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汝辑这才稍稍冷静,道:“那么说。到底怎样还不一定呢?。
“等到确定的时候,就晚了。”沈默冷冷道:“这件事在京城已经不是秘密了,多少人都在巴巴盯着呢。”说着语调转暖道:“当然了,总督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还是东南的官员优势大。”
“大人的意思我晓得了唐汝辑点头道:“那我该干点什么呢?”是啊,人生哪得几回搏。若总是瞻前顾后,只会空把机会都错失。
“帮我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沈默淡淡道:“然后筹备粮草、兵器,越多越好,天一转暖,保准有用”小
“是。”唐汝辑恭声应下。
一一一小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心一心一一小一一一小一小一小一小一一一小一小小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
待把唐汝辑送走,徐渭拿着胡宗宪的信来了,沈默当着他的面打开。看完后沉默异刻,然后递给了徐渭。
徐渭反复看着这首词,轻声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寂宾、无主、黄昏、风雨、独自愁,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自己凄风冷雨般的处境,感到了不堪承受的压力说着轻叹一声:“那下阕第一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他认为自己的遭遇,是因为朝中大员的嫉妒。而最后一句,几乎是谶语一般,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有一死以证清白的决心。”
说完这些话,徐渭的面上已经挂起了浓浓的同情之色,低声道:“拙言,咱们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君子小人,”沈默负手站在门口,望着海浪拍打礁石,卷起片片碎玉,仿佛是在问徐渭,又仿佛是自言自语道:“能用来界定胡宗宪吗?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我真不清楚。”
“我也不清楚”徐渭叹息道:“他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想。充满了矛盾,让人捉摸不透。”
“说得好。”沈默点点头,望着徐渭苦笑道:“我们不知道他如冉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徐渭失笑道:“可能吗?”
“为什么不可能?”沈默定定的看着他道:“别人我不敢说。单说我自己,虽然最初时,我很清楚自己的心。但真正上路之后,经过那么的荣耀挫折,在高峰低谷间反复,做了那么多违心的、不道德的事情后,再回首昔日的梦想,已经是那样的陌生而疏远了。”说着苦笑一声道:“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奋斗是为了那崇高的理想,还是保住自己权势地位了,”
这方面徐渭感触不深,因为他一直拒绝融入官场,也就保护了自己的赤子之心。但从沈默面上的痛苦,徐渭能明白他的意思,低声道:“你是说,胡宗宪已经认不清自己的心了?。
沈默的目光迷失在无边的海上,悠悠道:“也许吧,但这些许的自相矛盾,对我和他来说并不重要,该出招时一点都不含糊。”
“你何尝不是极力在帮他说话”徐渭低声道:“如果没有你在从中寰转,恐怕老匹夫早就跟胡宗宪撕破脸了。”
“所以我得抓紧时间啊。”沈默点点头道:“不能让徐阁老久等了,不然非得弄巧成拙不可。”
“那胡宗宪那里怎么回复?”徐渭问道。
“还他一首沈默走到桌边,提起笔来,在砚台上蘸了蘸墨写下了四行诗。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最香。
花落尤有铮铁骨,无碍青史永流芳。”
徐渭在边上看着,待沈默搁下笔,他低声道:“你真狠啊
“越快解决越好,最好他能主动。”沈默轻轻抚摸着桌上的玉镇纸,那还是胡宗宪当年送他的,声音低低道:“这样的话,我还能保住他
一一一,心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小一一一心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
与此同时,王本固的八百里加急,已经送到了京城西苑的无逸殿中。
自从东南出事,张居正便干脆搬进了通政司,日夜等候最新消息,一收到王本固的信,便赶紧拿到内阁去,交给同样焦急等待的徐阁老。
看完信,徐阶摘下眼镜。道:“你怎么看?”
“王本固这个人,明显脑子不够使。”张居正气愤道:“三言两语便被胡宗宪要了,用北京话说。被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呵呵,”徐阶不置可否的笑笑道:“他说,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否则天下大乱。东南的问题,有没有那么严重?。“不管问题有多严重。”张居正坚定道:“朝廷也不能接受要挟,不然各地督抚纷纷效仿,以后谁还听朝廷的?”顿顿道:“而且东南久乱方定,民心思安,只要官府细心抒解。那些伙…业成不了毒候,一吊然现在看来。确实有此操!讨急了叮只,讽杰做了,就三定要成功。”
“唔”徐阶点点头,他就喜欢张居正这点,思路极其清晰。他之所以能把胡宗宪挤兑到墙角,离不开张居正的出谋划策。
其实当年严嵩一去,他便有拿掉胡宗宪的想法,但一来其圣眷未衰,二来东南仍有战火,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担心胡宗宪的军权太大,朝廷难以调遣”
因为东南的尖所名存实亡,抗偻的兵力都来自募兵。募兵的纪律性、战斗力固然高于世兵,但因为所有士兵都来自东南普通百姓,立下战功又被拔为军官,对招募提拔他们的军官。自然惟命是从,对胡大帅也是感恩戴德,唯独对远在北京的朝廷。没什么感情。
正因为吃不准东南几十万军队的反应,唯恐引起什么乱子,徐阶才把念头压了数年。后来还是张居正给他出主意,说:“如今东南安定,北方却狼烟四起,不如将东南的骄兵悍将调到北疆来,一来可以让冉们继续战斗,保卫国家;二来,省得他们滋扰南方富庶之地。”其实还有“三来”张居正没说出口,但徐阶已经明白了”把东南的强军全都调得远远的,稀释胡宗宪手中的兵权,他的实力越弱,也就越安生。
“这招“釜底抽薪。真不错。”徐阶赞赏道:“可是胡宗宪能乖乖就范吗?”
“这个是他自作自受了。”张居正笑道:“连续看他几道奏章上,都在吹嘘说“东南大定”已无外仗可打了。那东南还要这么多兵干吗?朝廷当然要往更需要的地方调了,他反对的话,就是自打嘴巴。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妙哉,妙哉。”徐阶一想,可不正是这样嘛。于是从嘉靖四十一年起,两年时间,已经陆续调走了东南十几位参将以上的将领。其中就包括诸纶、戚继光、尹凤这样的名将。
胡宗宪果然没法发作,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惨淡经营的血本,一点点就交了出去?直到去岁年底,他终于上本说,东南的兵力已经到底线了,如果再抽调的话,就内无法安民,外无法御辱了,所以他不再放任何将领北上了。不然来年春天,万一偻寇卷土重来,东南必将悲剧重演。
徐阶也担心抽调过多,所以允了他的奏请,但从胡宗宪奏章的字里行间中,他感受到了不满和要挟。这让徐阁老十分担心,生怕日久生变,但仍然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这么快就拿掉胡宗宪。
因为胡宗宪是名声大噪的抗偻功臣,皇帝亲封的,东南一柱”如果贸然就把他拿下,对朝廷的名声却不大好。毕竟无论哪个朝代。都不能只凭臆断,就废掉胡宗宪这样的大臣……
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又是张居正对他道:“既然已经开始动手,就没有中途停下的道理,因为哪怕胡宗宪一开始没有反心,让我们挤兑这两年,也难保有什么想法了。”
“不管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管他有没有异志,都要用事实来说话。”徐阶摇头道:“他是太子太保、官居一品,东南总督,功高盖世。没有证据就撤掉的话,老夫就成当代的秦检了。”说着苦笑一声道:“相信皇上更不想做宋高宗。”至于说胡宗宪贪污**之类的,给他抹抹黑没问题,但绝对不能拿来做杀人的刀”倒不是说这个罪名杀不了人,但问题,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哪个高官的背后,没有一群收礼到手软的家人?别人不说,就连以清廉闻名的徐阁老,老家也有万顷良田,难道都是靠俸禄买的?
如果开了以经济问题杀高官的先河,将来他俩的政敌,也会用同样的罪名对付他们。己不欲为、勿施于人,这句话不只是道德名言,也是官场的潜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
听了徐阶的话,张居正却冷笑道:“这正是他的可恨之处,您接连调走他的部下,几次三番的进行暗示,他却装聋作哑,一副你奈何我的样子,这样祸害绝不能留!”
“我知道,我知道”徐阶揉着皱纹道:“要不老夫能愁成这样吗?”说着有些不耐烦道:“你要是没主意,就先回去吧,老夫还要忙别的。”
“老师原先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张居正也不着急,微微一笑道:“不都是找沈拙言吗?怎么现在倒跟他客气起来了?”
“拙言?”徐阶发怔道:“他不是跟的宗宪好得不得了,正想尽办法帮他消灾呢,这事儿怎么能交给他呢?”
晕死了,真是晕死了,上传半天了还没发布。要不是睡觉前看了看,真是晕菜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振作啊,振作,战斗啊。战
第七二八章 成败转头(上)
” “恩师,正是因为他俩关系好。才应该让他去。”张居正正色道:“胡宗宪执迷不悟,没人点化早晚酿成大祸,而这个人选必须有手段、有耐心,更重要的是,对胡宗宪怀着一颗友善的心,纵观朝野上下。只有沈默最合适。”
徐阶想了想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一旦任命沈默为钦差,他就会尽力在完成任务和保全朋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虽然很困难。但他相信沈默一定能做到。他也希望沈默做到,因为能和和气气解决一切最好了。
这才有了沈默的钦差一行,当然徐阶不会告诉他内情的,沈默永远都会蒙在鼓里。
对于目前的情况,张居正也有话说,他对徐阶道:“沈默目前所做的,其实就像蒙古人熬鹰
“熬鹰?”徐阶表示不解道:“什么意思?”
“蒙古人驯养猎鹰为他们狩猎。据说,抓住凶猛的黄鹰后,让鹰站在一根小木棍上一连几夜,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也不能睡觉,最后才会被驯服。”张居正道:“沈默现在到了东南,却不入局。便是在持续的施加压力,想让胡宗宪心防崩溃。再趁虚而入便能成功。”
“唔。”徐阶点点小头道:“是这样的。”
“但是,熬鹰有个必要条件,猎人必须比鹰更能熬。”张居正沉声道:“而胡宗宪是玩转官场、沙场的老将。心智之坚韧,恐怕是沈默比不了的。”
徐阶又点点头,听张居正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得帮帮他,给胡宗宪施加点压力。”说着便将自己的主意和盘托出。
“不怕把他逼急了,”徐阶听完后,沉毕不决道。
“不会的。”张居正自信满满道:“只要朝廷尽快通过那个分设总督的决议,胡宗宪就没有任何希望耳言”然后内阁的切责一下,他必成惊弓之鸟!”
“嗯”张居正的判断还从没错过,徐阶决定听取他的意见但望向这个得意门生的目光,却有些复杂。
也不知是心虚还是敏感,张居正马上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轻声道:“您是不是觉着,我在算计拙言?”
“没有”徐阶摇头笑笑道。
“学生一心为公,绝无半点私心。”张居正却仍然道:“请老师相信,如果我去更合适,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担当此任!”“我相信你。”徐阶颌首道:“去忙吧。”
“是。”张居正暗叹一声,他能感到,老师并没有完全相信自己。
但我问心无愧,想到这,他挺直腰杆,离开了内阁值房。
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小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小一一
一转眼到了二月,烟波江南春来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个处处孕育生机的春天里。东南官员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唐汝辑早就把消息传开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把许多人心底的渴望都勾了起来,他们纷纷通过同年同乡打探消息,得知京里确实在廷议此事,已经进行了几次廷议,九卿高官们对分设总督并无异议,只是在设几个总督,分辖什么范围上存在分歧。
既然此事当真,许多差不多够资格的巡抚、布政使、甚至兵备副使。心思开始活泛起来,虽然不敢公开谈论此事,但私下里都小动作不断。
即使那些没能够的总兵官、参将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一不管未来设立多少个总督,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东南总督注定不复存在。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谁也不敢儿戏视之。尽管暂时看不出异样。但大家都知道,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长草了。
但所有人都在看着大帅,等待他的反应,多少年的帐前听命了,让大家还是习惯性的等他的号令。
胡宗宪却还是闭门不出,很少有人看到他的身影,但偶尔有见到他的,都会惊讶于他的老态,也就是几个月时间,大帅怎么仿佛老了十岁?
其实自从收到沈默的信,他便整夜整夜的失眠了,那首诗果然击穿了他的心防,点到他最在意的地方生前身后名。
胡宗宪出生在书香门第,家里祖辈便出过尚书高官,是真正的世家子弟,“青史留名、光宗耀祖。的理念。已经深深烙在他的灵魂中了。虽然有时会被内心的执念掩盖,但一经触动,便会再次清晰起来。
就好像被当头棒喝,让他从自负中清醒过来,一个之前不愿想也不敢想的问题,终于浮现出来一自己坚持要走的,是不是一条不归路?自己会不会让祖宗蒙羞,会不会成为千古罪人?这一个个问题,都像重锤一样,一下下砸在他的心口上,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纠结。
不是人人都像王本固那样好糊弄,朝中有的是明白人,不说山灿崇明岛的法拙言,就谎迄在北京的徐阁老,便根本不姿猜田,乱局。的胁迫,目标始终直指自己。
这不是他的腿想,而是残酷的事实。近几日来,他收到内阁批回的两份奏本。前一份是去岁两广平定巨盗张键后。东南上奏的请功奏疏。因是腊月里上本,遇上过年衙门封印,一直拖到现在才批下来。
当时郑先生拿来给他过目时。脸色便很不好看,胡宗宪接过来一看。一应有功文武,俱得厚赏,但在加官进爵的名单中,偏没有他这个东南总督的名字”要知道作为东南的最高长官,一应封赏,他都该的第一份才是。更让胡宗宪心惊肉跳的是,在他的名字后面,用朱笔圈了个圈,后面是一行触目惊心的红字,曰:“两广平贼,淅何与焉?,看来在朝廷眼里,东南总督制两广,实在是管得太宽了。
而后一份,是他奏请任命几位亲信,为江西、广东、凤阳巡抚三地巡抚的本子。作为东南总督,虽然没有权力任命巡抚,但他之前已经保举过好几位封疆了,内阁从没驳过他的面子。
但在这一回,却假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