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大全集-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洪灾——天人感应祸福相系,封禅乃是告成功于天地,如今灾害出现便是天地示警,封禅只能停止。一场劝进虎头蛇尾,武士彟没捞到半分好处,反倒越发显得谄媚渺小。
半个月后新任命颁布,武士彟调任为荆州都督。朝中没他的位置,他不是秦王旧僚,也算不得纯正的关陇贵族,更非文韬武略足以盖世的奇才,皇帝对他没好感,杨家自顾不暇帮不了他;如果说赴任利州尚有几分实际意义,改任荆州则纯粹是给他留几分薄面罢了。五十六岁的武士彟步履蹒跚离开了长安,那一刻起他的心已经死了……
如今太上皇龙驭上宾,李世民不必再为父子间微妙关系而尴尬,伟大的贞观朝还在继续,但一切与武士彟无关了。只要太上皇活着,谁也不能把武德旧臣一概摈弃。可李渊一死就不同了,任何先朝痕迹都可以擦得一干二净。武士彟怀病在心,闻听噩耗悲恸号啕,不仅是对故主的痛惜,更是十年来积郁的发泄!而释放之后便大口吐血,一病不起。
杨夫人请来不少荆州名医,但他们对这病都束手无策——武士彟根本不想活了,一心赴死谁医得好?
他毕生富贵托庇于李渊,太原邂逅使他从世道底层一跃成为新贵,李渊的恩情不亚于重生再造。更重要的是,李渊是他唯一靠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有心挑毛病,秃子头上也能揪辫子,即便李世民不为难他,也难保邀宠之徒不拿他做文章,小心谨慎也难免是非登门。快六十岁了,难道还等晚节不保?
结局有些惨淡,可是从一介小民跻身一品公爵,武士彟似乎也该满足了。但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即便他拥有了今生富贵,却还在为武家的未来忧心忡忡。
长兄武士稜爵封宣城县公,虽然留于朝中担任从四品司农少卿,但并非凭什么才干,而是李世民看中了他培植花木的本领,命他主管禁苑园艺,说穿了就是皇家花匠。次兄武士让更是无能之辈,性情也甚柔弱,本就不是做官的材料,随军多年未有建树,勉强当了一任太庙令,后来身体多病索性辞官回乡。
三哥武士逸倒是才智超群,昔年参与平定刘武周,凭军功被封为安陆县公,官拜韶州刺史,惜乎天不假年早早病逝。至于子侄之辈更无杰出人才,除了游手好闲的膏粱子弟,就是唯唯诺诺的浅薄之徒,少数几个当官也职位卑微前途渺茫,武家已经开始没落。
亦如当初武华留下一片林子,武士彟也给后代留下一丝希望,那就是应国公的爵位。虽说这笔财富比当年的林产丰厚得多,但后人能再创奇迹吗?一想到儿子元庆、元爽,武士彟微微皱眉,扭头注视着妻子,既有埋怨又有无奈。
武士彟早年奔忙得子较晚,四个儿子夭亡俩,相里氏死时元庆、元爽虽不大,但已经记事。他们身上流淌着相里氏的血液,从一开始就敌视后母;而杨氏四旬初嫁,年纪虽长却不知如何为人之母。更何况相里氏与杨氏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村妇生养的孩子怎么可能与名门出身的继母相处融洽呢?
武士彟身处其间,既不忍愧对儿子又不愿夫妻反目,滋味着实难受。后来杨氏生下女儿,元庆、元爽也日渐长大,偏心偏爱使矛盾激化,母子勉强维系的那点面子终于撕破了。从长安到扬州、再到利州,住的地方一变再变,不变的是争吵和漠视。武士彟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让他们分开——杨氏母女随他生活,元庆、元爽被打发回文水家乡。
这决定对元庆兄弟不公平,但武士彟也满心无奈。一则杨氏是太上皇做主嫁给他的,帮他维系着与权贵的关系;再者他还期盼杨氏给他生儿子。元庆、元爽是卑微的相里氏所生,他需要一个血缘高贵的儿子。只有将弘农杨氏血脉注入武家,才能根本改变家族地位;何况这不仅是武士彟所愿,也是杨氏日思夜想之事,对于继母而言有什么能比养儿防老更重要?
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杨氏连生三胎都是女儿,虽说个个粉雕玉琢,但对提升武家地位而言却无甚帮助。光阴荏苒,夫妻双双已逾知天命之年,再想生也有心无力了。武士彟望蜀不得反而失陇,不但没养下新儿子,也忽视了元庆、元爽,如今这俩儿子才智平庸名声不显,难有成就了。
值此弥留之际,儿子都不在身边,武士彟怎能对杨氏毫无埋怨?可除了埋怨,更多是愧疚。毕竟迎娶杨氏是他莫大的荣耀,如今撒手而去,她们母女的日子怎么过?恐怕要看尽元庆兄弟脸色啦!
此刻杨氏跪在丈夫身边,手中兀自捻着佛珠,心中已默诵了几千几万遍祈福之辞,期盼奇迹出现。武士彟颤巍巍攥住她的手:“佛祖尚有涅槃,生死离别世人无一能免,不必哀痛……教养好咱的女儿,以后的日子好自为之……”说罢又逐一扫视三个女儿。长女武顺十四岁,容貌最似其母,已许配人家尚未出门,哭得梨花带雨;最小的女儿还不到十岁,自幼多病,这会儿也啜泣不止。
最终武士彟的目光锁定在二女儿武照身上——这丫头也很漂亮,但与姐姐不同。武顺继承了杨氏的瓜子脸、丹凤眼,宛如一株婀娜的芭蕉;武照却是一张圆脸,一双浓眉大眼,目光中闪烁着灵秀之气,快十二岁了,有时调皮得像男孩,好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此时她并不像姐妹那样哭泣,虽然满脸愁容,却直勾勾望着父亲。
最后一刻武士彟倏然想起,当年在利州时袁天罡曾为此女看相,断言她可为天下之主。他很清楚,相士之言不可尽信,不过是寻找些慰藉;但他知道希望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当初若非他抱定希望,焉能攀上李渊的龙尾?即便身在严冬,只要守住希望的篝火,终有一日会迎来春光——袁天罡之言真假本无所谓,重要的是他得给妻子留下点儿希望,要让这渺茫的希望支撑她坚强地活下去!
想至此武士彟强打精神,仰起脸郑重地看着杨氏,几乎一字一顿道:“别忘了咱照儿命运非凡……你们母女之富贵系于她身,一定要善加教诲……”话未说完手已垂下,脑袋像一块石头般重重落在枕上,慢慢合上了双眼。
杨氏依旧保持着贵族的端庄,虽然心如刀绞五内俱焚,却没有落泪,只是抚着丈夫的脸颊哀叹不已。两个女儿扑在父亲身上放声痛哭;唯独武照兀自愣在那里,除了悲伤更觉困惑,年少无知的她不明白父亲的遗言是什么意思,更不会想到这个预言将萦绕她一生。
三、从天坠地
皑皑白雪覆盖了田野和山麓,一切银装素裹,显得格外洁净,连天空也越发碧蓝。武照站在高坡上眺望这一切,虽然身上有点儿冷,却神清气爽——这是父亲去世三个月以来她唯独感到庆幸的一天。
她喜欢下雪,因为雪能掩盖这里贫瘠的土地和荒芜的山冈,不必再为时常弥漫的尘土而烦心,也暂时看不到那些衣衫褴褛、口音难听的农夫了。她不喜欢文水,可母亲告诉她这里才是家乡。她无法想象父亲怎会出生在这穷地方,没有繁华的市集、没有绚丽的花朵,就连母亲常带她拜谒的佛寺都没有,吃的穿的也不如意。她记得当初在利州每月母亲都会给姐妹们做新衣,花花绿绿各种漂亮锦缎;在荆州的时候,每餐都有新鲜的鱼,有时候她淘气地跑到庖人那里去看,那些鱼送到厨下时还活蹦乱跳呢!
武士彟的葬礼还算风光,依照朝廷制度,三品官丧礼朝廷都赐予卤簿,何况论爵位他还是从一品的国公,一切由鸿胪寺监理,陵前还摆了许多翁仲石兽。李世民听说他是哀痛太上皇而死,也大发感慨,称他不愧为忠节之士,但追赠的官却仅是礼部尚书,并无特殊恩遇!
小武照记得她们扶柩离开江陵时拉了好多车东西,把所有家什都带走了,护丧送行的人却没来几个。从荆州到并州一路遥远,走了好长时日,父亲活着时但凡远行总有沿途官员悉心接待,这次却没有,一路上母亲默默无言,直到家乡州界才有一个大官迎接。
那人比父亲年轻些,有一副浓密的大胡须,身材好生高大,高鼻深目相貌威武,听仆人私下议论才知他是并州都督李世(jì),也是国公身份,驰骋沙场立过许多功劳,早年却是瓦岗土匪。不过“土匪都督”一点儿也不凶,对母亲很尊敬,随他来的那些地方官也和和气气。美中不足的是……元庆、元爽也来了。
武照已对两个异母兄长没什么印象了,当初她太小,只隐约记得母亲从不正眼瞅他们,他们对母亲也爱答不理。如今他们都很高大,而且做了官,可母亲说过,都是芝麻绿豆的小官,没多大出息。他们抚着父亲棺椁放声痛哭,却只给母亲草草施过一礼便不理睬了。
安葬完父亲那天,“土匪都督”和长安来的官就告辞走了,那些吊唁的人也纷纷离去,她和母亲、姐姐、妹妹只能一声不响跟在元庆后面,回到现在这个家。
想到家,武照转身看看那片广袤的宅邸——文水武氏的老宅早已不是当年矮房,一家出了三位公爵,宅院自然华丽堂皇,不输于天下任何一州的都督府,可在武照的小眼睛里,这庞大的宅院黯然无光,这里并不能让她感到快乐安宁。从上到下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母女,看不到笑容、听不到欢声,这算什么家?她没有家,自从父亲去世她就失去家了。
昨晚武照发现一个秘密,母亲偷偷藏了几个匣子,里面有鸡卵大的珍珠宝石,还有金银美玉;母亲悄悄告诉她,是给姐姐出嫁准备的。武照年纪虽小却也知道,女孩都是要出嫁的,姐姐要嫁人,自己早晚也要嫁人,妹妹长大了也一样。成婚就能离开这鬼地方,可母亲呢?母亲怎么办……想到这些武照就想哭,但她咬住嘴唇,不让眼泪落下——哭有何用?能把父亲哭活么?能把失去的幸福哭回来么?母亲告诉过她,哭只会让元庆他们更得意、更嚣张,堂堂弘农杨氏生出的孩子绝不能被这帮乡巴佬小觑!
“二小姐……二小姐……”悠远的呼唤声从身后传来。
武照瞥了一眼,见几个家奴仆妇来寻她,却扭回头不加理会——母亲说过这府里下人都是元庆、元爽的,没一个懂规矩。
其实仆人奉命行事,哪敢随便开罪任何一位主子?见她不应,都气喘吁吁爬上坡来:“小姐,怎么跑这儿来了?留神摔着,夫人急着叫您回去呢。”武照听母亲召唤,只好回去,却不准仆人搀扶;雪坡正滑,不留神跌了一跤。仆人都吓坏了,围上来又是搀扶又是请罪。
“撒开你们脏手!”武照不屑地训斥了一声,忍痛爬起来,一瘸一拐向大门走去。
武氏一族原本寒微,早年经营木材时又通家共产,如今虽说出了三位公爵,阖族房舍还是连在一片,各家之间只几堵墙相隔,院落都相通。武照进了大门,也不理那些向她行礼的仆人们,三绕两绕径赴自家正堂而去,直至堂外才觉气氛异常。
她父亲过世未满三月,堂上仍供着武士彟灵位,母亲和姐姐素服坐在灵位旁,妹妹瞪着一双小眼睛缩在床边,似是因什么事而害怕;另一边站着元庆、元爽,还有堂兄武君雅、武志元、武仁范等,都是几位伯父的儿子,武照也记不全他们名字;角落里还坐着位老者,年约七旬白须修长,微微有些驼背,她却识得是二伯武士让,他四个儿子武怀亮、武惟良、武怀道、武怀运侍立在侧;还有几位妇人站在廊下。
武照不知何事,瞧情形料想不善,一股怒气上涌,大踏步上堂,伸手漫指众人喝道:“你们又来欺负我娘亲吗?”虽说童言无忌,还是惹得大伙面色尴尬。
杨氏教训道:“女儿家不要胡说,快给伯父施礼。”
“哦。”武照怏怏蹭到武士让跟前,懒洋洋地施了一礼——她听母亲私下念叨,二伯是窝囊废,经商没才干、为官没气魄,倒真不愧他名字里那个“让”字,凡事都让大家牵着鼻子走,故而武照也对他不甚礼敬;至于在场其他人,母亲既没叫她行礼,她也乐得不睬。武士让果然“宽厚”,也不挑侄女的错,只是点头微笑;
武照回来之前武元庆正与杨氏说话,被她打断,此刻又接着道:“父亲丧事已毕,诸位兄弟该走了,大家前程要紧。今日过来向母亲辞行。”武君雅、武志元等上前,都向杨氏说着安慰的话——武士彟长兄士稜在朝为官,家眷随京;三兄士逸早丧,夫人也已过世,诸子都比武照姐妹大一二十岁,在外为官,家乡只剩二房、四房。
面子上总需过得去,杨氏不住颔首,心下却不免疑虑,难道满门齐至就为这些客套话?果不其然,等众人退开武元庆又开了口:“趁大伙都在,孩儿有件事想向母亲奏明,不知母亲……”他不叫“娘”,张口闭口都是“母亲”,表面恭敬实则疏远。
该来的迟早要来,杨氏平静面对:“有话你直说好了。”
“是。”武元庆往前凑了两步,不紧不慢道,“父亲亡故,儿也承袭了爵位,虽说孩儿该事事依母亲,可我毕竟在外为官,不便时时尽孝;元爽虽在家乡,也难万事周全。况且咱武氏手足和睦通家共产,母亲未在家乡长住,打理俗务也多不便,依孩儿之意不若衣食琐事听凭大嫂处置,您老吃口清闲饭也就是了。”他说的大嫂是武士让长子武怀亮之妻善氏。武家一直过大家庭生活,武士让的老妻早已亡故,所以近年由二房长媳善氏掌管家务,所有花销全是她安排,堪称武氏的管家婆。
杨氏不禁瞥了一眼站在门边的善氏,见她年近四旬身材干瘪,细眉毛高颧骨,相貌鄙陋衣饰粗俗,却天生一对贼溜溜的大眼,转来转去察言观色,似乎很精明。杨氏心中愁苦——想我杨贞帝王后裔,竟沦落到听凭这么个丑陋村妇摆布!
可寡母孤女又有什么办法?杨氏紧锁眉头不吭声,就算默认了。武元爽见她逆来顺受,越发得寸进尺:“还有点儿小事与母亲商量。儿虽不才,也在本乡为官,平日少不得往来应酬,家中正堂时时喧闹,只恐扰母亲清静。好在咱府邸甚广,后面有一别院,虽然不大却宁静雅致,不如母亲带妹妹搬到那里居住,也省得迎来送往许多麻烦。”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元爽不愿伺候杨氏,要把她们撵到后院不管。
莫说杨氏气愤,旁人也有些看不过眼,武士让支支吾吾道:“哪有把母亲轰到后面,自己占正堂的道理……”他年纪虽长素无威严,子侄根本不听,话音未落他儿子武惟良便打断:“我倒觉得元爽之言有理,四叔家还不是依仗两位兄弟?男儿仕宦要紧,一家人不必计较虚礼,元爽以后每日晨昏到后面向婶母问安就是了。更何况婶母何等样人?岂由得咱这穷乡僻壤的小吏随便唐突?能到后面享清静,恐怕还求之不得呢!”这话大有奚落之意,武君雅、武志元等听了也不禁皱眉,但他们都不住在家乡,办完丧事拍屁股就走,眼不见心不烦,懒得管这闲事。
杨氏掐着念珠强自隐忍,冷冷道:“既然如此,也不劳你兄弟费心,长安不是还有宅院么?干脆让我母女到京中去,彼此都清静。”
元庆、元爽忙扮作一脸诚惶诚恐:“万万使不得!母亲分宅另过,旁人难免说三道四。知道的是母亲瞧不上咱这小乡村,不知的还以为我们不孝顺,把您老人家撵出门呢!”
杨氏暗咬银牙,却兀自矜持:“放心,我若遇相熟之人只道思念故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