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右北平内本就人心不安,士气低沉,单经、邹丹执意要领军出城寻找公孙瓒,公孙续也拦不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二人领着本部人马出城,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外的乌丸军见到右北平军马近万出城,竟然也不来相攻营寨,而是直接向东面荒野而去。
丘力居得到斥候回信,立即召集各部首领到自己帐中商讨对策,言道:“右北平出军一万,向东而去,必是前去搜寻救援公孙瓒,然此军一走,右北平守军必定锐减空虚,诸位认为我军应该趁势攻城?还是引军追杀这出城之军?”
鲜卑军首领之一的轲比能闻言,连忙出列言道:“盟主,右北平虽乃幽州第一坚城,然如今我联军将其包围数日,城中必定惶惶惊恐数日,想必已是上下军民皆是身心俱疲,此时攻城必有收获,待攻入城中、占据城池,则整个幽州必定震动,臣服于我联军威势之下。”
轲比能作为鲜卑军的首领之一,此次联合进攻幽燕,并不像乌丸族一样与公孙瓒有私仇,非杀公孙瓒不可。他轲比能对公孙瓒的性命并不是绝对看重,他更在乎的是幽州各城的得失,唯有打破城池、掠夺城中仓禀物资,才是此时南下幽州的鲜卑军的最重任务。
在轲比能等一干鲜卑军首领中,他们只需要在幽州掠走大批物资就行,待返回草原之后,他们鲜卑族可凭借这批掠夺的物资,极大的扩增鲜卑族各部军的实力,如此才能抵抗住匈奴人的东进侵略。
但是乌丸人却不同,他们可不是仅仅想着破城劫掠一波就结束了,他们要的是彻底灭亡公孙瓒、灭亡公孙军,若是在攻城之战中,白白耗损了太多的兵力,以至于后继无力,而未能全灭公孙军,若日后公孙军恢复元气、卷土重来复仇的话,那岂非是功亏一篑、自寻灭亡。
正是如此原因,帐中乌丸一方的首领乌延却是站出,言道:“不可!不可!攻城之时非我军之擅长,此时强攻右北平城池,必以失败为结局,反而白白损失帐下勇士,令军伍士气受挫。”
“盟主,依我之见,既然右北平城内敢有人领军出城东去,必是前往搜寻公孙瓒,若让此军与公孙瓒会合,援护公孙瓒返回右北平,则后果不堪设想!”乌延急切得看着丘力居言道,“因此我军必须在这支出城军队接引公孙瓒之前,将其围杀在旷野之中!”
乌延的话语说到了丘力居的心坎中,他虽是知道右北平城内上下人心惶惶,城头上的守军虽是人数不多,但却是日夜严防守备,想要攻取城池,也绝非一件易事。
因此,丘力居只能慢慢等待,等待他埋在城中的邢举,找准时机配合他,伺机里因外和,夺取城池,如此才是最为稳妥。
而最让丘力居担心的并不是右北平攻取不下,而是公孙瓒的得失,根据他从子蹋顿的回报,蹋顿虽是引军数千追击公孙瓒两日两夜,但是却依旧未能彻底追上截住公孙瓒。
就在今日中午时分,公孙瓒依旧没有被蹋顿领军截杀住,而是被堵进了右北平与辽西的交界之地,一处名为白狼山脉的荒郊丛林之中。
这白狼山脉占地方圆二十多里,草木丛生,树林弥补,野兽横行,公孙瓒领人遁入其中,蹋顿想要追截就更是难了,不过蹋顿却是不敢有一丝放弃的心,亦是分拨军马将白狼山脉西线封堵住,防止公孙瓒绕出白狼山,向西撤逃回右北平。
除了在西面布下大军拦截之外,蹋顿更是亲自领军进入白狼山,誓死也要拿下藏匿在山林中的公孙瓒。
(本章完)
第193章 狐奴山()
单经和邹丹领军出城向东,还未行过数十里,就被丘力居引着数万乌丸军包围截杀,双方自是二话不言,直接引军相互交兵而战。
单经、邹丹二人都是沙场宿将,和乌丸军也打过无数次交道,此战中,虽是乌丸军人数众多,几乎是他们的三倍,但二人对乌丸军的军势实力,却是毫不惊恐,没有一丝撤退的想法。
双方硬战相交,持续战斗了一个昼日后,各自皆是损失无数。
单经、邹丹二人帐下,士卒损失超过四千人,而乌丸军也留下了六七千具尸体,彼此皆是重损。
可是就在这天色入夜之后,双方却是都未罢兵,依旧不断交战,不断僵持。
原来,单经、邹丹二人虽是损失无数,却没有一丝撤返回城的意思,而是继续向东又行了十数里,领军登上了一处山岗,并在此构建防御营寨,准备等次日天亮,再继续向东行进,即便在漫无边际的乌丸军环视之下,他二人也要去搜寻援救公孙瓒。
二人的意图意志,乌丸军岂能料想不到,他们决不能让二人与公孙瓒有相遇的机会,因此即便入夜,却依旧将二人之军紧紧包围,并且大点火把篝火等物,将黑夜照得通明,并且连夜攻打山岗,试欲将二人彻底断绝在此。
双方就这样持续战斗到了第二日下午,单经、邹丹的防御终于支撑不住,被乌丸军攻上了山岗,双方在山岗上又展开了数个时辰的白刃血战后,单经、邹丹终于因为兵力与乌丸军的悬殊差距,在这小小的山岗上,被彻底全军剿灭。
此战以二人之军全军覆没为结局,对乌丸军而言,本是一场极大的胜利,因为这可是公孙瓒入幽以来后,乌丸军第一次全灭过公孙军过五千人的一场大型战斗。
但是全灭了二人之军后,乌丸军却没有一丝胜利之喜,只因为单经、邹丹二人,给他们的冲击力实在太大。
二人之军虽是被全灭,但是亦让乌丸军折损了近两万的兵马,二人之军那至死不降、誓死以战的狠劲儿,令乌丸军上下皆有些心有余悸。
乌丸人不懂,新败蓟城的公孙军,失去了公孙瓒指挥的公孙军,为何还能有如此胆气战力?
这一刻,丘力居等乌丸族首领,更是明白了公孙军为何这几年能纵横幽燕,无人能挡,原来即便没有公孙瓒统领,这些公孙军本身依旧还是一头凶悍嗜人的猛兽。
不过,没有公孙瓒的统领,这头嗜人凶兽就好似没有利爪,虽然尚能够用利齿咬人,但是却少了身怀利爪的诸多灵动、威胁。
因此,丘力居更不能让公孙瓒活着回到右北平,他再次置令蹋顿,让蹋顿务必将公孙瓒带回,无论死活。
……
渔阳。
又经过几日的赶路,丁靖等人终于走出了右北平地界,正式进入了渔阳境内。
此时,丁靖依旧和另外三个羌骑士卒抬着担架,担架上依旧躺着公孙月,唯一不同的是,公孙月的身旁还放着一个襁褓,襁褓中正是丁靖的女儿丁幽。
行不过几里,前方探路的两名羌骑突然返回,立即向丁靖报告道:“主公,前方十里处,有两拨人马正在交战!”
丁靖闻言一惊,问道:“是何人马在交战?双方各有多少人数?”
两名羌骑连忙回道:“看双方盔甲制式,应该是公孙军和乌丸军在交战,公孙军一方的人数只有千余骑,乌丸军却是有三千多骑。”
听到二骑的回答,丁靖心中亦是惊骇,想不到前方竟然有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在战斗,而且瞧这交战样式,丁靖大概已经能料到,乌丸军的兵锋战火,肯定已经蔓延到了渔阳地界,距离涿郡、蓟城也不是很远了。
想到此处,丁靖也有些担心涿县和蓟城的情况,不知道自己不在的情况下,二城能否挡住乌丸军的来犯,若这二城中的任何一城出现闪失,对丁靖而言,都是一场颠覆性的巨大麻烦。
就在丁靖思虑涿县和蓟城的情况之时,一旁的随行羌骑却亦是担忧,连忙向丁靖请示道:“主公,前方兵事交乱,我等是否要绕路?”
丁靖闻言后,立即收回思绪,将心思放到了前方战事之上,随即转身看向公孙月,言道:“你有没有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信物?就是那种公孙军一见之后,就能看出东西主人是谁的物件。”
公孙月闻言一愣,疑惑的看向丁靖,问道:“你想干嘛?”
“实不相瞒,我等现在这种情况,在这兵乱丛生的情况下,自保能力太低,因此我想聚拢收编一帮公孙军,率领他们和我等一齐向西,如此我等也更加安全一些。”丁靖也不隐瞒,直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而要让公孙军直接信服听从于我,我只能用你的名义来号令他们了。”
听到丁靖的解释,公孙月也彻底明白了,心中亦是觉得丁靖此自保之举,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公孙月左手缓缓往自己衣襟内探去,从中摸索出一块军令,缓缓交予到丁靖的手中。
丁靖接过这块军令,却见这军令造型寻常,只是正面用金丝镶镀这“公孙”二字,除此之外,便别无特色区别。
“此是何物?”丁靖拿着军令端详,嘴里好奇问道。
公孙月轻声解释道:“此乃我公孙家的家令,全幽州就我父与我各有一块,凭借此令,可号令统领幽州任意一支公孙军。”
听完公孙月解释,丁靖整个人都惊呆了,想不到自己手里的这块令牌,竟然还存有如此权力,简直比一枚幽州牧的州牧令,都还要有用。
“公孙瓒看来真的是十分在乎你这个女儿,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你,就不怕此令丢失,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么?”丁靖看着这块令牌,有些唏嘘惊讶的说道。
公孙月闻言后,却是没有回答,似乎从没想过这令牌会丢失,因为她一直将此令当做贴身之物携带,若非此时情况不同,她才不会拿出来呢。
得到令牌信物后,丁靖也不再拖延,依旧留下三人保护公孙月和丁幽,而他自己则引着两名探路羌骑向前,往那前方交战之处而去。
(本章完)
第194章 绝死之决()
渔阳郡,南六十里,平谷城。
平谷城的驻军司马杨夏,自三日之前,便发现有无数难民残户,不停的向平谷城聚集,这些难民拖家带口、哀嚎不止,其中还有一些人身负刀箭伤势,显然是遭到兵祸殃及。
杨夏知道,最近渔阳各地皆有乌丸军肆掠,不少村镇已经遭了秧,他本以为如此兵况,渔阳城和右北平城的将军们,必定不会放任不管。
因此杨夏便按照昔年胡人南掠的情况,每日紧守城池避战,只等公孙军主力驱逐打退乌丸军的来犯。
在杨夏的记忆里,自从他从军之后,自从公孙瓒来到幽州之后,乌丸人胆敢犯境幽州,就必遭到公孙瓒等白马义从的雷霆反击,并且公孙瓒还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令乌丸军付出更多的代价。
因此,虽然知道乌丸军已经侵犯进入渔阳境内,然而杨夏却是一点也不担心,他知道乌丸军嚣张不了多久,就一定会被公孙瓒领军杀退,届时兵祸消去,这帮聚来的难民,自会各自返回原地,恢复农耕日常。
但是让杨夏没有想到的是,他等待了接近十日,依旧不见往平谷城聚集的难民,有任何减少的态势,甚至在平谷城附近十数里的地方,已经有不少乌丸军斥候前来窥探,意图不轨。
杨夏知道,这次情况可能不同了,乌丸军迟迟不见退意,反而愈发增多、南下更深,显然是公孙军并未击退此次乌丸军的来犯。
虽然杨夏依旧想不通为何会是如此?为何与自己预料的不同?难道是白马义从败了?
杨夏胡思乱想着,可平谷城外的情况,也容不得他多想了,只因为城外聚拢的难民数量,已经超过两万人了,而平谷只是一座小城,城中人口不过七八千,仓储粮食根本不够赈济城外的难民,若要维持城内城外的粮食补给,就必须前往郡治渔阳求粮。
只是,城外的乌丸军斥候游骑不少,显然在平谷附近,就有一支人数众多的乌丸军,若是渔阳供给粮草,想要运回平谷,也绝非易事。
如今平谷城内只有守军两千,且多是耕卒,并非全是常规正军战兵,这样的守军用来维持城内秩序,看守防护城墙,兴许还有点战力,可到了野外战斗,那就是和乌合之众没什么区别了,战斗力根本无法保证。
除了城外乌丸军虽是可能造成的威胁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杨夏也不敢保证前往渔阳求粮,是否会有效果。如今兵荒马乱的,从黄巾之乱,到入冀之战,再到不久前的幽州内战,连续数年的战乱不断,幽州这块贫瘠之地,早就被搜刮的接近见骨,别说平谷这等小城的官仓都几乎见底,就连渔阳、蓟城、右北平这等幽州大城,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即便如此,杨夏也不可能放弃,他不可能关闭城门停止赈济,放任城外的难民自生自灭,那样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因此,杨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那就是领军占领狐奴山,以此山为依据,便可以肃清平谷至渔阳的道路,保证二城沿途道路的安全。
只要保证了这条道路的安全,无论是渔阳运粮至平谷,还是平谷分流难民去渔阳,都绝对是稳妥。
因此,杨夏立刻派人将攻占狐奴山的事情通报渔阳,可渔阳此时也处于焦头烂额之中,邹丹调走过半兵力和粮草前往救援右北平,留给渔阳的都是一帮老弱萎靡之军,所幸渔阳城中的辎重粮草还有不少,虽是已经有不少流民难民聚拢在渔阳城外,却还能再支持数万人食用个把月。
如今渔阳自守维稳尚是不足,又何有兵力再来占据狐奴城呢?
得知此况后,杨夏自己也惊讶万分,并且他也知道了右北平城此时也是情况危急,否则渔阳不可能抽调兵力去支援右北平。
既然渔阳不能派兵占据狐奴山,那为了保证二城通道畅通安定的话,也就只有他杨夏自己领军去占据狐奴山了。
平谷城守军只有两千,杨夏留下五百人交给县丞留在城中,他自己则亲自引着剩余的一千五百人,穿甲备齐后便立即出城,朝着狐奴山而去。
令杨夏想不到的是,当他带人赶到狐奴山的时候,狐奴山竟然已经被乌丸军给占据了。
而这支乌丸军占据狐奴山的目的也简单,和杨夏的想法相同,就是要控制这条平谷和渔阳的连接道路,切断二城的相互协助援护。以此保证在渔阳境内的乌丸军,可以肆意掠夺各个村镇乡里,避免各城内的汉军出城袭扰救援。
此时,杨夏看着狐奴山上军骑漫布,营帐聚集,估算了山上兵马,最少也有两千人,而就凭着杨夏此时手底下的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攻夺狐奴山。
如此情况,杨夏也是无奈万分,鸡蛋碰石头的事情,他没有勇气去干,识时务的他选择了撤退,打算等回到平谷城后,再想应对策略。
可是杨夏想撤走,却没那么容易,自从杨夏靠近狐奴山之时,狐奴山周围的乌丸军斥候游骑,就已经发现了他们,并且将此事回禀到了狐奴山上。
狐奴山上的乌丸军,见到杨夏想要领军撤走,便立即倾兵下山,向着杨夏之军而来。
乌丸军骑兵众多,速度极快,而杨夏之军本就是平谷小城的守军,军中多是步卒,行动不如骑军。
因此,乌丸军不刻就追上了杨夏之军,并且毫无犹豫的向着杨夏军冲锋杀来,声势浩荡,似乎要将杨夏军全部赶尽杀绝。
杨夏从军多年,昔年也曾是精军悍卒,也立下不少战功,才晋升有了今日的守军司马之职。
因此,杨夏的领兵识势之能,还是有些不错的。
见到乌丸军冲锋杀来,杨夏军之卒虽是大多慌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