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重修大凌河城,特别是重修大凌河防线上的重中之重前屯和右屯,在大明朝廷的这一边看来,就是在辽东锐意进取的一个标志。
所以历史上,不管是孙承宗主政辽东的时候,还是后袁崇焕主政辽东的时候,不管是出于本人锐意进取的意愿也好,还是出于朝廷不甘现状的意志也好,都选择了越过这条实际控制线,往东一步步修筑城堡。
大明这边在大凌河以东一修筑城池,后金国这边当然就坐不住了,就派兵来破坏。
就这样,大凌河城及其东面数十里外的前屯和右屯修了毁,毁了修,不仅耗费了大量的钱粮人力,最终也还是没有守住。
历史上祖大寿杀了何可纲第一次带着上万守军投降建虏的起因,就是朝廷重修大凌河城,而祖大寿带着军队去巡视和监督筑城的进展,结果一入城没多久,就被闻讯而来的建虏大军给包围了。
大凌河城孤零零地深入敌前,明军不仅没法解围,而且由于补给线太长,也没有办法运送粮草进去,就这样一万多辽东精锐,被围了半年之久,最后到了杀马吃马,马吃尽之后吃人的地步。
最终的结果是,从锦州和宁远先后派出来的援军都被击溃,而大凌河城及其东面耗费重金修筑的前屯和右屯也没保住,大将何可纲被杀,张存仁被迫跟着祖家的老老少少投降了建虏。
不光是之前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钱粮白费了,而且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如今督师换成了鹿善继,大凌河城没有增筑和派驻重兵,而大凌河东面数十里外已经抵近了辽河附近的前屯、右屯一线堡垒也没有重修,实际上等于是已经放弃。
所以,这个时空之中,从鹿善继上任蓟辽督师之后,除了时不时发生的双方巡哨之间的小规模遭遇战之外,宁锦防线的大凌河方向,就一直保持了相对的平静。
崇祯元年九月建虏征讨东江镇的时候,鹿善继主政之下的辽东,正处在调整部署之中,除了向广宁城和大凌河城增派一部人马作出进攻的样子之外,没有更多动作。
随后不久,建虏进攻东江镇失败而归,鹿善继也迅速撤回了增派到广宁城和大凌河城的人马,只在广宁保留了曹文耀的一千五百骑,作为宁锦防线上的东北前哨,而在距离锦州稍微近了一点的大凌河,给了金国凤两千步骑,作为宁锦防线的东部前哨挺在前面。
年初的时候,锦衣卫辽东千户所千户孙钤麾下的锦衣卫谍报人员,从沈阳城中带回消息,说建虏奴酋亲率大军出城北去不知所向。
鹿善继一边加紧防备,一边传令广宁方向的曹文耀派人哨探,到了三月,终于弄明白,建虏北上征讨其他未曾城府的野人部落去了。
鹿善继急忙将此消息报告朝廷的同时,也向崇祯皇帝请示,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联合东江镇对建虏的腹地发起一次进攻。
然而当时正是流贼肆虐山西的时候,而且也是崇祯皇帝派出的使者在朝鲜威逼朝鲜君臣割让咸镜道和平安道土地城池的时候,所以思来想去,崇祯皇帝还是觉得时机不成熟,而否决了鹿善继的意见。
在对待建虏的问题上,东攻西守的战略既然定下来了,就不能轻易改变,除非一举灭亡后金的时机真正成熟,要不然辽东镇战事不断,结果只会如同历史上那样西北、西南、东北三线开战,到最后重蹈大明败亡的覆辙。
对于辽东前线,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地维持住目前相对均衡和平静的局面,尽量不在辽西走廊这个方向上,也就会宁锦这个方向上,去主动招惹建虏。
而是从距离大明京师更远一点的东江镇方向上,去不停地折腾和消耗建虏的力量。
此时,站在武英殿的地形沙盘之前,崇祯皇帝看着广宁城的位置突兀而显眼,距离建虏都城沈阳的距离约莫四百里,沙盘上的广宁城头,插着一面小旗,上面标明了守将曹文耀的名字,标明了曹文耀麾下的兵力——不过一千五百骑,再看看职方司刚刚标好的建虏兵力——正黄旗、正蓝旗两旗共四万步骑,崇祯皇帝知道,是该放弃广宁的时候了。
明知是坑,又何必去跳?
崇祯皇帝能够理解鹿善继不愿背黑锅的心情,毕竟对于明末的文官来说,盲目强硬的主战派还是很多的,身为蓟辽督师一仗不打,就擅自丢弃锦州以北两百多里土地,说起来是个十分严重的罪名。
但是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名声的问题早就不看得那么重要了,之前贪财嗜杀的恶名也已经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了,如今也不在乎再多一个弃守广宁的骂名了。
到了当天夜里,来自锦衣卫辽东千户所和东厂辽东战的报告,也先后被巩永固和方正化送进乾清宫中。
广宁一线的情形和辽东镇内部的争议,随之更加详细地落入崇祯皇帝的眼底,让他更加坚定了他自己的判断。
第二天一早,锦衣卫人马携带着崇祯皇帝决意弃守广宁和大凌河城的旨意,以六百里加急的驿递等级,被紧急送往关外的宁远而去。
建虏大军三面包围广宁城,却围而不攻,意图十分明显,不过是想要围点打援罢了,这是建虏对付明军的老办法。
原本的历史之上,在大明朝满朝盲目主战派文官的道德绑架之下,崇祯皇帝就算前线将帅再怎么反对,就算明知前面是个坑,还是硬着头皮让前线的将帅们一次又一次地往坑里跳。
一次又一次,为了救援大凌河,为了救援锦州,为了救援松山、杏山等等,大量的明军因为在野战之中遭遇建虏骑兵的埋伏而全军覆没。
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肯于或者敢于站出来承担丢城失地的责任,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皇帝背这个妥协退让、懦弱无能的黑锅。
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也是光知道进,不知道退,一味的刚强,不懂得示弱,不知道有时候你需要收回拳头,才能更加有力的出击,不知道大丈夫必须能屈能伸,而且必要的时候还必须包羞忍辱、卧薪尝胆的道理。
但是这一世,不同了,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要看看,当辽东镇明军收回来伸出去的两个拳头,也就是弃守了广宁和大凌河之后,黄台吉接下来会出什么招。
若是他敢于带着乘胜归来的正黄旗和正蓝旗大军,攻打如今增筑了大量棱堡的锦州城和义州城,那么等待他的,就将是另外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而这也正是崇祯皇帝在给鹿善继及辽东诸路总兵官的圣旨之中,想要向他们极力说明的道理,将伸出去的双拳收回来,然后依托宁锦防线上的几座坚城,对建虏进行大量有效的杀伤。
第五一三章 奴酋归来()
不过,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在明军弃守了广宁之后,特别是弃守了大凌河之后,黄台吉能够认识到,明军已经识破了他的围点打援之计,然后从哪里来的,赶紧回哪里去,不要在辽西挑事。
崇祯皇帝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不过可惜的是,黄台吉也不是傻子,不会按照崇祯皇帝的设想去做。
尽管东江镇在朝鲜的所作所为,让黄台吉以及其他的八旗贵族们感到如芒在背,但是黄台吉还是认为西线的明军,才是后金国最大的威胁。
特别是在其麾下汉人谋士范文程等人,以及汉人降将李永芳、孙得功、鲍承先等人的反复建言献策之下,黄台吉还是想着要从西面直接打进明朝的京畿之地。
一方面可以抢到更多人口粮食等财富,而另一方面若是能直逼大明京师之下,那么或许可以与大明皇帝签订一个城下之盟,迫使明朝放弃朝鲜,然后与他的大金国以长城为界分治南北。
历史上,黄台吉在崇祯二年冬天率军攻入大明朝的京畿之地以前,内心之中还没有真正下定消灭明朝入主中原的决心。
因为他自己也很清楚,大明之大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后金国所能够比拟的。
后金八旗的战力虽然强过明军,但是明朝人口之多、辽西城池之坚,都不是他后金国区区数十万八旗子弟能够吃得下的。
直到第一次率军攻破蓟镇边墙,进入京畿腹地之后,黄台吉的野心才一下子膨胀起来。
而在京畿之地收降的大量明军文官武将,更是成为了黄台吉这个野心的积极怂恿者。
截止到崇祯二年的六月,建虏之主黄台吉虽然还没有生出灭亡明朝入主中原的野心,但是却有着迫使明朝放弃朝鲜,并与大明以长城为界分治南北的欲望。
正因为如此,黄台吉在率军北上抢掠了野人女真和北山女真各部之后,于四月下旬,从黑龙江中游以北的大明脱木河卫故地,也就是北山女真各部属地率部返回。
这一次,黄台吉兵分两路,一路由他本人率领正黄旗和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一路北上海西卫旧地,北上依兰哈喇,一直打到黑龙江以北的北山女真诸部。
一路由镶红旗旗主岳托率军北豆满江(图们江)江口,打到了阿速江(乌苏里江)下游等地。
两路建虏军队所向披靡,快速扫平了游牧和渔猎在脑温江下游(松花江)、阿速江(乌苏里江)两岸的野人女真诸部,以及游牧在黑龙江两岸的北山女真诸部。
这一次北上抢掠讨伐,不仅进一步收服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和北山女真各部,而且还抢夺了大量的马匹牛羊和半开化的各族青壮,使得在去岁在东江镇面前受到的损失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五月下旬,黄台吉率领建虏正黄旗和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在松花江畔的依兰哈喇,召集科尔沁诸部、喀尔喀诸部以及兀良哈诸部(女真化了的蒙古人,以阿敏的舅舅家布占泰的乌拉部为首)首领会盟,拿出从北方掠夺而来的部分牛马人畜参茸毛皮东珠分赏归附各部,然后重新确立了后金国对于这些部落的统治地位。
紫禁城武英殿中关于建虏北方的地形沙盘,是牛聚明领着职方司的人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依据兵部职方司收藏的永乐年间关于努尔干都司辖地的旧档地图,制作出来的。
该有的山川地形,江河湖海都有了,只是没有多少精准度,所以对于如今后金国在北上讨伐不服之后,到底打下了多大的地盘,大明的这一边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
即便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知道大明塞北之地到底有多么辽阔,但是对于年初以来建虏北上之后究竟打到了哪里,他没有准确的情报,所以也不大明白如今建虏的地盘到底有多么广大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北到外兴安岭以北的北山女真,东到阿速江以东的大海,西到喀尔喀部诸部所居的漠北蒙古边缘这么巨大的疆土,如今的后金国天聪汗,才在这次依兰哈喇的诸部会盟之中,自上尊号,开始改称大金国皇帝了。
且说建虏之主奴酋黄台吉,经过了半年的北上劫掠之后,不仅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崇高威望,而且也得到了不少的实惠。
跟着北上的正黄旗,再一次得到了壮大。
不仅精挑细选地位为自己补充十个牛录的野人女真青壮,而且还正黄旗旗下的勇士们也都给自己带回大量的牛羊马匹和奴隶生口。
对于这个时代的女真人来说,奴隶是与牛羊马匹相提并论的财产。
虽然这些来自北方荒野上的奴隶生口不如汉人那样会耕种农田,会纺织,会伺候人,但是却胜在体格强壮,生猛无比,打仗的时候,可以作为旗丁代替主人上阵。
与此相应的是,跟着北上的正蓝旗,也从这次劫掠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壮大,虽然抓获带回的奴隶生口没有正黄旗那么多,但是补充的牛录与正黄旗一样,也获得十个牛录的补充。
北上远征豆满江和阿速江流域的镶红旗旗主岳托,更是在黄台吉的支持下,从吞并和抓捕的野人女真部落中,为自己麾下的镶红旗,补充了二十个牛录之多。
这也使得阿济格在东江镇面前的损失得到了有效的补充,之前被打残的镶红旗再一次壮大起来。
黄台吉亲领的正黄旗当然也可以像岳托这样再补充上十个牛录,因为他抓捕的海西女人、野人女真和北山女真诸部的丁口财富是最多的。
但是正黄旗此前已经有了多达八十个牛录了,如今补充了十个,已经到了九十个之多。
与此相应的是,八旗之中如今牛录最少的两白旗,到现在才各有二十个牛录,你正黄旗要是再膨胀下去,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因此,黄台吉在精挑细选补充了十个牛录之后,将这次捕获的各族野人部落数万人带回。
其中一部分作为财产分赏给前来依兰哈喇会盟的东蒙古诸部,另一部分预备带回分赏正黄旗的旗丁。
还有一部分预备赏给自己的儿子镶黄旗的旗主豪格,再为镶黄旗补充十个牛录。
这样一来,光是黄台吉自己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牛录数就能达到一百七十个之多了,因为决策征伐东江镇失败而造成的大汗之位不稳,也就立刻消失于无形之中了。
所以崇祯二年年初以来的北上劫掠,对于建虏奴酋黄台吉来说,实在是一举多得,收获满满。
如今奴酋归来,不仅满血复活,而且气势更胜从前,从北上抢掠之中获得了大量补给的建虏旗丁们,也是个个士气高涨战力旺盛。
六月二十一日中午,广宁城北的一处山坡之上,一片连绵数里的连营正中间,立着一座金顶大帐。
范文程这个过去的大明辽阳府秀才,现今的大金国集贤院检讨,强忍着大帐之中充斥的腥膻臭气,跪侍在建虏之主黄台吉的右侧,满脸崇拜地看着自己心目中的英主黄台吉侃侃而谈。
只听黄台吉说道:“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等到南朝的精兵已尽,我再四周纵掠,北京一定可得。
“到了那时候,我大金挟其天子而号令四方,就算南朝人口亿万,也不过是猪羊牲畜而已,何足挂齿?!”
第五一四章 想必不难()
黄台吉这一次率军北上劫掠,面对的大多数部落,都是文明程度不高,甚至是半开化的野人部落。
这些被称为北山女真或者野人女真的部落,虽然世代游牧或者渔猎为生,体格健壮,性格剽悍,打起仗来不怕死,但是奈何铁器缺乏,武器低劣,而且缺乏训练,既没有常备军,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指挥。
就连对这些部落最重要的弓箭,箭镞都没有多少铁质的,有不少还都是鱼骨或者石片磨制的,这样的装备水平,哪里是黄台吉麾下八旗劲旅的对手。
所以,自从黄台吉率军北上之后,一路上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此前由于天启七年夏在锦州和宁远城下遭遇的败绩,以及崇祯元年九月建虏在东江镇的失败给他造成的信心动摇,也因此彻底一扫而空,如今说起征讨南朝的事情,又变得自信而坚定起来。
这次会盟之后,已经移居漠北但是东邻科尔沁的喀尔喀蒙古诸部首领之一车臣汗硕垒,领着自己的漠北骑兵,带着黄台吉赏赐的牛羊牲畜,回到了自己的驻牧地克鲁伦河流域去了。
而土谢图汗奥巴、科尔沁左翼贝勒斋桑和科尔沁右翼贝勒孔果尔、乌拉部贝勒布占泰,却不敢离去。
因为他们的地盘,距离后金国很近,如今的后金国北上劫掠归来,将脑温江下游、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