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第7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仅导致物价飞涨,还把有限的物资都抢光了。所以他们边军才会愈加贫困云云。
在这种别有用心的煽动下。边军和客军的矛盾日益尖锐,几乎每天都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甚至人命案子也屡见不鲜,在这种严重的对立气氛下,就连诸位总兵都不知不觉陷了进去,这才有了起先争枪的那一幕。
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哪怕已经贵为次辅,沈默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除非他能说服东南,连边军的军费一起出了。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他是东南王,也得先站在东南的立场上想问题,一旦做出这种被认为是严重背叛的决策,离着被东南的官绅大户抛弃就不远了。
他只能先采取隔离的方法。将边军和南军分开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众将闻言也觉着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眼不见为净嘛,看不见的话,就会少很多不平。于是纷纷答应。回去就这么干。
但也有独立思想的,一直很沉默的蓟辽总督曹邦辅出声问道:“这样平时还行,但要是一具遭遇大战,恐怕难以形成合力。”
“说的不错。”沈默点点头,望着他道:“但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曹邦辅摇摇头,从根本上。这是南北方财力差距的体现,根本无法靠人力弥补:“不用南兵,边防不固,用了南兵,无力进取,大明的事情总是让人无奈。”
“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饭嘛。”沈默一挥手,坚决道:“所以我们接下来几年的战略,就注定了不能全线开huā!只能有攻有守!”
如果一开始就这样说,众将肯定是要炸锅的,谁愿意看着自己当背景,给别人出风头?但现在,让他一番揉捏之下,众将都觉着是这么个事儿,竟没有人表达意见。
见场面被彻底控制住,沈默端起茶盏喝一口,感觉茶水微凉”不由眉头轻皱道:“其实要是稳妥起见,现在应当养精蓄税,等十年之后,再和鞑虏决战。”
众将纷纷点头,是啊,如果能有十年养聚,边军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半死不活、战不能战。到时候兵精粮足,还会嫉妒南军作甚?而且十年后。俺答就七十岁了,黄土埋到脖颈”全埋也说不定,等一代天骄老朽之后,蒙古很难再出一个能凝聚各部的领袖,八成是要重新分裂的,到时候各个击破,难度自然小很多。
,说实在的,大明还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这是众人的心声。
“我知道才人把希望寄托在俺答老死的身上”,沈默重重一拍桌子道:“把希望寄托在敌人被时间杀死,这是懦夫的举动!万一俺答要是长命百岁,难道我大明还要忍他蹂躏四十年?”
第八四二章 千骑卷平冈(上)
第八四二章千骑卷平冈(上)
@@@@@@@@@@@@@@@@@@@@@@@@@@@@@@
对于军人来说,寄希望于对手被时间击败,是耻辱的想法。但对于政治家来说,只要结果符合心意就行,至于实现的方法如何,根本不重要。所以沈默的豪言壮语,只是对将领们而言的,内阁之所以会选择在此时开战的原因,他并没有说明。
实际上,内阁的改革仅在试行阶段,就遭到了各方面的强力抵触,如果到了全面推行阶段,局面会不会彻底失去控制,谁也说不清。想要度过这最危难的展布期,内阁无疑要极力加重权威……在大明这种政体之下,除了皇帝的全力支持外,还得让朝野上下都老实闭嘴,乖乖听话才行。
皇帝自然是支持师傅们的,可要想堵住朝野诸公的嘴,就连皇帝也办不到……别说隆庆,纵观国朝历史,除了杀人如麻的二祖勉强可以做到,其余任何一位皇帝都做不到。
皇帝都做不到,做臣子的自然更做不到。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让国家进入一种低烈度的战时状态了……这种状态的最大特点,就是严刑峻法,少议高效。内阁可以公然集权,也没有人敢乱说什么,而又因其并非全面战争,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无法收拾。
当然以高拱沈默张居正的智慧,绝对不可能单单因为改革需要,就一意孤行发动战争……那是疯子不是改革家。事实上,他们是经过反复斟酌,认为此时进行一场局部战争,是有可能取胜,并扭转大明边防的被动局面的。
首先,现在是蒙古人几十年来最虚弱的阶段。最近几年来,明军各边频繁以小股骑兵出击捣巢,杀虏家口,赶夺马匹,尽烧边外野草,致使蒙古各部部民冬春人畜难过,人口财产都损失很大。这种小刀割肉的方法,不知不觉中,便将蒙古边境部落的实力削弱了不少。
而在蒙古方面,俺答棘手于兀慎部的敌意……这个兵强马壮的部落,亘在大明边境与俺答之间,一旦他像往常一样,率大军入寇大明,就得担心会不会被兀慎部抄了后路,或者被他们踹了王庭。所以兀慎部的问题一日不解决,俺答便如鲠在喉,无法分神他顾。
而且祸不单行的是,自嘉靖末年开始的持续自然灾害,同时困扰着俺答汗统治下的蒙古各部,比如他王庭所在的呼和浩特,以及毗邻的板升地区,已经前后五年,几乎持续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奇寒的冬季使大批的牲畜冻死,而少雨的春夏,则使牧草生长困难,加上明军人为的破坏,使蒙古人的生计大受破坏。为了维持部落生存,俺答不得不忘记自己曾定下的‘善待归降汉人’的政策,默许蒙古人对半生地区归附汉人的掠夺。
汉人的庄稼本身就减产严重,又被蒙古贵族横加抢掠,日子愈发难过。隆庆改元之后,沈默授意当时的宣大总督霍冀,上奏朝廷请悬赏格,优录板升降人,以削俺答实力。朝廷准奏之后,悬赏便很快传遍了整个板升地区,使不少人萌生南归的念头,并很快便有人付诸行动。
第一批来归的汉人中,白春等五人各有部落,产畜饶富。至是各率众来归。其余携家带口、零散出逃的也不在少数,朝廷尽宥其罪,并授予白春等人卫百户,任其择地而居……反正边境一带就是不缺地方。如此一来,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便放下心来,也生南归的念头,致使板升地区的民心大受动摇。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是二十年来,俺答最虚弱的时期。被沈默齐聚在兵部职方司的高参们一致判断,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再过几年俺答必然会缓过劲儿来,到时候大明必然会丧失这得来不易的主动权,再也没有资格像现在这样,在战与不战之间徘徊了。
那就克服万难打一场吧,赢了,给大明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输了,再说输了的……
~~~~~~~~~~~~~~~~~~~~~~~~~~~~
“我们的战略是,”沈默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东线采取守势,中线积极防御,全力在西线取得突破!”说着他手中的指挥棒,落在了地图中的黄河几字弯上。那里便是‘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
他这坚定的一指,登时让满室众将血脉贲张、呼吸粗重起来。那是‘复套’啊!这世上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能让大明人血脉贲张了!
河套,就是指黄河三面环绕的地带,因为形似套而得名。该地区由于靠近黄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千里沃野、宜农宜牧,乃是整个西北难得的富饶之地。更重要的是,此地北与浩瀚的蒙古高原一河之隔,南倚中原内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乃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必争之地。
如果中原政权占据此地,则三面阻河,敌难入寇,而我易防守,如此可以最小的代价稳固两千里西北边境,使甘陕内地不惹刀兵。但如果被游牧民族占据了河套,则两千里边境洞开,敌骑来去自如,而我军无险可守,疲于奔命,也无法阻挡其内侵。
所以自古以来,河套地区就是游牧民族和汉民族间相互征伐的主战场。毫不夸张的说,河套的得失,关系到明王朝的安危存亡。
元灭明兴之际,太祖朱元璋反复遣兵扫荡,始将蒙古势力逐出黄河,赶往漠北。为了加强对此地的控制,太祖置东胜卫于河外,并置丰州、云川、兴和、镇虏、玉林等卫,皆驻有重兵,用以环卫河套,构成一捍御蒙古南下的坚固防线。大明驻兵东胜,因河为守,使榆林、延绥诸边不被兵革之祸者,垂六十年。
毋庸置疑,东胜卫的设立,曾有效地抑制了蒙古渡河入套。然而在靖难之役中,部分蒙古部落支持朱棣,屡立战功。在夺取天下后,朱棣主动辍东胜以就延绥,将防线后撤数百里以表谢意。
在当时朱棣看来,蒙古人已经被打成了孙子,自己想怎么就怎么,却没想到这对自己的不肖子孙来说,失去了河套之险后,便则以一面之地遮千里,先天就陷入了战略被动。起先,二祖余威尚在,蒙古人还不敢南渡黄河,直到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东胜落于也先之手。迫于形势,明朝将大同以西之玉林、云川等卫尽行内撤,黄河以北屏蔽全失,失去了阻遏蒙古部落进入河套的最后屏障。
至是,套中六七千里沃壤尽归蒙古。外险尽失,宁夏屯卒反备南河,此陕西边患所以相寻而不可解也。蒙古诸部乃乘虚而入,开始大规模进驻河套,又以河套为依托四出攻掠,使明朝北部边防全线吃紧,陕西边患殆无虚日,八郡之民疲于奔命,大明边事遂无可救药……所以‘东胜之不守,藩篱自撤,大为失策。以至河套不复、无险可守,日事干戈百有余年。’这已经是大明妇孺皆知的共识,克复河套也成了几代大明君臣的毕生夙愿。
到了成化年间,在大学士李贤的支持下,总制关中军务的王越复议搜套复东胜,以图大举,廷议从之。后朝廷又三遣大将出师,直到成化九年秋,王越以轻骑袭‘套寇’于红盐池,擒斩千余级,尽烧其庐帐而还。受此打击,套内北元诸部皆渡河北去,边患稍息。
但是,这种状况仅维持了二十年左右。弘治年间,鞑靼部一代英主达延汗,即明人称之为‘小王子’统一蒙古各部,势力大增,复拥众入河套驻牧。在其指挥策动下,蒙古各部声势大涨,频频入寇大明,官军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只能顾此失彼,疲于应付,跟本无法阻止蒙古诸部的入犯。
到了武宗正德年间,大明起起右都御史杨一清总制宁夏、延绥、甘凉军务,于是杨一清请复守东胜,主张‘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西属宁夏,使河套千里沃壤,归我耕牧,则陕右犹可息肩。’然而杨一清刚刚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时,却因忤刘瑾遭罢,其议遂寝。此后,北方蒙古诸部屡屡入寇,动辄聚众数万,杀掠甚惨。而朝廷所任命的封疆大吏多系庸碌之辈,直到嘉靖初年,小王子病死,曾铣出任三边总督,大明才重新夺回了主动权。
当时蒙古各部四分五裂,互相为敌,自顾不暇。而大明经过嘉靖初年的拨乱反正,已经恢复了元气,综合分析形势之后,曾铣上书朝廷,请求出兵河套,并提出了完整的复套计划,被朝野上下认为可行,嘉靖皇帝也是支持的,于是掀起了一股复套的热潮,九边将帅皆摩拳擦掌,誓要恢复河套,完我金瓯!如果彼时君臣一德,将帅同心,经过数年的充分准备,大张挞伐之威,曾铣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可惜后来风云突变,反复无常的嘉靖在决意之前突然犹豫,担心一旦战败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时任首辅的严嵩抓住机会,怂恿皇帝搁置‘复套’之议,以此打击全力支持此议的首辅夏言。后来更是授意仇鸾构陷曾铣,并以‘廷臣结交边将’的罪名,将夏言拉下马来。
嘉靖二十七年,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曾铣被杀。是年秋,蒙古诸部相率入寇大同、宣府,严嵩多次以边警激怒世宗,谓:‘此夏言、曾铣开边启衅,故报复耳。’嘉靖遂令将夏言弃市。在此期间,不少大臣与督抚边将都因复套之事遭受了打击,朝中大臣参与议复河套者悉夺俸,言官廷杖有差,巡抚谢兰、张问行、御史盛唐等人,均遭贬黜……
至此,朝中再无人敢议‘复套’,使大明失去了掌握战略主动的黄金机会,加之嘉靖与严嵩等人对边事缺乏远见、措置无方,对蒙古诸部请求通贡互市问题态度消极,缺乏变通,使各边境形势日益恶化。嘉靖二十九秋秋,俺答汗纠集蒙古诸部大举入犯,薄近都城,严嵩认为‘败于边疆尚可欺瞒,败于京城无法掩饰’,于是不许军队出战,任俺答在京师附近大肆抢掠,最终饱掠而去,是为震惊中外的‘庚戌之变’。
后来,俺答汗不断派人请求通贡互市,也表现了与大明改善关系的诚意,但因为庚戌之耻,难以释怀,均被嘉靖拒绝。从此,边境战火再起,虏患日烈。俺答汗率蒙古诸部屡屡犯边,宁夏、甘肃、大同、宣府、延绥诸边镇岁无宁日,边将死难者日多,百姓被杀者更是不可胜纪,终嘉靖之世,北疆一直笼罩在硝烟弥漫之中。
这种状况,直到严嵩去职、徐阶当政后才有所改变。可见,议复河套的失败,对大明北疆防御产生了多么不利的影响。而在座诸将,在曾铣提议复套之时,便大都在九边服役,虽然那时只是中下层军官,但仍然对当时各镇砺兵秣马,只等一声令下,便灭此朝食的昂扬斗志记忆犹新,也同样对议复失败,曾铣被害而痛心疾首、深以为憾。
这些年来,多少前辈上司,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是生不能复河套川,死无颜见曾大帅!
‘复套’,已经因为承载了太多代人的夙愿,而变成了烙在大明人心中的一个情结。
所以沈默一提出‘复套’,那些东南的财主们,就愿意支付子弟兵的军费;所以沈默一提出‘复套’,在场的众位将帅全都按捺不住,一反常态的争相请战!
“中堂大人,一定要让末将去啊!我曾经在曾大帅帐下效力,对那里熟得不得了!”
“阁老,要用末将啊!我爹临死前,让我指天发誓,如果朝廷有复套那天,一定要奋勇争先,哪怕当一名马前卒,也要站在复套的战场上!”
“督帅大人,您把俺从四川调来,就是为了复套的吧,肯定不能少了俺!”
“论起捣巢奔袭,俺老马数第二,大明就没人敢数第一,大人,您能不带我去?”
望着争先恐后的将军们,沈默笑了起来,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
~~~~~~~~~~~~~~~~~~~~~~~~~~~~~~~~~~~~~~
待众将激动之情稍定,沈默才笑道:“诸位积极请战的心情可嘉啊,但是九边战线绵长,都去收复河套了,那宣大前线谁来守护,蓟镇京师如何拱卫?”顿一顿道:“所以,肯定是要有分工的。”
众将顿时屏息凝神,巴望着沈默,希望他能点将点到自己。
“收复河套,三边驻军的力量是不够的,”沈默淡淡道:“为此朝廷已经在三年之前,便从京军三大营选锋,充以南军,以及招募的新兵,编成了选锋十营,花费巨资加以训练。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就用他们支援三边了!”
沈默话音一落,会议室内嗡得一声,众将又一次按捺不住了……戚继光、李成梁这些选锋营的将领,以及刘显、李锡、姜应熊等三边将领,自然心中暗爽。至于王崇古、陈其学这二位三边督抚,因为早就知情,尚能保持宠辱不惊。
但其它两位总督麾下的将领就不干了,大声嚷嚷道:“凭什么让他们这些没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