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正道:“吾不笑汝,而笑自己不识人,才落得如此下场。”

    林凡再问道:“何为不识人?”

    “杀便杀,何必多问!”

    “吾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又带兵多年,汝这条诈降计,只好瞒别人,如何瞒得吾!”

    “某真心来投,竟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怜,两头皆不做好,活该我法孝直有此下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毋需多言!”

    过了许久,林凡见法正面不改色,才变得笑语相接,急忙令左右将法正绳索打开,再请法正上坐。

    “先前所言不过相戏尔,还请孝直不要放在心上。”法正来投,林凡大喜所望,接着道:“若孝直真心来投,我必以上卿待你,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

    法正恢复平淡神情,拜首道:“某等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耳。”

    而后,林凡令取美酒佳酿为法正压惊。正喝间,却突然有军士来报,紧急情报。

    传令兵也是心思灵活之人,见帐中还有不认识的人,不敢说话,法正笑道:“孟达率一万大军驰援剑阁而来,我在他军中为吏,行至半途,却秘密前来见卫将军,此番有军情来报,必是孟达率军来援消息。”

    林凡也令传令兵将消息说出来,一听,果然是这消息。

    林凡在军中设下酒宴,推杯换盏,两人就是一阵胡扯,天南地北,林凡在法正身上,看到的是漫漫的智者气息,谈吐诙谐幽默,引经据典,才华横溢。

    席罢,法正就要回军中,林凡再三挽留。

    “若此时不归,事恐泄漏!”法正再三推辞。

    良久,法正乃去,林凡将其亲自送至营外,赐以金帛无数,法正也不受。

第535章 刘备作为() 
今日帐中,林凡无数次试探法正,可法正的神情也没半点差错。

    起初,林凡与法正悠哉谈话,法正却有些急了,这是其一。

    其二,刘晔出来说法正诈降一事,一开始法正还是淡然模样,而后就因为刘晔诋毁他法家而变得略微愤怒,但因为不敢招惹刘晔又活生生止住了。

    其三,林凡推法正出去斩首,法正起初是淡然模样,好似看破了林凡是试探他,等鬼门关上走一通后,又变的愤怒,好似受了委屈的小愤青,也让林凡看出法正年轻不够稳重的一面。

    一幕一幕,就似一个不得志的年轻人跳槽到自己麾下,而展开的正常反应。

    没有不解,没有惊吓,没有紧张,没有顾虑!

    不仅是林凡在观察法正,就连贾诩也在,刚才帐中贾诩一声不发,隐藏了下来,暗地里却一直在观察着法正。

    林凡问贾诩道:“可曾看出异常!”

    贾诩摇摇头,“看似并无异常,属下也看不透法孝直!”

    老狐狸也有看不透的人,林凡轻笑。

    最终帮他做出决断的还是那份百人签字的书册,上面的人大都是刘备入川投降了刘备的。这些人,也和刘璋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这就是奇怪的一点,事情还能这么巧?

    要是这份名单上出现王累或是黄权的名字,那林凡也能第一时间认定法正是来诈降的。

    说话间,林凡就做出了判断,他法正能降刘玄德,为何就不能降我林子瞻?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另一边的战场,中州地界,官渡之外。

    建安八年五月十五日夜,夜色晴朗,月明星壤,官渡之战打了也有两年时间了,进程和蜀中之战差不多,袁绍与曹操两军相互杀伐,各有胜负。

    而此时的偏军军营,刘备军帐中,却也在上演着一幕背主行窃的好戏!

    刘备坐在军帐中几案边,铺开一张布帛,斟酌了良久方才落笔。

    汉幽州牧、骠骑将军刘备拜上丞相曹公:

    备盖受袁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河北四州之地战河南圣地,两者相差不多,然丞相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袁本初不能敌者,唯丞相者也,袁本初擅听谣言,偏怀浅戆,自负其能,用人不明,其下郭、逢等辈,有过不罚;张郃、沮授等人,有功不赏。实乃败途也。备北归袁绍,现悔之晚矣,正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一应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

    斟酌了许久,刘备才写好搁下笔,将自己印绶重重按上去,将布帛上的墨迹吹干,小心翼翼的卷了起来,召来孙乾道:“公祐,此行还得你去走一趟,秘密前往曹营,说愿为内应一事。记得万事小心,切勿走漏了风声。”

    “在下定不负主公所托!”孙乾躬身行礼,退出帐外。

    而另一边,刘备对麾下的小将潘璋也有吩咐,“文珪,你也该往邺城走一趟了,切记小心行事,你若深陷其中,我也救不了你。。。。。”

    “末将明白!”潘璋招呼一声,退往帐外。

    袁绍与曹操相持已久,就胜负之数而言,还得袁绍更大一些,这与他的计划也不相符。张昭也是无奈,他也有些小看袁绍了。

    袁绍纵然心底里有许多猜疑,用人不明,可依旧是家大业大,比屋连甍,战争打到最后,拼的就是家底。曹操战损五万人,而袁绍战损十万人,打到最后,胜利的依旧是袁绍。

    为此,刘备明白,需要自己发力做些小伎俩,才能打破平衡了,他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派遣潘璋回邺城之中。。。。。。听说许攸家里人犯事被正直的审配抓了,最近许攸有向大公子袁谭靠拢的痕迹,审配此举也是吓唬许攸,让他小心做决定。

    不过,若是许攸家里人死在了牢狱之中,那就好看了!

    第二,就是刘备派孙乾去曹操营中当说客,说刘备愿为内应之事。

    不过不到不得已的境地,刘备也不愿意亲自出身,在他的计划中,许攸才是关键,许攸若能忍得住,才该他刘备登场。

    为此,刘备连信件都不想给曹操送去,更别说将自己印绶留在上头了,这些都是证据,万一被发现举报出来,反而大事不妙。

    不过这也是证物,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曹操相信。

    等孙乾与潘璋走后,关羽才低声道:“大哥,小弟还是觉得此事不妥。”

    张飞大声的附和道:“二哥言之有理。大哥,大战将起,我等缺做背主之事,尤为不耻”

    “三弟住嘴!”刘备厉声打断了张飞,“如今营中袁绍耳目众多,你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么?”

    张飞气的瞪眼,狠狠的叹了一口气,硬生生把剩下的话吞了回去。

    刘备压低了声音道:“二位贤弟,此事已经我深思熟虑,并无不妥之处。眼前的情形,袁曹二人的优劣高下一目了然。曹操虽有白马与延津的胜利,然而其兵马之数依旧处于绝对劣势,若是让袁绍赢了,我等再无翻身之地。”

    刘备沉默了片刻,“此时此刻,我等也该为自己着想了。。。。”

    掐着深夜时候,孙乾悄悄离开了袁军军营,而后潜伏许久,照着以前就做好的军卒规划,避开一些人多之地,小心谨慎地到了曹营。

    此时的官渡之中,曹军军营,中军大帐,孙乾被当成了奸细抓进来,见了曹操之面,说了刘备愿为内应之事。

    “可有凭证?”曹操笑着一问。

    孙乾献上刘备书册,是一张上好的布帛,上面刘备的左将军印绶看的清楚,曹操细读两句,将布帛重新卷好,塞进袖中,淡淡的道:“公祐先生深夜来访,辛苦了。”

    孙乾躬身行礼道:“为了我家主公与丞相的大事,在下不敢怠慢,谈不上辛苦。”

    “刘幽州本在吾帐下听命,却趁机逃到了袁绍处,而今又要从袁绍处逃回吾处,岂不可笑?此莫非袁绍使计诈我?”说着,曹操的声音中平添一丝寒意,“如今两军对圆,相持周旋,可就论声势而言,袁本初也大过我曹孟德,刘备岂能弃大投小,殊为不智。其中缘故,委实令人费解,不知先生能否为某解惑?”

第536章 许攸降曹() 
孙乾上前一步道:“这有何难,以我家主公之见,袁本初虽声势浩大,却毕竟经白马与延津两败,恐胜不过丞相!”

    曹操沉吟了片刻道:“某虽侥幸取得白马和延津之胜,但却依旧是敌强我弱的形势,先生此来这说法,是否太多牵强了?”

    “古来征战,岂能以兵力而论!”孙乾没有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反而侃侃而谈,口吐金莲,言中带风。

    “丞相可知巨鹿之战?”

    秦末汉初时,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国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大战,而最终胜出。

    曹操当然知道,略滞片刻,点了点头道:“此时某自然知道。”

    孙乾笑了笑,“嗟乎!袁绍其规恢较大矣,却疏而无略。虽卒连幽并青冀,横制天下之半,其下却是冗杂,材勇不效命,智谋贡多策,猜忌自用,潜怀不轨,稽失事机,且其幼长倒置祸起骨肉,必为他人忿兵犯顺折衂以死,家声委地咸其自取也。”

    “丞相却不同!”孙乾目光灼灼看向曹操,“丞相之纵横,当吐纳中州,鞭笞河朔,猛将厉于雕鹗,谋臣盛于云雨,从容啸咤,有席卷八荒之心,固以震倘肆椋熏灼宇宙者,丞相也!”

    被人猛夸,曹操也高兴,嘴角藏不住的笑意。

    孙乾再说到:“我家主公认人颇清,袁绍决计敌不过丞相,故特此危急之时前来投效,以保性命!”

    孙乾也是一代大才,有着无与伦比的说客之姿,用词恰当,诙谐不失辉弘。

    “既然吾胜过袁本初多矣,为何刘玄德昔日要弃我而去,反去投袁本初?”曹操话锋一转,“公佑先生,也莫谈此等闲话了,刘幽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有承天之志,安能复为之下乎?”

    “丞相虽是权臣,有欺君之罪,却与董卓、李郭其人不同。”孙乾毫无避讳,“而袁绍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本朝自恒灵以来,皇权衰微,因无力弹压天下诸侯,故有董卓、李郭之乱。丞相虽为权臣,却正当时,时将乱矣,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丞相也!”

    “我家主公虽有大志,汉室贵胄,兴兵朔野,却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天下?奔波谦、瓒之间,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时至久矣,使君才明,其无角逐之材,更无羁旅之地,国小人夷,无复昔勇。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异心?乘袁绍之政衰,特此来投!”

    言罢,曹操与孙乾两人对视两眼,曹操眼神极厉,而孙乾也不怯,就定定看着。

    曹操盯着孙乾的眼睛,许久才道:“谢公佑先生如此坦诚,刘使君心思深沉,令某不敢妄下定论。”

    孙乾不动声色的回应道:“刘使君不敢与敌,一一嘱咐在下与曹公说,在下也不敢有所隐瞒,一心来投,万勿生疑。”

    曹操慨然起身,取出身边宝刀,道:“此刀名为百辟,雀纹,某年间所铸五柄宝刀之一,今就赠与刘使君,刘使君若真心来投,绝不负他,某今日也做下承诺,愿与刘使君结为同盟,共破袁绍!”

    “多谢丞相!”孙乾恭恭敬敬的单膝跪下。

    孙乾离开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曹操倚在桌上问帐下的谋臣武将道:“关于刘备来投之事,诸位有什么看法?”

    荀攸捋须哂笑道:“刘备英主之姿,威而有恩,宽宏而有大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投醪抚寒含蓼问疾哉,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今名为投效,实则使计,主公不可不防!”

    “他刘玄德能骗我什么?若使计来在诈降,我只需防备妥当,另出一营规划他军即可,无需多疑。如今情况,我等既要避与袁绍战,且因粮草不足不能多做拖延,与刘备虚与委蛇,反而能从中取利,岂不美哉!”

    众人见曹操神色清醒,知道曹操明白此事,也不用多劝,只有郭嘉依旧再说。

    “刘备此时来说投效之事,必有图谋。”郭嘉微微皱眉,“然嘉此刻却看不透刘备所谋,实在危险。”

    对于郭嘉这等谋主来说,再危急的形势都不能使他担忧,只有未知的才是最恐惧的。

    “奉孝所言不错,刘备从来就是钻营的高手,这次恐怕是又想出了什么小伎俩。”曹操无奈的叹息一声。

    郭嘉回过神来,知道自己过于敏感了,随即又玩笑道:“以我来看,丞相的百辟刀看来是要不回来了。”

    “不过一刀罢了!”曹操也笑,“若能收刘备之心,百辟刀就算建功,若不能,不过一刀而已,失了也不可惜。”

    。。。。。。。。。。。。

    这就是曹操的长处了,不以宝物为重,却重人才。

    不过,他的百辟刀注定是收不回来了,而刘备做下的第二手准备也不必施为了。

    因为许攸已经动了。

    许攸家里人被锒铛下狱,终究惹怒了许攸,许攸一时不岔,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忙报入寨中。

    曹操争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两人互相寒暄两句,各诉衷肠,许攸问道:“曹公今军粮尚有几何?”

    曹操眼睛一转,“可支一年。”

    许攸笑道:“恐未必。”

    “有半年耳!”

    许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道:“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

    “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

    许攸笑道:“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曹操亦笑,“岂不闻兵不厌诈!”

    曹操见许攸就在跟前,说了实话也不怕他透漏出去,就说了实话,附耳低言道:“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许攸大声喊道:“休瞒我!粮已尽矣!”

    曹操苦笑道:“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

    “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

    曹操问计,许攸终究还是说出了那个千古绝计。

    乌巢劫粮!!!

第537章 乌巢烧粮() 
许攸是否真心来投?

    若是袁绍之计,被其骗到乌巢,则大军如入险地,必然要损兵折将,有可能要全部折损在乌巢,而就算少数兵马讨回来,恐怕也守不住官渡。之后被袁绍追着屁股赶,恐怕自己的势力尽失,天下再无曹操其人。

    而另一方面,假如许攸说的是真的,那此次乌巢烧粮就是个绝佳的机会,这机会要抓不住,曹操自己都得可惜死。

    两种结果,曹操现在也没决断。

    由不得曹操不怀疑,许攸在袁绍手下做的好好地,却突然毫无征兆地来投自己,曹操第一时间就想着有诈。

    。。。。。。。。。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官渡之战已经僵持了两年多时间了。

    任谁都疲倦了,曹操军粮所剩无几。

    此时,曹操在做着最后的决断。

    中军大帐中,面前的几案上还有一封信。

    这是曹操在粮草无几的时候,发往陈留问荀彧的一封信。这是他养成的习惯了,不管在什么地方,遇事不决总会发书信去问荀彧,不管隔的多远都是如此。

    曹操问是否应该退兵,荀彧也在差不多十日之后有了回信。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