻进来。这是你立功赎罪的机会,如果这次守不好,里该明白自己怎么做;你我兄弟多年,我不想亲自送你上路,怎么做看你自己的了”。

    撇了一眼脸色苍白的石振声,王金镜有对一六六团团长韩承灏说到:“韩团长,你的部队抽出一个营防守仓库重地之后,手里只剩下两个营的兵力了。我要你亲自带着这两个营,从东面出镇,绕到土军攻击部队的后面去。我刚才观察过了,土军分成三部攻击我们,每一个方向也就千把人,你两个营兵力超过了两千,对付他们应该手到擒来。我给你再调派一半的机枪连机枪过去,用最短的时间击溃土军,最好一个也不要放过他们,奶奶的,敢偷袭我!石团长,韩团长背后攻击的时候你知道该怎么做吧!好了,你们两个马上回去布置,越快越好”。

    整个任务布置过程也就三五分钟,旅参谋长没有参加。民国初年,各军队中只有旅以上单位才配备参谋长这个职务(赵天一的部队是个例外),不过此时的参谋长不但没有实权,即不能指挥调动部队,对部队军事行动以及作战计划的制定也没有什么插手的权利,也就是一个摆设。各军队的最高长官对参谋人员的用运很不到位,认为他们没有什么作用;就像这次,八十二旅的参谋长就被旅长下放到炮兵营去了。

    王金镜这边刚刚布置完,师长王占元催问情况的电报就到了,看询问内容比他这个旅长还要紧张很多。叫住想要离开的副官,王金镜亲自口述电报,要他发给师长。他不敢将偷袭的土军人数报的太少,怕师长责怪他无能;又不敢将人数报的太多,担心师长紧张这边的状况。所以,他没有将来袭的土军兵力多少上报,只是向师长保证自己的部队可以守住阵地和补给点,击溃偷袭的土军,请师长放心。这份电报让紧张的王占元轻松不少,但又心头疑云顿生;前一份电报不是说情况紧急,还要我更司令部报告请求空军飞机支援吗?怎么现在又说情况不大,不用担心?这个王耀庭(王金镜字)到底在搞什么鬼!

    我们再来看看发动攻击的土军十九师五十七团的情况,首攻就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击溃了中国守军,让团长阿尔滕托普少校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任务好像已经完成了一半了。将兵力分散开进行包围式的攻击之后,少校认为自己的这一招,一定会让镇里面的中国军队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因为情报传递的问题,少校并不知道中国人的物资补给点设在镇东而非镇内;一般性思维让他觉得那些物资军备一定会在镇子某个地方,清真寺就很不错,因为那个地方即大又坚固,非常适合做仓库。

    攻击的部队遇到了炮击,在他的预料之中,可惜自己的部队火炮比较缺乏,师里面的炮兵部队也是最近才组建的炮兵营,说是炮兵营,其实也只有六门野炮而已,自己的团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这没有什么,自己有坚韧不拔的士兵,他们吃苦耐劳;在经过加里波利战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土耳其人的叫法)之后他们更加的勇敢了,无惧死亡的威胁。刚才的战斗,自己这方面损失轻微,只有四十多人死伤,根本就不算什么;该死的中国士兵,打仗不行,逃跑起来一个个却跟狗一样跑的飞快,一眨眼就不见了。

    很快,正面进攻的土军五十七团二营首先接近镇子边缘,和防守的中国远征军展开了对射,缴获的几挺机枪也加入到了射击行列中。对方一开火射击,阿尔滕托普少校这个时候才发现对方的火力比自己的要强大很多,光是机枪的火力点就不下五处,这还是自己缴获了三挺机枪后的结果。中国人,到底装备了多少机枪?自己一个团也才六挺而已(一九一六年初德军机枪数量每千人才7。54挺,作为更加落后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每千人不足三挺,而且还是重机枪,没有轻机枪),而且这次为了行军方便只带了一挺过来。刚才的战斗,要是中国人这么密集的火力,自己肯定要吃大亏。

    顾不上再多想,少校命令跟随在自己身边的旗号兵挥动进攻的小旗子,让下面的军官带领士兵继续冲锋;那些趴在地上的军官一看团长的命令,马上吆喝身边的士兵起来冲锋,自己也从地面爬起来,和士兵一起向前冲。尽管有不少士兵被正面射来的子弹击中打死或打伤,特别是正对机枪火力点的位置,成片的土军被机枪子弹打倒;中国远征军机枪射击的同时,还有炮弹不停落下,在冲锋的土军队伍里面爆炸,造成更大的伤害。但这些已经在加里波利战役中经历过相似场面的土军士兵一点也不在乎,继续舍生忘死的踏着战友的尸体呐喊着向前冲,场面很是惨烈。

    他们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确实给防守的远征军一六五团士兵很大震撼,精神上受到极大冲击,情绪不稳间射击精度和射击速度也就自然下降,仓促间颤抖的手射出的子弹不知飞到了哪里,等于是给了土军更多活命的机会。更有甚至,一六五团二营防守的阵地上,几个士兵竟然被土军这种冲锋的方式吓的扔下手中的武器,转身就往后面逃,阵地上当下就空出了一个口子。这个情形自然被冲锋的敌军看到了,于是很多土军改变方向向这里突来,这个区域防守的压力突然间变大了起来。更加危险的是,逃兵的行为造成了还在坚守阵地射击官兵的思想不稳,已经有人开始左顾右盼,思量着自己是不是也要开溜。

    正在后方观察战斗的旅长王金镜从望远镜里面看到这一切时大怒,“他奶奶的,石振声这小子看来是不想活了,他人死哪里去了,逃兵都有了他还躲在什么地方”,骂完之后他赶紧对着手里的话题喊到(仗开打以后,电话一直在他手里握着,没有挂掉):“参谋长吗,给我集中炮火对准镇外正西区域射击,对,我哪里知道什么方位,你就让炮兵朝镇子西面,紧挨镇子射击就行。快点,奶奶的这个家伙”。最后一句话他是在骂石振声石团长,刚才讲电话时,他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一六五团团长石振声,正带着一队人朝阵地缺口方向跑去,还顺手将那几个逃兵给毙了。

    阵地上发生的事情,旅长看到了,在前面指挥战斗的石振声自然也看到了,震怒之下他亲自带上团部的警卫排,朝缺口冲去,他要亲自堵上那个缺口。如果这次阵地一失,他的命也就决定了,不是旅长要不要枪毙他,而是师长都保不住他;与其被枪毙,还不如战死在战场,对自己的名声,对家里的妻子儿女也好很多。石团长这是准备自己也要殉国了,满脸杀气腾腾的他遇上那几个逃兵自然不会放过,亲手枪毙了他们,然后带着警卫排冲上阵地。而此时旅部的炮兵也开始往那里射击,一轮就是十八发炮弹,很快将二营阵地前沿笼罩;甚至还有几枚炮弹落到了二营阵地前沿十多米的地方,幸好士兵全部都爬在地上,没有受伤害。不过眼看就要冲到中国守军阵地上的土军士兵,就被这一顿猛烈的火炮打得晕头转向,迅速被赶上的石团长带领的警卫排四十多人打了下去。

    遭遇轰击的土军从这个方向退了下去,引的其它方向冲锋的土军也退了下去;人就是这样,连锁反应也是这样发生的,进攻不顺利时,只要有人退,会引发一大堆人退。这次的攻击,土军丢下了三四百具死尸,还有差不多数量的伤兵;看到自己一战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阿尔滕托普少校就有些肉疼,刚才可不是这样!经过短暂的休整和计划,少校决定改变攻击方式,取消集团冲锋进攻,改为战术编队进攻,并且让北、西两面的进攻为牵制性的佯攻,主攻放在了南面(东面有拉希河,不方便攻击,远征军补给点正好在东面)。

    少校的计划很不错,但他的对手王金镜可能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就在第一次冲锋的时候,韩承灏的一六六团两个营,已经从没有攻击方向的镇东出了镇,迂回到了土军的后面。虽然这个圈子绕的有点大,但是在土军发起第二拨进攻几分钟以后他们还是到达了攻击位置;到达敌后位置以后,韩承灏并没有马上让部队发起攻击,而是仔细第观察起战场情况来。按照旅长的意思,一六六团两个营要集中兵力吃掉敌人一股,然后在去攻击另一个方向的土军;但经过观察韩团长发现,整个围攻拉希镇的土军虽然从三个方向包围了这里,但每一个攻击方向的兵力并不是多么雄厚,这就给了他的部队各个击破的机会。当然不是分开攻击,而是全面攻击;自己这边两千人,镇子里面石团长两千多人三千人,两面夹击之下,这三千不到的土军根本就跑不了。

    打定主意后的韩承灏马上将两个营长找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要他们带队从三个方面反包围正在攻打一六五团的土军;部队要隐秘前进,尽量接近土军的位置,到攻击距离之后先扔*,然后再冲锋。为了加强远征军力量,*这种单兵利器,赵天一也没有藏着,拿出来供远征军使用。*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就已经大量应用,也是以木柄的为主,这样节省钢铁;这个时期德国人和英国人也都用*装备自己的部队。不过土耳其军队好像还没有这方面的享受,一切皆因经济实力不够。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四二章 吴司令的提醒()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四二章吴司令的提醒

    十二月十九日下午,巴士拉城阿沙尔的远征军司令官总部官邸。距离大门十多米的地方,一道由沙袋做成的障碍工事将街道与大门隔开,工事里面露出黑洞洞的机枪枪口的岗哨和后面高墙上游动着的几组巡逻哨,提醒着街道上为数不多的阿拉伯人此地的与众不同。自从攻占这座巴士拉行省的省府以后,阿沙尔区的这座土军军营就成为了远征军的司令部,场地大不说,还有土军四十二师的一些办公场所,正好合理利用。

    五时三十三分,正站在司令部指挥室的窗口,远征军司令官吴佩孚一边吹凉风一边思考巴格达战事。巴士拉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受北信风带和副高交替影响,常年干旱,但相比热带沙漠气候而言,一年的十二月到一月份气候更凉爽,气温大约四………十六摄氏度。不过夏季极其炎热,平均高温均在四十摄氏度以上。远征军出发来波斯湾之前,吴佩孚已经对这里的天文地理气候条件等进行过研究,知道如果到了四五月份以后,这里的夏季是极不适合部队作战,所以才制定了在一六年三月份前攻占整个巴格达省的计划。

    远征军刚进入巴士拉的时候,麻烦也是很大,主要是当地阿拉伯民族宗教信仰方面的问题。土耳其军队中的希腊籍、亚美尼亚籍等非*教的士兵,在远征军攻城叛乱时虽然烧毁了大量的房屋,连带抢掠杀害了许多阿拉伯人,但这座二十多万人口的城市仍然有六七万居民留了下来。虽然是一些老幼妇孺,但他们这个时候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远征军不可能不管;而更让远征军高层头疼的是留下来的这六七万阿拉伯人,居然有多个教派存在,不说基督教,光是*教就有什叶派和逊尼派之分。除了这些教派,在巴士拉城,竟然还有另外一个属于*教由不同于*教的教派曼达教,一个非常特别的“*教”分支。

    这些教徒之间为了各自的信仰,竟然在战火烧到家乡的时候还不忘记聚众斗殴,进行他们之间的小“圣战”。而远征军发放的食物的时候,那更是争抢的厉害;对此,远征军高层原本抱着置之事外的态度不予理睬,但短短的两天时间就发生了四起超过百人的大乱斗,致一百余人死亡。吴佩孚有些看不下去了,决定派兵将他们隔开,就在他调动部队的时候,暗影的人找到了他,最后这件事由他们接管处理去了。接下来几天也发生过几次大的斗殴,最大的一次竟然死了三百余人;不过自此以后,巴士拉城就安稳了下来,剩下的阿拉伯人竟然都老老实实地在城里生活下来吗,就是在领取远征军发放食物的时候,也是一个个排队领取,这让吴佩孚很是诧异。

    后来的时间,巴士拉城里的阿拉伯人成立了一个长老会,决定城里的一切事务,代替原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官员开始管理这个城市,主动配合远征军在这里的各项工作,让吴佩孚很是高兴和惊奇。不过当他知道是什么人在这个长老会背后运作之后,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原来,这个长老会背后的靠山是暗影,而长老会的主要成员则是城里*教分支的曼达教的人,其它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人,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巴士拉城成立了自己的警察部队;十二月初,巴士拉城保安团成立。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警察和保安部队中,虽然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但也出现了不少的希腊、亚美尼亚、亚述(闪族)籍的人,这些都是一些信奉基督教的民族。

    随后,西南方向的科威特城也仿照巴士拉的模式,成立了一个以拉希德家族为核心的长老会,负责管理科威特城的一切。拉希德家族是沙特家族的死对头,从十八世纪开始两个家族为了争夺对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控制权而相互斗争,前者一直处于下风;到了一九〇二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又名伊本沙特)率领一队人马,从拉希德家族手中夺走了利雅得,将他们赶出了权利争夺地。不知道这一次暗影是从何处将他们找出来的,暗影需要这个古老家族的影响,拉希德家族则看中了暗影背后的力量,双方为了相互的利益一拍即合,皆大欢喜。有了这个家族的名义和支持,赵天一在西亚地区的一些行动就容易多了,这个无主之地也会慢慢成为拉希德家族名义上的领土,自然也就是他赵天一的领土。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家族,对沙特家族控制的更加广阔的阿拉伯领土,就有了声索权,为日后的出兵找到了合理的借口。这个时候阿卜杜勒阿齐兹正在借助奥斯曼帝国和英法作战收尾不顾,出兵攻打内志(纳季德)国,相信这些消息会让他有所顾虑;这个方面的事情,我们后面再说。

    所有这些,吴佩孚当然不知道,他只是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