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刀圣-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雪姑娘,你可知二郎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吗?难道他此去有办法能够转危为安?”
“不,他此去凶多吉少。”
“什么!那你为何还要如此帮他!”张旺大讶道。
“因为我了解他,今日只有他奋不顾身地去了,他才是我的那个徒儿,”
雪娘子话音一沉,似是心中豁然,紧接着才淡淡道:
“我不想阻止他,也阻止不了他,而如若他果真有事的话,那不过是让我也去为他奋不顾身一回罢了”
雪娘子的话张旺隐约听懂了,他本就是个极聪明的人,心念一转之下,几乎便已看到了未来将可能发生的事情。
第123章 殿前对答()
笃笃笃!笃笃笃!
清晨的朱雀大街上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秦王府离开后,朱灿一路纵马飞奔,不多时便已经来到皇城正南的朱雀门。不过朱灿没有在这里停留,因为城门外那为数众多的守将令他知道自己没有可能从这里进去。
猛地调转马头,朱灿又转而向北,向玄武门方向驶去,他知道自从玄武门之变后,那里的守将已经彻底被李世民所拉拢,自己最有可能实现的办法便是从那里进入皇宫了。
一路飞奔,朱灿心中虽然依旧很着急,但是他的思路却也逐渐清晰起来,之前他的确有过从刑部大牢中劫囚的想法,不过他知道这个想法的确太不理智了。想到最后,朱灿的双眉越皱越紧,他虽然不情愿,但却知道现在能救郑阿生等人的就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老郑叔,你们等我,一定要等我!千万不要出现什么意外,二郎已经亏欠你们太多了”
默默地,朱灿心里想道。
正当朱灿向玄武门方向纵马狂奔的时候,此时的太极殿中早已是群臣汇集,占满了整个大殿。
清晨五更一过,长安城内外的各方官员从朱雀门陆续进入皇城,继而又从太极宫南侧宫门进入内宫。除李世民等人外,那浩浩荡荡的文武百官行走在太极宫的青石路上,场面煞为壮观。
玄武门之变后,许多官员贵族都是第一次进入太极宫,刚才他们见到宫内的许多禁卫军已经换了人,甚至还忽然间加派了许多岗位。但没有人多嘴去问为什么,对于这几日宫中发生的事情,他们心里全都十分清楚。
五更两点时分,皇宫、皇城内外的鼓声依次响起,而此时的众人早已站在巍峨的太极殿内,许多官职较小的官员只好无奈站在殿外,偶尔向殿内好奇张望着什么。
两天前的清晨,当时大唐朝最为尊贵的三位皇子曾在这里断绝兄弟之情,到最后其中二者死去,就只剩最后一个获胜者。隐隐地,大殿内的地面上还残留着一丝血迹,似乎在无声地哭诉着什么。
大唐开国九年,吏制逐渐趋于完善,整个长安城内外的官员贵族人员混杂,上到皇亲国戚、功勋宰丞,中至三省首辅、六部要员、大理寺卿、御史台众,乃至于长安城内的京兆尹和城外下属州县的各方首脑,不知一共有多少人。
此时,站在百官最前方的自然是新任太子李世民,在他身旁是原秦王府中的一众文武,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原太子东宫和齐王府的许多人才,如魏征、王珪等等。
百官到齐之后,李渊也很快出现了,他默然坐在自己的龙椅之上,身后依然是裴寂、萧瑀等一众近臣。李渊的目光一直都空洞无神,经过两日的修养,他的气色似乎好了许多,但却好似变得更加抑郁。
从李渊刚开始出现,李世民那低垂的头颅便缓缓抬起,他见到李渊脸上没有神色,心中顿时便是一沉。
很快,在李渊的授意下,一旁的裴寂开始宣读其诏令。
不得不说,李渊在这份诏令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一开头便以太原起兵为契机开始回忆李世民的种种功绩,从力主起兵、入主长安,到南征北战、履历功勋,再到为人慈善、虚怀大度,总之便是足足花费了好长一段话才将李世民的功绩和德行给全部复述了一遍。
紧接着,诏令中语气一转,便又指责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世民本性桀骜,不思进取,乃至于包藏祸心等等,算是与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有一个鲜明的对比。
太子易位,天地变色,这一番表面功夫其实是必须做的。
一边听着裴寂宣读诏令,殿前的文武百官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他们此刻心中所想的无不是过会儿如何对李世民巴结奉承罢了。
不过,在场大多数人没有发现此时李渊的神情中浮现出一种轻蔑之色,似是心中并不以为然。
没有人比李世民更清楚此时的李渊在想什么,他明知李渊无奈之下写出这份诏令,心中必然是蕴藏了一肚子火气,而紧接着下来便是借机泄愤了。
怎么办?李世民心中焦急地想着。
迄今为止,他与长孙无忌等人还是想不出任何救援郑阿生等人的计策,眼看着李渊就要图穷匕见,在场的东宫众文武却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建成、元吉忤逆,而世民恭孝有加,且履历大功,故朕特发此诏,废除太子建成之位,迁世民于东宫显德殿,为新太子,并嘉奖其平定叛乱之功!”
终于,殿前的裴寂终于将那一份诏令念完,顺势向李世民笑了笑。
不过多久,李世民的诸多赏赐已经被送到东宫显德殿,而殿前的诸多文武则纷纷上前庆贺起来。
然而就在此时,只听李渊一声低喝,顿时让整个大殿再次寂静:
“且慢!朕还有话要说!”
李渊脸上的冷酷神色让众多文武官员感到大惑不解,而此时的李世民也似乎没有任何欣喜之意。
话音一顿,只听李渊站起身道:
“关于前日建成、元吉谋乱之事,现已平息,不过朕素知这二子虽然顽劣,却还远远不到谋逆犯上的境地,直到前日太极殿前,朕才得知原来这件事的幕后一直都有奸人作祟,实则建成、元吉乃是为奸人所惑才做出那般大逆不道之举!世民,你说可对吗?”
李渊的这一声喝问让所有人更加胆战心惊,关于前日之事几乎没人不知道是一场真正的争储大战,既然现在李世民获胜,那么李渊又为什么在这个关头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呢?
当下,李世民无可奈何,只得点头道:
“是,父皇,只可惜那奸人诡诈,事后儿臣曾想要全力追捕,但最终还是让其逃之夭夭了。”
“哦?这么说来,你是没有抓到蛊惑你大哥四弟的那个奸人了?”李渊步步紧逼道。
“儿臣惭愧,愧对父皇隆恩。”扑通一声,李世民在殿前跪了下来。
“好,很好,朕早知如此,”
李渊阴测测地冷笑起来:“世民,你既然抓不到那奸人,朕也不去怪你,不过幸好,这些奸人最终却落到了朕的手里!今日是你正式成为新任太子的日子,那朕就那这些人的性命来为你祭旗!来人,去将那些奸人给朕通通杀了!”
“父皇且慢!”李世民急忙叫道:
“不知父皇所捉之人究竟是何来历!儿臣担心若然一不小心,只怕会错杀无辜!”
事到如今,李世民竟是冒着悖逆李渊的风险来说出这番话,情急之下他苦思无计,只得用这一办法来拖延时间了。
“好!那朕就让你看看这些人究竟是何来历!”
一声低喝,李渊更加惊怒道:“来人!将那些奸人给朕带上殿来!”
眨眼之间,整个太极殿内被一种阴云笼罩的气氛所包裹,众文武原本以为今日乃是向李世民大献殷勤的好日子,却不料局面突然之间起了变化,也不知李渊李世民父子究竟在搞什么鬼。
一时间,群臣个个胆战心惊、心中战栗,而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则是无奈叹息起来。
仿佛早有预料一般,在百官朝会之前,李渊已经下令将郑阿生、范仁平二人从刑部大牢里提了出来,此时不过片刻钟,只见四名禁卫军一路从太极殿外走来,其中两两一对各自拖着一个狼狈不堪的人影。
啪嗒!
两人被随意扔到太极殿上,只是死死地趴在地面,犹如死了一般。
在群臣的一阵低呼声中,众人只见这二人身上衣衫褴褛、体态峥嵘,更有无数鲜血和伤疤,显然之前遭受过极其可怕的酷刑。
没有人能够看清这二人的面孔,也只有那两道轻微的呼吸声能够证明他们至今还活着。
李世民身后的程咬金首先急了,他匆忙上前几步,搬起二人的身子,果然便见到正是郑阿生和范仁平二人。
“老郑!老范!你们怎么样!”
程咬金大声叫喊了一句,然而此时的二人似乎无力说话,只是微微睁开眼看了一下,随即便又垂下了头。
此时,李世民的两眼眶不由得红了,他心知郑阿生等人对朱氏一家极其忠心,因而纵然他们受尽酷刑,也是绝不会将朱灿供出来的。不过事情就坏在这里,这几日内,李渊通过多方调查,早已将玄武门之变前后的许多事情搞清楚,除了不知道朱灿师徒的存在以外,其他许多细节根本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说到底,李渊很早就知道玄武门之变不过是李世民三兄弟间的一次博弈,说不上谁对谁错,然而李世民辣手无情地将两兄弟击杀,却不可避免地惹怒了李渊。更何况,关于那日夜里入宫行刺之事,李渊是一定要想方设法查清楚的。
“怎样?世民,这二人可是你前日所说的贼子?建成和元吉便是被他们所蛊惑,对不对!”
李渊动问道。
“不,父皇!”
一声低叫,李世民急忙道:“禀父皇,这二人并非儿臣所言的贼子,前日之事的罪魁祸首其实另有他人!”
“胡说!”李渊冷喝一声道:
“前日宫变,这二人乃是朕手下的禁卫军亲手在玄武门外抓获,事后朕也曾细细追查,证实这二人手下还有大批同伙,并且事先一直藏在玄武门外,那些贼子除了他们,还能有谁!”
“父皇明鉴!这二人的确无辜,他们果真不是那贼子!”
李世民痛声哭诉道:“不瞒父皇,这二人其实是儿臣手下部署,当日他们守在玄武门外不过是受儿臣之命前去埋伏,为了以防万一啊!”
“大胆!”
李世民本想借机救下郑阿生二人,可是没等他话音落下,李渊便勃然大怒起来:
“世民!如你所言,这些人是你手下,却又并非你秦王府中人,难道他们是你之前私自招募的兵员吗!”
第124章 朱灿的愧意()
一声暴喝,李渊终于是将矛头指向李世民,按照大唐律法,私自募兵乃是大罪,即便落在皇亲国戚身上也不例外。这些年来,秦王府中究竟有多少侍卫,许多人心中都很清楚,而李世民若想要冒然去救郑阿生等人便会被盖上一个‘私募兵员’的罪名!
“不,儿臣不敢!”
当即,李世民向李渊跪地叩头道。
“哼?不敢?那好,”李渊冷笑道:“世民,朕且问你,如若这些人不是那伙儿贼人,不是建成、元吉的府兵,更加不是你之前的秦王府将士,那他们怎会出现在前日的玄武门外!世民,当日是你亲口跟朕说宫变的罪魁祸首是一伙儿贼人,既然如此,你又因何对他们如此包庇!”
“这”李世民无言以对,只是低头叩首不止。
就在此时,一旁的长孙无忌心念一动,走上前道:
“回禀陛下,这二人其实是许多年前从军中退伍的兵员,前日宫变之前,太子殿下恰逢与他们偶遇,便相邀一同返回秦王府做客,不料那日恰好赶上建成、元吉谋逆,太子殿下急中生智,便请求他们一同助阵,所以才会令他们出现在玄武门外的战场上。陛下,您确实错怪了他们,这些人非但不是贼子,而且还是有功之臣啊!!!”
长孙无忌的这一番话极其冒险,他在面临绝境时反而大胆说出郑阿生等人的真实身份,为的就是给他们谋求最后一线生机,毕竟他的这一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但也并非没有可能。
果然,话音一落,程咬金等人也有些明白过来,尉迟恭当即上前道:
“不错,陛下,这二人其实是当年的军中旧将,当年曾和我们一同在太子殿下的营帐中征战,陛下若然不信,可以令兵部的人前去核查,大唐武德六年,那时殿下的营帐中曾经退伍多名将领,其中就有这二人!”
关于郑阿生等人的真实身份,李渊其实并不了解,因而也万万没料到会有这样的说法。
当即,殿前的兵部尚书被迫站了出来,他本来完全搞不清今日是何局势,因而一时间不敢随意发话,只是忽而转头看看李世民,忽而又抬头看看李渊。
按照最初的想法,李渊本打算杀了郑阿生二人了事,这样一来自己的火气也算消了,然而李世民等人越是一味阻拦,他心中的怒火便不由得更盛,当即便怒喝一声道:
“李尚书!你说!大唐六年的军中可曾有这二人!”
那李尚书心中一慌,偷眼瞄了郑阿生二人一眼,嘴里颤声道:
“禀禀陛下,时间久远,臣也有些不记得了,不过在臣的印象里,似乎并未见过这两位将军”
轰隆!
李尚书话音一落,李世民等人的脑海中轰然一声响,心想这下完了。
下一刻,李渊暴喝一声道:
“来人!还不快将这二人拖下去斩了!还有刑部大牢中的那些同伙,也一并给朕处斩!”
“父皇且慢!”李世民猛地抬头道:“请问父皇,这二人所犯何罪!”
“蛊惑皇子,谋乱宫廷,其罪可大!”
“父皇错矣,试想建成、元吉二人若无谋反之心,岂能单单听从几人之言便着手谋逆?由此可见,前日宫变之罪魁祸首终究还是建成、元吉。这二人虽有从旁协助之罪,却还罪不至死!父皇,臣为免宫变之事血流不息,曾将原东宫、齐王府中的一众臣子全部赦免,今日也请父皇宽宏大量,赦免这二人的罪过!”
孤注一掷!
事到如今,李世民这一番话已经是断绝后路,被逼无奈之下,只为救下郑阿生等人的性命。
当即,李渊的脸色都变了,他已经给了李世民机会,也一心想要在众臣面前保留李世民的颜面,可是他没想到李世民竟会为了这二人的性命如此与自己过不去!
“世民你,你!”李渊惊怒道:“你果真是要逼朕让你难堪吗!”
殿前的群臣们早已吓得傻了,他们虽然完全看不懂李渊父子之间的对话,却也隐约知道李世民是在孤注一掷地与李渊作对。
当即,许多人都认为李世民为这区区二人忤逆李渊是极为不值的事情,就算这二人乃是李世民的部署,此时也该放手牺牲他们,否则岂不是坏了今日的大好局面?除去大部分人外,还有一些人敏锐地察觉到李渊是想为前日宫变找一个‘替死鬼’,同时也在世人面前为李世民遮挡‘杀兄害弟’的罪名,而如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李世民就更加没理由与李渊作对了。
此时,殿前的许多大臣都在努力向李世民使眼色,劝他不必因小失大,然而李世民始终置之不理。
紧接着,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也全都走上一步,向李渊恳求道:
“陛下明鉴,眼下大变刚过,宫中不宜有血腥之灾,这二人原本罪不至死,还请陛下宽容赦免!”
扑通一声,长孙无忌等人也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