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氏水浒-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是,是……”
梁方平忙不迭的点头,心中有些迷惑,不知道林冲到底要跟他讲什么?
大概看出了梁方平的疑惑,林冲再次笑了笑,看着梁方平的眼睛,满是诚恳地道:“梁内侍肯定很想知道我到底要找你谈些什么吧?其实我跟你还真没有甚么可说的。
我找你,其实是有话对汴京城里的赵佶赵官家说,找你纯粹是要你传话而已……”
顿了顿,在梁方平发白的脸色和惊异的眼神中,林冲的声音再次淡淡响起:“其实,不怕跟赵官家说实话,我们梁山军从来没想过要推翻赵宋的统治,更没想过要和赵宋朝廷打生打死。
之前打郓州,那是郓州要打我们;打曾头市,那是曾头市抢了我们的马;打高唐州,那是因为高廉那厮要陷害柴进,而柴进却是我的结义二弟。
我们从来没有主动进攻大宋的州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我们梁山军的准则。
梁内侍肯定知道,我们梁山军的旗号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其实就像半年多前我反出朝廷时说的那样——我林冲起兵,不为造反,实为兵谏!
只要官家能刷新朝纲,开张圣听,广纳忠言,罢黜并诛杀蔡京,朱勔,杨戬等奸邪佞臣;官家自己亦应下诏罪己,停运花石纲,任用贤臣良吏治理国家,整军备战以待女真。我林冲愿意即刻受缚,甘受极刑,以正纲常!
这句话到现在依然有效……”
林冲的话语说的极其平静,但在梁方平听来,却不啻天方夜谭一般,心中不禁腹诽且嘲讽起来:“这么说,你倒是大宋朝第一忠臣了?”
不过梁方平这话自然不敢宣之于口,就听林冲继续说道:“还请梁内侍回去对官家讲明这些,若官家能做到以上这些,臣林冲愿孤身入汴梁请罪赴死。
若官家做不到,臣林冲也愿与朝廷和平共处,一致对外……”
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要招安()
一 “……若官家做不到,臣林冲也愿与朝廷和平共处,一致对外。”
一直脸色肃然,诚惶诚恐的梁方平神色终于松了下来,不管怎么说,林冲这厮既然要自己传话,就不会杀自己。
小命总算保住了啊。
此时听到林冲说要与朝廷和平共处,梁方平脸上更是浮现出一抹微不可察的嘲讽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林冲。
那意思仿佛在说,你是不是傻?你那讨赵檄文把官家的祖上太宗皇帝骂个狗血淋头,把赵宋朝廷的遮羞布全部扯了下来,跟赵宋朝廷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而且大宋最最忌惮的就是武夫当权,梁山军这么强横一股武力,又距离汴梁城如此的近,可说是腹心之患,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种情况下,朝廷怎么可能和你们这群反贼和平共处,当真是白日做梦,睡醒了没!
“不知林军主想如何与朝廷和平共处?”
林冲看着他,有些意味深长的摇摇头,神色一下变得凌厉起来:“梁内侍可是觉得我们梁山军这是怕了朝廷,在向朝廷求和?”
梁方平脸色一下又变得肃然起来,连忙道:“怎么会?咱家怎么会这么想,没有的事。”
林冲笑了笑,声音再次恢复了平静:“是不是的,其实也没关系,就算你真这么想,也很正常……”
梁方平有些紧张,刚想要开口,但林冲看着他,摆了摆手,话已经继续说了下去:“我说过,你只是一个传话之人,但我希望你能理解正确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来日见到官家,不要忘记,更不要传错了。
否则,若是梁内侍理解能力有问题,连这么简单的事也做不好,我大可以把你剁碎了,换做丘岳或者其他人来传话,这一点,你明白吗?”
梁方平脸上的汗珠已经留了下来,忙不迭的点头哈腰,恭敬无比道:“是,是,是,小人一定认真听,一定不会把话传错。”
林冲点点头,道:“那就开门见山的说吧,我林冲的心思,只在辽国北面崛起的女真,只在我汉家河山,汉家百姓,汉家的天下。
我林冲所作的一切,都旨在为了不让这大好河山,沦为腥膻之地;为了保境安民,还我汉家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我汉家天下不能亡!
为了这个目标,我林冲这才创建梁山军,厉兵秣马,为的就是一旦女真人打过来,我梁山军能有足够的力量挡在女真胡骑最前面!
我们梁山军无意于朝廷兵马打个你死我活,白白消耗我们汉人的元气,到时候我们两方打个两败俱伤,反倒让南下的女真蛮子捡了便宜。
是以,梁内侍也看到了,我梁山军在历次与朝廷军的交锋中,都是以俘虏为主,能尽量少杀人,就尽量少杀人,这些人都是我汉家子民,不应该死在自己人手上,不应该只顾着窝里斗,却忘了外部的威胁!
所以,梁内侍,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林军主心怀天下,仁义为先,小人佩服!”
梁方平连忙无比恭敬的朝林冲拱了拱手,表示尊敬,心中却是一阵冷笑,暗道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空话大话,说出去谁信?
林冲这厮总不会以为仅凭这几句话让朝廷止戈休战,与梁山军和平共处吧?
于是他道:“但请请恕小人直言,林军主若只是让小人向官家传这几句话,只怕在官家还有众位大臣那里作用有限啊?”
林冲看着他,表情满是诚恳,道:“这是自然,下面我说条件。
为表诚意,我梁山军愿意全伙受招安,我林冲本来就是大宋八十万禁军中的一员,我愿意带着麾下全部梁山军战士重归大宋禁军的序列,并且我们还不用朝廷发军饷!
第二,若是朝廷同意招安,保证不攻打我们,我梁山军还可以为大宋攻打西贼,攻打辽国,收复燕云,抵御女真,朝廷只需负责提供粮草辎重,还有犒赏即可,武器装备和兵员我们都可以自己解决。
第三,想必梁内侍也知道,现在京东、京西、河北、荆湖、东南之地已经遍地是盗匪,现在还只是零星分布的小伙盗匪,不过以我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些小伙盗匪就会被不断兼并,变成势力不可小觑大盗,甚至攻打州县,裂土称王也是可能。
我梁山军同样愿意唯朝廷剿灭这些盗匪!在我们剿匪的时候,沿途各地的官府只需提供少量的粮草补给和向导即可,不过剿灭盗匪后,山上的财物,以及投降的盗匪,却必须交由我们来处置。”
梁方平总算听明白了,原来是要受招安啊,心中不禁冷笑起来,说得那么好听,原来却是想要招安当官啊。
原来这个时代民间就已经流传一句话了——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具体说的就是在神宗皇帝(赵佶的老爹赵顼)和哲宗皇帝(赵佶的哥哥赵煦)时,有十名绿林出身的大盗,后来因为两位皇帝要大举对西贼用兵,正是用人之际,而宋朝又一直又招安的传统,于是就将这十人全数招安。
而这十人也都是武艺高强,有真本事的人,最后竟然都做到了节度使的高位,也就是后来跟随高俅一起征讨梁山的十节度。
也正是有了这十人的榜样在,所以在原来的故事中,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准备投靠二龙山时,在路上遇到宋江武松向他袒露心迹时就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而宋江被迫落草绿林之后,心心念念的也是能够招安,走十节度使的老路。
此时梁方平以平常人的心思揣度林冲,自然也以为林冲也是想走十节度使的道路,杀人放火受招安。
他甚至按照自己的猜想,在心里替林冲脑补出林冲为甚么要这么做的原因来:想想也是,当初林冲这厮虽有刘伟雄刘国舅这个后台,也跟曹松等汴梁将门世家关系不错,还救过茂德帝姬两次。
可是却同时得罪了童贯还有蔡京两派势力,又把高俅这个官家第一信任的宠臣得罪得够呛,而且还受到了官家的厌恶,可谓满朝皆敌,圣眷日减。
这个时候他若是真的老老实实跑到关西去打西贼,那还不被童贯,蔡京,高俅三边的人一起玩死?只怕要不两个月就会死得连渣都不剩!
所以,这厮干脆偷偷跑到梁山来练出一支军马,然后几次打败朝廷军马,再向朝廷提出招安,这样他手上有数万人的兵马,童贯、蔡京、高俅三边的人一时也奈何他不得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林冲,你这是要做割据军阀啊!()
一 端的是打得好算计啊!
甚么能尽量少杀人,就尽量少杀人;甚么忧国忧民,抵御胡虏,一致对外。都是说得好听,其实就是为自己留后路,想受招安,想当节度使,想当大官!
梁方平甚至突然有些不那么怕林冲了——你丫想招安,还敢杀我么?
于是他再次朝林冲拱了拱手,道:“林军主忠心可嘉,一心只想为国家出力,咱家深感佩服,回去以后一定在天子面前保奏林军主,请降宽恩大赦,前来招安……”
他顿了顿,看着林冲道:“然则,既然林军主一心招安,可否将麾下大军还给咱家,如此咱家在天子面前也好看一些,不知尊意如何?”
林冲也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盯着他,随后他不自觉偏了偏头,道:“梁内侍,你甚么毛病?你果然还是不能理解我的意思,还当我这厮在向朝廷求和?求朝廷招安?”
梁方平一下愣住了,他支吾道:“难道不……那,林军主到底是甚么意思?”
林冲笑了笑,踱了两步:“其实,我的意思,说是招安也可,说是合作也可,说是盟友也可,说是割据也可,随便你们怎么理解了。
反正归根到底就是我梁山军保证不攻打州府,不骚扰地方百姓,不劫掠商队,不主动进攻朝廷;朝廷也不要来打我们,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
不过为了朝廷的面子,为了能一致对外,我们可以稍微委屈一下,接受朝廷的招安,接受赵官家的册封,梁山军加入大宋八十万禁军的战斗序列;而且梁山军还可以听从朝廷的调遣执行各种任务。
剿灭盗匪山贼啊,攻打西贼啊,攻打辽国啊,收复燕云啊,这类的任务,只要朝廷一道敕书过来,再提供相应的粮草辎重和犒赏,我梁山军必定不打折扣的执行,并出色的完成任务。
若是梁内侍还是不明白,也可以把他想象成是生意合作,一方出钱,一方出力,互不相欠。
不过如果想要我林冲还有梁山军其他兄弟到汴京去,或者在我们执行任务时,派人来监军啊,却是不可以。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听调不听宣。
若是再不明白,那就是仿效大宋开国初时折御勋(杨业老婆折太君的哥哥)还有杨重勋(杨业的亲弟弟,杨业原名杨重贵),以及现在折家的故事!
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梁方平额头上的冷汗又流了下来,他下意识点点头,林冲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他再不明白,就是傻子。
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听从调遣,但不是不听从宣召。你派遣任务,要我做事(打西贼等)可以,但是我却不来汴京城拜见官家。
还有大宋开国时的折御勋和杨重勋,那就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和地方势力啊!
在五代的时候,折御勋和杨重勋就是割据一方的武装力量,后来两人虽投降了宋朝,地位和势力却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是节度一方的节度使,既管兵又管民还管财政,俨然国中之国!
不过因为后来大宋的政权越来越稳固,杨家的节度使在杨重勋死了以后就没了。而折家的节度使却一直世袭下来,从折(音蛇)御勋到折彦质已经有六代了。
这还不算,现在的折家更是世代管理府州、麟州、保德军三个军州,世袭知府等职务。而且折家军也由折家自己招募,自己供养,俨然自成一国。
可是折家这是以羌制羌(折家是匈奴折兰王之后,和西夏同族)的结果,而且折家世代为大宋抵御辽国,与西贼浴血奋战,忠心不二。
朝廷这才容许折家军的存在,可林冲却是反叛逆贼,梁山又在汴京城的眼皮底下,朝廷如何容许这种事情发生呢!
“这不是藩镇割据吗?”梁方平情不自禁的地道。
林冲点头,道:“理解正确,要这么说,也是可以的。”
“朝廷不会同意的!”
梁方平觉得林冲简直疯了,这么无稽的,明显不可能的事情,还要自己去传话,耍我呢!
“会不会同意,总要试过才知道!”
林冲笑着道,心说我管你同意不同意呢,只要你把话带到,赵佶和蔡京,高俅,还有张叔夜,宿元景这一帮大臣总要讨论一通把?
说不定蔡京和高俅两只老狐狸会像原来的水浒故事中那样,想着调梁山军去征剿四寇,或者去攻打西贼,以此来来消耗梁山军的实力,然后再想办法除去自己,比如收买身边的人暗杀啊,比如突然背后偷袭啊什么的。
总之,只要这件事被拿到朝堂上讨论,就会有无限种可能,林冲还巴不得蔡京和高俅心里这样算计自己呢,到时候派人来谈判啊,来宣旨啊,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就给梁山军发展争取了很多时间,至少能把这两次俘虏的几万朝廷军消化吸收干净,训练成军。
“林军主,你这要求也太……朝廷真的不会同意的!”
梁方平还在那里摇头,显然他也知道赵佶的脾气,不敢把这样的要求带回去,怕被骂死,被迁怒。
那边林冲却不耐烦的摆摆手,冷冷道:“梁内侍,请记好你的身份,你不过是一个传话的人!你若觉得做不来,我完全可以换一个人来!”
梁方平这才悚然一惊,连忙道:“小人做得来,做得来!”
林冲从怀里取出一份信来递给他:“这便是我提的具体要求,你传话的同时把这封信交给官家。”
顿了顿,林冲突然笑了笑,道:“梁内侍,我提醒一句,你若是敢糊弄我,没把话传到,把信交到,二十天后,我必提兵攻破大宋南京应天府以做惩罚。
到时候若让官家知道是你原因,而导致南京陪都失陷,想必你知道后果。你若有胆子,大可以试一试我敢不敢去打应天府,也可以试一试我打不打得下来应天府。”
梁方平吓坏了,连忙道:“小人不敢,小人不敢!”
林冲笑了笑,拍着他的肩膀道:“这就对了嘛,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嘛。
回去记得跟官家好好讲一讲,是要和我们继续打生打死,继续不停派大军来送菜;还是要和平共处,一致对外,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梁山军帮着一起打西贼,打辽狗。
是战是和,随他选——”
林冲已经开始往回走,声音传了过来。
“——我们都接。”
第二百三十八章 和平是打出来的()
梁方平从没想过,此次领兵征剿梁山,最后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之前刚听说关胜的兵马被梁山军一战全歼时,他还大骂关胜如何如何废物,两万五千大军居然被人数少得多的梁山贼寇不到半天时间就给全歼了。
天下还有比这更废物的统帅吗?
当时梁方平就在心里想,如果是自己领兵,一定能推枯拉朽打得这群梁山贼寇跪地求饶。
可现在自己不也一样了吗?甚至还不如关胜那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