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徐家重生记-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不过是一个圈套似得陷阱,自己一步一步就这么走了进来,直到现在还不自知,可笑,实在可笑!
看着徐君器的笑容,宋川人突然觉得浑身凉嗖嗖的,忙道:“以徐兄弟的才智,想要彻底平定李善长这个麻烦并不是不可能,只要办妥了这件事,我想即便太子不允,我也会奏明皇上,准你回乡安定村里的事情。”
“看来这是我唯一的路了?”徐君器苦笑,虽然想到了,可李善长又怎么会是这么容易解决的。
回到客栈,洪秀看着徐君器忧郁的面容,不由担心的问道:“怎么了?”
“如果不解决掉李善长,只怕回乡并不是容易的事了。”徐君器叹了口气,对于洪秀他从不隐瞒,而且也隐瞒不了,以洪秀的智商根本不难猜出来。
“那就解决了他!”洪秀冷冷的开口,怀中的噜噜已经睡熟,发出“噜噜噜噜”的呼吸声。
“谈何容易。”徐君器摇了摇头:“李善长如今位高权重不说,偏偏还是个洁身自好的人,对于钱财名利从不贪婪,更没有做过什么伤人害己的事,想要抓住他的把柄,难上加难!”
洪秀微微一愣,挑眉道:“还有这样的人?那不是很完美了?怎么可能?”
“对啊,怎么可能呢?”徐君器喃喃自语,他从不相信有什么完美无缺的人,即便是自己,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一身的毛病。
“他没有家人吗?”洪秀又问。
徐君器摇了摇头道:“他的家人与他一样,清廉律己,而且异常低调。”
“他就没有其他什么亲人朋友吗?”洪秀有些不甘心的继续问。
徐君器茫然的低着头,陷入了深思,半晌他突然抬起了头,灼灼的盯着洪秀道:“秀儿,你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提醒我!你说的没错,他李善长在这些方面来说,可谓完人,他的家人也是很有规矩的,但是有一点,他李善长自负聪慧,更是任各皇子的师父,更遑论他在外收的学子,没有几千也有上百!”
“你的意思是”洪秀莫名的看着徐君器。
徐君器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深邃的笑容,低声道:“如果他的学生贯彻了他的教学,对皇上有了大不敬的行为”
徐君器没有说完,洪秀却听明白了,微微点了点头。
这一夜,微风渐渐寒了起来,带着飕飕的冷意,清扫着街道上偶尔洒落的几片落叶,落雁带着淡淡的倦意,低沉的气压让这个季节的京城带着微微的燥热。
第262章 文字风波()
寒意四起的秋季,落叶缤纷,孤雁南飞。
就在这个风平浪静的京城,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可是却又波涛汹涌。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京城突然掀起了一场文学风潮,之所以称之为风潮,是因为整个京城,上至达官皇子,下到黎民百姓,都纷纷凑齐了热闹。
此事说来也并不奇怪,不过是一些文人墨客,在京城的一些酒楼里文斗的时候,搞了一个颇有意思的上联,然后悬赏发了出去,就这样,稍微自负有些才华的人都跑来试。
其实题目倒也没有多难,不过数日,就有好几个人对出了下联,而且都很有水准,让人打开眼镜,可是这些文人墨客不甘心啊,对出来了别人的上联后,立刻又丢了一个颇有水准的上联,悬赏对出下联的人。
有些人是想一展风采,有的人纯粹看热闹,还有些人想凭借着小聪明发一笔横财,于是乎,文学风潮就此来临,本倒也不惹人注目的,却逐渐的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声势浩大。加上这其中参与的有不少都是富家弟子,有些甚至是曾经的举人、才子,致使文学博弈成了京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徐君器一手抱着噜噜,身边跟着洪秀,一家三口休闲的在路上散步,这些天这是徐君器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他想用自己所有能用的时间去陪着他们母子,她们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人,几天的相处,噜噜已经不再认生了,不仅如此,还和徐君器玩得不亦乐乎,闹得原本被噜噜粘的厉害的洪秀不由吃起了醋来。
热闹的街上,不少人交头接耳,谈论的多是关于今日所出的上联等等。
听到这些,洪秀不由挑了挑眉头,看着徐君器道:“这么痴迷?”
徐君器笑了笑,点头道:“人们闲暇就会有所追求,而这么好的话题更显得自己才华横溢,那些文人们自然不甘落后的,意料之中的事。”
洪秀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若是些吃不饱饭的苦日子百姓,自然没有这个工夫去探讨什么诗情画意,而京城这样的地方最不缺的就是达官贵族,自然是这些文人们最爱好的地方。
“听说这里面不少都曾是太师的门生呢。”洪秀不经意似得低笑。
徐君器点了点头道:“确实不少呢。”
两人说笑着,带着孩子走进了京城一个还算豪华的酒楼,因为投靠了太子的缘故,徐君器的所有花费基本都由太子支付了,所以这种进出高档场所的事情已经不再是少见的了,相反,这几日来,反而更加频繁了。
洪秀也不在意,抱着噜噜坐了下来,他们并没有找雅间,而是在一楼的大厅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小二勤快的倒了茶水,为他们点了菜后,心冲冲的下去了。
徐君器他们刚吃好,酒楼便坐的满满当当的了,因为徐君器桌上有个孩童,所以别人倒是没有挤到一起坐,但是其他的桌子上都挤满了人,很快,就有人扯着破锣嗓子冲了进来:“今日的上联出来了!”
“快说说。”
“谁出的上联?”
“可有人对出来了吗?”
七嘴八舌的声音顿时想炸开了锅似的。
徐君器没有兴趣听下去,只是笑着对洪秀道:“我们先回去吧。”
“好。”洪秀点头,紧抱着噜噜跟着徐君器身后走出了酒楼,他们的身后,议论纷纷的声音越来越热闹,不时还听到哄笑声,不知情的还以为里面发生什么高兴的大事了。
到了客栈,徐君器停下了脚步,对着洪秀道:“你先带子承去休息,我出去一趟。”
“好,小心。”洪秀点头,从徐君器手中接过已经睡得迷糊的噜噜,然后进了客栈。
望着母子身影上了楼,徐君器这才毫不犹豫的踏步而去,此时他要去的地方很特别,这是他和太子约定的相见的方式,因为太子的寝宫在皇宫内,徐君器出入并不方便,为此,朱标特地在京城买了一处别院,偶尔也会前来小住,只是这小住最多也不过一两日的时间。
刚到别院,下人就热情的为徐君器引了路,而朱标早已坐等徐君器的到来,见到徐君器后,朱标微微一笑,命人看茶赐坐,徐君器也不客气,端着茶水坐了下来。
“太子殿下,我听闻前几日,翰林院国史编修官高启被判了腰斩?”
徐君器说的直截了当,朱标却是吓了一跳,忙道:“此事在我这说说也就算了,万不要出去议论。”
徐君器笑了笑,道:“似乎高大人作了一首诗?”
朱标长叹了口气点头道:“不错,可是父皇颇为多疑,认定高启心有不轨”
“看来太子殿下没少劝啊?”徐君器挑了挑眉头,毫不惊讶的问道。
朱标也不隐瞒,点头道:“我敬佩高启是个人才,可是父皇的性子,他决定的事断不可改,即便朝中不少人为高启说情,都无用,甚至有人为此挨了板子,哎!”
“就如太子所言,皇上多疑,本是生在草莽,对这种舞文弄墨的事情并无好感,再者皇上独断,自然不会给你们说情的机会。”徐君器一语中的的说中了要害。
朱标微微一愣,转而叹道:“你倒是分析的透彻,却不得不说,你的胆子不小。”
徐君器讽刺的一笑,低喃道:“难道太子殿下不希望下一个被腰斩的就是太师李善长吗?”
朱标猛地一惊,抬头紧紧的盯着徐君器,半晌才开口问道:“你什么意思?”
“皇上有逆鳞,而这个逆鳞太子殿下应该最清楚不过了。我听说都指挥佥事陈养浩是李善长的得意门生?”徐君器转而笑问。
朱标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这个陈养浩他是很熟悉的,在李善长担任太师之前,可谓最得意的门生便是他了,此人虽然有几分嚣张之气,可是年纪轻轻就可以位从正三品,这可不仅仅是李善长的关系,他本身也是有几分本事的,不过朱标却不怎么待见他,毕竟这个人有些嚣张是真,仗着自己是太师李善长的得意门生,总是不把同龄的人当一回事,即便见到身为太子的自己,也只是例行公事的行个礼了事。
“听说,这个陈养浩的父亲曾在早些年跟随李善长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却死在了战场上?”徐君器不紧不慢的继续问道。
朱标依然是点头,他不知道徐君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徐君器。
“我还听说,陈养浩曾借由唐朝词人韦庄的‘章台夜思’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徐君器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而朱标却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第263章 李善长倒台()
朱标仔细的看着徐君器,想从他的脸上看出所以然,可惜他什么都看不到,徐君器只是这么微笑着直视着朱标,然后轻轻开了口道:“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他念的是韦庄的章台夜思,这是一首对远方亲人、战场故人悼念的词,词中深意卷卷,哀愁无限,让人闻者伤悲。
而朱标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他倒不觉得这首词有什么不对,毕竟这种事哪一朝哪一代都不少见。
“太子殿下,您可别忘了,皇上多疑。我记得之前有个僧人入京时写了一首诗,好像是‘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皇上闻言大怒,虽然那僧人跑了,可是皇上却下令处死了京城里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僧侣。”徐君器放下手中的茶盏,轻笑着看着朱标。
朱标猛地一怔,这件事倒是事实,因为那首诗中僧人用了“殊”字,拆开便是“歹”、“朱”,皇帝疑心此人作诗实则是嘲讽当今的国姓,辱骂皇帝无能,实为歹人,这才震怒,这件事在京城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也让很多人惶惶不安。
而韦庄的章台夜思中也有“殊”字,想到这里,朱标的脸色突然一白,而后又道:“可是一来,这毕竟是前任的词,而来,吟词的不过是李善长众多门生中的一个。”
“殿下。”徐君器不紧不慢的笑道:“若只是这些自然是不够,可是我近日还拿到了一个重要证据,那陈养浩一时感悟,在家中写出‘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的诗句,若是这样的东西让皇上看到了,皇上想不震怒只怕也难。再者,这陈养浩毕竟是李善长的得意门生,如果此时京城风靡的对联游戏主要参与者也都是李善长的门生的话”
徐君器没有说下去,他相信朱标能听得明白自己的意思。
朱标微微一愣,这才忙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你的安排。可说起来他也是我的老师,如此一来,不就牵连到自己?”
“殿下。”徐君器轻笑着叹了口气道:“您真的以为皇上糊涂吗?您是太子,是皇上的长子,皇上的性格您最清楚,皇上如果糊涂能拿下这江山吗?其实那些人有没有反心,有没有辱骂皇上都不重要,重要的事皇上不高兴了,所以他们难逃一死!如今的李善长可谓如日中天,可谓位极人臣如果皇上对他真的毫无间隙,又怎么会放任殿下与他争斗?李善长虽谈不上功高盖主,却是开国功臣,我记得皇上曾赐给他铁券,这种荣宠谁人能及?而正是因为李善长的荣宠,他得罪的人可不少,想要扳倒他的人更是很多,殿下,这些您难道不知道吗?”
朱标顿时脸色微微沉了下来,他不是不知,而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可是明显他低估了徐君器的智商,原来他看得比自己看透彻,如此一来,李善长即便不死,也将是黔驴技穷了。
“看来徐族长信心满满。”朱标低垂着脸不去看徐君器。
徐君器微微一笑,道:“这既然是太子殿下所乐见的,便是我徐君器在所不惜的。”
“好。”听到这样衷心的表达,朱标顿时扬眉一笑道:“既如此,此事我会找个机会让父皇知晓的。”
徐君器点了点头,怎么说,他相信朱标很清楚,也能拿捏的好分寸,这才说道:“只是君器还有一事相求。”
“你说。”朱标显然心情颇为不错。
徐君器这才叹息道:“想来宋大人也与您说了,龙虎山脉出了点事”
朱标点了点头,摆手道:“此事宋大人已经告知我了,等李善长这件事办妥,我自会放你回去,不过等事情解决了,京城还是离不开你的。”
徐君器点头,他知道,朱标的意思很清楚,回去可以,但是要记得回京城,他很放心徐君器回去,因为他不怕找不到徐君器,所以不怕徐君器跑掉,这也是徐君器无奈的地方。
临出别院的时候,徐君器将那张写着“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的纸张递给了朱标,这是他费了不少力气才从陈养浩的书房拿到的,这笔迹便是最好的铁证!
第二天早朝后,京城中便传开了一个新闻!
听说太子朱标在寝宫为了一个对联冥思苦想,却毫无进展,正好被前来探访的皇上看到,谁知皇上见了那对联便是大怒,后来才知道,那是都指挥佥事陈养浩写的,写的是“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皇上生了气,便将人抓了下了大狱,而随后调查出的结果更是让皇帝暴怒不已。
听说这个都指挥佥事陈养浩竟然用唐朝的词,借用其中“殊”字嘲讽当今皇上,这一气之下,任谁求情也是枉然,硬生生着人将陈养浩当众溺亡。
而陈养浩乃太师李善长的得意门生的风声也不胫而走,不少人都开始怀疑此事是由李善长的授意,毕竟陈养浩的父亲可是李善长的得力爱将,可惜死在了战场上,对于战争的厌恶是不言而喻,虽然很多人对其有着同情的心理,可就是这种同情传到皇帝耳中便变了味道。
据说第一个为陈养浩求情的是太子朱标,因为都是李善长的门生,这个陈养浩也算是朱标的师兄了,可是皇帝并不理睬,不仅如此,还禁了太子的足,这可是史无前例的。谁不知道皇帝宠爱太子,如今竟然为了一个陈养浩禁足太子,这风声更是让京城的风向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然后不久后,京城对联游戏的风波也慢慢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因为在气头上,对此很是不悦,随意指派了个人查访,而这个人正是宋川人,宋川人一丝不苟,竟然查访出这些参与对联的才子们多数出自李善长的门生,有些和李善长的走动还颇为近,这无疑是给风口浪尖的李善长重重的一击!
皇帝并没有给李善长任何解释的机会,也没有采取什么过激的手段,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一般,而李善长明白,此时的自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所以他递交了一封自己病重的奏章。
半个月后,皇帝以太师李善长病重为由,准其告老还乡,并赐了良田、财帛若干,给了他风风光光远离权力中心的依仗。
而就在李善长离京的第二天,徐君器找到了宋川人,两人长谈了许久,日落时分,一辆载着徐君器、洪秀和他们儿子的马车驶离了京城。
第264章 回龙虎山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