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岁月1913-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主意好!”吴佩孚当即赞同,各国在中国的军事观察员早就有之,自满清时太平天国起义,西方各国就派遣了观察员在清军甚至太平军中,以了解交战双方的军力、战术等等。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各国也同样在中ri两**中派遣了军事观察员,并对海战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作为各国海军参考使用。如今,中国作为中立国向欧洲各国派遣军事观察员也是理所当然,这无论对国家还是军队的建设都是有极大的好处。
至此,吴佩孚才突然明白方子达前面为什么会如此问自己,有些兴奋的他搓着双手,不由得嘿嘿笑了起来。
“鄣明,这个地方部队的整编什么时候开始?”吴佩孚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怎么?心痒了?”他的心思方子达是一清二楚,顿时哈哈大笑:“放心把子玉,绝对不会耽误你去欧洲的。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让你担任军事观察团的团长或者副团长,不过,你能不能说说,想去那边?”
“去德国吧,德国的陆军是最强大的。当然,如果有条件我还是想去英法那边也瞧瞧,毕竟现在双方打成了平手,相互对应更能有所收获。”吴佩孚想了想笑着说道。
“你这胃口还真不小。”方子达一口答应道:“成!没问题,到时候我来帮你安排。”
关于向欧洲派遣军事观察员这事,方子达早就有所考虑。中国的国防军建设虽然如火如荼,可同西方列强相比还相差很远。借着欧战机会,好好学习一下,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和指挥水平,这是绝好机会。当然,这事还在准备之中,方子达提前和吴佩孚讲这些就是先给他吹吹风,让他做好准备,等他抵达上*海后就会向zhongyāng正式提议,并着手这方面工作。
上*海军械厂经历几次扩建,并在金陵制造局的原来规模上重建了一个分厂。从产量上来说,金陵军械厂并不比上*海军械厂来得低,可因为熟练工人的紧缺再加上部分设备的暂未到位,现在金陵军械厂只有原定产量的60%左右。
由于南*京是在第八师的驻防区,所以方子达安排第八师担任金陵军械厂的防务工作。第二天,他在黄恺元的陪同下特意去那边瞧了瞧,并亲自试了下金陵军械厂生产的武器。
“jing确度还算不错,好像就比上*海那边稍轻了些,怎么回事?”在shè击场下场打了几枪,方子达摆弄着手中的步枪向陪同自己的技术人员问道。
“是枪托的原因,金陵这边的用料稍有不同,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这个技术人员是上*海军械厂调任过来的,听方子达询问连忙指着颜sè有些不同的枪托答道。
仔细一瞧,方子达才发现手上的枪的确和当初第一批稍有不同,怪不得拿在手上感觉重量不一。
“对战斗有影响么?”方子达问。
“您放心,这种木料也是硬木,虽然稍轻些,但绝对不会影响战斗。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说,整个枪体更轻,士兵使用起来能提高些jing确度。”
点点头,方子达这才放心下来。军工是国家根本,他可不想因为一些小问题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顾此问得非常仔细。
在厂里转了一圈,除了榴弹等还需要上*海那边直接制造,金陵军械厂这边其它都可以直接生产了,新技术工人的培训还在进行之中,根据介绍大约两个月后就能达到正常生产状态。
总体来说,金陵军械厂这边还是让方子达很满意的,现在的军械厂已经是完全可以赢利了,工人的收入也直线上升,这是很不错的开端。只不过方子达担心的还是上*海造船厂几个大头,虽说那边也已经开始了企业改革,可具体什么情况,改制的怎么样,方子达还得去了上*海后才知道。
“鄣明!鄣明!”
就在方子达饶有兴趣地在军械厂内转悠的时候,突然间吴佩孚急急跑了过来。回头见他方子达心里觉得奇怪,因为他知道吴佩孚军中很忙,所以只叫了黄恺元陪同自己,怎么他又特意赶过来了?
转眼间,吴佩孚就到了跟前,用着焦急的目光向方子达使了个眼sè。方子达心中一沉,知道肯定出事了,不过在众人面前他还是装着轻松的样子,又和身边的技术人员交谈几句,这才告辞离去。
“怎么了子玉?”走出军械厂大门,方子达和吴佩孚并肩走在最前头,压低着声音问道。
“出大事了!”吴佩孚脸sè沉重道:“江西、福建、四川等地爆发民乱,近万暴民焚烧县署。”
“什么!”方子达倏然一惊,昨ri他还在和吴佩孚谈地方部队的整编事,怎么今天就爆出如此大事?
。。。
第一卷 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百二十一章 对抗()
原创急急赶回第八师师部,看过电文后方子达眉目紧皱,一时间也无法判断究竟出了什么事我要http:从现在各地传来的消息来看,这民乱的爆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方百姓不满zhèngfu所为,再加上江西、福建、四川等地这两年里经历多次战火,加上天灾不断,zhèngfu的赈灾不到位而激了民变。
这些,都是的表面现象,作为zhongyāng银行总裁和财政次长的方子达并不认为zhongyāng在这些方面袖手旁观而不顾地方死活,相反,自从他担任zhongyāng银行总裁后,仅仅从他手上签字拨款地方赈灾的数额就不在少数,尤其他是担任财政次长后,还特意查询了财政部下拨各类款项情况,一切手续都是严格按照规章来办理的,虽说zhongyāng的款项到地方多多少少会有些“漂没”可同样都是生灾害,为什么其它遭灾更严重的省份就没闹出这种事来呢?
另外,爆民乱的几省一向是革命党人的地盘,二次革命后革命党在国内元气大伤,从政治和绝对军事上来看已失去了和zhongyāng直接对抗的资本,但各地方部队军阀大多实力优存,在如今国防军整编的情况下,突然生了这种事,不能不让人觉得蹊跷。
“宝昌兄,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方子达向黄恺元问道,虽说黄恺元带兵远不如吴佩孚,可他对于政治方面还是非常敏感的,这个问题问黄恺元远比问吴佩孚更为恰当。
“哼!”黄恺元不屑一顾冷哼声:“鄣明兄。不知你听说过保路运动没有?”
“保路运动?是不是当年因为3年前满清时盛杏荪起头而闹得沸沸扬扬那事?”方子达略想了下反问道。
“正是!”黄恺元点点头。手指着电报冷笑道:“此事瞧起来简直就是当年那事的翻版,当年为了保路,湖南、四川等地简直乱成一锅粥,最终还把罪名全扣在了盛杏荪等人头上,盛杏荪等被斥之为‘卖国贼’。可真要论起来,还不是利益上的那些勾当?鄣明或许不知,当年我也是其中当事人之一,能不清楚里面的蹊跷?”
“哦,宝昌兄能否仔细说说,当年我在国外。{http:这事我只听闻却从来不知晓究竟。”方子达顿时饶有兴趣的问道。
点点头,黄恺元开始讲述着保路运动的来龙去脉。当年满清zhèngfu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建议和推动下,实施了铁路国有政策,并提出以国股来换取商股。如地方入股商人需要退股者,也可以由zhèngfu进行赎买股权归还的计划。等到铁路全部收归国有之后,清zhèngfu再将铁路经营权作为抵押,向各国财团进行借款,一来可以完成股权重新分配,使国家控制铁路经营,二来也可以用这笔借款来进行民股赎买计划,并缓解zhongyāng面临的巨大资金短缺问题。
说起来,这件事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方面手段,因为无论从设想还是股权置换上面来看。都符合商业运作规则。可对于地方入股商人来说,却有着不同看法,因为他们刚刚才铁路上获得收益,突然国家来这一手,他们认为这是zhèngfu想剥夺他们的铁路经营权,从而极大损害了他们的商业利益,当即就提出反对。
听到这里,方子达有些明白了,为什么黄恺会说是利益上的勾当。这种情况方子达非常清楚,说白了就是zhèngfu的价码开得不够高。而商人为了利益不愿意置换股权,情况就和后世的市政动迁差不多,双方价格谈不拢就闹出了事。
黄恺元继续往下说,因为商人们不愿意置换股本,更不原因轻易出售手中的股权。又担心直接和zhèngfu对抗自己力量过小,他们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派人到处散谣言,谣传清zhèngfu要没收铁路民股,不给任何赔偿,并打算出卖路权给列强。而此时正是革命党为了推翻满清前赴后继的时候,听闻这个消息,革命党也不管真假,利用民间对西方列强的反感添油加醋地把这事给越闹越大,又趁着四川总督赵尔丰正和保路同志会谈判时期,放出风声传言赵尔丰已秘密枪杀了谈判人员,并调动军队准备对反对铁路国有政策的民众大肆围捕。这一来,整个局势风云突变,被鼓动的老百姓、民团和新军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并在同盟会龙鸣剑、王天杰等人组织下,掀起武装暴动,擒杀了四川总督赵尔丰,并宣称“闹革命”。
极为讽刺的是,当总督赵尔丰被革命党砍掉了脑袋之后,那些谣传已经被赵尔丰杀害的咨议局正、副议长蒲殿俊、罗纶以及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等“烈士”居然毫无损地大摇大摆又出现了。当然,到这时候谁都装着没看见的样子,仿佛之前所说的那些谣言根本就不存在了。
“历史就是个小姑娘,怎么喜欢怎么打扮。”方子达突然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忍不住心中感叹。
“依宝昌兄的意思是,这个事十有八*九是有人背地里搞鬼?”
“这是肯定的!”黄恺元想都不想就答道:“这么多人一起闹事,而且这么多地方同时闹事,里面要没人搞鬼那才奇了怪了。这些个军头军阀是什么德xing我还会不清楚?眼下zhongyāng的国防军整编已经大致完成,接下来就是把目标对向了地方军队,这不等于要挖他们的根么?要是治下出几个刁民或许可能,可闹出这么大的事,难道他们手里拿的全是烧火棍?哼哼!故伎重演,把天下人全当傻瓜了。”
方子达沉默不语,心里暗暗盘算着黄恺元这些话的真实xing。要说,黄恺元的判断不正确的话,这些暴动怎么又会生的如此蹊跷?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如果说事情真像黄恺元判断的一样,地方那些人的胆子实在也太大了,他们难道就不怕zhongyāng果断出手?难道以为就凭着所谓的“民意”和手段,就能用这种方法抗拒zhongyāng不成?
出了这么大的事,方子达只能暂时留在了南*京,等待zhongyāng那边对此事的反应在决定后续计划。几省地方暴动的消息传到zhongyāng时,听说作为总理的宋教仁当时就气得摔了杯子。和黄恺元的判断一样,宋教仁作为当年革命党的一员哪里会瞧不出其中的猫腻?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简直把他当成白痴不成?不过,对于下面的民意,宋教仁还是得考虑的,毕竟他脑袋上还顶着kmt理事长的帽子,虽说心里恨得牙痒痒的,但还是先以zhèngfu名义下令安抚各地暴民,调拨物资救济,同时命令国防部下文给各地地方军队,要求他们配合地方zhèngfu把事态尽快平息下去。
但宋教仁的这些举动非但没有见效,相反地方因为没有得到zhongyāng对他们的“暗示”,或者说没有得到国防部关于取消地方军队整编的正式命令,那些军头、军阀们个个都装聋作哑,对外声称民意不可违,他们的军队只为保家为国而不能把枪口对准父老乡亲等等,个个把话说得大义凛然,站在道德高度上直接把矛头对向了zhongyāngzhèngfu,暗中又对事件推波助澜,大有你不松口老子就要越闹越大的架势。
同时,被这些军阀们收卖的一些文人也开始在各报纸上大肆宣扬此事,以此为由把责任全部推给zhongyāng,指责zhongyāng不顾民生,穷兵黩武,从而激起民变,其用心险恶可见一斑。
在南*京的方子达并没袖手旁观,一方面至电zhongyāng,要求袁世凯和宋教仁果断出手,不能再让这事听之任之,以免事态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另一方面,方子达召集他的人也在各大报纸上撰文和对方辩论,揭露那些人的真实嘴脸。一时间,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从zhongyāng来说,对于此事还是以协商为主,尽量不要动用军队。如今的民国政治开放,新闻监督权利很大,宋教仁当然清楚出兵的后果会是什么,到时候他被骂成ducái都有可能。所以,从一开始宋教仁就打算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可地方上简直就是铁了心,任凭他好话说了一箩筐,还让人从中周旋,可那边传来的答复简直让他气炸了肺。
一:取消国防军对地方军队整编计划;二:zhongyāng对地方进行财政扶持拨款,以每年800万大洋为基数,灾年时期必须再另拨款救灾;三:地方财政将自收自用,zhongyāng不得干涉地方财政;四:地方军政民政分离的任职官员需要得到地方认可才可上任;五:zhongyāng必须承认施政错误,并拨款1000万大洋以安抚民众。
林林种种,那边提出了近十条无理要求,这些要求宋教仁看得是两眼冒火,这不仅是早要挟,甚至是在搞duli。
“来人!”啪地一声拍在桌上,宋教仁大声喊道:“备车!去国防部!”(。。)
。。。
第一卷 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百二十二章 真打啊()
宋教仁是宪政的先行者,自始至终他执政的理念都是实施宪政,而他担任国务总理以来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对于几省发生的暴乱之事,起初宋教仁一直想用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一方面是他受到宪政的极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是顾忌民意和有些无耻文人的污蔑。可对方把他的善意退让给当成软弱可欺,得寸进尺甚至和zhèngfu谈起无理条件来,而且开出了如此高的价码,这一下顿时把平时温文尔雅的宋教仁给激怒了,当即就下定了决心。
没错,宋教仁是宪政的一面旗帜,但不要忘记他更是当年推翻满清的革命党人出身,刀山血海,尔你我诈,什么事没经历过?地方势力和军阀妄图用这种手段来逼迫他就范,简直就是可笑。做出决定后的宋教仁立即赶到国防部,召集国防部长段祺瑞,总参谋长王世珍,国防次长冯国璋等人,提出了加快国防军整编计划,并由zhongyāng出兵尽快平定各地暴乱事态的建议。同时,又以zhèngfu首脑的名义向国家元首,总统袁世凯正式发出总理公函,要以强硬手段解决问题。
“大总统,宋遁初这次算豁出去了,能把他逼到这份还真不容易啊!”总统府,国防部长段祺瑞似乎没有一点紧张的样子,相反神态轻松,一脸的笑容。
“呵呵,大总统您没见到宋遁初赶到国防部的那样子。简直就是气急败坏。”冯国璋在一旁插口笑道。
袁世凯身体近ri里时好时坏。腿盖着毛毯,身子半依在太师椅中,微闭着眼睛说了句:“遁初自喻宪政先锋,他哪里知道要管理一个国家如何是想象中这么简单的?宪政这东西好是好,可也要分对什么人,对于某些不可理喻的家伙你去和他谈什么宪政,讲什么道理,这可能么?今次宋遁初能做出这种决定,看来他还不算是个糊涂人。”
“大总统,您的意思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