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铿锵三国-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太费太多周章,全熙便将孙吴两府的老少控制在手,如此他才敢安心的度过这个夜晚。
……
真正的考验来自第二天。
吴景军中虽然也有袁术安插的眼线,但是至少名义上,他还是这支大军的统军将领。吴景也知道历阳城的防御力量,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调动两千部曲,既不会让袁术对他有所顾虑,又足以令历阳城的防御没有抵抗力。
所以当吴景次日清晨便率领着两千人马抵达历阳北城门时,还睡眼惺忪的守城士卒,惊吓的几乎当场晕厥。
全熙和陆骏早就预料到了吴景会率军而来,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周全的准备。
“全熙,你占我城池,扣我家眷,实在欺人太甚,我定然要在袁公面前讨回个公道!”吴景还是第一次见全熙,而且是一个在城头,一个在城下。但是过去一年中,他听过太多关于这个人的消息了,所以虽然是首次见面,他对全熙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哈哈哈,吴将军何出此言!袁公任命我为丹杨太守,这历阳城如今在丹阳郡管辖之下。说起来,我也是这历阳城的最高长官,这城池怎么就成了吴将军的了?对吴将军的家眷,熙早在寿春时便有拜会,现如今在历阳城,更是毫发无损,怎能说是扣你家眷?倒是吴将军你,袁公命你率军而来,协助我等扼守大江,防止活死人北上,可是你到这历阳城也有些时日了,竟然还没有拜会过我这个丹阳郡的长官。这是你吴长史不把我这个太守放在眼里,还是你吴太守不把袁公的命令放在眼里。等回了寿春,我倒是真要好好向袁公详细解释一番。”
要说全熙对吴景的嚣张毫不在意,那是假的。全熙也算是对他忍到现在了,今天算是新账老账,跟他一起算算清楚了。
“哼!既然如此,看来是一场误会喽?全太守这便请开启城门,让我等入城后,好拜会一下全太守!”对于全熙的指责,吴景竟不辩解,而是以退为进。
“哈哈哈,吴长史说笑了,州军没有袁公旨意,不得随意进城,难道吴长史在袁公身边日久,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吗?”东汉末年,整个天下的兵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从地方正规军郡兵被废除后,各地州郡长官,自设私军,名为屯兵。全熙所说的州军,便是这屯兵。而袁术在自己的领地里,为了防止州军坐反,严令不许州军进入城池。
这也是吴景的忌惮之处,如果他率领大军攻击历阳,那便是等同于造袁术的反。且不说这一万人能不能攻下历阳,就算那一万军士,也不可能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哈哈哈,全太守误会了。州军不能入城池,某自然知道,不过,想必全太守还没收到袁公的这番旨意吧?”面对全熙的诘问,吴景却毫不在意,而是突然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得意的在空中扬了扬!
全熙本能的觉得吴景没有说谎,他手中的文书,肯定是袁术新下的指令。看来袁术不只是心中不放心自己,而是已经下了直接的命令。一旦吴景将袁术的指令当众宣读,那么全熙要么俯首听从,要么只能仓促举事了。
而全熙现在的力量,还不能脱离袁术的保护,所以,一定不能让吴景手中的那道指令公开出来。
第153章 第二个徒弟()
“吴长史,熙听说,你也是吴郡人士?说来长史与熙,也算是有同乡之谊!”全熙内力深厚,故意施为之下,声音响彻北城门上下。
所有人都知道,吴景手中的东西,可能对全熙极为不利。可是却没人听得明白,全熙为何在这关键之时,竟然还有心思跟吴景叙同乡之情。
“某正是吴郡枫桥人,原来全太守也是吴郡人,我吴郡之地,果然人杰地灵啊!”吴景哈哈一笑,对于全熙的打岔,并不在意。因为他根本不怕全熙耍什么花招,总之今天只要自己将袁术的军令当众公布,全熙必然进退两难。
“好一个人杰地灵,不知道吴长史有多久没有回吴郡看看了!”全熙突然面露悲戚,言辞忧伤的问道。
“某年少时,便随家族迁往钱塘,这吴郡之地,已有数十年未曾回去!”虽然明知道全熙说这番话肯定还有什么后手等着,但是吴景还是忍不住有些黯然神伤。
“吴长史可知,熙为何离开家乡吴郡,前往钱塘投奔族中叔父吗?”这城上城下对峙的两人,竟然有颇多相似之处。
“早就听闻,全太守乃尚书郎全右丞之从子,看来传言果然不假!”
“没错,我叔父尝对我说,富春孙伯符,少年英杰,素有大志,并让我以家族的名义前往投奔。只可惜,江东之地,本该是伯符兄大展宏图之地,却忽然遭遇活死人的严酷祸乱。伯符兄烈性男儿,誓与活死人同归于尽。但是熙虽然钦佩伯符兄的豪情壮志,却不认同他的做法。吴长史可知,如今秣陵,曲阿,吴郡一线,活死人呈扩散之势。使得江东各处,十室九空,哀鸿遍野。不仅像秣陵,吴郡这样的城池都尸横遍野,各地百姓,更是穷困潦倒,十剩不足一二。吴长史与熙,都是吴郡人,难道忍心看着自己的故土变成人迹灭绝的人间炼狱吗?长史又可知为何我选择历阳作为休整之地,便是因为这历阳,乃是通往江东的一处门户,只要守住此处,多加发展,必然能够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塞。我全熙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守住长江,不让活死人祸害江北及中原,更是希望以历阳为跳板,早日返回江东,将活死人斩草除根,还百姓一方朗朗乾坤!”
吴景素有儒将之称,熟读兵书,同样又精通经史子集。这样的人,想必心中定有胸怀天下苍生之仁心。全熙不想跟吴景为敌,更想将自己的理念传达给他,这比在武力上强行击败他,来的更加有效,也更加让人折服。
“江东活死人之祸,某也知之甚祥,全太守不必再多加累赘。某虽有心还故乡一片清朗安宁,只可惜力有不逮。且袁公对某推心置腹,江淮之地的百姓,某也不能不管。只有将这历阳打造成铜墙铁壁,才能将活死人阻挡在大江之南。所以……”吴景确实心怀故土,但是他的胸怀,毕竟还不够宽广,替袁术守住一郡之地,他绰绰有余,可是要他抛舍一切去挽救江东,实在是超过了他的志向和能力。
“所以,熙愿意去那江东之地,扫平活死人之乱!但是前提是,这历阳城一切,不能前功尽弃。熙与长史,都是袁公帐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熙只求吴长史暂时忘却恩怨,与我同心协力在历阳筹备渡江所需的足够资源和储备。到时候熙便去江东,将江东的百姓解救出那活死人的幽幽之口。”全熙选择妥协,而筹码则是吴郡百姓的太平。在这历阳城上下数万人马面前,想必吴景不敢断然拒绝。
“容某斟酌一番!”全熙大义凛然的一番发言,不仅历阳城头的魁字营士卒听的热血澎湃,就连城下吴景的军士,也都感慨万分。
吴景不是不相信全熙的诚意和能力,而是一旦他同意全熙的提议,后果很可能受到来自袁术方面的压力和猜疑。如此一来,不仅自己和家族的前途很可能毁于一旦,甚至从今以后将再无立足之地。
……
“父亲——”
“阿父!”
不知何时,吴景留在历阳城内的幼子稚女,齐齐登上城头,冲着吴景欢快的大声呼喊。特别是吴纯清脆的叫喊声,显得格外悦耳。
“奋儿,纯儿!”吴景见吴奋等子女,似乎并无任何不妥,心中也是大定,原本对全熙的怨气,也减少了几分。
“父亲,就答应全太守吧,奋儿也愿意追随全太守,渡江去扫平活死人。如此才不负男儿一生之志!”吴奋等人早就被魁字营请到北城门下,自然也听到了全熙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而他这个年岁的热血少年,最容易被点燃,此刻的吴奋,已经秒变成了全熙的粉丝。
“阿父,我也要随全太守去江东杀活死人!”吴纯也成了全熙的小迷妹。
“唉!也罢,不知全太守希望某如何去做!”吴景最终还是妥协了,袁术虽然可怕,但是比起自己亲人的热忱期盼,吴景还是燃起了一名武将心中的豪情。
“吴公深明大义,熙敬佩至极!来人呐,开城门,迎接吴长史入城!”古人说话,常常一言九鼎,特别是公开场合说的话。全熙自然也不矫情,当即开城门迎接吴景!
……
吴景留在历阳城的众子女,见吴景平安的返回城中,个个欣喜不已,一拥而上,扑到父亲的怀里。
“父亲,我们很好,对了,全太守他,哦不,师父他还答应收我为徒。”吴奋在自己家府门前,连怎么回事都没看明白,就被全熙制住,如果双方真的生死相搏,他早就死透了。这让从小就在军中摸爬滚打的吴奋,不仅没对全熙起怨恨之心,反而崇敬的五体投地。
而吴奋此人,虽然似乎并没有继承他父亲和姑母的缜密心思,但是全熙发现他在武艺一途,似乎天赋秉异。之前马二郎说他枪法不凡,并非没有见识,而是这吴奋天生神力,虽然握枪姿势都不标准,但是愣是将一杆枪舞的天花乱坠。如果不是搞突然袭击,全熙还真没把握短时间内胜过他手中的长枪。
和家人的团聚后,让吴景彻底放下了警惕之心。全熙见时机成熟,也不想再拐弯抹角。
“吴长史,请入城与熙坦诚而谈!”
第154章 斩尸营()
从吴景入城的那一刻起,他便没有了退路。他和全熙的一番对话,被数千人所闻,他入了城,便表明他接受了全熙的提议。虽然他们的初心是为了解救江东的百姓,可是至于传到袁术的耳朵里时,会变成什么样,就无人知晓了。
吴景不傻,甚至很聪慧,跟随袁术这么多年,他不会不知道袁术是什么样的人。
将吴景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是一步险棋,好在成功了。但是即便成功了,也还是藏着巨大的隐患。因为吴景对所率领的一万军士,并不具备完全的掌控能力。这一万人,用好了会成为巨大的助力,用不好则会成为一把伤了自己的利刃。
吴景除了自己身边的三百亲卫,还有便是今日率领抵达的两千人马,是一直跟随他的部众。这两千多人,应该会忠于吴景。此外,城北的大营中,还有孙贲和孙贲的一千本部军马,也可以委以信任。
剩余的七千人,则完全是袁术临时指派给吴景的,吴景名义上是他们的最高指挥官,但是这七千人却有自己直接的领军之将。
“子曜应该早就有过了解,我从寿春带来的一万人马中,有一部非常特殊的士卒。他们身穿重甲,却以重剑为武器。此部人马,名为斩尸营,乃是袁公为了对付活死人,专门从各处将领手下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如果不能掌握这支斩尸营,一旦你我有何异动,恐怕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吴景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最终他会跟全熙妥协的原因。
“斩尸营?想不到袁公座下,倒是有些能人,这斩尸营的练兵方式,我也是有些知晓的,确实是对付活死人的利器!”全熙对这斩尸营很感兴趣,但是对想出斩尸营形式的人更感兴趣。
“子曜好眼力!袁公帐下,要说武艺及领军能力,最出众的自然是纪灵大将军。可是要说到心思缜密,意志坚韧,且又常常会有惊人壮举的,则是袁涣袁曜卿。袁曜卿平日里为人并不耀眼,淡然清雅,但是自从活死人之乱传至寿春,众人皆不以为然,只有那袁曜卿在袁公面前多次进言,说活死人之祸必须尽早应对,否则怕引起燎原之势。袁公最后被他烦的实在无奈,加之子曜你在秣陵的遭遇,这才重视此事,随即让袁曜卿组建斩尸营。所以说,这斩尸营能够建成,倒也是有子曜你的功劳在内!”吴景是袁术的老臣子,对于寿春之事,自然最为了解。
袁涣虽然也姓袁,跟袁术却不是同宗。
虽然比不上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显赫,但是袁涣出身自陈郡袁氏,其父袁滂官至司徒,同样位列三公。袁涣和父亲袁滂一样,为官时克己奉公,清素寡欲,在士族世界里,很有声望。
“此刻统帅斩尸营的将领,便是那袁曜卿?”全熙对袁涣并无太多了解,但是对陈郡袁氏还是有所知晓的,如果能得到袁涣的支持,那可真是胜过十万大军啊。
“正是,袁曜卿虽然颇有名望,但是袁公似乎有些忌惮他的影响力,一直没有委以重任。此前袁曜卿只是寿春城的都水使者,直到组建斩尸营,才任命他为伏虏将军。”吴景点头确认道。
袁术有野心,却不懂得人尽其才,最终身败名裂也就不奇怪了。
“不知吴公可有办法将这伏虏将军请入城内?”袁涣这种有才能,有气节,又有志向和名望的人,是全熙求之不得的。
“这个不好说。不过在寿春时,这袁曜卿对子曜你倒是多有赞赏,想必如果子曜你以一郡之首的名义邀请他,他必然没有理由拒绝!”全熙是这个时代对付活死人的标杆,袁涣如此热衷于铲除活死人,对全熙有好感也是合情合理。
……
吴景自从重返历阳县,除了平日里会回城处理公务,每三日便会回到城北的驻地,巡视军务。
不过这一天,城北军营里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按理说,全熙是袁术假借天使的名义,上表的镇南将军,持节,并且领丹杨太守之职。至少在这历阳的地界上,他是军政两届的一把手。亲自来视察这协助他防御活死人的军营,且不说各级将领应该鞍前马后的来套近乎,至少也应该是整装列队迎接吧?
可是当全熙带领数十亲卫抵达军营时,整个辕门口除了一脸严肃的值守士卒,竟然没有半个人影来迎接。连一向平和的付小五,都紧握着拳头,似乎非常不满。
全熙反而不介意,一笑了之,径直想要穿过辕门。
“止步!何人胆敢擅闯军营?如若再敢前进一步,格杀勿论!”守门的小军头虽然见全熙气度不凡,身后更是跟着数十名杀气凛凛的护卫,但还是最终大着胆子高声阻止。
“锵!”全熙身后的付小五跟其余魁字营弟兄,纷纷将兵刃抽出,对于守门士卒的无礼怒气冲天。
“哎!不得无礼!”全熙抬手制止付小五他们鲁莽,至少这个守门的军士做得没错。“你且去通报略南中郎将吴景吴将军,便说是镇南将军,丹杨太守全熙全子曜有急事前来。”
“你,你,你是镇南将军?”守门的军头显然被吓着了,支支吾吾的不敢置信。
“废什么话,还不进去通报!”付小五没好气道。
军头听了,逃命似的往军营中奔去。
……
良久,吴景才在一众人的簇拥下到辕门口来迎接全熙。
“不知全将军亲至,末将罪过!”吴景口中称罪,但是却没有丝毫惶恐的神态。
“中郎将无须客气,是熙不请自来啊!”全熙哈哈一笑,显得毫不在意,但是眼神却悄悄的打量起吴景身后众人。
“全将军请入帐中叙话!”吴景尴尬一笑,将全熙请入大营。
等入了中军大帐,吴景也不敢托大,将正中的主位让与全熙,自己则坐在了左侧首位。
“本该是由末将等人先去拜见全将军的,只是大军初来乍到,很多事情需要安顿,没想到全将军屈驾而来,实在是令我等惶恐!”众人依次坐定,吴景再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