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此时还不是时候,刘备等了七年,不会急于这一点时间,口中只是不许,推辞了许久时间,城外两支大军还在征战,刘备将此事搁置下来,容后再议,请辛毗去收整袁谭兵马,请赵云去收整袁尚兵马,使毋多造杀戮了。在他们几人的帮助下,迅速收服了大军。
建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袁家袁谭与袁尚争河北之主,袁尚杀袁谭,却因弑兄惹怒了其下军队,致使兵变,而后,袁谭与袁尚麾下各有机要共推刘备为主,刘备再三拒绝,最终为了河北百姓着想,答应暂为大将军之位,统领河北,传檄四州,多有不服者,或被剿灭,或投曹操而去。
同时,关羽率幽州五万精兵增援邺城,并着邺城中原本五万剩余兵马,刘备已经有了对抗曹操之资,而后一举收服河北四州大半地方,天下大势被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587章 建安十年()
年末的钟声敲响,正好到了建安十年,此时的黎阳城中,曹操愁眉苦脸,再次召集众人议事。
对于曹操而言,建安十年不比以往,这是很重要的一年。
为什么?因为建安十年,曹操已至五十岁。
虽具体细节到月份日头也不准确,但五十岁这个坎足够让曹操心理发生改变了。
在古代时候,寿命向来都短,尤其是战乱年间,鞍马劳顿,就更加耗损生命了,六十已经是顶天了,而曹操自己,已经到了五十岁。
古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那么,自己的天命是什么?
曹操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久,原本的雄心壮志,在临近到五十岁这个坎之后,好似消减了不少。往昔的雄心壮志就好似泡沫,似梦似幻,让曹操看不清虚实。
回过神来,曹操看着帐下差不多聚集齐全的文武,强行撑起神来,他知道,自己若不能坚持,麾下只怕散的更快。
“诸位可曾收到军情?今天忽然召诸位前来,决非等闲,诸位应该都能猜的到吧?”
往来的大事就那么几件,曹操在黎阳整军的稍小的间隙,就让刘备在后面摘了桃子,曹操所想,无非就是这个了。
“是!”荀攸躬身一礼,郭嘉死后,他无疑就成了曹操帐下最位高权重的人了,立在下首为免遗漏,为众人再解释一遍,“不久前有军情从邺城传来,袁家二子互相残杀,双双死亡,河北重臣共举刘备为主。刘备整顿军务,调幽州关羽前来,并残卒五万,目前共有十万军据守邺城,只待我军前去。”
曹操点点头,起身将一册书简递给众人,其中更加详细,道:“袁家二子同室操戈,竟双双殒命,孤不信,此必为刘玄德奸计也,其后迅速夺取河北,实在令人赞叹。”
荀攸展开书简,为大伙解释道:“刘备虽然以强横的手段镇压了河北,但毕竟来历不明,时日尚短,民心未附,近日以来,不断有不服他刘备统治的袁家旧部弃暗投明,归顺在主公帐下。”
边上有将校上前,乃吕旷、吕翔、焦触、张南等人,多是袁尚麾下部将。袁谭乃是袁尚所杀,袁谭部将与刘备矛盾不大,但袁尚部将就不同了,虽假经赵云之手,但其中太过蹊跷,有智之士都能看出端倪,只怕和刘备脱不了干系。
这些人,各带其部来投,或为三五千人,或为万人,大大补充了曹军兵力不足的近况。
而刘备为之削减,一来一回,更加平衡,且刘备麾下兵马新得,人心不齐,还要分兵去防守两翼之兵,耿佳佳削弱。
现在的情况,还是曹操占优。
“刘备潜龙也,此孤该提早想到才对,奈何智短,一时无备,竟让刘玄德坐拥其成,错失良机,孤深恨之!”曹操咬牙切齿怒斥了一声,“眼下被其坐享其成,与孤大军抗衡,我军该如何行事?”
曹操不能不恨,一个没有统一的河北就在他的执掌之间,然而现在这么大的变数出来,河北便不再好取,就算河北能取,也必然费力淘神,后面还有林凡追着屁股打来,为之奈何?
都怪前段时间的那场雨雪,耽搁了进兵!
月前曹操还不曾怪罪那场雨雪,可现在,不怪罪不行了。
“刘玄德也是人杰,此番被他用计,袁家二子根本不能与之抗衡,此景也在情理之中,冬日风雪极大,不便用兵,刘备选择的时间也恰到好处,看来是费了一番苦心,只能等春发在用兵了。”荀攸先说明了情况,而后却改口道:“此时我们虽失先手,但仔细想想,情况却也没有那么糟。”
曹操惊喜问道:“公达可有策教我?”
荀攸点点头:“邺城忽遭大乱,本有机会继承大统的两人全都死了,说给旁人一听如何能信?刘备虽编造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现场,但河北内外也绝非蠢人,如何不知是他刘备使诈,依我之见,袁家旧部必定不服,就算刘备强行镇压,也没有与他同心者。而现在,袁家旧部之中或有表面顺从之人,实则各怀鬼胎,虚与委蛇,只待机会来临,便借机生事。刘备此举,反而将河北文武士族推向我们。”
曹操也点头,刘备此事虽做的密切,但也疑点重重,河北众人岂能心服?反而人心不齐,投向自己。
荀攸再言道:“我等虽冬寒不能用兵,但也不是毫无作为,在河北之中也能干点事情不是。。。。。。”
荀攸说的隐秘又好笑,曹操也懂了,洒然一笑,“公达是说?”
“实话实说即可!”
荀攸打了个哑谜,曹操也笑,当即下密令行动去了。
“只可惜邺城坚固,不好取得!”曹操微微沉吟道:“本初在邺城经营多年,城大且坚,层层加固,我军粮草不足,刘备若以此为守,只怕消耗半年之久,而后我等必然要撤军。”
这确实是个棘手之处,河北人心不齐,此刻正是机会,若曹操攻邺城不下,退兵的话,将留给刘备大把的时间清除异己,稳固河北,再一次攻打时就不容易了。
说到底,这是他曹军的通病了,每次出征,都必须把粮草问题算在其中,且是重中之重。
“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河北!”荀攸咬牙切齿,立下大目标,“往复再来便难如登天,自取灭亡。如此,不如等不久春发后,调左右两翼偏军斜向至邺城,拼死也要拿下邺城!”
以前分兵是计,现在合兵也是计,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可一时而论。
曹操点点头,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却有旁边吕旷、吕翔对视一眼,齐齐出列道:“末将有一策,能为主公解忧!”
“速速说来!”曹操急令。
“邺城之中有马延、张顗两人,原与我等一般,为三公子部将,本欲同来效力于曹公帐下,只是略一思量,唯恐刘备在邺城之中逍遥法外,特留他两人在邺城之中,只待曹公去时,愿为内应,内外合击擒杀刘备。”
曹操听了大喜,没想到还有这一出,厚言慰藉两人,袁家旧将均有赏赐。
第588章 称帝之说()
刘备在邺城之中摘了桃子的消息传到南阳,林凡已经快笑疯了。
江东原本定下的战略规划,便是隔岸观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江东在蜀中大败之后,这进度就跟不上了,只能看曹操快人一步。
可上天垂怜,为这场隔岸观火再续了一段时间,如此,两者情况再次反转,该林凡走在前面了。
至于能续多少时间,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就看刘备的本事了。
此次变数的出现,让林凡赞叹一句刘备的同时,不得不感慨历史的必然性。
历史上刘备也是背地里摘了桃子的人。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就其形势而言,该是曹操据北,孙权据南,隔江而望,共争大统。
可刘备还是崛起了,从孙权手上摘了桃子,硬生生地将两国对立的局面改为三足鼎立。
“刘玄德果非常人也!”林凡笑着赞了一句,而后,林凡下令江淮的周瑜与汝南的孙策,让他两跟防守的曹军搞点摩擦出来,声援刘备。
曹军有三十万兵,却只用十五万兵马攻河北,在南线布防了十五万兵马以阻江东,但就算如此,刘备还是势弱,比不上曹操。
刘备从下等马一跃而成中等马,已经算是厉害的了,但没有时间的发展,怎么样都与曹操这上等马没法比的。
不仅如此,林凡还放出消息,欲与刘备结为盟友,共破曹操,派出谋士沿水路而上,与刘备商议结盟。
其实意义不大,只是想恶心曹操一下。
另外,林凡公然反叛汉室,自成系统,数出汉室的三十七宗罪,由麾下文采斐然者共同编排,洋洋洒洒写了过万字的汉室罪诏,传播天下。
林凡将其下文武各更弦易辙,不以汉室之名。将其地正式冠名为陈,与汉室决裂。
其实,这也是林凡早就想好了的,治下之土广泛,再称为江东已经不妥,而且快要进兵关中了,关中乃古秦之地,民风悍勇且执拗,未必会对江东、吴、楚等名买帐。
而林凡也不想再用吴、楚之名。
“师兄啊,孤可就只能帮你到这了!”
然而此举一下,陈地境内各处议论纷纷,死忠汉室者纷纷起草文书,刀诛笔伐林凡,做乱云云。
对于这,林凡也是有准备的,虚与委蛇与正是撕破脸皮毕竟不同,这十数年间,林凡也在不停给属下贯彻汉失其鹿,天下共逐的道理,对手下贤才多有明示暗示,对这说法也熟悉,些许年长之人对此心有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总会好的,而一些年轻人,则更加渴望功绩,对林凡此举还有推动作用。
总体来说,林凡麾下损失不大,但也不是没有,地方上中层阶级争议不断,不少反叛,被林凡用兵镇压了。
最可惜的只有一人,便是和洽,和洽以年长为由,辞官归去,让林凡好不可惜。
和洽为官清廉,清和干理,素有政绩,在林凡麾下众文臣中也能排前列,可现在也分道扬镳了。
林凡再三劝解,可和洽不恋权势,年岁也高,执意离去,林凡也无法,只能顺着他意思了。
此事揭过不提,更有甚者,还有人建言称王,甚至称帝。
杜袭、裴潜等人年轻有为,在林凡说了封地为陈后,上言谏道:“主公崛起于危难之中,而有大汉之半,今风雨飘摇之际,主公何不趁势而起,坐鼎称王。”
华歆、阚泽等人更加胆大,华歆却是抚掌大笑起来,而后高声喝道:“既然主公已经不承认汉室,何不自立旗号,改弦更张,重建国号?”
华歆一言既出,满堂皆惊,但惊讶之后,也没过多反抗,都是细细思考。
东汉乃至三国这段时间之中想要称帝的行为并不少见,头一号便是袁术,直接问了臣子称帝的意见。
袁绍也是这样,偷偷吩咐了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私下对袁绍说:“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
其中的意思和袁术的差不多,都是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
袁绍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言论,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唯恐露出马脚,不得已令人杀了耿苞。
而曹操也被臣子谏言称帝,只是他没有答应,只是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要解释一点,古代有国中国,曹操在此建魏国,却继续依存于汉室之下,并不曾叛国自立。
刘备与孙权都是如此,在曹丕称帝之后,两人才相继称帝。
刘焉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自不用说,历史上各大诸侯,全都被建言称帝过。
说个不为人知的,就连张鲁都有心思做个汉宁王。只是占据了汉中一块地方,只是在地下挖到了一块玉印,臣下就要尊张鲁为汉宁王。幸好张鲁身边的阎圃劝谏道:“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於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张鲁才没有实行。
实际上,历史上三国建号的时期是相对晚一点的,这里面全是因为曹操,时机早就到了,曹操却没有称帝的意思,给耽搁下来了。曹操都没有动作,孙权与刘备自然不敢说话。
要不然,三国建号的时间还得提早十数年才是!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曹操亦忠亦奸的本性来,曹丕篡汉不久,孙权与刘备就相继篡汉自立,就心性而言,根本比不上曹操
抛过历史不谈,就说当下,也已经到了建国称帝的时机了,东汉末年持续了近乎二十年,小诸侯被悉数淘汰,大诸侯就只剩两三个,汉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足,就算被推翻也不会造成太多的波澜。
说的再简单点,拿以前时代做比,现在已经不是春秋,已经到了战国。
不过,林凡来自后世,对于称帝这个看似很有吸引力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眷恋,看过了太多朝代更替,看过了太多豪杰变成一抔黄土,兴致乏乏,驳回了臣下之说。
第589章 荆襄书院()
临近襄阳的地方,有一座山,名为岳麓山,岳麓山上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书院,名为荆襄书院。
书院里也有很多名人,院长便是司马徽,表字德操,号为水镜先生。
天下第一流的书院自然是颍川书院,而司马徽恰好也是出自颍川书院,治学多年,却逢天下大乱,于是来到荆州避祸。
与他一同的还有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千数,恰逢刘表办学,将这些人安尉赈赡,皆得资全。
司马徽遂起立学校,在这岳麓山上办下了荆襄书院,其选址在岳麓山上可不简单啊,在山上盖建房舍可不是个简单活。
幸好有志同道合的几人,皆是荆襄之中的大家族中人,出钱出力,将荆襄书院设立起来,其中就有荆襄庞家之庞德公,黄家之黄承彦,虽不是一直在书院之中,但也常来教学。
司马徽为主,在荆襄书院中办学,可能现在还名声不显,但只要再过十余年,就能呈现荆襄学子遍天下的盛况。
司马徽能开荆襄书院,并将其办成和颍川学院一般无二的学术圣地,足见其能。
具体都有哪些人?
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崔钧崔州平,徐庶徐元直,庞统庞士元,诸葛亮诸葛孔明,这些广为人熟知的自然无需赘述,却还有几人,也是贤才。
向朗、刘廙、李仁、尹默等,各个日后都是挑大梁的重量级人物。如此说来,司马徽简直就是三国时代荆襄地区教父级别的人物。
向朗后来追随刘备入川,官任巴西太守。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盛赞一个叫向宠的官员,“将军向宠,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这个向宠就是向朗的侄儿。只可惜好友马谡兵败街亭,畏罪潜逃,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一怒之下,不顾老同学的情谊,摘了向朗的官帽。
刘廙可是曹魏的大牌人物。七岁时在课堂上捣蛋,司马徽正在讲易经,又气又急,摸了摸刘廙的头,骂道,“小子,小子!‘黄中贯里’,难道你不知道吗?”意思是骂刘廙不懂事。归附曹操之后,受到重用。曹丕篡位之时,刘廙扬言要以死相抗,可谓是大汉帝国的纯臣。
李仁,吴国官吏,末帝孙皓时为侍中。
尹默博学多才,在诸葛亮北伐之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