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做后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都没办法,这可怎么办?”

    “丞相也是人,又不是神,怎么可能击退四十万大军,曹魏这次是狠了心要覆灭我蜀!”

    一见孔明都没注意,下方诸人顿时左顾右盼起来,小声议论道,虽说声音不大但架不住人多啊,嘈杂之声令刘禅眉头一皱。

    而就在这番议论之中,有一人咬牙走出,对着上首刘禅拱了拱手道:“陛下,依臣之见,我蜀中兵马远不是四十万大军之敌,与其徒增杀伐,坑害百姓,不如。。。不如我们求和吧!”

    “求和?”

    “如今之际,求和怕是唯一的办法!”

    “我们愿意求和,那曹魏能愿意吗,这次他们可是意在覆灭我蜀。”

    微微一笑,刘禅轻道:“鞏志,求和?怎么求和?那曹丕可是奔着灭我蜀国而来,他会轻易放弃?就算放弃了,怕是也会狮子大张口,狠狠咬我蜀国一块肉,够我们疼上几年,乃至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单单这四十万人的军费便要我蜀中近三年的赋税!”

    “陛下,事到如今,唯有如此,方能救我益州百姓一命,不然,若那魏兵破城,难免会恼羞成怒,祸害百姓,生灵涂炭!”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若求和,那曹魏提出的要求我蜀中能否满足,即便满足了,又会给蜀中百姓带来多大压力?”刘禅有些温怒,沉声道。

    “那也好过丢了性命啊!”鞏志道。

    “你们也都是这么想的吗?”扫视众人一眼,刘禅轻问道。

    其实从一开始,自知四十万大军犯境,便有不少人自知不敌,心中已有了求和的想法,但却都不敢开口,官小了吧,主上一怒,说砍也就砍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有人开头,那些想着求和的大臣们自然纷纷开口表决,不一会儿便已有四十余人,今日第一次上朝的小官,却不敢乱说话,乱表态,赞同便是得罪陛下,不赞同便是得罪主和大臣,不管是谁,分分钟都能搞死自己。

    如此情形,只见一老臣走出,怒斥道:“鞏志误国,陛下切勿听信于他,陛下乃汉室皇族,那曹魏则是窃国之贼,哪有主人向贼人乞求的道理!”

    “陈震大人莫不是想看我蜀中生灵涂炭?”鞏志大义凛然道。

    “曹丕谋害天子,贵妃,逼宫篡权,实乃大汉国贼,比曹操,董卓之流更加可恶百倍!陛下是大汉最后的希望,岂能向其屈服,臣主与其一战,臣愿亲赴阳平,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拒曹贼,为陛下而战!为大汉而战!”

    旋即又一大臣走出,大声道:“臣董允愿与陈大人通往!”

    “绝不同曹贼议和,臣费诗附议!”

    望着视死如归,决意主战的三人,立足末流的蒋琬心中不由敬佩,旋即从中走出:“臣附议,同曹魏决一死战!”

    瞧得蒋琬也出去主战,费祎眼珠子一转,细想一番后,同样走出:“臣也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不一会便有大批朝臣主战,其中更多的是武将,武将最不乏热血,古往今来,主战的往往是武将要多一些。

    望着接下来的这一幕,刘禅不禁心中微喜,虽有奸臣,但蜀中还是不乏忠于汉室之人。

    “相父有何高见,认为是该和呢?还是战呢?”决策之际,刘禅转头望向孔明道。

    听得刘禅此言,众臣纷纷将目光望向孔明,刚才只顾两派一时之争,竟忘了丞相还没表态,然而丞相的观点毫无疑问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或战,或和,怕要看丞相如何抉择了。

第48章 十年之约(三)() 
随着众人目光聚集而来,孔明面色阴沉,向前数步,拱手行礼,只言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闻言,只见主战派顿时一喜,而那些主和的则是一脸尴尬,很不自然,因为孔明主战,便基本代表了蜀国在此事的观点,没有人能够违背孔明的观点,这个时间段,孔明的话甚至远比刘禅的话好使的多。

    在群臣眼中,结果已然明了,主战派欣喜的望着前位的孔明和陛下,心情说不出的痛快,而至于那些主和派则被疏远到一边、隔离,神色低迷。

    不过却有一人,似乎不甘失败,大声道:“丞相先前已说并无退敌之策,如今主战,敢问丞相大人我蜀拿什么来战,难道要用蜀中百姓的性命来搏一搏吗?试问先帝以仁义而闻名天下,如今丞相之行径,是否对得起先帝,对得起蜀中几十万百姓。”

    此话一出,众人同为一惊,这家伙这是要跟丞相对着干了啊,孔明那是谁,那可是刘备荆州集团的元老,随着223年这一英雄殁年,众多三国名士、名将相继消逝于历史长河,此时的蜀中益州已经不是益州派做大,而是荆州派当权,而荆州派如今的一把手,正是孔明。

    此时的孔明便是蜀中第一权臣,其在蜀国的地位与昔日曹操为汉丞相、魏王之时的地位无异。而此时孔明都发话要战了,众人很好奇,哪个活腻歪了,敢出来跟孔明叫板。

    “许艺,你大胆,不过一介功曹,竟敢如此跟丞相说话!”只见一健硕武将怒喝道。

    “呵呵,我看是将军你放肆吧!陛下一开始便说了,在座群臣皆可发言,难道在下不位于其中?还是说将军你不将陛下放在眼中?”许艺冷笑道。

    “文长,退下!”孔明淡淡道。

    “丞相!”魏延有些不甘。

    “退下!”

    “哎!”

    瞧得孔明喝退魏延,许艺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得意之色,旋即开口道:“陛下,以我蜀之兵力,对抗四十万之敌,实乃以卵击石,不智之举矣,陛下当以百姓为重,向北称臣,届时陛下虽失去帝位,却可换一世荣华安康,又可救万千百姓,何乐而不为?”

    哗!

    此言一出,朝野震惊,这已经不是议和了,这是让刘禅降魏的节奏啊!

    此时的刘禅也是被这许艺的话弄的一惊,他万万没想到,竟会有人敢言降魏!

    回想一下,刘禅随即开口:“许艺,若朕真的降魏,会有何待遇?”

    “陛下!不可!”

    “陛下!”

    “许艺误国,望陛下立斩许艺以正社稷!”

    “望陛下立斩许艺!”

    丝毫不受周围所影响,许艺淡淡道:“以陛下之尊,加上献州之功,封侯绝不成问题!”

    “陛下!”只见秦宓此时满脸愤怒,郑重提醒刘禅。

    微微摆手示意后,刘禅道:“看来许大人从孟达那里都替朕问清楚了,朕可是听说,这孟达降魏以后,深得曹丕器重,不仅兵权没交,还自领上庸三郡之地,做个自由自在的土皇帝。”

    闻言,许艺脸色微变,稍后又故作镇静道:“陛下,孟达是我蜀叛臣,但是却是魏国大功臣,其仅献出一城之地,便可有此殊遇,届时以陛下献一州之地之功,又岂会弱于他。”

    此时,朝中老臣不少早已满脸涨红,胸怀怒火,恨不得立刻扑上去,弄死许艺。

    “不如许大人再派你家家丁黄三去孟达那,或者直接去洛阳曹丕面前,替朕问问,朕若降,可有何好处,问好了再回来告知朕吧,无事的话许大人便先退下去安排吧!”刘禅微微低着头道。

    “黄三。。。”此时许艺发现了不对劲,作为蜀中外来士族许家,自己亦属于东州派系,与孟达同为扶风人,故而有些交情,此番四路大军攻蜀,许艺自认为蜀必败无疑,故而提前派家中黄三呈交书信于孟达,但此时陛下直点黄三,是巧合?还是说陛下发现了什么?

    “陛下。。。”

    “下去吧!”打断许艺的话,刘禅沉声道。

    其实对于许艺的所作所为,刘禅早有意杀之,可奈何许艺来自许家,许家毕竟是益州大族,刘禅不好动!

    自董卓人京、中原战乱四起之时,人们纷纷南下避难,益州是其避难地之一。京兆、冯翊、扶风三辅“数万家”避乱人蜀,号称“东州士”,汉末蜀中名士如法正、董和、邓芝、孟达均为避乱人蜀者。

    刘焉在任益州之时,为试图达到割据称雄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张鲁在汉中的五斗米道势力,断绝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从而形成割据的雏形:另一方面,刘焉严厉打压益州士族,企图用刑罚确立自己的威权。

    刘焉欲建立独立王国,对曾经支持他进人益州的土著士族恩将仇报,采取了重用外来士族——“东州士”!这一决策无疑让初入益州的东州士族得到迅速发展,更是通过帮助刘焉平定益州士族首领任岐、贾龙叛乱,彻底在益州站稳脚跟。

    相比于刘焉以严执政,其子刘璋则是以“宽”著称,纵容士族为所欲为,士族势力再度增大,而刘备入蜀时,更是无法解决益州士族之弊,在处理士族关系上举步维艰,以致派系问题,士族问题一直存在于蜀中,直至253年,费祎遇刺,蜀汉政权终与益州士族因利益问题走向恶化,这也致使未来十年蜀国政权得不到益州士族的支持,蜀将亡时,益州士族均持观望状态,不予帮助。

    在如今刘禅看来,蜀国之所以早亡,蜀汉政权与益州士族离心离德亦是一重要原因,要知当初刘璋便是这般,方让刘备、孙权惦记上益州这块地盘,继而占据。此时作为蜀中大族许家,刘禅如今不想,也可以说不敢得罪。

    自许艺离去,望着朝中诸臣,刘禅淡淡道:“在座诸臣,想必在朕与丞相卧病这几日里没少跑关系,没少送礼,或曹魏、或东吴,或孟达,就差蛮王孟获、鲜卑轲比能等外族,在这里朕可以告诉你们,你们该庆幸没有对外族摇尾乞怜,要不然朕必砍了他,即便他官位再高,背景再大!”

第49章 十年之约(四)() 
“所幸你们并没有触及到朕的底线,所以朕对你们之前的所作所为可以既往不咎,当然这只仅限于今日之前;朝会的这段时间,朕给在座之中一些大臣们送去了一份小礼物,诸卿届时回去后,收到礼物的人,可以摸着自己的心好好想想,以后该怎么办,路又该怎么走。”

    “除去许艺,今天站在这的535人,朕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摆在我蜀国面前的这一战,我刘禅打定了,谁也无法让朕改变主意!”

    “你们有怨言,有情绪都可以,朕也给你们时间考虑,退朝后,直至明天早朝,还是在这里,愿意同朕共度难关,肯来的,朕欢迎,其过往一切朕一概不追究,包括其曾心怀异心过。但是,一旦明天站在了这片广场,若再有作奸犯科之事,心怀异心之举,朕必加倍严惩!”

    “不愿来的,朕也不会对你怎么样,毕竟君臣一场,朕不夺你一丝一毫,你来去自由,不管去曹魏还是东吴,朕都会下令一律放行!”

    “朕要说的就这些了,诸君好好考虑一下吧,今日不议国事,无事的话,诸君便自行离去了。”

    声音不高,且极为平淡的话语自刘禅嘴中倾吐而出,回荡在广场中,却如鸣钟般响彻在众人耳边,震颤心弦,并非刘禅修为有多高,气势有多强,只是其说的内容有些震撼,就好像蜀国真要亡了,一国之主留遗言的感觉。

    其实不只众臣感到震惊,孔明亦是一惊,其原本想着陛下可能揪几个典范,杀鸡儆猴一番,震慑震慑诸人而已,岂能想到刘禅竟然以“宽”治臣,采用宽恕,对那些叛臣既往不咎,让群臣重新站队选择。

    “陛下”

    秦宓上前开口欲言,只见刘禅缓缓伸手制止道:“卿有正事便言,若是劝朕,便免了,诸君也不用在此时表忠心。”

    见状,秦宓无奈叹了一声,旋即迈着步子,拖着稍显沉重的身子,渐渐离开广场。

    随着秦宓的离去,开始逐步有人退去,离去之时,有人无奈,有人悲情,亦有人无动于衷。

    然而,风暴这才只是开始,回到家中,那些收到“礼物”之人无不胆战心惊,这“礼物”让他们变得不安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是他们的通敌罪证!

    甚至有些人的礼物还要更重几分,除了通敌外,还涉及到一些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这一条条可都是杀头的大罪,搁谁头上谁能无动于衷?

    先前见刘禅所作所为,他们想过刘禅要对勾结外敌之人动手,但却幻想着自己没被抓住把柄,但是那一份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条,却将他们故意隐藏的所有秘密,全部抖了出来,内容之详细,甚至精确到了时间、地点。

    不安,浓浓的不安涌上众人心头,不安之后,众人变的慌乱,开始寻找出路,笨的人选择收拾东西立即出逃,聪明的人想到刘禅朝上所说,重拾镇定,坐于案边,写着辞呈,还有一些人,甚至是极少数一部分人,选择不走不辞,似乎做好了明天认罪的准备。

    相比于这些收到“礼物”的人,其他回到家中并未发现什么的大臣,有的疑惑,有的庆幸,有的无惧,依旧继续做着他们日常之事。

    这天夜里,成都城城门一夜未关,原本应该宵禁寂静的街道上,时不时出现成帮结队的人驾车急行出城,神情很不自然。城门口,更是没有一名士兵守城,按理说这是极其危险的事,但也就因为是成都城,蜀国腹地,基本不会有敌军会突然出现在城外,所以才敢如此。

    看到那空无一人把守的城门,赶路的众人不禁感到一阵惭愧,有的人离城后选择驻足,对着这座熟悉的城池,饱含深意的鞠上一躬。

    他们知道,这次的离开,基本便不会再回来了,也没有脸面回来,也只有那些走的心安理得的人,会想着某一天以一种高调的姿势重新降临此地。

    夜,仿佛变得很短,一条橘黄色的天际线拉开了黎明的序幕,阳光自远处辐射而来。

    大殿外的广场上,刘禅已然跪坐其上,双目注视着下方一个个到场的臣子,他知道,便是这些人选择了留下,选择了跟他共赴难,记住他们每个人是自己目前唯一能做到的事。

    日上三竿,早会早该开始,刘禅依旧没有发话,眼神除了扫视众人外,还不时瞥向台阶,希望还能够有人出现。

    到现在,对于场上的众人,刘禅不知数了多少遍,312人,536人中有224人选择了离开,其中不止是通敌之人,有的则是因为对蜀国失望了,不愿留下,有的则是为了家人,毕竟在他们看来,四十万大军来犯,大祸已然临头。

    似是安慰一笑,刘禅缓缓开口:“今日之事,朕昨日预想过无数次,想到了无数结果,但是在今日亲身经历,朕依旧心痛,有二百多人选择离朕而去,有着他们自己的理由;但是,朕也庆幸,有着远多于他们的人选择留下,在危难来临之际没有选择抛下朕。”

    “臣等誓死效忠大汉!”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

    众人跪地高呼道。

    “众卿起身吧,你们如此,朕无以为报,朕今日在此承诺,十年,十年时间,若不能令大蜀重现先帝之盛,朕便面北而拜,向曹魏开城乞降!”

    “陛下,不可!”

    “陛下!”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无数人进言反对,留下的基本算是对蜀国有感情,忠于蜀国之人,听得刘禅说到向曹魏乞降,顿时不乐意道。

    孔明亦是眉头一皱,淡淡开口:“陛下怎可如此,先帝昔日曾许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壮志,陛下应当承继先帝之遗志,时刻以复兴汉室为己任!”

    “相父,自我们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