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宁州江山-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江都大营,因为李默遇刺陷入昏迷后失踪,副都统韩江山在监军使詹孝图在支持下暂代都统之职,同时急报朝廷请求裁夺。

    诏书很快就下达江都,鉴于都统李默积劳成疾,皇帝特恩准其回太原养病,江都军政皆由韩江山负责。

    南征大计亦全由韩江山全权谋划。

    皇帝只有一个要求:在武隆元年到来之前,拿下润州,为此次南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临阵换将,素来是兵家大忌,又因李默去的蹊跷更添了许多狐疑。

    驻守江都的胡志庸和朱梅森就充满了不满,胡志庸甚至公然质疑究竟是谁刺杀的李默。

    距离所定日子越来越近,军中的狐疑气氛却越来越浓,韩江上果断决定立即展开渡江作战,免得夜长梦多。

    和庆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十万夏军分三路在六合、乌江、濡须口三地强渡长江。

    江南大震。

    (本章完)

第518章 反转() 
    刚刚下过一场雪,大地白茫茫的一片。

    太原东郊灵安寺的后山。

    姜鸢搀扶着李默走在孤寂的雪地里,皮靴踩在雪上,咯吱咯吱作响。

    山顶有一个亭子,据此远眺。

    天气很好,视野很棒。

    姜鸢喘了两口气,对李默说:“这里比宁州还要冷。”

    李默道:“是啊,但我更怕宁州的冬天,宁州的冬天真的很难熬。”

    姜鸢道:“是啊,宁州那会儿你很穷,穷的吃不饱,穿不暖,当然害怕冬天。现在就不同啦,现在是锦衣玉食,还怕什么呢。”

    李默摘下手套握紧了姜鸢的手,说:“这一次让你失望了。”

    姜鸢抿嘴一笑,紧紧挽着他的胳膊,身体贴向他。

    “不管怎么样,你还是以前的你,在我的眼里,你没有变。”

    李默拍拍她的手欣慰笑了。

    ……

    江南,润州。

    雪还在下,今年的雪特别大,地上已经一层白。

    韩江上登上东城楼,手扶着女墙向北眺望,滚滚江水在寒冬里不知疲倦地奔流着。

    向南,则被一座小山阻挡了视线。

    渡江之战进行的很顺利,这首先得益于李默的精心准备,也与韩江上的果决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也是分不开的。

    他的确是军事方面的天才,润州的那点兵力还真的难不倒他。

    润州秦家媾和不成,就一把火烧了润州跑到苏州去了。

    李默担心北方军队难捱江南的酷热,所以拟定了元旦前渡江,据守江边要塞,待二三月再进军的总策略。

    一般而言,江南人畏惧严寒,他们是不会选择在大雪天用兵的,更何况和庆元年的这场雪又是出奇的暴虐。

    但这样的雪对来自北方的夏军来说原本也不算什么,韩江上丝毫没有放在眼里,他决定立即向南追击。

    不过韩江上的这道命令还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渡江之战虽然成功了,但伤亡也十分惨重。六合、乌江、濡须口三处平均用力,造成主次不分,兵力配备失当。渡江过程中,朱梅森的强大舰队在润州的江面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了三天,而亟需水军掩护的六合段渡江大军却遭遇江南水军的强力截击,损失之重创开战以来之最。

    渡江成功之后兵力使用上仍然失误连连,这导致濡须口的西路军在渡江之后遭遇江南军优势兵力的围攻,损失过半,溃败下来。

    三路大军中唯有从乌江镇渡江的中路军表现尚可,却也因为缺乏其余两路军的配合,打的很苦,应天之战,一度打的十分凶险,若非秦太后的侄儿江南大将秦颂最后关头精神崩溃弃师而逃动摇了军心,胜负其实未可知。

    这一仗可谓惨胜,骄横的夏军见识了江南的顽强、坚韧,而江南军也打出了信心,从此解除了对夏军的恐惧。

    忧心匆匆的詹孝图劝阻韩江上:“穷寇莫追,不如缓一缓。”

    韩江上道:“兵贵神速,耽搁不得。若是监军大人认为韩某判断有误,可以上呈陛下裁决。但在陛下诏令到来之前,请恕韩某不能从命。”

    詹孝图听了这话,心里很不高兴,但他却还是说:“不,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主将、监军职分不同,行军打仗方面还是你说了算,我只是提一提我的意见。”

    韩江上也不想跟他多啰嗦。

    作为南征主力的胡志庸部,在李默莫名其妙的被人刺伤,又莫名其妙的失踪,乃至莫名其妙的回到了太原一事,内心十分不满。

    他也越来越看不上韩江上的骄横跋扈,本想着渡江作战结束后就称病回太原,不伺候了。却没想到攻占润州这座空城之后,韩江上还要继续向南。

    “这小子简直是疯了,润州被烧成了一座空城,大冬天的根本呆不了人,向南进军,吃什么喝什么?以战养战,亏他想得出来。江南是人老秦家的,早坚壁清野了,会让你找到粮食?而且江南土著对咱们骨子里充满敌意,孤军冒进,简直是自寻死路!”

    “大哥,那咱们怎么办,要不干脆不伺候了,回河东找晋王去?”

    这话引起了众将的共鸣,自渡江以来上馆镇每每被当做主力使用,所有的硬仗都有他们的份,伤亡累累,补给却是各军中最差的,将士们的不满可想而知。此时只要胡志庸松松劲,便是神仙老子也挽留不住。

    不过胡志庸虽然牢骚满腹,但到底不会那么短视。

    李默走了,韩江上代理江都都统,是这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果然敢犯禁的话,杀他还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

    他敢动自己吗?

    他有什么不敢的。

    韩江上这个人虽然出自晋王门下,但跟晋王并不亲,跟他就更是隔着一层关系了,如今又攀上了高枝儿,难保不对自己下黑手。

    此刻抗命,只有一条路——哗变。

    但这么做,行吗?

    他想了想,道:“咱们来江南,是奉晋王的军令,代表的是晋王的脸面,固然要走也要走的堂堂正正。我的意思是咱们打下常州,扫清南下的通道,这也算是咱们仁至义尽了,至于以后的事,咱们就不管他了,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

    众人纷纷赞同。

    ……

    江都,景园。

    自李默在此被行刺后,这里就变成了卢飞燕姐妹的牢笼。

    她们此刻的身份是行刺大夏太师的凶手,为此她们彻底失去了自由,不分昼夜接受无休止的审讯。

    饱受酷刑的姐妹俩只求速死,但死现在也成了一种奢望。

    监军使亲军营的那些审讯高手们让她们真正地懂得了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看看的已经是元旦了,往年这个时候宫里总是喜气洋洋,充满了欢乐,但今年,这里这花团锦簇的庭院里却充斥着冰冷和肃杀。

    卢飞燕蜷缩在墙角的草堆里,她身上衣衫单薄,浑身是伤,冰冷的牢房让她瑟瑟发动。

    她不惧怕死,甚至对死亡有一种病态的渴望,但她知道他们不会让她如愿的。

    她所能做的只有苟延残喘,接受更痛苦的折磨。

    但最近两天的情况似乎有一些不同,看守她们的人显得很焦躁很慌乱,骨子里透着不安。

    怎么会这样,难道他杀回来了?

    这又怎么可能呢,他本是个志大才疏的懦弱之辈,在他鼎盛的时候尚且成了他们的阶下囚,现在区区一介阶下囚,苟延残喘而已,又哪来的翻盘的机会呢。

    不,这不可能。

    但除此之外,又该用什么来解释眼下的诡异呢。

    女人的直觉往往是很敏锐的。

    敏锐的直觉触及了真相,但这冰冷的真相却让她更加痛苦。

    但此刻的痛与先前又有所不同,此刻的痛更多的是身体上的,因为她又有了希望。

    在这无边的苦海中哪怕一丝一缕的幻想也能支撑一个人活下去啊。

    她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

    忽然有一天,她在冰冷的囚室里瑟瑟发抖,苦苦煎熬的时候,厚重的牢房的门忽然打开了,一束光透了进来。

    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是他,真的是他!

    他冲了过来,颤抖着的双手扶住了她,含着热泪说:“爱妃,你受苦了。”

    卢飞燕的泪水一瞬间就夺眶而出,深情无比地叫了句:陛下——

    就昏死了过去。

    这一切的奇迹肇始于常州城下,负责主攻任务的上馆镇像是受了诅咒一样,处处被守军压制着,察觉到诡异的胡志庸亲临一线察看,不想却被一支流矢射伤左眼。

    战斗暂时中止。

    得知胡志庸受伤之后,韩江上非但没有半句抚慰之词,反而扬言要以贻误战机之罪修理胡志庸。

    上馆镇的士卒当晚就哗变了。

    守城的江南军马立即抓住时机进行了大反攻。

    夏军的溃败从那一刻正式开始。

    几乎是常州溃败的同时,驻守在江都的江南四营主将几乎同时接到一条谣言:韩江上因战败而恼羞成怒,发誓要斩尽江南降将。

    留守江都的韩江上爱将郑福春几乎在同时间给四营主将送来请柬,邀请他们参加饮宴,名目是他艳福无边,在江都遇到了真爱。

    四营主将私下一合计,这理由编造的实在是太拙劣了,这完全是侮辱他们的智商嘛。

    谁都知道江南战局未完,战时娶妻纳妾,怕是李默也不敢吧。

    四人一串联,决定反了。

    此刻驻守江都的夏军有五万人,其中三万人是李默改编的江都降卒,其余夏军各部中除了郑福春部,其余都是辎重军和老弱伤病。

    军力对比对反水有利,若是再来个猝然发难,几乎是十拿九稳。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准确的。

    几乎一夜之间,江都就光复了。

    策划者救出了他们的皇帝,斩杀了侮辱他们的郑福春。不过让四人唏嘘感慨的是郑福春有可能是真的准备请客的。

    郑福春是宁州时的老将,年过四旬尚未婚娶,老母因此积劳成疾。江都大户之女陈伶伶感其恩德,自荐枕席。韩江上获知此事后,特许郑福春在江都娶妻。

    萧敬腾感觉自己简直是做了一场梦,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皇帝居然还有咸鱼翻身的一天。

    他从混沌中清醒过来后,忽然对军国大事失去了兴趣,他唯一惦念的是他的爱妃。

    他的爱妃为了贞洁,不顾性命的行刺李默。

    还居然把那个大魔头刺伤了。

    若非李默伤重回避,他焉有咸鱼翻身的一天。

    她是他的福星,他重生的恩人。

    所以在他走出牢笼后,就直接去了景园,去救他的爱妃。

    卢飞燕终于清醒了过来,她一眼看到了天堂,然后看到了她的皇帝。

    皇帝握着她的手,柔声说道:“爱妃,这真像一场梦啊。”

    卢飞燕笑了,然后也握紧了皇帝的手,说:“噩梦醒来,便是晴天。”

    在这一刻,皇帝变成了她的男人,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

    ……

    因为胡志庸的事,李默不得不提前迁回太原晋王府。

    此时,江南战事已经结束,渡江的六万夏军仅有两万人自池州渡江回到江北,其余的四万人或战死或被俘或投降。

    至于失败的原因,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了常州城下胡志庸部的哗变。

    正是上馆镇的哗变才导致了常州惨败,那那场惨败却是此后一连串大溃败的滥觞。

    至于促成胡志庸叛变的原因,则几乎没有人去理会。

    渡江回到江北的两万夏军里有半数隶属胡志庸的上馆镇。

    自常州哗变后,他率部离开战场,折转向西试图从太平一带渡江,遭遇江南军阻击后,则逆流而上在池州以东强度长江,摆脱了追兵。

    他现在面临的处境很艰难,萧敬腾恢复江都后,庐州叛将再度反水,淮西重镇再次回到萧梁的手里,夏军北归之路被切断了。

    两万残兵归属不同的阵营,主帅韩江上不知所踪,群龙无首,指望其突破重重障碍回到太原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默也想过让胡志庸丢下军队独自回来,但胡志庸却不肯抛弃追随他多年的老兄弟,不肯离开军队。

    “一旦萧敬腾回过神来,重兵进驻庐州,铁壁合围,后果不堪设想。要想保全上馆镇,眼下只有一个办法了……”

    这个办法是什么,众人心知肚明,但都不肯明说。

    李默揉了揉鼻子,对徐文胜说:“安排人尽快跟他们取得联系,事不宜迟。”

    徐文胜道:“事关重大,我还是亲自去走一趟。”

    小七道:“还是我去吧,你个文人哪走的了远路。”

    李默便对小七道:“你去,我就不写书信了,叫他暂时忍耐。我会照顾好他的家人。”

    另一边对徐文胜道:“你立即启程去长安,务必把他的家眷都接过来。”

    胡志庸走投无路,只能暂时归顺江陵,以图保全。而一旦投敌,他就成了大夏的罪人,他的家眷就会陷入危险,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接到太原来,由李默庇护起来。

    徐文胜立即起身出发。

    小七也对李默说:“我去了。留神长安方面。”

    李默道:“何必你说,我自会小心留意,倒是你要多加小心。保重。”

    (本章完)

第519章 以狼为尊() 
    长安,西苑,马球场,烟尘滚滚,数十匹骏马往来奔驰。

    他们不是在打马球,而是以搞马球训练为借口在进行战斗队形操练。

    这在宫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皇帝对兵部几所高等军校很不满意,厌恶其浓厚的官僚气息,因此决心亲手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以应对日渐严峻的草原形势。

    军队需要军官,跑马场上的这些年轻人就是他亲手挑拣出来的预备军官,皇帝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狼崽子”。

    虎是百兽之王,但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是以狼为尊。

    不过皇帝也知道他的狼崽子们还都太年轻,成长还需要一个阶段。他不愿意做拔苗助长的事,他有的是耐心。

    一名青年军官走过来,报告皇帝一个消息。

    皇帝随之便离开了尘土飞扬的马球场,骑马回到太极宫。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不喜欢未央宫,但也不喜欢大明宫,他住进了太极宫。

    太极宫里有个叫讲武堂的地方,距离勤政殿约一里。

    背山面湖,四周绿树环抱,独得一份清静。

    讲武堂的正殿里侯着几位青年军官,皇帝匆匆忙忙从西苑回来就是来接见他们。

    为首的是一位身材修长的年轻军官,他双脚并立,鞠躬为礼。这是宁睿钦定的新式军礼,军人身披甲胄,行跪拜礼很不方便,也有损威严,所以宁睿规定除非重大庆典或极正式的场合,其他时候,军人以鞠躬礼为标准礼仪。

    标准动作是双脚并拢,立正,然后鞠躬。

    这项礼仪推行以来受到军中诸多年轻人的欢迎,但也遭致各方保守势力的馋毁。他们斥之为目无君长,不伦不类。

    他们这些话可不是背着皇帝私下议论的,而是公然在朝堂上嚷嚷。这让宁睿十分恼火,皇帝决心已定,决心强力推行新礼仪,公开场合更是亲身示范。

    “中明,你回来啦。”

    禁军中郎将宋中明是宁睿的同窗好友,出身世家,二人交情莫逆,过去是形影不离。在宁睿被定为太子后,宋中明投笔从戎,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