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雍王-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阳明还没有说什么?朱厚煌迅速的与王阳明交换位置。
王阳明坐在正位之上,而朱厚煌坐在王阳明身后的侧位之上。
还不等两人坐好,托梅就已经走过来了。
托梅头戴一盏就好像是西部牛仔的帽子,带着一柄细长的刺剑。紧身裤。脚后跟上钉着铁钉。一路走过来,咚咚咚的好像是打鼓。
托梅来到王阳明座位对面,眼睛一瞄王阳明说道:“这位是雍国少府丞许松吗?”
托梅与许松也见过一面,他刚刚在船上的时候,听说雍国这边做主的是雍王少府丞许松。一上来进来,却发现对面坐着的人,并不是许松。
王阳明说道:“许松临时有事,由我暂时代替。”
托梅不明白怎么临时换人,但是也不在意这一点,说道:“那么那么的舰队怎么出现这里?”
王阳明说道:“雍王殿下不是与你们已经有默契了?我们并没有到马六甲以北二百海里。”
朱厚煌在后面低头,用一片手帕系在脸上,挡住了口鼻。看上去分外怪异,引得托梅多看了几眼。
朱厚煌低头担心被发现,其他他错了,正如中国人看西方人种,都是脸盲。而且西方人看…中国人也是脸盲的很。托梅对朱厚煌的相貌也没有什么印象,再加上朱厚煌脸上挂了一块手帕。
托梅自然认不出来。
托梅的目光转过来,对王阳明说道:“我认为,雍国不能再往南方走。因为,在暹罗以南的国家,不欢迎雍国水师来访。”
王阳明呵斥道:“笑话,南洋各国都是大明属国,哪里有我们大明的水师不能到。”
“在我们来到南洋之前,也许这是事实,但是现在并不是事实。现在这里都是我们佛郎机人的势力范围,我们尊重大明在南洋的权威,但是也请大明尊重我们的权威。”
王阳明脸色一点点的黑了下来,在读书人心中,中国才是文明国家,其余的国家都是蛮夷。王阳明也是如此,他心中暗道:“怪不得,雍王殿下对佛郎机人念念不忘,对澎湖和议,视作奇耻大辱。佛郎机人果然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王阳明虽然也想大声训斥托梅,但是一想起东雍现在空乏的国库,一时间却不能脱口而出。但是要让王阳明向托梅服软,却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朱厚煌唯恐王阳明受不过激,说道:“我们本就不准备南洋了,反正再往南采购物资,都是会在马六甲采购。只是我们想怎么走,并没有超出当初的约定。现在就来过问,未免管得太宽了吧。”
“是吗?”托梅说道:“那么请问那么下一站去何处啊?”
朱厚煌刚刚说的话,有真有假,朱厚煌已经从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四个国家,或采购,或买兵器,或出兵等等条件。总计订购了将近二百万石粮食。而且早已派人回去准备运粮食了。
这样一来,东雍的粮食并不缺少多少了,只是朱厚煌本就不多的金库,恐怕也要见底了。即便朱厚煌再想采购什么,也没有钱财了。
所以,要回航,并不是欺骗佛郎机人。只是朱厚煌不想从原路返回而已。
第三百一十章横渡南洋()
第三百一十章横渡南洋
朱厚煌说道:“我们下一站是渤泥,怎么这渤泥也不许去吗?”
“渤泥?”托梅的眉头微微一皱,说道:“好吧,渤泥当然可以去了,不过为了双方的信任,我方将派一艘船跟着雍国舰队。”
渤泥就是现在的文莱一代,不过现在的渤泥正处于渤泥的黄金时代,势力强大,除加里曼丹岛大部地区外,菲律宾南部的一些岛屿亦属渤泥。
渤泥与满刺加国都属于回回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很深,所以对从西边来的佛郎机人,有很强的敌对心理。本来托梅没有想跟着雍国舰队。但是一听朱厚煌想去渤泥,心中顿时不安起来,所以提出这个要求。
朱厚煌一时间也忍不住了。怎么啊,当我们是囚犯吗?他的手在桌子下面死死的抓住,十指紧握,恨不得将指甲插进肉里面。
“小不忍,则乱大谋,现在的东雍支撑不起一场与佛郎机的战争。等数年之后,我东雍兵精粮足,舰队建成,我非要以千艘战舰,万门火炮,起大兵荡平马六甲,果阿,非要将葡萄牙要将赶回非洲之西。”朱厚煌也只能心中发狠。
朱厚煌面上说道:“你既然想同行,那就一起吧,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就请回吧。”
双方有寒暄了几句,托梅就离去了。
朱厚煌见托梅走了,一只手抓住身前的茶碗,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啪”的一声,茶碗四分五裂,碎成粉末。
朱厚煌说道:“佛郎机人,你们等着。”
船掉头回到船队之中,靠岸在暹罗的港口补给一番,就准备在明日横渡南洋,去渤泥。
托梅也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在自己的船上,船长皱起眉头说道:“这样改路去渤泥之中,我们的生意还要不要了。”
托梅当然知道,葡萄牙来到东方,都是为钱财而来,这些几艘船,虽然有火炮,但是并不是专门的战船,不过,而且商船,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赚钱,托梅临时改路去渤泥,这样完全破坏了他们的经商计划。
托梅说道:“大明是我们在东方最强大的敌人,也是我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遇见过的敌人。所以怎么慎重也不过分?这一次的损失,我可以保证,总督府会赔偿。”
“好吧。”船长耸肩说道。“只要有钱赚,天涯海角都可以。”
第二日一早,船只就离开了暹罗。向渤泥而去。
渤泥在南海之东,而暹罗在南洋之西,去渤泥,需要横渡整个南洋。
朱厚煌离开东雍,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不过这一次却需要横渡大海,在茫茫大海之上,对航海术要求更高。这一路上,必须用牵星术,一路上靠星辰与海中岛屿,暗礁的作为标记而行。所以船只不敢满帆,他们一路上用好几日的光阴,才算是看见了海岸线。
托梅就在雍国船队的后面。
托梅一路上的脸色慢慢的变黑了。
这样脱离海岸线的航行,在欧洲也算是极其高级的航海技术。
而大明航海技术上越高超,对托梅来说,越是代表了大明强大实力,也就让托梅越发对大明警惕。
他心中暗道:“我一定要说服里斯本,让他们加重对东方的投入。我一定会成为大明王国征服者。”
一路东行,方向没有错误。看到海岸线,渤泥也不远了。
果然,在看见海岸线之后半日,就来到的渤泥国。
渤泥的首府,就是古晋。
古晋是在一处海湾,雍国的舰队出现在古晋之外的时候,古晋方面早已发现了,都有船队,出来迎接。
等王阳明下船的时候,早已有达官贵人。在船下迎接了。
朱厚煌放眼看去,无数人簇拥着渤泥国王出来了。
渤泥国王坐在一张大大布单上,身边有无数甲士。这些甲士身上的盔甲金灿灿的,不过朱厚煌看的出来,这并不是金铸。而是铜铸。
他们的盔甲都是好像是大大小小的圆桶,用绳子绑起来,将身体包裹起来。作为的人穿着衣服,丝绸不少,但是更多的类似棉布的布匹。
渤泥王身边有不少汉人,这些汉人看起来在渤泥王身边都身居要津。比起占城,真腊,暹罗,对唐人宽容的多,最少在政治权力上并没有什么限制。
这个情况,朱厚煌心中既喜也觉得不舒服。
喜的是唐人渤泥有政治地位,也代表朱厚煌想在渤泥做什么事情,也是毕竟比较容易。
但是这也表面了这里的唐人不会为自己所用了。
好一阵子寒暄,朱厚煌不过是主角不过是奉陪而已,大多数人招呼都向王阳明的,朱厚煌身边安静了一些。让朱厚煌有精力注意周围的细节。
先生古晋城,古晋城并不大,与中原相比,不过是一座县城。与大员相比也不多,也大不了多少,不过用的手法是版筑法,可能是中原传来的。还有古晋城中的房子,大多是茅草屋顶,还有还有宽大的树叶,以及很多贝壳。看上去绿色的树叶,白色的贝壳,看上色彩搭配不错。
这里的人都是人端上酒菜。
只是这些酒菜都不是放在盘子里面。都是放在一片大片的树叶之上。这些树叶好像是荷叶,但是又好像是芭蕉叶。朱厚煌认不得。不过与屋顶上的叶子,差不了多少。
他们的菜肴,大多是鱼肉为主,虽然味道不好,但是食材倒是挺新鲜的。主食都是米饭,朱厚煌倒也吃了的习惯。
一顿接风宴下来,这才安排使节一行人去了驿站。
其实,古晋城之中,也没有驿站这个建筑。之前几个国家之中,安南倒是有驿站,但是占城,真腊,暹罗或许有或许没有,不过朱厚煌也无意了解他们住在什么地方,都当做驿站,但是在古晋,他却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了。却是华人世家张家,名字上挂着一个大匾,上面写得张府两个大字。
张家家主张庸,将整个使团迎入家中。
张庸带着王阳明,朱厚煌,徐爱一行人走在张府之中。
王阳明说道:“这样样式有几分江南的风韵。”
张庸说道:“王大人,法眼无双,我家祖上就是来自江南,虽然在渤泥时代为官,但心中依然思念家乡。就仿造江南园林,聊慰思乡之情,能得王大人金口一赞。也是张家的荣幸。”
王阳明说道:“张大人,过奖了。”
朱厚煌说道:“张大人,看你这园林在古晋城中,或许是一等一的去处了吧。”
“一等一的不敢说,但是这古晋偏僻地方,没有什么像样的园林,即便是大王的皇宫也不及我这园子,倒也不错。不过有一处去处,倒也胜过这里。”张庸缓缓的说道。
朱厚煌问道:“哦,哪里?”
张庸说道:“是宁山镇国之碑。”
朱厚煌说道:“宁山镇国之碑,听这个名头不像是南洋地方东西吧。”
张庸说道:“许大人,果然高见,这宁山镇国之碑,的确不是南洋所有。”
“是永乐年间,成祖皇帝赐给渤泥国的石碑,书法为张敬之所书,也算是一处名胜了。”王阳明从记忆之中,翻出了张敬之的名字。
张敬之是成祖之时的御史。书法也在水准之上。不过也就是这样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王阳明所说的话,不过是谦虚而已。
比起这个王阳明更关心,这为张大人为什么说出这般话来,是为了表达对大明的一片忠心,还是仅仅想拉关系。
第三百一十一章渤泥()
第三百一十一章渤泥
第二日,渤泥王并没有召见王阳明一行人。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昨天接风宴上闹得太欢,渤泥王宿醉未醒。
王阳明一行人只好到处逛逛。
张庸带着王阳明朱厚煌一行人去看宁山镇国之碑。
这个碑就在古晋城东南方向,出了古晋城就看见一座山峰出现在眼帘之中。望山跑死马,他们走了大半天,才来到了宁王镇国之碑。
朱厚煌先是大为失望,因为所谓宁王镇国之碑,并不是高大绝伦的雄碑,也上面笔法,并没有是大不了的,朱厚煌在大明日久,对笔法还有几分眼力的。而且碑文的文采也不过如此。“炎海之墟,浡泥所处。煦仁渐义,有顺无迕。撦撦贤王,惟化之慕。导以象胥,遹来奔赴。同其妇子、兄弟、陪臣,稽颡阙下,有言以陈。谓君犹天,遗以休乐,一视同仁,匪偏厚薄。顾兹鲜德,弗称所云。浪舶风樯,实劳恳勤。稽古远臣,顺来怒趌。以躬或难,矧曰家室。王心亶诚,金石其坚。西南蕃长,畴与王贤。矗矗高山,以镇王国。镵文于石,懋昭王德。王德克昭,王国攸宁。于万斯年,仰我大明。”
看上去四字一句,文采飞扬,但实际上空乏之极,没有一点内容可言,用最后八个字,就能概括为“于万斯年,仰我大明。”
张庸左右一摆,避开左右仆从。说道:“王大人,觉得这碑如何?”
王阳明眼睛一缩,心中暗道:“这一样,这个人的言语之间,有些不对劲。”说道:“不错,不错,是翰林的手笔。”
虽然一个翰林学士很难得,但是一篇翰林学士的文章,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并不罕见,甚至极多,所以对一篇碑文的评价,王阳明的评价还是有几分保留的。
张庸说道:“这碑文在渤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我家来到张庸也来渤泥一百多年,下官,南洋锦衣卫渤泥千户所千户张庸,见过大人。”
朱厚煌与王阳明,徐爱对视一眼。心中大惊。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在这个远离中原的偏远之地。渤泥国的大官,居然是大明的锦衣卫千户。
张庸说道:“本来按照规矩,我们这些锦衣卫暗桩,不遇见上峰是绝对不能暴漏身份。但下官家在渤泥已经经过六代人了,下官家世世代代都在等着北京的一个命令,但是始终没有。下官家中已经等了实在太久了太久了。”
张庸说着说着,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想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他的曾祖父,甚至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先祖。他们都是面向北方,看着北京方向,咽下最后一口气。说道:“下官实在等不下了,六代人啊,六代人啊。”
张庸忍不住呜呜的哭了起来。
朱厚煌心中也忍不住为他们感到难过。张庸他家里还在天涯海角苦苦坚持,但是关于他们的档案,早已被焚毁了吧。
这不是朱厚煌的凭空猜测。
自从洪武年间,时任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全身而退。一次次政治风波都是以锦衣卫为中心爆发的。
成祖年间纪纲不可一世,但也逃不过大清洗,这一次次的大清洗,将锦衣卫的暗桩的档案弄丢失了,也是很可能的。
而且大明向海外派遣锦衣卫暗桩,也只有在太祖成祖国力鼎盛之时才有的行为,太祖的时候,有布局天下的豪情,而成祖之时,有寻找建文帝的想法。在仁宣之际,大明全面收缩,早就没有往海外派遣锦衣卫的决心。
在成化之后,大明的特务机关,东西厂,代替了锦衣卫。不过东西厂从来没有想像锦衣卫这样有大面积布置暗桩的行为,他们的势力大多密布京师之中,而且人手大多是从锦衣卫之中挑选的。
东西厂并没有多大的造血功能。所以锦衣卫就成为他们的人才培养梯队。早已没有当初的威风,而南洋这一批人暗桩,早就成为了无用之人。他们的密档,不是沉在那个箱子最下面,要么就早已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是不是被虫蚀火烧了,也不知道。
张庸收了哭声,跪在地面上,说道:“并不是下官忍不住的。而是下官担心下一代恐怕就不能效忠大明了,而且大明与渤泥的交往日益稀疏。臣今日之想问一句话,锦衣卫镇抚司,还认我这个南洋锦衣卫千户吗?”
朱厚煌忽然站起身来说道:“张大人,你知道我是谁吗?”
张庸说道:“你不是雍王少府丞许松许大人。”
“不是,”朱厚煌说道:“孤乃大明雍王。锦衣卫镇抚司认不认你这个锦衣卫千户,我不知道。但是孤认你这个千户。孤出京之前,向皇兄承诺过,终我雍王一世,决力向南,将南洋收入大明版图,让南洋为我的大明的西域都护府,还请张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