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攸再次大笑,说道:“二公子,三公子的狡诈无信,难道身为兄长的你,还不清楚么?”
(本章完)
第638章 灭袁尚、吞青州()
被许攸这样一说,袁熙也不禁纠结了起来,因为正如许攸所言,他的三弟袁尚,还真是一个反复无常、狡诈阴险之人。
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他袁熙没少被自己这个三弟诓骗,甚至就在不久之前的弓高城,他还刚刚被袁尚欺骗过一次呢。
如今兄弟二人为了争夺青州,已经彼此大战了无数场,早就是形同陌路、水火不容了。
这种情况下,袁熙真的很难相信袁尚,万一袁尚和兖州曹操站到了一起,那他袁熙将死无葬身之地也!
此刻,许攸的目光也始终停留在袁熙身上,他一直都在观察袁熙的神色反应,在见到袁熙面露苍白之后,许攸怎会看不出袁熙心中的忧虑?
当即,许攸又趁热打铁,继续言道:“二公子,只要你帮曹公打败袁尚,那么青州的平原、济南、乐安三郡,曹公愿意划分给二公子统治。”
“如此,不但青州近半地界仍旧属于二公子你的,而且还能帮二公子铲除袁尚这个敌患,可谓一石二鸟也!”
随着许攸话音一落,袁熙的呼吸也不禁急促了许多,显然他对许攸的话语有些心动了。
只是,袁熙仍旧没有立即答应许攸,而是反问道:“许攸,如果我没有答应你的话,你是不是就会转而前往袁尚的营帐,去撺掇袁尚那厮呢?”
听着袁熙的疑问,许攸也不隐瞒,直接言道:“二公子,我也不欺瞒你,如果你拒绝了我的话,那么我的确回去袁尚那里。”
“因为,曹公早就垂涎青州许久,只要二位公子不除掉一个的话,那么曹公想要踏入青州半步,恐怕不太容易啊!”
见许攸如此直言不讳,袁熙也是面色一怒,大喝道:“许攸,你如此对我说话,难道就不怕我让人将你拖下去斩了么!?”
“哈哈哈~”
许攸闻言却是大笑,言道:“二公子杀了我又有何用?难道我死了之后,曹公的军队就不会再染指青州么?”
“若不是我许攸更加亲赖二公子你,我有岂会跟你商量这么久?以曹公的兖州军之威,难道不能席卷青州么?”
听着许攸这样的话语,袁熙只觉得背后一股冷寒,脑海里也是一片绝望。
正如许攸所言的一样,他袁熙和袁尚麾下的兵马,不过都是些从河北战场退撤出来的残兵败将,这样的兵马虽然并非土鸡瓦狗,但是想要阻挡精锐的兖州军,却也是痴人说梦罢了。
此刻,摆在袁熙面前的情况,也就只剩下答应合作了,因为不这样做的话,等待他袁熙的只会是灭亡。
当即,袁熙向许攸服软,言道:“好吧!如果灭了袁尚之后,曹公真的不会对我动兵,那我愿意帮助曹公齐攻袁尚!”
终于,许攸的脸上也露出微笑,言道:“二公子放心,曹公贵为当朝司空,他的言行全都是代表着朝廷,因此曹公绝不会食言的!”
听许攸这么说后,袁熙也安定了许多,当即答应了许攸,和杀入青州的兖州军,一起夹攻袁尚军。
面对这样的联合进攻,到了这个地步的袁尚军,又哪里有一点反抗之力。
仅仅不到半个月,袁尚军就被歼灭无数,只剩下袁尚亲领着两三千人,困守在青州的东朝阳。
眼见着结局已定,郭图也前来急见袁尚,劝说道:“大将军,如今我们已经大势已去了,再继续反抗下去也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开城向兖州投降,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听着郭图的劝言,袁尚的神色也是死白一片,他想不到自己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不过,虽然袁尚早已经心灰意冷,但是对于郭图劝他投降的建议,他却是没有一点采纳的兴趣。
“休要再劝!”
袁尚冷哼了一声后,直接拒绝了郭图的劝言,言道:“公则,我贵为大将军,又岂有向曹操投降的道理?!”
郭图闻言一愣,心中不禁懊恼,叹道:“大将军,保住性命才是要事啊!”
对于郭图的坚持,袁尚却是不再理睬,只是冷毅地看着围在城外的兖州军和袁熙军,准备在东朝阳死战到底。
两天之后,东朝阳的城门终于失陷,成片成海的兖州军冲入城中。
如此情况之下,留在袁尚身旁的将士,除了部分死忠之外,几乎全部另谋生路、就地投降。
而袁尚身边的郭图,本想趁机投降兖州军,却遭遇到杀红了眼的乱军,不幸死于乱刀之下。
当战事结束之后,兖州军在东朝阳的城守府中,发现了一具焦黑的尸体,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却发现这具尸体的主人就是袁尚。
显然,在城门被破的时候,绝望无助的袁尚,也只能选择自焚而亡。
就这样,继承了袁绍基业后嗣的袁尚,竟然就这样消弭于乱世了,其解决比起其父亲袁绍,居然显得更加令人唏嘘。
而当袁尚军被彻底铲除之后,曹操也没有对袁熙继续动手,却是按照此前的约定,将青州的一些城郡,分给了袁熙统御。
只是,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袁熙能够得到的地盘,应该是平原、济南、乐安三地,可到了最后,曹操分给袁熙的地盘,只有一块小小的平原而已。
当结果只是如此之后,袁熙又岂能心中服气,当即赫然叫骂道:“曹操,怎能如此言而无信?我必起兵伐之,以报这欺诈之仇!”
“二公子,千万别冲动啊!”
“二公子,如今曹操麾下兵马雄壮、士气强盛,我军绝不是其对手,若是冒然引兵相攻,简直是以卵击石啊!”
被曹操戏耍欺瞒的袁熙,正准备对曹操展开进攻之时,其麾下的将校们,当即激烈地劝阻。
见麾下将校如此怯战,袁熙可谓是又怒又恼,只觉得胸口怨恨难平,恨不得吐出一团火焰来。
最后,面对强大的曹操,袁熙还是选择了忍受,只能领着自己麾下的残兵败将,退至平原郡的地界。
而自此之后,袁绍残存的实力,也只剩下袁熙罢了,而困守在平原的袁熙,早已经失去了翻身的资本,等待他的也不过是消弭罢了。
(本章完)
第639章 定鼎河北()
就在曹操派大军席卷青州之时,河北的并州军也在进行着最后的收尾工作。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渤海之地就被丁靖全部攻下,而现在需要丁靖亟待解决的,就是对这场争夺河北霸权的战后安抚事宜。
好在河北根基本就厚重,再加上丁靖在战争之时,已经刻意避免大规模的战争破坏,所以河北的战后重建工作,却并非令人手足无措。
在钟繇等一干内政官吏的殚精竭力之下,河北的局势很快就恢复了稳定。
因此,除了少数的顽固分子依旧在伺机捣乱之外,大部分的袁绍旧势力,都已经认清了现实,选择了臣服于丁靖的统治。
而在河北局势逐渐稳定之后,丁靖任命张郃、徐荣分别为魏郡太守和渤海太守,各自屯驻于邺城和南皮城。
至于其他各部兵马,则不再河北屯留,而是让全部返回各自的驻地,着手准备开春的播种屯田事宜。
只是,麾下的兵马可以离开,但是丁靖自己却不能离开,他至少还要在河北待上一年,等河北彻底稳住之后,才能抽身回并州。
当然,在尽领河北之地后,摆在丁靖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军政中心是否要选择转移到邺城来?
在没能彻底拿下冀州之前,丁靖的根基在并州,所以他的军政中心就在太原郡的晋阳城。
而现在已经拿下了整个冀州,那么他丁靖麾下最富饶的地方,便不止是太原郡这一个地方了。
冀州的魏郡和渤海郡,与太原郡相比起来,可是一点也不差的。
甚至从人口因素上而言,魏郡和渤海是真正的人口富足,比太原的先天条件要好上太多了。
尤其是魏郡这个地方,更是位于河北正中位置,对河北各地的政令发布也有一定地理优势。
正是如此,丁靖才会犹豫不定,思考着要不要将军政中心,从太原转移到邺城而来。
当然,军政中心的转移,可不止是简单的行政地点的变换。
这甚至可能影响丁靖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如果军政中心转移到邺城来,那么丁靖接下来的战略中心,也必定以邺城为基点开始向外扩散,其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必定是中原地带。
因此,如果丁靖将军政中心转移到邺城,最先感到压力巨大的,无疑就是占据大片中原之地的曹操了。
而以曹操的性格和眼光,其到时候必定会屯重兵于黄河南岸,和河北的丁靖行程战略对峙之势。
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双方很可能就会擦枪走火,爆发出一场生死对决的大战出来。
只是,在如今这个时候,虽然丁靖已经拥有了整个河北,但是却并非是高枕无忧。
如今河北虽然平定,但是潜伏在暗处的袁绍旧势力,却是还有许多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些隐患,至少要花上两三年才行。
另外,丁靖还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草原之上的匈奴各部落,也已经被於夫罗强势统一。
甚至连刚刚崛起的鲜卑人,也在这一年内被匈奴打得节节败退,如今不得不向东面的深山老林退撤。
面对如此强悍的匈奴人,丁靖又岂能漠视不理?毕竟就在数年之前,他还刚刚让匈奴人折戟并州,料来匈奴人一定回来复仇的。
而根据北方传来的消息,如今匈奴人已经屯兵在朔方和五原一带,其确实呈现出了南下复仇的姿态。
此外,在幽州留守的阎柔,也传来消息,说有匈奴使者往来乌丸各部,想联合乌丸各部共同出兵南下。
只是,对于匈奴使者的联合之意,在幽州地带的各部乌丸,却是没有一点答应的兴趣,因为他们早就臣服在了丁靖的兵威之下,现在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必要和匈奴去搞事呢?
只是,幽州的乌丸虽然不合匈奴搞事,但是难免辽东残存的乌丸,不会借机搞事啊!
所以,丁靖接下来的目标,并不是中原的曹操,很可能是草原上的匈奴人。
综合各种因素和条件,把军政中心从太原转移到邺城的想法,最后还是被丁靖彻底否定了。
虽然邺城比起太原,是一个更加适合作为“首都”的地方,但是太原和邺城比起来,却对北方的延伸性更深,对于迎战草原匈奴来说,显得更加合适。
……
在丁靖留在邺城稳定冀州局势的这段日子里,为了处理一些日常军政事务,丁靖不得不在邺城设置了一些临时办事处,将麾下的文武暂时转移到邺城来办事。
而为了照顾丁靖的日常生活,丁母也派了一些家中仆人前来邺城,而带领这些仆人前来邺城,则是对邺城无比熟悉的甄宓。
自从甄宓到了邺城之后,丁靖在邺城的休息之地,也从每日办公的府衙,转移到了甄家在邺城购置的大宅。
原来,在甄宓来邺城之前,丁靖在邺城并未置办府邸,他堂堂一个河北霸主,每天睡觉休息的地方,居然不是在军帐,就是在办公的府衙,着实令人万万没想到。
而随着甄宓的到来,丁靖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就不说每日有人照顾起居事宜了,连晚上睡觉之时,也有个老婆帮忙暖床,简直让丁靖大感幸福。
然而,丁靖的幸福日子并没有持续几个月,便再次迎来了结束。
因为两道紧急军情,正重重地摆在丁靖的面前,这两封军情之中,一封来自丁靖最关心的北方,另一封则是来自于西方的关中。
正如丁靖所料,开春之后,草原上的匈奴人果然动了,其大批军马沿着并州和幽州的北部边界,展开了迅猛的南下之势。
除了匈奴人的动作在之外,丁靖却万万没有想到,占据关中的吕布,居然在半个月前出兵潼关,一副准备挺兵北上进攻并州的态势。
一时间,丁靖的西、北两面,都面临上了严重的压力。
好在屯兵河东的徐晃,早就做足了完全的准备,所以面对吕布的突然兵锋,河东之地已经是守备完善,让吕布短时间内难以攻入并州。
至于北方的匈奴人,也暂时被挡在了边塞险关之外,一时间也造成不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完)
第640章 轻重缓急()
面对观众和匈奴几乎同时的进犯,丁靖甚至一度认为吕布和於夫罗相互勾结了起来。
只是,当丁靖派人仔细打探之后,却发现於夫罗和吕布的进犯,彼此间并无一点配合呼应,只是刚好凑到了同一个时间罢了。
既然二者并非彼此勾结,那么丁靖也能算是微微放心了,不过他的内心依旧凝重。
无论是吕布还是於夫罗,若是单独前来冒犯的话,丁靖有十足的把握解决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而当二者同时来犯之时,情况却显得有些麻烦了。
虽然丁靖现在实力还算雄厚,但是要同时对付这两个强敌,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情况甚至比当初对付袁绍时还要危急。
如此情况之下,丁靖也觉得有些难办,当即叫来麾下的文武前来商议对策。
“诸位,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如今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吕布和於夫罗,二人皆不是泛泛之辈,该如何对付是好?”
待文武们到来之后,丁靖直接开门见山,将现在的情况传达给了众人,随后便向众人问计道。
弄清了情况之后,众文武也不禁沉思了起来,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突然,张绣直接站了起来,向丁靖提议道:“主公,如今我们坐拥整个河北,帐下军将钱粮皆是充沛,哪怕吕布、於夫罗共同来犯,也能周全应对。”
“因此,主公也不必瞻前顾后,直接集结兵马齐聚并州,再继续分兵两路,一路北击匈奴,另一路西攻吕布。”
“以我军现在的实力,就算是双管齐下,想要两路得胜也不是问题!”张绣自信无比地言道。
听着张绣的建议,在场不少文武,都不禁欣然点头。
显然,将袁绍的渤海攻占之后,丁靖麾下的这帮文武,大都仍然沉浸在胜利的余韵之中,对于兵战的态度依旧保持着自信满满,觉得自军已经无敌于天下了。
然而,丁靖却很清楚自己麾下的情况,对现在的丁靖军而言,想要同时对付吕布和於夫罗二者的来犯,的确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可是,战无定局、兵无稳势,丁靖虽然对自己麾下的军队很有自信,可是沙场之上实在胜负难料,谁知道两面开战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尤其是面对吕布和於夫罗这样的凶人,一旦战局有失的话,这河北的稳定局势,很可能一下子功亏一篑。
就在丁靖准备说出自己的担忧之时,堂中的沮授却是站了出来,言道:“张绣将军斗志可嘉,但是却有些冒失了!”
听到沮授的言语,包括丁靖、张绣在内,所有人都忍不住看向沮授。
“公与(沮授字)有何见解?”丁靖连忙对着沮授问道。
沮授点了点头,当即言道:“我军刚刚定鼎河北,可称为乘胜之师,可与吕布军和匈奴人比起来,却并非无敌于人也!”
“吕布新领关中,其麾下将校之骁勇,恐怕不弱于我军;而於夫罗总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