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来救国-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吧,去大牢候着,我会派人去的。”

    王父从地上爬起来,顾不得抖抖衣服上的雪花,拱手谢过,一路狂奔着跑到刺史府大牢门口。

    独孤永业果然守信,不多时一个心腹给牢头带来刺史的印信和口信,放掉王祥。

    王父扶着王祥出了大牢,看到儿子胳膊上一个偌大的伤口,深可见骨,慌忙用粗布草草包裹,还隐隐淌着血,不由心疼万分,当即要去相熟的郎中家里求医。

    王祥面如死灰,喃喃的骂道:“独孤老贼,你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王府惊恐极了,伸手捂住儿子的嘴埋怨道:“都是你脾气犟,惹下了滔天巨祸,要不是我去求独孤大人,你早就死了。”

    王祥已经伤得有些神志不清了,对于父亲的话,没有特别的反应,还是喃喃自语:“独孤老贼,不得好死。”

    儿子这副样子,王父又气又恨,小心翼翼的扶着王祥敲开了郎中家的门。

    本来街上已经宵禁,但王父在刺史府进出,士兵们大多给个面子,至于王祥,大家是打心眼里佩服,并未为难。

    郎中给王祥细细的清理了创口,包裹了伤口,送王父王祥出门。

    王父回到家中,吩咐老仆整理好细软,连夜装车,天明之后,就出城往河北老家归去。

    韩擒虎也一大早就起身了,吩咐军士们结扎妥当,然后列阵往金墉城进发。

    队伍到了城门口,看到大门大开,卫戍的士卒也没有几个。

    “这个独孤永业看来是真心实意的向我大周投降啊。”韩擒虎骑在马上,感慨的说。

    旁边的谋士把话接过去:“他敢不真心投降,他儿子还在将军手上呢。”

    独孤永业陪着宦官和他的卫队,立在道旁,等待着周国大军入城。

    韩擒虎大军,黑衣黑甲,一队一队,次序入城,没有人喧哗,整整齐齐,威风凛凛。

    齐人降兵都低着头,偷偷的观看周军军容,都有些自愧不如。

    “韩将军,这金墉城今日就交给韩将军了,请韩将军善待这一城的百姓和士卒。”

    独孤永业双手托着刺史大印,奉送给韩擒虎。

    韩擒虎跳下马,先和宦官见礼,然后哈哈笑着说:“独孤兄,如此深明大义,实乃洛州百姓之福啊。今日起,你我乃是同僚,可否以兄弟相称啊?”

    独孤永业陪着笑脸,拱手见礼:“如此我就高攀了。”

    韩擒虎还是一副和蔼的样子,“你年纪比我大,我就喊你独孤大哥吧。”

    “韩兄弟客气。”

    两人彼此客套了一番。

    宦官一言不发,等到周军控制了城中要害位置,就开口道:“韩将军,皇上让你好生经营金墉城,切不可让皇上失望啊。”

    韩擒虎躬身肃然道:“臣诚惶诚恐,鞠躬尽瘁,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宦官笑笑,“韩将军军将之才,这个皇上信得过的。”

    说完,转脸就冷冰冰的对独孤永业说:“独孤大人,我们上路吧。”

    昨夜宦官已经吩咐过,要独孤永业随他一起去晋阳觐见大周皇帝,既然做了别人的臣子,独孤永业也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空间了,就应许了,车驾都连夜整备好了。

    但此刻,独孤永业却感到无限的孤独,环视周围低着头、黯然神伤的齐人军卒,感觉自己抛弃了他们,也被他们抛弃。

    他们在自己走后会是怎样的命运,他无从知晓,自己独身去见大周皇帝,又会有怎样的结局,他也不得而知。

    独孤永业神情复杂的上了马车,他的步伐有些蹒跚。

    等到一行人马出了金墉城,独孤永业回首望了一眼这个他与周人战斗多年的城池,自言自语道:“别了。”

    然后他缓缓闭上眼睛,两行浊泪流出。

第51章 沙门军(一)() 
当独孤永业在雪地里跋涉北上晋阳的时候,邺城北方的冀州也不平静。

    冀州是河北重镇,治所信都城池坚固,士民殷富。

    刺史府的一个书房。

    任城王高湝手里捧着皇上下达给他的圣旨看了又看。

    “叔父,还拿不定注意吗?”

    说话的人竟然是被高伟派到沧州募兵的高孝珩。

    他并没有去沧州,路上接到消息,任城王高湝率领一万余军队准备去邺城勤王,他就信都等候,只派了蔚相愿去沧州。

    “孝珩,你怎么看皇上的这道旨意?”高湝并非没有主见,但没有说,问了一下高孝珩。

    高孝珩拱手道:“叔父,小侄以为不应举兵前往并州,而是应该直接入援邺城。”

    高湝有些诧异,高孝珩竟然不同意圣旨的指示,“哦,那是为何?”

    高孝珩侃侃而谈:“叔父,邺城乃我大齐的根本,邺城若失,天下震动,大齐军民岂有再战的士气?所以,小侄以为,邺城必须保住,在邺城下击退周军,再徐图恢复失地。”

    高湝沉默了一下,说:“如果违背皇上的旨意,那我等岂不是不忠之臣?”

    “叔父,救下大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进攻并州还是救援邺城,只是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小侄认为,忠臣应该能够力挽狂澜,救大厦于将倾,而不是拘泥于遵守命令。”

    “可是孝珩,我也觉得皇上这个旨意很有见地,围魏救赵,攻敌之所必救”

    “叔父,皇上是个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凭他能守得住邺城吗?如果是叔父在邺城,小侄认为邺城万无一失。”

    高湝明白了,高孝珩反对的理由其实不是这道圣旨的对错,而是瞧不起高伟。

    “哦,孝珩,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你这些天就帮我募兵吧,等到士卒招募够了,我们再商议如何进兵。”高湝没有明确如何行动,只是留下高孝桁帮自己的忙。

    高孝珩只好另找机会继续劝说叔父了,叔父可是高祖唯一在世的儿子,威望极高。如果说动他入邺城,说不定能浑水摸鱼。

    高湝的官职是瀛州刺史,由冀州刺史刚刚转任,还兼了一个左丞相,接到高伟命他佯攻并州的旨意后,带军回到信都,留在老根据地冀州募兵。

    第二天,信都的大街上贴满了任城王的告示,王爷将出尽府库的金银布帛,招募勇士。

    一个背着背篓的和尚看到这么多人围观榜文,也一时好奇,就挤了进去,抬头看去。

    他天天念经,是识得字的,看完了才知道,原来是任城王招募士卒从军,对抗周人。

    周人入寇的消息早已沸沸扬扬,传遍了冀州的四面八方,这个和尚也是听说过的。

    告示说邺城如今危急,希望士民百姓踊跃从军,为大齐一战。

    和尚退出人群之后,默想了一会,决定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师兄弟们。

    信都城外有一所寺庙名叫净土寺,这个和尚就是庙里的僧人,今天进城就是奉师傅之命来采购一些盐巴的。

    他急急的出了城,往寺里小跑着回去。

    庙门口扫地的师弟看见和尚如此匆忙的跑回来,戏谑道:“智明师兄,遇到贼啦,跑的这么快?”

    这个叫智明的和尚白了一眼扫地的师弟:“你才遇贼了呢,哪个贼子不长眼,会去抢一个穷和尚?”

    师弟被抢白一顿,闭嘴不言,低着头跟扫帚过不去,用力的扫地。

    智明将盐巴送到厨房,然后去找方丈。

    方丈是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穿着一身土黄色的袈裟坐在大殿里面虔诚的念经。

    “师傅,师傅,出大事了。”

    智明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到师傅的身影就嚷嚷开了。

    方丈皱皱眉头,转头训斥道:“智明,你也不小了,佛前能大声喧哗吗?”

    智明认错,低头恳求:“师傅,徒儿错了,请师傅责罚。”

    方丈缓缓从蒲团上站起来,语重心长的说:“出家人就要有出家人的样子,不可遇事慌张。今日之事就算了,他日再犯,罚你抄写经书一百遍。”

    智明吐吐舌头,“一百遍,这么多?”

    方丈突然生气了:“你还想讨价还价不成?罚你今天中午不许吃饭。智恒,你来看着你师弟,老老实实在佛祖前念经,不许离开,不许吃饭。”

    方丈说完,气呼呼的转身就走了。

    智恒走到智明跟前,笑着说道:“师弟,得罪了,跪下念经吧!”

    智明苦着脸,在蒲团上跪下来,望着佛祖,开口诉冤:“我只是要报告一个消息,为何连饭都没得吃了?”

    智恒幸灾乐祸的笑:“什么不得了的消息,让师弟这么没了出家人的样子?说来师兄也听听。”

    “师兄别笑话我了,我是一时心急,失了方寸。”

    “那你说是什么消息,说不定我能通融通融?”智恒抖抖眉毛,给了智明一个暗示,就看他看不看得懂了。

    智明也不傻,就告诉师兄这个消息:“周国军队围住了邺城,目前正在攻城,任城王张榜募兵。”

    智恒听了这个消息,愣了一下,旋即严肃的问智明:“这事可是真的?邺城也危险了?”

    “千真万确,我在信都街上看到了任城王派人贴出的榜文,白纸黑字。信都的人都议论纷纷。”

    智恒是相信了,他了解智明,师弟虽然有时候比较莽撞,但从不说谎,这事九成是真的。

    不行,得告诉师傅去。

    “智明,你先在这里念经,我去看看师傅,若是师傅休息了,我来喊你去吃饭。”

    有饭吃了,智明眉开眼笑:“谢谢师兄!”

    智恒先去了方丈的禅室,没有看到方丈,出门碰到一个侍候方丈的小和尚,就问了方丈去哪里了。

    小和尚天真无邪,如实相告:“方丈去藏经阁了。”

    智恒匆匆去了藏经阁,看到师傅正在翻找经书,就行礼:“师傅,徒儿有事要禀告师傅。”

    方丈放下经卷,问道:“智恒啊,什么事啊?”

    “周军已经兵临邺城,邺城危在旦夕!”

第52章 沙门军(二)() 
方丈大惊失色:“哎呀,那可不好了,我师兄他还在邺城兴圣寺。我听人说,周主厌佛,强令周国僧尼还俗,若是周人攻下邺城,我师兄岂不是连清修都不可得了?”

    智恒也忧心忡忡,对方丈道:“师傅,我们净土寺有僧众一千余人,若是周人亡了大齐,那我等连和尚都当不成了啊。智明说他今天在信都街头看到任城王出榜,招募勇士从军,抗击周人,我净土寺也要出一份力才是啊。”

    方丈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对智恒说:“这事要紧,等下吃午饭在膳堂,你召集全寺僧众,我来说。”

    智恒双手合十,宣了一声法号:“阿弥陀佛,弟子这就去。”

    方丈一脸的忧心,望着智恒离去的背影,想着劫数来了。大齐崇佛,全境设寺庙四万所,僧尼二百万人,十个齐人就有一个僧尼,而仅仅邺城一地,有寺院四千所,僧尼八万。

    周主宇文邕对佛教的态度昭然若揭,两年前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周国境内,毁寺四万间,强迫三百万僧、尼还俗,是佛教的大敌。

    若是大齐不保,那净土寺化成废墟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哎,我等佛门中人,必须为大齐出一份力,抵抗周人入寇。

    方丈下了决心,就是穷尽这净土寺的一砖一瓦,也要支持朝廷!

    智恒来了,恭敬的说:“师傅,僧众们都已经来了,等着师傅呢。”

    “走。”方丈决然踏出门槛,一身凛然之气。

    膳堂,正是午饭时间,僧众们都来了,连寺庙门口扫地的小和尚也一个不缺。

    刚才大师兄说师傅有话要讲,吃饭延后,也不知道师傅到底要说什么,大家就议论起来。

    方丈的脚步声传来,和尚们都挺身肃立,停止了议论。

    方丈在前,智恒在后,走入膳堂。

    “师兄弟们,方丈有几句话要对大家说,请大家安静听师傅训话。”

    效果很好,场面很安静,有人连咳嗽也忍住了。

    方丈环视了面前的僧众们,眼里一丝悲凉,也不知道以后这些人还能不能做和尚。

    看到师傅如此神态,大家预感是不好的事情,都有一些惴惴然。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方丈先讲了一段经,僧咱们都很熟悉,就是日日诵念的涅槃经。但师傅为何要讲因果报应呢?

    “各位同门,就在目下,周人正在围攻邺城,邺城若失,大齐不保。周主宇文邕是什么人,各位同门都听说过吧?他要是占了我大齐,我们净土寺恐怕就片瓦无存啦。”

    方丈一番话,让下面的僧众们都吓坏了,瓦都没有了,那以后去哪里吃饭啊?

    “那可不行,佛祖法力无边,定然会惩罚恶人!”

    “对,周主作恶,必得恶报,死后下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他活着的时候残害我佛门中人,死后必遭恶报。”

    僧众们议论纷纷,个个口出恶言,恨不得把宇文邕给骂死。

    方丈虽然修养好,但对于宇文邕,实在是没有好感,僧众口出恶言,本来犯了嗔戒,此刻也不想约束僧众。

    等到骂了一阵子,方丈才大声道:“周主逆天灭佛,我沙门之人,也是义愤填膺,今任城王出榜募兵,本座宣布,众僧可自由前往应募,日后还归我门,本座一律赐予度牒。一切冤孽,皆是报应,不为我辈之罪,本座一律给予度化。”

    这就是说,庙里的和尚去从军,即使杀了生,战打完了,回到庙里,方丈还认他们的和尚身份,度化一番,简直给挂了一个保险。

    有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僧众立刻嚷起来:“师傅,我这就去从军,不杀退周人,我誓不还寺!”

    “我也去!”

    “算上我一个!”

    情绪就这么调动起来,愿意报名从军的人超过八成。

    方丈很欣慰,这么多人愿意为佛祖战斗,算是心中有佛,开口道:“好,我沙门之人,不后于人,先吃了饭吧,明日一早跟着智恒大师兄,一起去见任城王。”

    方丈吩咐完毕,做饭的和尚也把饭菜抬进来,开饭了。

    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任城王高湝正在书房里面和广宁王高孝珩讨论这几日募兵的成效。

    “叔父,侄儿张榜以来,应募从军已经有一万余人了。”

    “很好,孝珩,辛苦你了。最好等到我们招募到四万之众,就可以与周人一战了,”高湝有些满意招兵的速度。

    “这是侄儿应该做的,侄儿愿意辅助叔父,战胜周寇。”高孝珩对高湝表忠心。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亲兵的声音:“王爷,府外有几千僧人求见王爷?”

    高湝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听错,“什么?几千?是几个吧?你是不是说错了。”

    亲兵在门口弓着身子,委屈的说:“王爷,小人没有说错,是有好几千个和尚,就在刺史府大门口。”

    高湝还是不明白,这么多和尚来找他干嘛?要化缘吗?

    他任城王虽然有钱,但是也扛不住这么多和尚来化缘啊。

    “胡闹!就就说我不在。”高湝想一避了之。

    亲兵被王爷一吼,话都说不利索了:“王王爷,他们他们”

    高湝腾地站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