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想在上面写首诗,最后想想算了,让灵儿在上面画了幅画,灵儿笑着嘻嘻的画好,找来很长的一段细绳,扯着在岸边跑,风筝还真是飞了起来,摇晃着上了高空。

    这时候河岸的大路上有很多马车来来往往,都是出游的人们,有的走的快了,有的走的慢了,挤挤吵吵,热闹一片,偶尔有惊了的马车撞上其他家的马车,乱哄哄的一阵忙乱,倒是挡住了路。

    后面有人大声的叫嚷着:

    “还不让开,也不看看是谁家的马车,竟敢挡道。”

第24章 白玉谁家郎(七)() 
“闲杂人等,还不让开,寿王府的车驾也敢阻拦!”

    后面跟上的是一个庞大的车队,十几辆车,近百十个丫鬟、仆人跟在马车旁边,鲜衣怒马,蔚为壮观。

    走在最前面的奴仆呵斥着堵住道路的前面的马车,随后有仆人上去挥鞭抽打受惊的马匹。

    呵斥声、鞭打声、马嘶声,一时间响起,道路更加乱了。

    这时候从后面的马车上下来一人,大约二十岁年纪,身穿紫色大科绫罗斜领袍衫,腰缠玉带,面如白玉。看到前面自家奴仆在挥鞭赶人,说道:

    “住手,休得扰民。把拦路的马车赶到边上就好了。”

    一众奴仆连忙住了鞭子,上前拽住受惊的马车,拉到路旁。这时候其实已经有不少的人在刚才被鞭子抽打到了,看着眼前的架势不敢吭声,默默的拉住马车,从中间让开了道路。

    那年轻人看了看四周,没有说话,正要上车的时候,从刚才受惊的马车上面下来一个女子,杏黄绸衫,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白玉步摇,伶俐地从马车上跳下来,边上早有丫鬟上前扶住。

    估计是刚才马车受惊在车上受到颠簸,云髻略微有些凌乱。这女子从车上下来,两脚站在地上踩了踩,吐了口气,看着扶住自己的丫鬟说道:

    “以后让赶车的仆人小心点,冲撞了贵人看他怎么收拾。”

    抬头看到正要上车的年轻人,走上几步,施礼说道:

    “奴家急着去参加牡丹花赛,所有让人赶车赶的急了些,没想到马儿受惊,倒是耽误了贵人的行程。”

    那年轻人回头看时,眼前的女子容姿丰逸,面似圆月,娥眉巧画,肤如凝脂,端得是一个美人。

    那人看着这女子,说道:

    “小娘子也要参加那牡丹花赛吗?不知是谁家的的参赛队伍?”

    “洛阳杨家。家叔杨玄珪。”那女子答道。

    年轻人有些疑惑,边上有人上前小声道:

    “杨玄珪为河南府士曹,从七品的小吏。听说家中有一位侄女艳绝洛阳城,相必就是眼前这位。”

    那年轻人仔细的看了看眼前的女子,顿了一下说道:

    “某乃李瑁,正好也是去往凝碧池,不如小娘子随我一同去。”

    女子半蹲行了一礼,说道:

    “车上尚有家中长辈,不敢耽误了贵人的路程。”说完退后几步让出了路来。

    李瑁又看了那女子几眼,上车命人起程前往凝碧池而去。

    待李瑁的车马走远以后,那女子皱鼻“哼”了一声,走到马车前面说道:

    “二姐,人已经走了。”

    马车上的车帘掀开,一个女子从里面露出头来,一眼看去容貌也极美:

    “吓死我了。玉娘,刚才那人是谁?”

    “好像叫李瑁,不知道是谁,管他呢,我们还是赶紧去花会赛场吧,叔父还在那里等着呢。”

    “嗯。你让仆人们看一下,看看另外一辆车上的牡丹是不是损毁了。坏了的话就误了大事了。”

    “哦。”女子吩咐了丫鬟过去看,不一会儿丫鬟回说:

    “好着呢,花农用泥封的好好的。”

    那女子放下心来,随后上了马车,众人也朝凝碧池方向去了。

    其实在刚才混乱的时候,李清已经注意到这里,让灵儿把风筝放下来,过来看热闹。听刚才的年轻人自称李瑁,李清心里暗道,难道这人就是寿王,李隆基的第十八子,被称为十八郎的李瑁?那女子自称洛阳杨玄珪家,难道被称为“玉娘”的这女子就是杨玉环?

    呵呵,不会这么巧吧。两人不是应该在咸宜公主的婚礼上才认识的嘛?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随后禀明了武惠妃,武惠妃求得李隆基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两人成就了一段后来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滋味的婚姻。

    这时候的杨玉环看着伶俐乖巧,好像对李瑁也不怎么感兴趣,不知道李瑁是否对其一见钟情。

    双方的马车离开以后,道路变得通畅起来。李清这时候在想,随后的牡丹花魁赛不知道谁能夺冠,没想到这杨家竟然也有参赛的牡丹入了前十,不知是否能与闻名的宋家、魏家的牡丹一争高下。如果是选美的话,估计杨玉环可能夺得花魁,但是牡丹花赛可是看牡丹花的好坏。

    牡丹花赛的正式会场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因为是李隆基特意批准了在凝碧池举行,参加的大都是皇室、官员,除了十只参赛的人家,只有部分的世家、大商贾得以去到凝碧池的赛场。像李清这样的商人家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虽说很多人入了神都苑,但大多还是过来春游观光,难得的机会能领略皇家园林的风采。所以今天的神都苑内到处都是人,在李清看来恍惚有着后世游赏旅游景点的样子。

    正在感概中,从路旁走过的一辆马车在过去不远处停了下来,好像有人从马车的窗口往外看了一下,随即叫过奴仆说了几句。

    那奴仆往李清的方向看了看,随后走了过来,来到李清面前说道:

    “没有想到在这里见到小郎君。我家大郎路过,想请小郎君过去说句话。”

    李清看了看那奴仆,才想起来是昨天晚上诗会上请他去主船上的那人,是郑家的管家。车上的应该是郑远明。

    正想着,郑远明从前面的马车上下来,笑着走了过来:

    “没想到二郎好雅兴,是跟了家人一起来的吗?”

    李清说道:

    “没有想到在这里遇见郑公子,今天陪着家中老太太过来游园。这是去往花会赛场?”

    “嗯,家父受邀前去,某所以跟了来。昨天二郎走后,张相倒是对二郎赞叹有加。今天正好张相也在场,不如随我一起去,说不定还能见到张相。”

    正说着,李瑞走过来,看到郑远明,大喜,高兴的说道:

    “真是幸会,在这里见到郑兄,李某正想着什么时候去府上拜访一下,没想到今天就遇到了,哈哈。”

    “李兄也在呀,听说家中长辈也在,我能去拜见一下吗?”郑远明看到李瑞,面上亲切无比,仿佛是多年的之交好友。这也许就是商家的特质,不管对方是什么地位,总之多多结交应该是没有什么坏处的。虽然处在郑家的位置上能用到李瑞的地方很少,但是在表面上还是显得熟稔亲近,其实李瑞在郑远明的心中倒是完全没有李清的印象高,所以才会看到李清停下来说上一句。

    随后郑远明在李瑞的引导下上前见了老太太和李仁济,郑远明说了些恭维了话,大致是瑞兄商才了得,必能成为一方巨贾。对李清很是赞赏,自叹才华比不过小小年纪的李清,把个老太太哄得开心的不得了。与李仁济说了几句生意上的话,随后问道:

    “某正好去凝碧池参加花会赛,正要邀请清郎君一起去,还请老人家准许。”

    老太太那里会说不同意。知道郑家在洛阳城名声显赫,又是世家出身,自己家是没有办法比的。虽说李清还小,但是能随郑远明去花会赛上见识见识也不错。

    “哈哈,奴家那里能不准许。清儿还小,倒是让郑郎君费心了。”

    “没关系。小郎君随身侍奉的一起跟去好了。某家还有不少的得力丫鬟,照顾起来也很方便。”

    说了会儿话,接着李清和花解语上了郑远明后面的一辆马车,跟随郑家的马车前去凝碧池,老太太在后前叮嘱了小心,早点回来的话。

    李清答道,记住了,会早回来的。随后远去了。

第25章 白玉谁家郎(八)() 
凝碧池位于神都苑东南近洛阳方向,毗邻上阳宫。洛水穿湖而过,与谷水汇于上阳门附近,随后顺流出神都苑至洛阳城中。

    沿洛水逆流而上,依次是龙鳞宫、黄女宫、明德宫和合璧宫,合璧宫为西苑内最大的宫殿,平日里李隆基在园林内的时候大都待着合璧宫,会朝臣,判朝政。今天李隆基却是正在芳树亭与武惠妃等还有一众大臣赏春闲聊,大约在晚间的牡丹花赛上可能去瞧上几眼。芳树亭与黄女宫隔河相望,离凝碧池并不算远。

    今日李隆基大开神都苑,容天下大唐子民入苑游玩,但是范围还是有限的。从凝碧池沿洛水向下,民众可以自由游玩,谷水以上也可驻足,但是过了凝碧池还是有千牛卫在驻扎巡逻,禁止闲杂人等靠近,否则杀无赦。

    这时候的皇家禁军的神经绷的比以前紧得多,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一个的。毕竟今日大部分在洛阳的皇室和众位大臣都在神都苑内,有些是确定了要去参加今晚的花魁赛的,有的也是带领家人游玩,但是这些官员相对来说在园林内就自由了许多。

    李瑁到得芳树亭的时候,李隆基与武惠妃和众位大臣正在赏花,在座的有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位宰相,另外三省六部的众位阁老也在列,此外还有两位亲王。

    谈论的主题是牡丹,之前李隆基命在座的各位大臣就牡丹为题,作诗一首。颇多人正在绞尽脑汁的想,牡丹诗并不容易写,因为每年的牡丹花节歌咏牡丹的诗句层不出穷,好的坏的,这些年几乎牡丹的每个细节都被说道了,如果想写出有新意的牡丹诗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在之前也有几位大臣试着做了几首,但在李隆基看来都不是很好,其实这时候的李隆基年富力强,也是颇有才华的,要不也不会在后来有《霓裳羽衣曲》的问世,至少李隆基在歌舞上的才华还是很少有人能及得上。

    众人正在沉思的时候,李瑁上到芳树亭上,身后有两个奴婢抬着一个大的花盆,里面是一株正在盛开的紫牡丹。

    李瑁名人把牡丹花放在厅中间,上前给李隆基和武惠妃请了安,随后与众位大臣见了礼,然后说道:

    “孩儿今日在洛阳城中得到了一株紫牡丹,被唤作紫魁,有紫牡丹中花魁的雅称,今日正好是牡丹花魁赛,孩儿命人送过来供大人和母亲观赏。”

    武惠妃笑道:

    “瑁儿真是有心了。刚才圣上还在感叹今天缺了一株好的紫牡丹呢,你就送了过来。”又扭头对李隆基道:

    “圣上,刚才众位大臣作的诗词都是赞赏别的牡丹的,倒是还没有一首紫牡丹的诗作呢。”

    李隆基笑道:

    “以牡丹为题就已经够难为众卿家了,如果再按颜色命题,那今天怕是没有几首诗作了。”

    随后问道:

    “张爱卿,可曾有了诗词没有?”

    “回圣上,臣虽没有想到什么牡丹诗词,但是看到寿王献的牡丹倒是想起一首现成的诗来。”张九龄道。

    “哦?说来与众卿家共同品评品评。”

    “叶底风吹紫锦襄,宫炉应近更添香。

    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李隆基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是不错,贵在最后两句,想来是昨夜诗会上哪位才子所作。”

    “是。昨夜臣去参加洛神诗会,倒是有不少惊喜。这首诗就是洛阳高子玉所写,当时是有感而发,算得上是颇为不错的佳作了。”张九龄道。

    “嗯。朕略有耳闻,听说算的上是洛阳的有名的才子了?”李隆基问道。

    “是,这两年在洛阳,高子玉、韩知贤、郑远明算是比较出众的人才,若是能历练几年,不难成为社稷的栋梁。”张九龄道。其实张九龄还是很注重人才的,在位期间确实在李隆基面前推荐了不少的人。惜乎最后同样被人用自己推荐的人陷害,终老异地。

    “不过昨夜诗会上还有一首,说起来要比这首诗更为好些,算的上昨夜诗会的第一了。”张九龄接着说道。

    随后把诗词说了出来: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听起来不像是咏牡丹的,倒像写的是兰花或者梅花。”武惠妃在边上说道。

    “微臣开始也是觉得不是咏牡丹的诗词,但是后来了解情况后倒是发现这确实是一手歌颂牡丹的难得的诗句了。”张九龄回道,

    “昨夜诗会,在一画舫之上,有长安来的才子和洛阳参加诗会的人就牡丹诗词争执,当时长安一方大约文采好些,以此挖苦对方,对方一人带来的一个六岁孩童情急之下做了这首诗。诗句暗合当年顺圣皇后游上苑的时候的典故。”

    “百花王,第一香,洛阳牡丹当得此赞誉。”李隆基点头道,

    “这首诗是六岁的孩童所作?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少小聪慧,能作此佳作,算得上是神童了。”

    “那孩童是洛阳城内一家布商的幼子。叫做李清。”张九龄道。

    “哦。看来在我大唐治下,李家还是有很多才子的嘛,哈哈。”李隆基颇以为有趣,哈哈笑道。

    其实,在唐朝,李姓虽然是国姓,为百姓之首,但是这时候的唐朝依旧是世家把持,那些传承数百上千年的世家,底蕴深厚,家教极严,确实是人才辈出,在这百余年的大唐史上依旧是中流砥柱,甚至于连皇室李姓都有点看不起,婚娶有时候连公主都瞧不上。

    世家在这时候的唐朝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眼前的张九龄就算是张姓世家的代表。没有办法,这些世家人才层出不穷,想要人才是绕不开这些世家的。李姓虽然也有不少的才子涌现,但是跟这些世家比起来还显得底蕴薄弱很多。

    亭上的三位宰相中,张九龄、裴耀卿算是张姓、裴姓的代表人物,而李林甫在才华上与二人可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今天李隆基听到李姓出了位神童,颇为庆幸,虽然李清跟皇室李家大概是没有什么瓜葛的,但是依旧让李隆基心感快慰。

    日头偏西,众人在芳树亭附近园林歇息,李隆基赐了晚宴。随后跟众人说道:

    “朕知道在座的众位爱卿有人是今晚的花会评审,这就去吧。朕稍后便会回宫,都散了吧。”

    众人退下,大都赶去了凝碧池,有些是直接回了洛阳城。

    待众人退下后,武惠妃问道:

    “圣上何不也去赛会看看,今晚那里相比是最为热闹的了。”

    “朕还要陪着爱妃,更何况朕一去怕又大动干戈。”李隆基道,其实李隆基内心也是想去看看热闹的。

    “圣上何不微服前去,虽说是在皇家苑内,除了众位大臣,料想也无妨。”武惠妃说道。

    “不若你我两人同去?”李隆基提议。

    “还是圣上一人去吧,奴家去了也看不出什么来,玩了一天,奴家先回宫歇息了。圣上也要早回。”武惠妃说道。

    随后又说:“让瑁儿陪圣上一起去,这时候瑁儿大约还在外面跟李相公说话呢。”

    “林甫也在?怎么不去花会赛,朕听说他也是这次花会赛的评审。”李隆基问道。

    其实李林甫也是想去花会赛的,但是在退下去的时候看着李隆基的神情,猜到李隆基最后可能会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