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遇吉的名字,对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自然也是如雷贯耳,明亡之前针对农民军的最后一次激烈抵抗,就是周遇吉指挥的宁武关大战。
宁武关陷落以后,北京的大明朝廷在无回天之力。作为宁武关守将的山西总兵周遇吉,面对李自成亲自指挥的数十万农民军,坚守宁武关数月,最后粮尽援绝,加上农民军最后在明朝降将的指导下学会用火药炸毁城墙,宁武关最后还是沦陷了。
周遇吉麾下八千余人全部战死,而宁武关内的居民由于参与守城,也全被李自成麾下的流贼屠杀干净。
周遇吉更是重伤被俘,李自成亲自劝降,而周遇吉大骂不屈,最后不仅被斩首,而且身体被分解,头颅高悬宁武关数月,震慑那些敢于抵抗的城池。
当然,这次让京营派一员将领,带两千骑兵,出京护送袁崇焕赴任,命令当然是出自军机处,但是具体派谁去,崇祯皇帝高高在上,自然是并不知情,若是他知道这么一员猛将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京营里任职,他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总督京营的张惟贤,在整个京师三大营抽调精锐,才凑够了这么两千名还能上得了马、开得了弓的骑兵,平时争权夺利的参将游击也不少,但挑来挑去就是从勋贵武臣之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要么嫌弃这是个苦差事不愿去,要么就担心路上有危险不敢去,要么就是上不得马开不得弓不胜任。
所以到了最后才在文震孟的推荐下,把这个差事委给了没什么关系门路,但是却得到了文震孟赏识的周遇吉。
要说周遇吉也算是屡得贵人相助了。
周遇吉本是辽东锦州卫的世袭军户出身,自小参军,就跟建虏作战,在孙承宗督师蓟辽期间,因功一路升任守备。
到了天启六年,孙承宗离任辽东,兵部尚书高第上任蓟辽督师之后,看中了这个老实本分的辽东汉子,选他作了自己的中军游击。
但是后来高第受王在晋等人影响,认为关外不可守,因此尽弃大凌河、广宁、锦州等城池,全军后撤,意图将宁锦防线收缩在山海关前。后金军闻讯主动出击,高第弃城而走,在周遇吉的护卫下一路逃回关内。幸亏袁崇焕等人坚守宁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撤回关内的高第自然是丢官罢职,回乡闲住,而保着他逃回关内的周遇吉,由于本身罪责也不大,高第就动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在京营中给他安排了闲职。
历史上,要直到崇祯二年冬率军入侵京畿的时候,周遇吉才能遇上打仗的机会,从而崭露头角。
如今又遇上新皇帝登基后整顿京营,监军御史文震孟在京畿招募一万五千青壮充实京师三大营,而令募三千青壮独建一个监军标营,在满京营挑选练兵官的时候,文震孟很快就看中了毛遂自荐的周遇吉。
练兵结束之后,状元出身的文震孟,质朴少文但却生性耿直尽责的周遇吉更加满意,直接委任周遇吉做了监军标营的中军参将。
这次文震孟更是推荐其担当护送袁崇焕赴任的任务,图的就是将来回京交差之后,多少也算是一份功劳,可以大胆提拔任用了。
袁崇焕一行在周遇吉带兵护送下,刚刚离开京师,原来的蓟辽督师王之臣,还有辽东巡抚毕自肃,就到了京师。
宁远距离京师说近也不近,但说远也不算远,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六七日就到了通州,在通州稍事休整,第二天即入城觐见皇帝。
封疆大吏入京觐见与陛辞,如今形成了惯例,若无例外情形,内阁大臣都要陪同,若是与军事相关,那么军机大臣也要参与。
新任两广总督与两淮盐运使,自然属于封疆大吏的行列。于是,乾清宫东暖阁的书房里,如今又坐满了朝廷大臣。
王之臣正是崇祯皇帝印象之中传统文官的模样,身材不高,白白胖胖,三缕胡须,神态安然。而毕自肃则高高瘦瘦,面容清矍,略显紧张。
诸人一起行礼完毕,崇祯皇帝对两人说道:“王爱卿、毕爱卿在辽东任上时间虽然不足一年,但是表现却是可圈可点,朝廷上下人事变动频繁,而两位爱卿远处辽东,却也做到了不动如山,确保了宁锦防线的稳定。这就是两位爱卿的功劳。”
王之臣与毕自肃相互对视了一眼,最后由王之臣躬身答道:“陛下过誉了。臣等赴任辽东之时,正是宁锦大捷刚刚尘埃落定,建虏在我大明坚城之下挫败未久,暂时无力发起再次来犯,而臣等任职辽东,却不过是萧规曹随而已,未曾拓土一分,如今宁锦一线虽然平静,但臣等却绝不敢居功。请陛下明察。”
既然王之臣这么说,崇祯皇帝当然也并不很在意,于是说道:“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在。如今卿等转任他职,务必仍旧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朝廷立下新功。”
说完不等二人有何反应,崇祯皇帝就接着说道:“王爱卿此番赴任两广总督,第一要务当时协理西南平乱大军的后方粮饷等事宜,第二要务则是整顿两广卫所及沿海防务,尤其要修造海船、编练水师,寻机剿灭近海的海盗。除此之外,可从湖广偏沅等地招募流民,前往两广屯垦。爱卿上任之后,所属各州县考成,也要把开荒屯垦这一项作为首要的一个考量。
“同时爱卿到任之后,可考察广东广西两地,看哪里适合设立市舶司,朕打算在广东、广西两地开设立市舶司,允许海外商船停靠,鼓励海商贸易。这些事情,王爱卿务必注意办好,到任之后,尽快具折奏报。”
王之臣一看,这到了两广之后,重任不少,看来皇帝撤换自己并不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或者要将自己投闲置散,因此听皇帝说完,连忙躬身答道:“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见王之臣领旨,崇祯皇帝冲他点了点头,转头对毕自肃说道:“毕爱卿到任扬州之后,则要尽快恢复扬州盐业的兴盛局面,鼓励扬州盐商,尽快运粮至陕西三边各镇换取盐引。朕整顿盐务,不是为了惦记盐商家财,而是为重启开中法。
“毕爱卿,可与汝家兄长商议,在扬州引进外地盐商的办法,此前抄没的商行、商铺和盐商宅院,也要尽快安排出租或者发卖,总之不能闲置。朝廷财税多赖盐政,今后各盐运司盐税的收入,未经户部允准,一律不许各省截留。两淮盐运司向来是朝廷财政重要来源,毕爱卿肩负重任,千万不要懈怠,重蹈前任之覆辙。”
老实人毕自肃自然是连忙点头领旨。崇祯皇帝又当着几位阁臣的面,跟王之臣、毕自肃交代了各种注意事项,然后赐给两人密折奏事之权,让两人陛辞而出。
第一零四章 走上正轨()
王之臣、毕自肃两人在内阁阁臣引领下出宫而去,原本跟着一起出了乾清宫的孙承宗,在武英殿军机处自己的公事房中静坐了一会儿,又回到乾清门外请求觐见。
王承恩赶紧禀报给皇帝,皇帝当然立刻结束了休息,传他来见。
这次孙承宗进宫,除了陪同接见王之臣和毕自肃,当然还有自己分管的一摊子事情需要禀报。一个就是直隶总督辖区以内的募民屯垦情况,一个是新兵征集情况,还有一个就是讲武堂筹办情况。
如今眼看就要进入五月了,三月初开始的春耕当然已经抢种结束,北直隶范围内包括皇庄、抄没阉党的田产,以及去年冬季以来垦荒得来的土地,总计三十三万顷耕地,全部耕作完毕,其中约有二分之一的耕地,种上了新式的农作物,而剩余的耕地,则仍然耕种着小麦、高粱、豆类等传统的北方谷物。
本来一些作物是要在头年秋季播种的,至少也要赶在入冬之前,可惜的是募民屯垦的事情整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十一月了,所以尽管有大片的宜耕土地,也只能在冬天里荒着。
如今到了春天了,能补种的自然都补上了。为了避免一些土地闲置,即便是还没有等到耕作土豆、玉米和甘薯的农时,直隶总督府和杨应乾的军屯司,也不想在等下去了,索性全部耕种完毕。
孙承宗说的这些,崇祯皇帝也并不全都懂,他只知道只要别让地荒着,不管种什么作物,种上了就是好事情。
至于新军的征集已经开始了半个月了,今天孙承宗前来禀报的事情就是涿州新军预备大营的募兵情况,总计征募了两万五千青壮,都是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真正青壮男丁。
各地前来应募屯垦的流民或者难民家庭,几乎每户都出了一个男丁,毕竟从去年十一月到今春四月,朝廷耗银百万养活了这些人,每户又分了十亩地,而且不计成本地为每一个新屯户搭建窝棚,给种子给农具,几户人家还能共用一头耕牛,如今分的地都种上种子,就等着几个月后收割,然后播种第二季了,日子眼看着有盼头了,也的的确确是到了该向皇帝万岁爷报恩的时候了。
再说各地前来应募屯垦的流民,还在从东西方向源源不绝地到来之中,要想保住自己新分的土地和饭碗,当然就要积极响应军屯司的号令,紧紧地跟朝廷站在一起。
特别是,皇帝让兵部新制定的《军人功勋封赏条例》,也让所有应募的人激动不已。
首先,当兵再也不是如同过去的军户那样世袭罔替了,入伍服役满五年即可自主决定去留,愿意接着干的,多干一年即给田十亩,不愿意干的则发给遣散费,并一次性给田十亩,予以妥善安置。
而且在新军预备大营三个月训练期间,不仅管吃穿住用,而且还有饷银,最后选不上还可以接着练。
这样一来,从口外、关外以及东西南面前来应募屯垦的流民家庭,但凡有适龄青壮,都是踊跃报名。
所以杨应乾在涿州、房山、良乡、通州、固安等地设置的每一个新军征兵站,都很快完成了征募的任务,原本计划征募两万口,最后甚至不得不多征募了五千人。
同时,卢象升在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募兵情况,以及漕运总督袁可立在运河两岸屯垦募兵的情况,也是如此。
因为对这些贫苦青壮而言,只要是选上了,家里新分的耕地就完全属于自己,而且从此免除税赋。
这样的前景,对于无家可归甚至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来说,这种诱惑自然是难以抵挡的。
卢象升天雄营募兵六千,预备在为期三个月的第一阶段训练中淘汰一千人,而袁可立也是募兵一万,预备在第一阶段训练后汰弱留强,练出三千督标和五千漕营。
这些事情都说完,孙承宗又着重汇报了讲武堂的筹备情况。
如今位于通州的讲武堂校舍,在砖石和混凝土的优先供应下,已全部建成完毕,北舍和东西舍三面,各新建了两排青砖大瓦房。
北舍与早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南舍遥遥相对,不同的是,北舍建了两排房子,每排十栋,每栋十间,有的三间打通,有的是五间打通。
北舍的房间,专门用来作为讲武堂的讲习场所,以及图书室、伙房等公用场所。
而北舍的后面,直到最先筑起的围墙之间,预留了大片的空地,将来作为火枪的靶场之用,而更加广阔的后山谷地,将来则要进一步修造火炮的训练试设场地。
此外,剩下的东舍与西舍形制基本类似,都是各建两大排青砖瓦房,每排各一十五栋,每栋也是十间,基本上都是两间打通,可供四人居住。
当然,东西舍的众多房间之中,也预留了游击以上武官使用的单间宿舍。
而整个讲武堂校址中间诺大的空间,则是预留给马、步、工科的各种训练场所,目前当然主要是训练体能队列和冷兵器方阵阵法的地方。
至于讲武堂马、步、炮、工各科的教习讲官,如今也已全部到位了,包括从西南平叛前线赶来京师的秦良玉亲侄子秦翼明。
此前所预备的新军操典,也都已修改定稿。与此同时,对于讲武堂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批学员们,也正处在从四面八方前来通州报到的途中。
今天,作为讲武堂总办大臣的孙承宗向皇帝禀报这些情况,就是为了请皇上定下讲武堂开学典礼的日子。同时也要尽快定下此前不布置的武举会试的日子。
因为朝廷事务繁忙,此前武举的事情大体定下来之后,就一直在忙着处理其他事情,到了现在,总算是准备的差不多了,两京十三省都司推举的武举人名单,也已经在近日报到了兵部和军机处,而武举会试的时间一定,这些武举人们就该进京参加武会试了。
崇祯皇帝听完孙承宗的禀报,对各项事务的进展情况,都还算是比较满意,当即就听从孙承宗的建议,将讲武堂第一期开学的日子,定在了六月初一,而把武举会试的时间,定在了七月初一。
这些事情决定完毕,孙承宗当然是赶紧出宫布置,条分缕析地,分解部署了给兵部和讲武堂的具体办事官员。
而涿州大营如今已经征募完成的两万五千名青壮,也只能是先按照皇帝钦定的《新军操典·步兵篇》先期开展体能训练,同时通过体能训练,淘汰五分之一,尽快把人数减少到两万左右,毕竟多出五千人就多出了五千张吃饭的嘴和要穿的军装。
对于新军的未来,崇祯皇帝当然是反复考虑过的,既要新在武器装备,也要新在编制构成,同时还要军规军纪,新在衣帽被服等新军标识,既要让新军士卒对新军团体有归属感,也要让新军士卒对身为新军一员有自豪感。
涿州新军预备大营如期建成,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既相对独立,又互联互通、连成一片的八卦阵型庞大营区,每个营区都建成了一排排、一栋栋的青砖瓦房,每栋九间,内部打通,靠墙全是一溜的通铺大炕。
每栋九间通铺大炕住进一个排,三排为一队,三队为一哨,五哨为一营,三营为一标,而五标为一镇。
而今新募的两万五千名青壮,自然编为一个严重超编的镇。
五个营区分住五个新军预备标,而前后左右中每个标的预备兵目前都是五千人。
这样一个新军预备大营,参训的预备兵如果完成训练,成功入选新军,则是每月二两的饷银,如今每人不发军饷,每月只有相当于军饷的一两补助银子。
即便这样,加上这些人的吃穿住用,每个月也要花掉五万两银子。加上前期涿州新军预备大营的土木工程建设,将近五十万两银子投进去,如今一个像模像样的兵也没练出来。最近被皇帝任命为新军督练大臣的孙承宗,实在是有点心急如焚了。
第一零五章 选将练兵()
对新军督练大臣孙承宗来说,兵源、营房、钱粮、军械等问题,目前看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致命的问题,乃是新军预备大营将校官佐的严重缺乏。
他就是把他手头上掌握的宿将,全都安排下去也远远不够,所以只好请旨传令九边各镇,在推荐中下级武官入读讲武堂的基础上,再各推荐一员副将以上高级武官到涿州练兵,而涿州大营所练士卒,将来也可以作为九边各镇的补充兵源予以派遣。
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可能会削弱九边的防御力量,但是对于征战多年的九边军队来说,有能力而又想到关内任职的高阶武将,还是很多的。
这道命令加盖皇帝玉玺之后,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达到了九边各镇。
数日之后,距离较近的宣府、蓟镇、山海镇、大同镇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