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昏君来救国-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芙蓉谢恩答应,高伟就带着张芙蓉和大军渡河回邺城,他要在宫女中选拨二十个身体强壮的宫女,交给张芙蓉折腾。
如此这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张芙蓉留在身边了。
高伟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很英明,自我表扬了一番,然后渡河南下,接受邺城军民和文武大臣的夹道欢迎。
房彦谦和慕容三藏早已接到高伟派人的通知,都穿着朝服,带着文武百官骑马坐轿出城,来到北门紫陌桥渡口等待班师大军。
天气也不错,艳阳高照,也不甚热,适合出门观看各种热闹。
于是百姓们听闻皇帝再次得胜班师,都放下手中的活计,万人空巷,上街来看热闹。
渡口这边更是人潮如海,你推我挤的,喧闹不已。
幸好有了上次班师的经验,士兵们持枪竭力维持,渡口的秩序明显比上次班师要好上许多。
砍刀队过河之后,就地列阵。他们都披甲持刀,威风凛凛。
邺城的百姓看了,都很惊讶,大齐终于有了一支雄兵旅劲,安全感直线上升。
皇帝的御林军出现渡口,天子旌旗飘扬。
房彦谦和慕容三藏看到天子旌旗,率领文武大臣都跪伏在地,高声喊万岁。
百姓们也跟着跪下去,高喊万岁,这会儿他们是真心的。
这才多久,皇上就接连打了两个大胜战,多么难得啊,自己作为大齐子民,也与有荣焉。
高伟听见官员百姓高喊万岁,笑着朝众人招招手。
他偷偷的用眼光瞟了一眼站在身边的张芙蓉,看出了她眼神里面的好奇、崇拜,于是心里偷着乐。
渡河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高伟渡过了河,坐上天子使用的御用车驾,从士兵们维持出来的一条通道朝邺城而去。
两边的百姓看到了,更加激动,喊着万岁。
随后渡河的是近二千俘虏,这让围观的百姓好奇不已,盯着俘虏们看,嘴里还说七说八的。
“原来土匪就长这个样子啊?”
“是啊,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我还以为是红毛妖怪呢。”
俘虏们很不自在,被这么多人围观,指指点点,即便他们杀过人,见过血,现在却是羞愧的低下头去。
被夹道欢迎的待遇,高伟已经享受过一次这种待遇了,再来一次,感觉很不错,被人欢迎总比被人讨厌要强很多,对不对?
一路艰难前行,终于来到宫门之前。
高伟看到胡太后带着冯小怜和一众宫妃在门口按照惯例迎接。
胡太后又出宫了,高伟忍着不快,按照礼仪虚应一番,就让内侍和宫女扶着胡太后回宫“静养”。
等胡太后走了,高伟才走向冯小怜。
这次出征不过几天时间,冯小怜并没有像上次那样泪眼婆娑的,反而是狐疑的看着高伟身后的张芙蓉。
漂亮女人和漂亮女人是天生的敌人。
不过冯小怜很聪明,在文武大臣面前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躬身问安。
高伟也碍于文武大臣都跟在身后,不好解释张芙蓉的来历,就淡淡的说了一声:“爱妃辛苦了,朕回来了。”
冯小怜躬身答谢,表现得很得体。
回到宫内,高伟先是喝了一口茶,召来冯小怜和张芙蓉。
冯小怜聪明伶俐,知道讨好人,笑着对高伟道:“皇上,这位妹妹叫什么名字啊?”
高伟不知道冯小怜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就介绍道:“她叫张芙蓉,是朕选拨的一位女将军,她将在宫内率领一支女军,保卫宫禁安全。”
冯小怜就走过去拉住张芙蓉的手,笑着说:“张妹妹,你的名字很好听,以后啊,咱们姐妹要多亲近亲近。”
张芙蓉一惯习惯砍砍杀杀的日子,并没有在皇宫的生活经验,甚至连想象都没有,现在一下子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拉着自己的手说是姐妹,她一下羞红了脸,不知道怎么应对。
冯小怜呵呵一下,心里高兴得很,这个张芙蓉并没有什么心计,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也就没有把张芙蓉放在心上了。
于是,冯小怜也就不再接近张芙蓉,转头去陪着高伟喝酒取乐。
高伟看见张芙蓉很不自在,就有点心疼,就吩咐内侍先带张芙蓉下去安顿好,改日选好了强壮的宫女,就交给张芙蓉来训练,让她有事情做,不至于那么无聊。
张芙蓉也庆幸脱离了尴尬的处境,在内侍的带领下,东瞧瞧,西看看,怎么也看不够。
邺城皇宫,建筑奢华,到处金碧辉煌,宫室之瑰丽,在张芙蓉想象中,天上宫阙也不过如此。
第207章 草原的风()
隔了几日,高伟真的选了二十个做粗活的宫女,交给张芙蓉来训练。
没事的时候,高伟就让张芙蓉带着宫女在御花园操练,他看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的几个月,除了北边的马邑与周军宇文神举所部有零星冲突外,互有胜负,大体还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高伟也接到一个好消息,包围薛家堡的军队,终于迫使薛家内乱,薛延的首级被薛家的人奉上,向朝廷军队乞降。
薛延的首级也被石灰腌了,送到邺城。
“朕终于没有违背誓言,给了薛娥一个公道。”
高伟很高伟,派奚昆拿薛延的首级给安置在邺城的薛娥看。
据奚昆回报,薛娥观看了薛延的首级,当即跪下来,向佛祖祈祷,要佛祖保佑大齐的天子陛下江山永固,福寿延年。
高伟笑笑,一带而过。
佛祖保佑,不如强军富国。
他找来杨天策,询问商业曹收税的情况。
杨天策详细汇报了商业曹向各州郡派出下属机构,统一收取商业税,收入府库的钱粮大有增加。
“杨爱卿,你功劳不小啊,继续努力吧。”
杨天策谢恩,然后汇报了一个消息:“皇上,据去过草原上的商人回报,突厥人好像在召集各个部落集合,时间是十月。”
这个消息引起了高伟的注意,那个时候正是天气转凉,草原上的突厥人集结起来,要干什么,难道还不清楚吗?
就是南下抢东西啊。
现在中原纷乱,周国和大齐互相消耗,莫非这就让突厥觉得有机可乘了?
高伟想到,突厥人不好对付啊。他们散开了,都是和平的牧民,聚在一起,都是马上的战士。辽阔的草原之上,控弦之士数十万,实力雄厚。
更难对付的是突厥人的战术,突厥军队号称狼军,战斗特点是狼群战术,人人都是天生的马上战士,精于骑射,所以基本都是骑兵,机动能力强,打得都是运动战。每逢秋冬之际,膘肥马壮之时,他们就集结起来南侵,劫掠扫荡。小股官军不是敌手,等到大齐聚集了大部队,突厥早已北返,追之不及。
中原的军队面对这样机动性强的突厥军队,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城池,他们一般不硬攻坚固的城池,一方面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攻城器材装备技术都不完善,另一方面,机动战要求其不能携带太多笨重的器材。
守城也是两面刃,可以确保城池不失,城墙之内的人员和物资财产安全,但是城池之外的百姓就遭殃了。
高伟思考历朝历代对付游牧军队的战例,需要手中有一支强大灵活的骑兵部队。但骑兵非一日之功,难啊。
还是立足于当下的条件,组建步兵,在险要处设防,先确保重点地区不失守吧。
高伟夸奖了杨天策:“你这个消息很及时,杨爱卿辛苦了。”
杨天策躬身退下。
高伟就寻思起扩建军队的事情来。
军校的学员们都已经学了大半年,可以出来带兵了。
他们都是现成的军官,只要把士兵招募好,交给他们训练一阵子,就可以上阵了。
虽说还不能野战,但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天,高伟就召来慕容三藏、段德举、房彦谦等人商议扩军的事情。
皇上很坚持,他们也觉得应该早做准备,不然突厥人来了,手里无兵,就麻烦了。
事情定下里之后,高伟就给他们做了分工,房彦谦管后勤供应,段德举管招募,慕容三藏管训练。
高伟自己则是拟定新军的军法和训练大纲。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严厉的军法就是最好的治军手段。本来打仗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要让士兵不畏惧敌人的刀剑,就必须用军法让他们先明白,违令就是死,遵从军令殊死一战方能死里求生,甚至还有升官发财。而将领必须要让士兵畏惧自己甚于敌人甚至是死亡,一手挥大棒一手捧萝卜,此乃自古良将为将之道。
军法要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呢?高伟思索起来,他记得读过的材料里有“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即是“大将既受命,总专征之柄,犒师于野,毕而下令焉,不从令者必杀之。夫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低不伏,此谓悖军。如是者斩之。呼名不应,召之不到,往复愆期,动乖师律,此谓慢军。如是者斩之。夜传刁斗,怠而不振,更筹乖度,声号不明,此谓懈军。如是者斩之。多出怒言,怨其不赏,主将所用,崛强难治,此谓横军。如是者斩之。扬声笑语,若无其上,禁约不止,此谓轻军。如是者斩之。所学器械,弓弩绝弦,箭无羽旋,剑戟涩钝,旗纛雕敝,此谓欺军。如是者斩之。妖言诡辞,撰造鬼神,托凭梦寐,以流言邪说恐惑吏士,此谓妖军。如是者斩之。奸舌利嘴,斗是攒非,攒怨吏士,令其不协,此谓谤军。如是者斩之。所到之地,陵侮其民,逼其妇女,此谓奸军。如是者斩之。窃人财货,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如是者斩之。将军聚谋,逼帐属垣,窃听其事,此谓探军。如是者斩之。或闻所谋及军中号令,扬声于外,使敌闻知,此谓背军。如是者斩之。使用之时,结舌不应,低眉俯首而有难色,此谓狠(一作恨)军。如是者斩之。出越行伍,争先乱后,言语喧哗,不驯禁令,此谓乱军。如是者斩之。托伤诡病,以避艰难,扶伤舁死,因而遁远,此谓诈军。如是者斩之。主掌财帛给赏之际,阿私所亲,使吏士结怨,此谓党军。如是者斩之。观寇不审,探寇不详,到而言不到,不到而言到,多言而少,少言而多,此谓误军。如是者斩之。营垒之间,既非犒设,无故饮酒,此谓狂军,如是者斩之。”
高伟很感叹,古人真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比自己一个人闷着头琢磨要好多了。
于是高伟就在此基础上,琢磨一番,增增减减,写出了“大齐新军军法条例”,打算在新军扩军之后,颁行全军。
第208章 乱斗()
大齐北朔州马邑城西北百余里处,这里已经是临近草原了。
时间已经是九月中旬,天气凉了下来,草木都已经慢慢枯黄,旷野里一眼望去,极其空旷苍凉。
鲜红的日头慢慢从地平线上升起,将大地照射得一片金黄。
一队红衣短甲的骑士在原野上策马奔驰,他们约莫有二十来人,鞍边皆悬弓弩,腰间长刀随战马起起伏伏。这些骑士个个眼神冷毅,专心的驾驭着战马前行,战马奔过,卷起一阵尘土。
队伍前头一名骑士越有三十来岁,两臂粗壮,眼睛有神,不时转头四处张望一番。
这里的地形很平坦,但西北和东北方向就是崇山峻岭了,越过山间的小道,就是突厥人的草原。
日头红得像鸡蛋黄,带来一丝暖意,希望能快点平安回城吧,领头的骑士心想。
这个领头的骑士叫王世泽,是大齐北朔州马邑城的一名队主,最近听说突厥人蠢蠢欲动,上官派遣他们前来巡查。
王世泽收回望向红日的目光,继续在奔行中观察周围环境。
昨日沿着大漠边缘探查了一番,并未遇到突厥游骑,反而遇到了几队从草原归来的商人,经过询问,商人们透露了不安的消息:突厥人的确在集结,并且有小部分突厥游骑已经南下,他们好不容易凭借贿赂、夜行晓宿的手段,回到了大齐的边境。
王世泽不由警觉起来,看来这趟任务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突厥游骑。
突厥人是天生的马上骑士,与突厥人相比,王世泽对自己手下不很乐观,尽管他们也很悍勇。
因此,王世泽心里琢磨,若是在旷野中遭遇突厥人的战斗,该怎么应付。
远处出现一个村庄,约有十几户人家,显得破败不堪,但此刻没有看到炊烟。
村子后面有一处树林,看不清树林里面有没有人。
王世泽疑惑起来,按照时辰,这个时候应该正是吃早饭的时候,为何村子如此安静,显得很反常。
王世泽感觉不太对劲,就抬起手臂,让整个骑队逐渐慢下来,还好骑士们都训练有数,达到了队主的要求。
“大家小心,前面说不定有埋伏。”队主王世泽咧开嘴,用低沉的声音告诫属下,“李浩,你去查看一下村子和树林,其他人戒备。”
李浩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但已经多次参战了,他遵照命令,打马上前,取下短弩,上了弦,慢慢的往村子靠近。
其他人也取下短弩,做好支援的准备。
李浩驱马来到村子里面,四处查看,没有发现有人活动的迹象。
于是,他回头大喊:“队主,村里没有人。”
王世泽见村里没有埋伏,就带着骑队往前走,进入村子。
村子里面的确没有活人,但是,王世泽看到有几户人家的院子里有几具尸体,还很新鲜,他估计也就是几天之内的事情。
“李浩,你继续前进,去搜索树林,其他人警戒。”
李浩就小心翼翼的往树林奔去,也没有发现有人,他就给了等在后头的王世泽一个手势。
王世泽考虑了一下,将士们都跑了一早晨了,该休息吃点干粮了。
“大家听好,都进树林隐蔽,休息一下,吃饱肚子,然后我们赶路回城。”
王世泽一声令下,骑兵们纷纷下马,牵着战马进入树林,卸下马鞍,让战马喘息一番,自己也拿出干粮和水,吃喝起来。
出于担心遇到紧急情况,王世泽吃了几口,就独自坐在树林边缘眺望远处的动静。
然后一切都很安静,就像是这天气凉了,草木萧瑟一般,人影都看不见一个。
王世泽回头朝树林里面看了一眼,手下的骑士们差不多都吃好喝好了。
王世泽就站起来,就要吩咐他们备好马,准备返回马邑城。
出来已经三天了,得到了商人们带来的消息,已经足够应付上官的询问了。
哒哒
正在这时,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
王世泽心里一惊,就赶紧朝树林外面的旷野看去,看到西南方向的远处一队黑甲黑衣的骑兵队朝村子和树林的方向驰来,人数约有三十多人。
“不好,是周人!”
王世泽从那队骑兵的着装判断出他们是周人。
周人已经占据了南边的并州,不断派游骑北上侦查。
王世泽还听说,周人新任命的并州刺史叫宇文神举,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这让他对北朔州的安危不免隐隐担心起来。
“备战!备战!”
周人越来越近,王世泽大声的命令。
骑兵们也紧张的准备起来,弓弩上弦,马鞍架好,随时准备上马战斗了。
哒哒
又是一阵沉闷的马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