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宦-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我等读书人,识文断句原本就是自孩童时便学起,即便有遗漏误读,也是自身求学不精,岂可尽信这等讨巧之术。”
“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学的是圣贤理,吴大人读书若求的只是识文断句,未免是舍本求末了。”孙承宗依然是执理力争。
孙承宗和吴宗达,都是万历三十二年春闱的进士,只不过一个是榜眼,一个是探花。两边争执起来,一时间竟是相持不下。
于是万历四十七年翰林院恩考的阅卷房里,一群翰林清贵只为唐旭这一篇文章争得面红耳赤,若不是互相都自持身份,只怕是当下便会上演起全武行。
第32章 京杭漕运()
“咳”眼看着两边都是争执不下,忽然一阵轻轻的咳嗽声,从身后响起,声音虽是不大,却显得极为突兀。
“诸位大人的话,赵某都是听了。”紧接着,一道一直坐着未曾移动过位置的身形,缓缓的站起身来。
陡然间,刚才还一片喧嚣的东斋房里,一时间就都安静了下来。原因无他,只因为站起来身来说话的这个人,叫做赵秉忠。
南北二京的翰林院,算得上是大明朝的文坛荟萃之处。可既然是有人的地方,自然就要排个座次,翰林院里排座次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只看两点。
其一是看中进士的年头,中榜越早的,自然资历越老。其二便是看中榜的名次,名次越高的,分量越重。比如适才争论的最为激烈的孙承宗和吴宗达,都是万历三十二年的三鼎甲,一个是榜眼一个是探花,相差并不算多,若是换成其他人,只怕还没开口,气势上便要输了半分。
只不过,无论是孙承宗还是吴宗达,见到赵秉忠开口,都只能暂且停住了话。因为赵秉忠不但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而且还是当科的状元,如今的翰林院里,以此人的资历最高。所以今年的恩考,他才是主官。
“我朝向来以文章取士,故而我等主持兵部的恩考,虽比不上科举的紧要,可所最看重的,仍无非是文章而已。”
赵秉忠此话刚一说出口,立刻便引得吴宗达一干人等连连点头。
“只是当年太祖皇帝既然立下恩考的规矩,便是不欲使国之贤才遗漏。正如科举也分文举、武举,这文章上的造诣,也未必只尽在一篇锦绣文字上边。”
吴宗达刚刚还面有得色,听到此间,脸色不禁微微一滞。
“若依我看”赵秉忠从孙承宗手中接过卷纸,左右略看一回,顿时不由眉头大皱,刚想说出来的下半句话,登时也是打住了口。
“这诗词与文章,当真是同一人所做?”赵秉忠看着手中的答卷,一脸的哭笑不得。
崇文门,莫家大宅。
翰林院里的事儿闹得虽然不小,但是唐大人一时间是不可能知晓的。实际上唐大人正忙,忙着雪中送炭。
京城里的事情,向来传得极快。兴武卫里虽都是军户,可是在京城呆的时间长了,多少也入乡随俗沾了些同样的习性。不过一二日间,莫指挥吃了参的消息,就已经在卫所内外传了个遍。
再加上今日早间,向来几乎日日点卯不缺的莫大指挥突然没了人影,似乎也坐实了这份传言。
兴武卫指挥使虽然不是什么紧要的官职,却也掌着卫所里上千户人家的富贵生计,前些日子里的莫家大宅,门边虽远及不上车水马龙的地步,但向来也不缺往来的人。
可是这一回,等唐旭走到莫家大宅门外的时候,看见的却是两扇紧闭的大门。
走上前拿起门环敲了好一阵,方才是听见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从门里隐约传来。
“在下东城司唐旭,请问莫大人可在?”唐旭听见动静,惟恐里面的人不知道是自己,连忙朝着门里喊了一声。
话音刚落,果然就听见门闩响动,紧闭的大门“吱呀呀”的拉开一条缝来。
“果然是唐大人。”来开门的,正是小厮王建,见外头站的确实是唐旭,顿时半是惊讶,半是惊喜。
“请问莫指挥可在家中?”唐旭略一拱手,算是行礼。
“我家老爷正在会客,既然是唐大人来了,且容我去通报一声。”王建欠身回道。
难道这雪中送炭烧冷灶的事情,都有人抢了?王建的话,让唐旭颇有些感到意外。
不过心里虽是想着,口中却自然不会说出来,点了点头,在院中站定。只等了片刻,就又看见王建折了回来。
“我家老爷请唐大人去前堂里坐。”
莫家前堂内,莫国用正与一人相对而坐。与唐旭前几次来时不同,这一回望见唐旭进来,莫国用并没有站起身来,只是坐在上首点了点头,面色上虽有些阴郁,却也没有想象中的恼怒,让唐哥儿心里想好的一番话,竟是一句也没机会说出来。
“孙公子,这便是我曾和你提起过的唐旭唐贤侄。”抬了抬手,示意唐旭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下之后,莫国用转过去,朝着身边的文士说道。
“哦。”文士略抬起头来,朝着唐旭看了一眼,浅浅笑道:“果然是少年俊杰。”
话刚说完,却是站起身来,“既然莫兄府上有客来访,在下也再不便讨扰,等过些时日,孙某再来。”
“莫某已备下水酒,孙公子何不略饮几杯再走。”见孙公子要走,莫国用自然免不了出言挽留。
“孙某今日前来,一者是探望莫兄,其二便是替家父传话。”莫国用虽是殷勤,孙公子却似是仍无意再留,“如今既然话已传到,莫兄切记便是。”
莫国用无奈,只得是送出门外。
再等莫国用重新转回坐下,原本尚且波澜不惊的脸上,竟是隐隐带上了几分怒气。
“莫某的事儿,唐贤侄可是知晓了。”一番沉寂之后,莫国用终于是开了口。
唐旭并不答话,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那你可也要走?”莫国用又是沉寂片刻,继续问道。
“在下既然来了,自然是要讨一杯酒吃。”唐旭微微笑道。
“好。”莫国用阴沉的脸上,渐渐的展开一丝笑来,“莫某总算没看错了人。”
“上回家母寿宴时所用的酒水,尚且有余,却不知贤侄想吃哪种?”
“柳泉居的老黄酒虽是醇厚,只是太淡,在下仍选‘莲花白’”
“不愧是我军中的男儿,就依贤侄的意思。”莫国用轻喝一声,立刻唤来下人,吩咐铺开了酒席。
兴许是因为心中郁结,只两杯酒入口,莫国用的脸上,就泛出几分暗红。
“你既肯来,莫某自然欣喜。”莫国用继续自饮一杯,讪笑说道,“可我却又以为,这一回你不该来。”
“莫大人为何这般说?”唐旭抬起头来看着莫国用。
“莫某出身辽东军中,相比起昔日袍泽的马革裹尸,莫某不但苟活至今,更是做过了一任主官,安享了这许多年太平,已是了无遗憾。”莫国用手执酒盏,似是在回忆往事。
“如今莫某即便失了官职,赖着多年的积蓄,至少还能做一田舍翁。脱了这一身桎梏,未必不是件好事。”
莫国用这一番话,由心而发,即便是唐旭听在耳里,也不禁有些感慨。
“可贤侄的军籍,如今仍是在这兴武卫里。”莫国用停了半晌,又继续说道:“莫某这回若去,想来接任指挥使的,十有八九会是那姓姜之人,贤侄不可不小心从事。”
唐旭听在耳里,只是略皱了下眉头,便立刻恢复如常:“难道莫大人以为,即便唐某这回不来,他们便就会忘了我?”
唐旭不是傻子,莫国用适才所说的话,其实自己在来这里之前并不是一点都没有想过。
“呵呵。”唐旭的回答,似乎也不让莫国用感到意外,只是轻笑几声。
“唐贤侄可是知道,适才那孙公子,是什么来历。”
孙公子的来历?唐旭又略皱一下眉头,有些不解莫国用为什么会突然转了一个话题。
“那你又可知,那周永春因何事参我?”还没等唐旭去想个明白,莫国用转眼间又丢出句话来。
唐大人有些抓狂,虽然自认为智商并不算低,可是也赶不上这样的出牌速度。
前些时日,倒是几次听洪哥儿提到过一位孙先生,也不知道和今日见到的是不是一个人。
不过这一回的恩考,若是能选上,也少不得有洪哥儿的功劳,可是洪哥儿又是从哪里得知的考题?洪哥儿自己又是什么来历?这个已经在心头缭绕了许久的疑问,又一次冒了出来。
“我大明朝有一句话。”兴许是感觉到了唐大人的怨气,莫国用终于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叫做天下钱粮,半出江南,想来贤侄当是听过。”
唐大人点头,总算是乘机喘了一口气。
“江南一地离京师路途千里,北上的钱粮向来是经京杭运河漕运。”莫国用此时竟然静下了心,娓娓道来。
“既然运送的是钱粮,自然免不了要发兵护卫,此一项事宜,平日里大多是由漕运总督衙门辖下的扬州,凤阳等卫自理。只是每逢夏秋两季的税期,人手常常不足,便会调南北二京的亲卫协助。此一件事在兴武卫里,近年来都是由莫某所治。”
莫国用说到这里,抬起头来,意味深长的看了唐旭一眼。
京杭运河,唐旭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而运河的漕运衙门,更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之一,凡是能沾上一星半点的,便等于是走上了发家致富的捷径。
只不过,两人原本说的,只是那份弹劾的奏疏,如今听莫国用的话,倒有些越扯越远的感觉了。
“去年的八月初十,我兴武卫军士一百人,受兵部和漕运总督衙门调遣,携两百料苍山舟十九艘南下调运粮草,出京时皆是空仓。”莫国用的口中,把空仓两字咬得格外的重,“抵达苏州府时,正是九月二十六日。”
第33章 送你前程()
“九月二十六日,苏州府。”唐旭略沉思片刻,万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的苏州府,可曾发生过什么大事?唐旭在脑海里来回转了几圈,也丝毫没有找到丁点痕迹。
不过,适才莫国用把“空仓”两个字咬得极重。空仓,唐旭再在心里仔细冥想一番,心里忽然一动。
京杭大运河从京城外的通州渡到南直隶的苏州府,约莫是三千里左右的水道。八九月里,起的已经大多是东北风,船只若是空仓,顺水南下日行百余里不是什么问题。
也就是说,从京师到苏州府,正常情况下至多只要二十多天。可是从八月初十到九月二十六,实际上却足足用去了近四十天。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路上遇见了意外耽误了。另一种情况,则是这十九条船,其实并非都是空仓,所以才走得慢。想到这里,唐旭猛得抬起了头。
见唐旭似乎想要说话,莫国用略抬下手止住:“你且听我说完。”
“二十八日,又报漕运总督衙门,十九条船中有五条渗漏,似是不堪载驭,漕运总督衙门回书,命在苏州府就地修缮,另发苍山舟五只补用。”
“十一月二十一,船只回抵京师,据户部记,共有苍山舟二十四艘,载粮两千三百石,收入太仓。”
“只有两千三百石?”唐旭顿时忍不住念出声来,莫国用听在耳里,只是会心一笑。
大明朝的船只,一般来说,一料就是长宽各一尺的容量,若装的是粮食,便差不多正好是一石左右的分量。所以两百料的苍山舟,排水量也就是两百石左右。即便只算十九条船,除去护卫的一百名军士和船工,再加上些杂物的分量和路上的折耗,一条苍山舟起码也可以载回一百五十石左右的粮食,十九条船就是两千八百石。
但是事实上,即使只算十九条船,每条船载回来的也只有一百二十石左右。还有那五条号称发生渗透的船只,十九条船中居然有五条漏水,原本就不是个合理的比例。况且既然损坏的船只需要修缮,漕运总督衙门也发了船只增补,为何却也跟着回来了。
“不知从苏州府同船回转的,除了护卫的军士,可还有其他人?”又是沉思片刻之后,唐旭方才是开了口。
“有。”莫国用颇有些赞赏的看着唐旭点了点头,一口回道,“其中便就有余姚孙氏的管事。”
“若是属下猜得不错的话,去时十九条船,来时二十四条船,其实都是满仓。”一时间,唐旭心里也是豁然亮堂起来。
如今这前堂里,只坐了自己和莫国用两人,倒也不虞隔墙有耳。
“孺子可教。”莫国用嘴角微扬,提起酒壶亲自为唐旭杯中斟满。
莫国用说的虽然只是余姚孙氏,可是唐旭却也知道,如今朝廷里出身浙江余姚,又是孙姓的京中大员,恰好有一位,就是礼部侍郎孙如游。再仔细回忆,似乎从前莫国用也确实隐约提起过,与孙侍郎家有些交情,想来莫国用结识的,就是这位孙如游孙侍郎家的公子。
借着为朝廷转运粮草赋税的理由,夹带些买卖的私货,向来是漕运中惯使的伎俩。这样不但免了一路上的商税不说,若是交情好,便连运费也都省去了,反正这来回的船只和人手,都有朝廷来买单。
只不过,既然是惯用的伎俩,想来漕运衙门里的内幕才是最多,偏偏这周永春只盯上了兴武卫。难道即便是莫国用,也并非周永春最终的目标,只不过是打兔子顺便搂把草的结果。
周永春身为齐党魁首之一,亲手向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出手,原本是个和让人费解的事情,说是杀鸡用牛刀也不为过,可是如果参了莫国用,兴许能把孙如游也给牵连出来,这就很好理解了。
孙如游虽然是浙江余姚人,却是不折不扣的东林干将,再加上礼部侍郎这个头衔够高,确实足以让周永春出手。
其实如今的漕运总督王纪,也是东林党人。六年以后,已经是权倾天下的九千岁魏公公,曾经派人做过一份关于东林党大臣的名单,名字相当的响亮,叫做东林点将录,仿造水浒故事里的梁山聚义,整出一份一百零八人的名单。其中就有当时已经升任刑部尚书的王纪,称作天慧星拚命三郎刑部尚书王纪。
只是不知道制造出那份名单的王绍徽是和孙如游有过几分交情还是为何,里头居然没有孙如游的名字,让唐旭有些费解。
周永春攻莫国用而不攻王纪,想来一是因为漕运总督这个目标太大,二是因为自家一派人里,做过同样事情的人绝不会没有。若是火力太猛导致误伤,那可就不是周大主事乐见的事情了。
只是一个小小的兴武卫和莫国用,并不会引起朝廷里太大的反应,若是运气好,还能揪出隐藏在背后的孙如游。看来周大主事也是深通兵法,朝廷里有这么多能人,为什么要让一个杨镐去领军和努尔哈赤大战,唐大人心里很为朝廷的用人之策感到着急。
“那孙公子这回来”其实不用向莫国用多问,唐旭也能猜到几分其中的内幕。
“事已至此,莫某何必牵连他人,无非罢官免职,某家一力承下便是。”莫国用面上虽然看起来坚毅,嘴唇却是微微颤抖起来。
一时间,唐旭也是默然无语,牵扯到朝廷大局,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只怕是难逃弃子的命运。
“早知今日,莫某何不也多夹带些私货,总好上今日一无所获。”莫国用沉寂许久,又幽幽的冒出句话来,唐旭听到耳里,只觉得是哭笑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