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雍王-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厚煌大吃一惊,问道:“还有外人能调动起锦衣卫?”
锦衣卫最上级就是锦衣卫指挥使,下面就是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不经过南北镇抚司,也就是这命令是外人下达的。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情报机关,居然听从外人的命令。让朱厚煌不得不吃惊。
吴凤仪说道:“殿下,这已经很正常了,殿下很多情报都是从锦衣卫同僚哪里买过来的。北京附近的锦衣卫还听镇抚司的,但是距离北京越远,他们就越自行其是。”
朱厚煌万万没有没有想到,自己还是锦衣卫大客户。
朱厚煌长出一口气,将关于锦衣卫内幕先放一放,问道:“那你以为指使锦衣卫的人是谁?”
吴凤仪说道:“锦衣卫虽然落魄了,但也不是谁都可以用的,如果单单是买个情报,私下力做些赚钱的勾搭。门槛还低一些,但是让锦衣卫远赴海外,非朝中之人,不可为之。而且是高官。”
这样一分析,朱厚煌立即明白了。
就是江南世家。
江南世家大多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所以从来不缺少官面上的人物。除却他们,朱厚煌一世家还真想不起别人。
朱厚煌只要一想到,江南世家,日本人,似乎勾结在一起了,就有些头大。
“殿下,臣已经查到一点东西,在他们封锁我们货物的时候,这些江南大户似乎偷偷的与一些海商交易,由于我们对南洋航线的重视,所以他们都贸然参与南洋航线,似乎在重点之上放在日本朝鲜航线之上。”
之前,琉球分舰队主要在琉球到细川氏领地的路线,对从江南到辽东,然后到高丽,到长崎这一道航线,比较疏忽,
“查,给孤查清楚。”现在情报不明,朱厚煌只能给吴凤仪下死命令,让吴凤仪查清楚。
忽然有一个侍卫走上来,在吴凤仪身边耳语一番,吴凤仪立即从侍卫身上结果一封信,说道:“殿下,宁波有变。”
朱厚煌大吃一惊,说道:“宁波能有什么事情啊?”
“宁波大火,数条街巷被焚烧,好像是因为日本使者互相动手,在战斗之中引发火灾,有人说日本狼人放火,总之起火原因是因为日本使者。”吴凤仪说道。“而且现在只是粗略的资料,要详细的还要等一两日。”
第六百三十八章争贡之争()
第六百三十八章
夺贡之争
一两日之后,详细的消息传来了。
“今年,日本有两拨朝贡。”吴凤仪为朱厚煌讲解。一同旁听的还有王阳明,等东雍重臣。
“等等。”朱厚煌说道:“日本怎么会有两拨使者朝贡?”
消息来的太急,或者说朱厚煌催的太急,让他来不及整理,只能边汇报,边解释了。
“现在的日本,日本国主大权旁落,日本分裂为大小诸侯,其中以大内氏与细川氏为最强,其中细川氏协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又在大内氏之上。”吴凤仪解释道,不过他的解释不过是一家之言。是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将日本情况概括出来。其中日本天皇,他觉得太过狂妄,直接称为日本国主。
朱厚煌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让他继续。
吴凤仪继续说道:“大内氏比细川氏快一步来到了宁波,但是细川氏却贿赂了市舶司镇守太监。使得细川氏可以先大内一步入关受检。因为引发双方矛盾,大内氏不平,带队于宁波袭杀细川氏使者,双方在宁波城中大大出手,烧了好几条街。后被大肚官兵围困,夺船而出。宁波城半城被焚,数名千户战死,波及百姓数以万计。”
朱厚煌点点头说道:“还有其他的吗?”
“据臣所知,还有一个勘合问题。”许松说道。
许松是宁波人,他对宁波的消息特别的灵通。
“什么勘合?”朱厚煌问道。
“是日本来宁波贸易用的勘合。如今新皇登基,撤换先帝的勘合。正德勘合都作废,必须用嘉靖勘合才行。大内与细川都是以日本国主的身份来宁波贸易的。结果细川因为贿赂在大内之前,市舶司认为,一个国家怎么会有两队使者,认为先到者为真,后到者为假,拒绝为大内氏发放勘合。大内氏不甘心无功而返,才有宁波之难。”许松说道。
“为了区区一次贸易就在天朝大大出手?也太得不偿失了吧?”俞大猷说道。他无法理解日本的行为,不过,他敢肯定日本如此做,大明绝对不会给日本好脸色。
“不,他们也是逼得。”许松说道:“其实其中还有我们的作用?”
朱厚煌奇怪道:“我们?”
许松说道:“对,殿下当初在琉球,与细川氏盟约,所以我们的货物大部分都是直接运给细川氏的。而大部分散商都是直接将货物运到长崎销售。这样一来,细川从贸易上所得到了利益要超过了大内氏,也让大内氏感受到了压力,特别是在日本,各项产自中国的东西,都纷纷升成天价。更让大内氏受不了。而中国与各藩国的贸易,可以用厚往薄来来形容。
朝贡贸易也就成为大内氏补充生活必须品的救命稻草。臣推测,这位大内氏的臣子,可能是负有使命吗?不能承受失败,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说道这里,整个宁波的乱子,才算是全部说完了。
朱厚煌说道:“诸位,宁波之乱对我们的影响大吗?”
朱厚煌一时间还说不清楚,这个事情对东雍的影响大不大,但是直觉感受到这一件事情,会关系到东雍。
一时间,所有人都皱起眉头。都在思考,只是没有人贸然开口。
朱厚煌对王阳明说道:“王师………”
王阳明说道:“这一件事情,大失天朝颜面,特别是两伙日本人不过几百人而已,在宁波大大出手,如入无人之境,而且地方上的卫所,战死好几个千户所,还让他们给逃了?在朝廷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朝廷一定会报复的。但是朝廷要怎么报复啊?日本为太祖不征之国,朝廷不会轻易出兵的。所以断绝与日本的贸易,就是自然而然的问题。”
“日本货物本就不足,再出了此等事。想来这些日本大名有铤而走险的可能,不过有琉球舰队在,应该不会影响到东雍。不过这仅仅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朱厚煌说道:“那如果不理想?”
王阳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臣恐怕今上,会借题发挥。”
朱厚煌有些明白,说道:“如何借题发挥啊?”
王阳明说道:“更加严厉的海禁,即便是一阵子,也足够东雍承受不住了。”
朱厚煌一听,脸色都有些煞白,立即问道:“许松,如果大明的货物断绝,那么我们东雍掌握的货物有多大缺口?”
许松带着几分苦笑说道:“殿下,您应该问,我们能提供多少货物。”
许松说道:“如今东雍与安南都有养蚕的人家,所以丝绸还能提供一些,其余的货物,只能零零碎碎的提供,提供不了多少。大头的瓷器,是最重要的问题。”
黄士龙说道:“殿下,王师之言,有些绝对了。沿海军户活不下去,都指望着跑船吃饭的,所以,不管朝廷怎么折腾,都无法挡住走私之风,东雍的货源恐怕要从别处挪借了。不过,要说没有货源,却是不一定了。”
“如今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的价格,已经涨了不少。即便是殿下,如果真如王大人所言,那么南洋的航行的货物,在价格上就要继续攀升了,东雍根本承受不起了。”许松说道。
是的。东雍将大明的货物运输到的西方是有极大的利润,但是问题大明这一而二,二而三的提高价格,只会让东雍的利润越来越薄弱。特别是因为海禁的问题,东雍已经向自己的下游提高了一次价格了。
朱厚煌皱起眉头,还不知道眼前的问题,该怎么解决,王阳明说道:“我担心的不仅仅是海禁,还有日本?”
“日本怎么了?”朱厚煌说道。
“日本货物的短缺,一定会得到解决的,特别是日本物价腾贵,恐怕海面上再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平静了。”王阳明说道。
许松对此了解的太清楚了。
现在同样的一批布,在大明与在日本的差价,已经令人吃惊了,如果差价再翻上一番,那么简直是谁也拒绝不了的利益。
资本家追逐利益的贪婪,永远不会过时,当他们知道在大明抢劫一个村子,就在在日本获得很好的招待,想来不会介意刀口再舔点血,反正在海上跑生活,在大明律里面,本来就是死罪。
当利润高到一定程度,他们是绝不介意用刀剑来获取利益。
朱厚煌说道:“东雍必须货物的生产者,而并不是其中的转运者。所以,我们必须在东雍发展,瓷器产业,丝绸产业。茶业,乃至于糖业。”
“殿下。”许松说道:“少府可以负责扩建瓷器作坊。”
朱厚煌说道:“好,这一件事情就交给少府了。”
许松说道:“少府,定然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殿下,臣以为应该强制农民种树,种桑树。”郑绥说道。
“好。”朱厚煌不会不答应。不过丝绸产业,并不是一天,就能弄好。用行政命令推行桑树,很多朝廷都做过。“行之,拨给郑大人一笔款子,必须要用在推广桑树上。”
吴行之说道:“是。”
这几年,吴行之也有几分锻炼出来的样子。他沉静的坐在朱厚煌身后,说道:“是。”
茶业就不好推行了,用平地种茶业,先不说,茶叶能不能种好,单单是浪费这么多的土地,就足够朱厚煌心疼,粮食生产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任何问题,都要为这个问题让步,茶业也是一样。”
第六百三十九章争贡之争二()
第六百三十九章
争贡之争二
如果将茶业种在山上如何?
虽然大部分茶业都长在山上。但是东雍的山地并不太平。虽然东雍不再兴兵讨伐那些野人了,但并不是说那些野人,就不存在了,他们之是被从平原之中逼到了山里而已,即便如此临近大山的几个县,还时不时的听到了有野人下山抢东西的传说。
不过大多都被打跑。
如果朱厚煌想开发茶业,恐怕又是一轮杀戮,将很多丘陵地带清洗一遍才行。
不过,朱厚煌现在不想动兵了。至少不想去山中与这些野人追逐,简直是得不偿失。
朱厚煌岔开茶业的问题,对身边的侍卫来说道:“拿几块糖来。”
“是。”立即有人答应下来。
随即有一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几个小碟子,而小碟子上面,却有几块好像是冰块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当然是冰糖。
朱厚煌对榨糖的环节并不是太清楚,但是只要他指出方向,雍王府之中,就有足够的人才,将一份设想变成现实。朱厚煌只记得,明代发明了什么黄泥制糖法,让糖产量的大增,而明末清初吗,成为国际上的拳头产品。朱厚煌就从黄泥这个角度来提醒工匠,这才做出这个。
朱厚煌说道:“这是冰糖,还请诸位品鉴。”
糖在大明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毕竟中国从唐代就有糖了,被称作石蜜。只是因为产量问题,一直没有进入百姓之家,但是在座各位都是东雍重臣,谁也不能被称为百姓,百姓没有吃过糖,但是他们谁没有吃过,味道没有什么,只是觉得颜色比寻常的糖好。
朱厚煌生起生产糖,并不是一日两日了。
朱厚煌问麦哲伦,说道:“麦先生,这糖不错吧。”
麦哲伦说道:“不错,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说道:“那么,如果大量向西方输入这个东西,你觉得有人买吗?”
麦哲伦说道:“一定会有人,因为谁都拒绝不了,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说道:“南洋比大明更适合甘蔗种植,所以,我准备在吕宋推行大规模种植甘蔗。用甘蔗来制糖,用来代替大明短缺的货物。”
麦哲伦说道:“殿下,只要你有足够的糖,一定会给殿下带来巨大的财富的。”
看着麦哲伦一提到糖,就眉飞色舞的,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糖一样。
朱厚煌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虽然看上去问题解决了,但是从种甘蔗,还有收获甘蔗,然后榨糖,都需要时间,特别是开辟出足够数量的甘蔗院,更需要时间。只是,希望变化没有那么快。”
朝廷的反应是比东雍慢一点。
当东雍这边刚刚确定该怎么办的时候,消息也传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一看,先是皱起了眉头,随即哈哈大笑,说道:“将这个消息传出去,看看百官的反应。”
大明朝廷的决断,没有东雍这样明快,东雍只需要朱厚煌点头就可以了,但是在大明却需要一定的流程,不可省略。
所以嘉靖先将消息放出去,因为嘉靖的得到的消息,是东厂锦衣卫的消息。官方正式消息,要比锦衣卫的消息来的更晚一些。
数日之后,群臣议论纷纷,嘉靖乘机召见杨廷和,询问杨廷和此事的意见。
杨廷和说道:“日本来使,无视天朝,在宁波大大出手,累及百姓,念日本为太祖不征之国,故而臣以为当与日本绝贡。”
嘉靖说道:“单单是绝贡,就行了?”
杨廷和自然能听出嘉靖有话要说,那就听着,“陛下以为?”
嘉靖说道:“民间走私猖狂,朕想重申禁海之策,并派御史巡视海疆,重申海禁之令。请杨先生派出几个铁腕人物。”
杨廷和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东雍的财政运转内部是怎么样的,他已经通过了各种情报了解了不少,所以他很明白,贸易就是东雍的死穴所在,而禁海令推行的种种疏漏,他也一清二楚,哪里不知道嘉靖如此做,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东雍。
但是杨廷和要拒绝吗?
他片刻之间,就做出决定。当然是不会拒绝了。
他觉得大举用兵,特别是在东南大举用兵,耗资太多,而且没有胜算,特别是东南沿海早就烂成了一团浆糊。所以杨廷和不同意对东雍用兵,并不是杨廷和对东雍就有什么好感了。嘉靖如此对付,杨廷和是乐见其成的。
杨廷和说道:“陛下英明。臣这就按陛下所说的办。”
嘉靖说道:“朕认为,非要日本国王来大明谢罪不可。”
杨廷和心中有些莫名其妙,日本国王不是傻子,他怎么会乖乖的来大明谢罪。大明对很多藩国失去控制能力,这已然是事实了。当然面子上说万国来朝,实际上却是另一回事,但是当政者如果真以为是这样,就是太傻了。
嘉靖说道:“雍王是大明贤王,让日本国王来朝之事,就交给雍王来做吧。”
杨廷和这才明白,嘉靖的意思。嘉靖分明是想为难为难东雍。
一方面是在财政上给东雍下绊子,另一方面给东雍树敌。现在明眼人都知道东雍与大明之间,矛盾重重。但是双方都还没有撕破脸。雍王是大明亲王,嘉靖给他下令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他不从,将来出兵讨伐,就是天经地义。而且嘉靖也不怕朱厚煌对日本怎么样。
因为海禁一出,东雍恐怕自顾不暇。
但是杨廷和却不想这样做,杨廷和说道:“先帝授雍王南海征伐之权,如今又放东雍入东海,恐怕将来雍王势大难治。”
嘉靖说道:“朕即便不这样做,他已经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