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先生呢……”
“已经往南城门去了。”
“快……快,赶往南城门……迟了就来不及了。”
“当家的你坚持住,我们这就走!”柳春红给他包扎完伤口之后,有一名锦衣卫背起他,离开这道胡同,直奔南城门而来。
(本章完)
第808章 营救汤若望(8)(四更)()
从汤若望的教堂到南城门,这十几里远的路程,现在已经打成这样了,特别是南门处,已经成了大战场。
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么长时间,多尔衮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就算是京营守备岳乐不愿意往上禀报也不成了,何况这事闹到现在,他也不敢不禀报了,成千上百的大明奸细混入京师,而且这些奸细不是一般的奸细,而是大明的锦衣卫,这还了得?
现在整个皇城都震动了。多尔衮,孝庄皇太后,顺治小皇帝,大汉奸宁完我,洪承畴,亲王,贝勒,额驸,全都惊诧了。
一个德国佬就值得大明帝王如此干戈,看来这个汤若望太有用了。
这个弘光真是不按规矩出牌呀,幸亏他是为了一个汤若望,他如果要来刺王杀驾,大清京师还不被他搅个天翻地覆吗?
这些锦衣卫神通也太广大的,胆子真是不小,敢来大清腹地折腾。京城前面还有锦州,宁远等要塞屏障,他们是如何混进来的?我们的守城兵将守备,10万的绿营兵们都在干什么呢?
一切全是前段的贸易,大肆贸易惹的祸……
大清的百官众将面面相觑,私下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说什么的都有。
多尔衮和朝中要员商议之后,
一边奏请孝庄皇太后,以小顺治的名义传旨,决定立即封锁四门,派重兵镇压,绝不许放走一个,对城内城外都进行了布置,重点是南城门一带。
京营守备岳乐也是立功心切,另外,对此事他绝对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份内职责,因此这位大贝勒主动请缨:城内之事交给末将了。
多尔衮同意,岳乐领命点齐了三万绿营兵,扑奔南城门方向而来。
“贼人万一逃出城外怎么办?”洪承畴和多尔衮等人想到一块去了,因此现在城外也得增派重兵,防患于未然。
多尔衮让洪承畴和索尼各亲自领5000八旗铁骑,从西门和东门出城,绕往南城门方向。
多尔衮把三路大兵派出去之后,立即命令全城戒严,包括外城的四门,以及皇城各门。大明的锦衣卫到底混进了多少,他们还不得而知。如果他们要以营救汤若望为幌子,趁乱洗劫他们的皇城或者皇宫怎么办?这不能不防。
多尔衮亲自带领八旗子弟镇守皇城,并搜集各路兵马的情报,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多尔衮不愧是军事奇才,想的非常周到,安排的天衣无缝。
偌大的盛京城全行动起来了,不管是八旗兵还是绿营兵,包括各司衙门,文武百官,均不敢懈怠,这次他们算是再一次领教了,大明帝王的厉害,整个大清京师就热闹起来了。
这真是一场鞑子们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战争。
现在的盛京南明城门附近已经血流成河了。
柳春红带着锦衣卫保护着受伤的李全,刚赶上汤若望他们,离南城门还有几百米的时候。
京营守副将李之芳带着五千绿营兵就追上了他们,宽阔的街道再次成了战场。
无论是八旗铁骑还是绿营兵,他们的特点都是善于骑射,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和优势。相比之下,这正好是汉人的短板。
离多远,冲在前面绿营兵的骑兵就开始对他们放箭。
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厉害的,他们仅次于火炮和火枪,但是有时候比火炮和火枪更加灵活实用,比方说眼前。
箭如雨点,遮天蔽日,锦衣卫只好用手中的单刀遮挡流矢,但是大将军尚且害怕“寸铁”,何况是这些锦衣卫的将军、力士?
流矢无孔不入,尽管这些锦衣卫的精英们,把手中的刀舞动如飞,但仍然有不断的中箭倒地。
柳春红赶紧把受伤的李全弄到汤若望的车子里面,车子继续往前飞奔。然后柳春红指挥着锦衣卫掩护,一边打一边撤。
大街上布满了尸体,此时以锦衣卫的居多。
绿营兵马快,放了一顿箭,就追上了他们。双方混战在一块,就在离南城门二三百米的地方,摆开了战场。
李之芳崔马抡刀亲自来参战,一般的锦衣卫还不是他的对手,很快和柳春红杀在一处,柳春红的武艺不低,但是她手里只有一把宝剑,分量太轻,跟人家的马上长刀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这时,张耐,慧英,双喜带着一批锦衣卫过来了冲过来了,因为他们看李全夫妇被绿营兵紧紧的咬住,他们赶紧冲过来助战。
这三将带着几百名锦衣卫,如下山的猛虎一般,绿营兵抵挡不住,混战之中,李之芳遇到了张奈和双喜,他们俩替换下了处于下风的柳春红。
张耐原本是李自成手下的娃娃兵头领,双喜则是李自成的亲卫军头领。两个小伙子现在都是血气方刚,李之芳哪里抵挡得住这二将,三下五除二便被杀得大败而逃。
主将一败,五千绿营兵丢下一地的尸体纷纷溃散下去。
柳春红张耐双喜他们并不追赶,赶紧出城要紧。
但是他们这一退,李之芳纠集绿营兵又杀过来了。而且现在千金闸门落下来了,他们根本出不去。
离城门口百八十米,双方又混战在一处。
正时这是城头人的祖海喊他们赶紧出城,众人觉得声音不对,扭头往城上看。
“啊?祖大人……”
看见祖海胸口插着一支长剑,浑身是血,声嘶力竭还是让他们走。
再看千金闸门已经开起了一半儿,机不可失,争分夺秒。他们只好保着汤若望这架马车,潮水般的冲出了城门,但是绿营兵在后面紧追不放。
“放下千斤闸!”祖海喊出最后几个字,永远的倒在了城头上,两只眼睛看着已经逃出城外的那架马车和他的战友们,视线永远的定格在了大明的京师北京方向……
千斤闸咣当一声落了下来,把城门锁死,把追击他们的绿营兵连同一部分尚未来得及撤出的锦衣卫隔租在城内。
但是这些锦衣卫很快被数倍于他们的清兵斩杀殆尽。
这时城头上的最后几名锦衣卫,被随后赶到的鞑子八旗,砍下了城头。
“开启千斤闸,出城追!”鞑子兵将在城头叫嚣。
(本章完)
第809章 大明三路出兵(一更)()
当李全他们在大清的京师盛京激战了几个时辰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明京师北京已经及时得到了消息。在当时的条件下,军中的飞柝传书和厂卫的信息系统,真是令人惊叹。
此时的朱由崧正在勤政殿听宋应星和宋应升哥俩正在讲解一款新式战舰,朱由崧手里面拿着一个战舰模型。
这是宋氏弟兄在研究荷兰战舰的基础上,发明的一款新式水师战舰,听了这哥俩给他讲功能设计,无论从战舰的吨位,炮火的配置,战舰动力等方面,朱由崧觉得这绝对是世界上一款最先进的水师战舰,也是这哥俩被重新启用之后的第一大创造。
朱由崧立即传旨进行批量生产,现在就是火器上没有特别大的突破,这哥俩还在日以继夜的努力中。
这时大明厂工卢九德进来奏道:“陛下,刚刚得到的消息,李全他们已经得手了,汤若望已经出了的大清的京师盛京,但是锦衣卫损失惨重,祖海已经殉身盛京南城头,大批的清军层层布防,前堵后截,紧追不放。”
朱由崧早就料到了,这是马蜂窝。大批的伤亡是必然的,但是听到祖海等人阵亡的消息,朱由崧还是心情沉重。
“好可怜的祖爱卿,长眠于异国他乡了,尔等真是真的好儿郎,朕不会忘记他们的,大明子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朱由崧闭着眼睛,心情沉痛了好一会儿,又道:“立即传朕的旨意,让山海关的黄得功,喜峰口的祖克勇,承德卫的马保全线出击,进攻锦州和宁远,为李全他们减轻压力,并让他们派出精兵干将接应李全。”
“奴婢领旨。”卢九德答应一声传旨去了。
当天傍晚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黄得功,驻守喜峰口的祖克勇,驻守承德卫所的马保全都接到了朱由崧的旨意。
这三将早就做好了接应的准备,接到旨意后立即行动。
山海关离宁远最近,宁远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兴城市一带,距离山海关只有200多里,离锦州也不过300多里。
黄得功立即出动了五万兵马,留下总兵官陈献策带1万人马驻守关城。派出手下总兵官张杰率5000骑兵走小道沿途接应李全。
然后黄得功亲统5万人马直扑宁远而来。1万名骑兵在前,由手下总兵官丘钺带领。黄得功督师4万步兵,拉着20门重炮,连夜杀奔宁远。
一路上他们又是放炮,又是呐喊,5万人马造足了声势,因为这不是偷袭,朱由崧在旨意中告诉他们,声势造的越大越好。
经过一晚上的急行军,黄得功的5万人马第二天凌晨就出现在宁远城外,先头部队丘钺带领的1万名骑兵已经,把宁远城外的几个清兵据点,连夜给扫荡了。杀死了一批鞑子,剩余的全部退入宁远城中。
驻守宁远的清兵不过2万人,他们没有想到,大明的军队突然行动。这几年都是城中的鞑子出来骚扰明军边境,现在他们主动出击了,有马队,还有大炮辎重,看这样子,他们出动了不少的兵马,来者不善。
因此,宁远的守军不敢轻易出战坚守城池,把外面的军队全部撤出城中,另一方面赶紧向多尔衮报告求援。
“攻城!”黄得功一声令下,20门红衣大炮,一起点火,炮声轰鸣,炮弹呼啸着向城头轰击。打的硝烟弥漫,地动山摇。
在炮火的掩护下,几万明军铺天盖地向宁远城冲来。守城的清兵赶紧还击,他们的城头也有大炮,另外弓箭,滚木,石块等等,守城之物堆积如山。
根据敌人的远近,他们进行还击,一场激战之后,黄得功立即传令撤退,暂停攻击。
黄德功这次出兵并不是为了夺取宁远城,主要是为了接应李全他们,为他们减轻压力,因此黄得功的人马攻城有佯攻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这一下宁远的清兵在城中不敢动了,四门紧闭,坚守城池,等待援兵。
在宁远城受到攻击的同时,宁远后面一百余里的锦州,也接到了战报,说是明军从喜峰口和承德方向又开来了两支人马,约有2万左右,扑奔锦州而来。
锦州的守军,本来他们还打算出兵增援宁远,这一下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别看来的这两路明军人数不多,但是锦州的守军也不多,明军三路出兵,看样子没有10万也差不多,他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关城,因此锦州的清军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四门紧闭,并赶紧向多尔衮奏报。
也就是说只一天多的时间,宁远,锦州,明清边境的这两座重地都有大批的明军开来,城中清军不敢出来活动了,只敢死守在城内。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下黄得功派出的接应李全的人马,行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他们当然不能走大道,大道就是官道通往关城的,这一带在清军的控制之下。
只有走山林小道,才能接应李全他们,这是他们事先已经商定好的。
视线再回到大清的京师盛京。
双喜,张耐,慧英和柳春红带着锦衣卫,保护着汤若望的马车,过了护城河,往西南方向就跑下去了。
他们知道追兵必然很快就会出城,千斤闸对清兵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障碍。但是他们早有筹划,等柳春红和张耐夫妇带着锦衣卫保护着汤若望他们的马车都走了之后,负责断后的双喜,带着一支锦衣卫往吊桥上泼鱼油,弄柴草等易燃之物,这些东西他们当然早就准备好了,然后把点燃的火把甩到了桥上。
一时间,盛京南城外的吊桥成了火桥。
城上的千斤闸很快开启了,岳乐和李之芳带着大批的绿营兵从城中追出来了。
但是眼前的火桥却令他们望而却步,熊熊的大火冒着浓烟,烈焰飞腾,离多远都让人有种灼疼感。不定向的风为这火助手势,一阵风吹来,城门处的绿营兵,被浓烟呛的乱咳嗽,睁不开眼睛。
岳乐和李之芳的眼中也有了泪花。有清兵赶紧去灭火,李之芳制止了他们。因为他看到这大火即便是被灭了,桥也被烧毁了,如何能过的去万马千军?
岳乐揉了揉眼睛,叫嚣道:“全都给我回去,从西城和东城绕过去,他们跑不了!”
(本章完)
第810章 鞑子撤兵了(二更)()
柳春红,双喜,张耐,慧英等几将保护着汤若望和受伤的李全,出城之后过了护城河,把大批的清兵阻滞在护城河以内,他们沿着官道跑出几里地之后,便离开大道,往西南方向的山林小道跑来。
柳春红几将一边跑,一边回头看,来时六将总共带了2000名锦衣卫,现在跟上来的,连负伤的在内,粗略的估计了一下,也就是四五百人的样子。
这几将一看这阵势,心里也没底儿了。只盛京这一战,他们就折损了3/4的人马,这里离大明朝的势力范围尚有七八百里,至少还有两座关城要过,盛京离锦州就是走小道捷径也超过400里,过了锦州一百多里便是宁远,过了宁远还有一百多里才能到山海关,如果他们再绕道山林避开关城,恐怕得有一千里的路要走,才能安全脱险,到达大明地盘。
这样看来就是黄德功他们派兵马来接应,恐怕也来不及啊。
“鞑子们追来了?”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这几员将仔细看,追兵不是来自身后,而是来自左右两侧,也不知道有多少鞑子,铺天盖地,万马奔腾,脚下的地皮都在颤抖。
柳春红,张耐,双喜,他们都是身经百战,一看这阵势,来的鞑子至少有上万人,才会有如此的阵势。而他们才四五百人,悬殊太大了,肯定不能恋战,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汤若望和李全所在的马车,现在几乎上要飞起来了,但是赶车的锦衣卫还嫌马慢,一个劲儿的向这匹马甩鞭子。
四五百名锦衣卫有骑马的,还有步行的,也全都没命的奔跑。现在他们这几百人已经下了关道,往前面的一片山林跑来。
这几百人在前面跑得急,两支鞑子的追兵,在官道上兵合一处,以漫天撒网之势,也都冲下关道,兜着屁股就追上来了。
来的这两支人马全是鞑子的八旗精锐,而不是绿营兵。带队的两员主将也不是一般人,一个就是洪承畴,另一个是索尼,明清时期要提起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牛逼轰轰。
这二将奉了多尔衮之命,各带5000八旗子弟,一个出西城一个出东城,向南城包抄,防止李全他们侥幸逃出城外。
这二将也真算没白来,别看盛京城内有那么多绿营兵,精兵强将遍地都是,防守如此森严,但是还是让李全他们侥幸逃出来了。
而且看这意思,他们还来晚了一步,如果他们能再来早来几分钟,就把他们堵在城门口了。
不过就剩下这点人了,二将带着1万鞑子的精英,把他们斩杀或者抓住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了,至多是个时间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