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落升-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词爻俏侍獠淮蟆3即蛩阕约合攘粼谔K城,如果燕赤行真从濮阳出兵,臣再去聊城会会他。”
“好,那就一切交由大将军调度。”冯伯谋听到白孟奇已经安排好了也就放下心来。
“高克恭,你这弑君叛逆的小人,不跟着你叔叔高义去建邺享受荣华富贵,反而跑去投靠一个江湖小帮派,你脑子是不好使了吗?哈哈哈。”万灿一听高克恭在城外叫战,就带着兵出来羞辱他。
高克恭听了果然脸色铁青,举起手中长枪,就和万灿战到了一起。
万灿这句话可揭了他两处伤疤,熊焕之死和在建邺城做俘虏都是他不愿意回忆的往事。
“教主,高将军不会真发怒了吧,这要是一枪刺死了万灿就麻烦了。”站在远处观战的杨逸捏了一把冷汗。
“不好说,看高将军已经占到上风,如果真杀了万灿,我们也只能将错就错,趁机夺了沧州城,提前面对白孟奇也没办法了。”石落升一脸严肃,万灿的这句话正好打在高克恭的软肋上,情绪失控也能理解。
高克恭一开始确实失去了理智,出手一招比一招狠,万灿完全被他压制住了。
就在高克恭要下杀手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务,于是假装用力过猛,身体随着长枪,向前猛的一倾。
万灿眼疾手快,抓住这个扭转局势的破绽,顺手就是一枪朝着高克恭的头顶刺去。
高克恭急忙低头闪避,长枪从头顶擦过,一枪把头盔挑了下来。高克恭故作大惊,拍马往回逃走。
万灿死里逃生,也不敢去追,让人把头盔挂在城楼上炫耀,并大呼:“高克恭人头在此。”
石落升和杨逸看到高克恭逃回本阵,也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高将军委屈你了。”石落升走到高克恭面前,深深的鞠一个躬。
高克恭跳下了马,单膝跪地:“这和将军无关,末将还要请将军责罚,刚才就差点没忍住,违抗军令了。”
石落升一把扶起高克恭,又拿出一顶崭新的头盔,替高克恭带上:“将军放心,我向你保证,攻下沧州后,我一定让你手刃万灿,出了这口恶气。”
高克恭大喜道:“谢将军成全。”
第二百零三章 蓬莱城的博弈()
接下来的三个月,高克恭又和万灿交手了不下十余次,每次都是高克恭惜败,甚至还有一次被万灿连刺两枪,差点命丧当场。
万灿也是越斗越得意,觉得高克恭如果不是出身豪门,以他的才能怎么可能做到楚国的征南将军这个位置。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他在给白孟奇写战报的时候,把高克恭说的一无是处,天罗教也是徒有虚名。
白孟奇刚开始收到战报的时候还会提醒他不要轻敌,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不在意了,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濮阳的燕赤行身上。毕竟高克恭以前几乎没打过胜仗,每次都是被邓元觉完虐。
“殿下,邓元觉领军十万,在城外二十里地扎营,他约你明天出城相见。”马上就要与邓元觉交手,曾东掩饰不住兴奋。
姜桓燕面无表情,淡淡的道:“听说邓元觉的武功也和他带兵打仗一样厉害,上次在凤首关隘,他就是凭借着个人高超的武艺才夺关成功,明天见面时,你多带几个帮内的高手跟在我后面。”
曾东点点头,他知道姜桓燕并不是怕死,而是精确的计算在战场上每一种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
“邓大将军久仰了,可惜你们的速度慢了点,柳州已经被我们拿下了。”姜桓燕生性冷淡,极少主动跟人打招呼,今天遇到邓元觉居然首先开口了。
邓元觉哈哈一笑:“没想到精通水战的三皇子,陆战也这么厉害,倒是出于我的意料了。你从攻打蓬莱城到现在夺取柳州,只用时两个月,这就是我也未必做得到,看来这天下第一名将的头衔应该属于你才对。”
此言一出,宋军阵营个个脸色大变,而齐军阵营却个个喜上眉梢。宋军的士卒最为自豪的事就是能在天下第一名将的麾下效力,现在邓元觉要把这个称号让给姜桓燕,他们哪能服气。
可姜桓燕却不为所动,冷冷的道:“这种没用的虚名谁喜欢就让谁拿去吧,我可一点兴趣也没有。”
邓元觉听罢心中更是佩服,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被田无忌坑的。田无忌当时把自己天下第一名将的称号让给他,表面上是风光无限,但其实是有苦自己知。
那时的邓元觉还年轻,心中挺得意。后来再次和楚国交手的时候,这种虚名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他太怕输了,刚刚得了天下第一名将的称号,如果在战场上打了败仗,那不就成笑话了吗?
也就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让他错过了很多次能迅速战胜对手的机会。直到最近十年,邓元觉才渐渐意识到这种虚名带给自己的其实是弊大于利。而眼前的这位齐国三皇子,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居然就能把名利看的如此清淡,又怎能不让人佩服。
“大将军现在率军来此,是打算从我手中夺走柳州吗?”姜桓燕见邓元觉没有说话,开门见山的问道。
邓元觉微微一愣神:“如果柳州是在别人手上,邓某还想要试一试,但在三皇子手上,我就不浪费时间了。今日能见到殿下,我也足慰平生,告辞了。”说完就带着大军撤回了军营。
“大将军,你真打算就这么撤回去吗?”回到军营,周云景语气中充满了对姜桓燕的不服气。
邓元觉诡异的一笑:“那你说如果我们不撤回去,接下来应该怎么攻城?”
周云景一愣,柳州的齐军可有十五万,比他们攻城的人还多,强攻肯定是不行的,那只会让自己输的更快。
周云景挠了挠头,没有答案。
邓元觉又看了一眼邓文杰和吴双,他们俩也双双低下了头,没有主意。
邓元觉笑了笑,没有说话,走到桌案前,奋笔疾书的写完一封书信,然后递给邓文杰道:“你找人把这封信给安阳的朱庭训送去。”
众人不解,周云景试探的问道:“给朱庭训送信?大将军您是想和他联手吗?”
邓元觉点了点头:“齐军十五万人都在柳州,我们直接去攻城,几乎没有赢的可能性,只能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把人调走。如果朱庭训这个时候去偷袭蓬莱,姜桓燕一定会分兵回去救援,到时说不定我们就有机会拿下柳州。”
周云景面露喜色:“我们十万大军驻扎在柳州城下,姜桓燕也不敢分兵太多回去救援,只要朱庭训争点气,能夺回蓬莱,切断齐军的补给线,那姜桓燕就算再厉害也只有坐以待毙了,大将军还是你棋高一筹。”
朱庭训自从决定自己退位后,就把朝堂大部分的官员都派去了晋兴辅佐朱祁堂,高岚是他最讨厌的臣子,去晋兴躲避战火的好事自然轮不到他。
这天朱庭训收到邓元觉的书信,思前想后,身边实在找不到人商量,只好又把高岚找了过来。
“高太尉,你怎么看邓元觉的提议?”朱庭训问道。
“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如果不去偷袭蓬莱,我们会怎样?”高岚把书信来回看了两遍,沉思了半响反问道:“除非陛下能从晋兴带一支大军杀回来,不然我们就只有困守在安阳,等到粮食耗尽的时候,就任齐军宰割了。”
朱庭训皱了皱眉头,高岚的话虽然不中听,但说的却是实情。
“这么说来,太尉的意思是赞同出兵收复蓬莱了?”
高岚点点头:“蓬莱只有守军不到两万人,再说它是一座海港城市,从陆路上夺取它并不难。另外蓬莱只丢失不过两个月,城内百姓应该还是向着我们的,民心可用。”
“可蓬莱港外还有齐军战船百艘,就算我们夺回来了,也很难守住。别忘了,我们的水军已经全军覆没了,连一艘战船也没有。”朱庭训还是有些担心。
“臣倒认为没有战船反而是我们的优势,成功夺回蓬莱后,我们就一把火烧了所有的军港和码头,这样齐军的战船就没办法靠岸。只是放小船的话,我们以陆军完全可以守得住。”高岚恶狠狠的道。
“好,那就依太尉所言,我给你两万大军,你可愿意去夺回蓬莱?”朱庭训下了决心,烧了码头虽然影响很大,但总比蓬莱落在齐军手上要好吧。
高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臣愿往。”反正留在安阳只能等死,出来了能夺回蓬莱当然最好,就算夺不回,也能逃去别的地方。
高家在燕国是仅次于朱家和宁家的存在,影响力也遍布全国。特别是这几年海洋贸易的发展,高家也有不少人来到蓬莱从事远海活动。
高岚率军到达蓬莱后,先是联系上了城内的高家子弟,让他们去煽动百姓做自己的内应。
两天后,燕军在百姓的帮助下,重新夺回了蓬莱。高岚占领全城后,为了防止齐国水军的反扑,第一时间就下令烧毁了所有码头和军港。
百姓刚开始还没觉得有什么,几天后就发现不对劲了,蓬莱城内绝大部分百姓都是靠海为生,烧毁码头虽然可以阻止齐军的战船靠岸,但也让城内富商的船队无法进港,甚至给渔民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时之间,百姓怨声载道,觉得蓬莱还不如在齐国人手上,那样至少他们还能吃个饱饭。
高岚无奈只得出面安抚百姓,承诺打退齐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修码头。
“殿下大事不妙,蓬莱失守了。”曾东惊慌的向姜桓燕汇报。
姜桓燕依旧云淡风轻:“慌什么,我们不还有百艘战船在蓬莱港外吗?下令给他们夺回蓬莱城。”
曾东一脸晦气的道:“夺不回了,码头和军港都被高岚一把火烧了,我们的战船根本就靠不了岸。”
“烧了码头?”姜桓燕微微有些惊讶:“这不是饮鸩止渴吗?这么做确实能暂时抵挡住我们,但让城内的百姓吃什么,他们大多数人可都是渔民。”
曾东只想到了自己的补给线被切断,倒没有想到这层:“这么说来,这对我们并不是一件坏事?”
姜桓燕站起身把整件事仔细想了一遍,道:“我们出兵安阳的时候,留在蓬莱的军粮只够那一万大军三月之用,现在被高岚两万人夺回去了,城中还有十几万百姓因为码头被烧毁而面临断粮的危险,你说高岚会怎么做?”
“向安阳求救,让朱庭训派人运粮过来。”曾东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说的没错,我给你三万人,你去安阳附近埋伏,遇到朱庭训的运粮队就把他给截了。”
“末将领命,截完粮之后,我就去夺回蓬莱。”曾东喜滋滋的就要离开。
“等等,不着急夺回蓬莱。”姜桓燕叫住了曾东:“这一次我要让朱庭训尽失人心。你截完粮之后,不要去攻城,找几个人去联络蓬莱城的大富商,没有码头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们,他们肯定都心怀怨恨。你去告诉他们,我们大齐是如何重视海外贸易的,只要他们肯答应归降我们,并把蓬莱的民怨传播到整个燕地,我们就答应帮助他们开拓海外的新商路。”
第二百零四章 夺回蓬莱()
“太妙了,这一对比,他们在燕国连生意都没得做,投降我们就能获得大片的海外市场,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会答应的。”曾东越听越是兴奋。
姜桓燕心中还有疑问:“你说宋军明明知道强攻柳州无望,邓元觉为什么还一直驻军在城外不肯离去?”
曾东细细一想,惊讶道:“殿下的意思是高岚出兵偷袭蓬莱是邓元觉背后策划的?”
姜桓燕点了点头:“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我想不出他还有什么理由一直不肯撤兵。”
“不如我们出城去给他一个教训,反正现在我们的兵力要比他们的多。”曾东有些愤怒。
姜桓燕摇了摇头:“正面强攻不是上策,就算最后打赢了,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小。他既然能让朱庭训偷袭我的后方,我难道就不会找人偷袭他的后方吗?”
曾东先是眼睛一亮,而后又疑惑道:“你是说随州的项楚吗?楚国可是被我们和邓元觉联手灭掉的,他会听我们的吗?”
“他一定会的,别忘了之前他就和田大将军一起打过夏口。项楚心里比谁都清楚,困守随州这样的一座孤城,最后的下场会是什么,如果他不抓住现在的机会,等邓元觉回去了,就真的没一点机会了。”姜桓燕笃定的道。
“那我现在就派人去随州给项楚送信,让邓元觉也尝尝后方被偷袭的滋味。”曾东恶狠狠的道。
当夜,三万大军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出了柳州城,直奔安阳而去。正如姜桓燕所判断的,高岚在夺回蓬莱后就面临着缺粮的风险。本来城中的储粮还够他的两万大军支撑一个月,但码头被烧毁后,城内百姓在有心人的煽动下,纷纷去太守府要求高岚开仓放粮。
高岚面对群情激愤的百姓,自知理亏又哪里敢不答应,把仓库中仅有的一点存粮又都放了出去。好在蓬莱城离安阳不远,当日向朱庭训求援,隔日粮草就能运送过来。
“太尉大人不好了,我们的粮草被齐军劫走了。”一名军士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
高岚大惊失色:“什么?怎么这么不小心,现在可怎么办?我们的存粮还够用多久?”
军士战战兢兢的道:“只够三日之用了。”
“赶紧再向太上皇求援,这次多些派人马,务必要把粮草运回来。”高岚是真着急了,没有粮食,别说是城内的百姓,就是自己带来的两万大军也会动摇的。
高岚派了一万人去安阳接应,朱庭训也派了一万人护送。本以为这一次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结果在半路又遇到了曾东的两万大军阻拦。
两军一交手,虽然结果不分胜负,但粮食终究还是没有运送过去。
在安阳的朱庭训心中焦急,又派出一万大军前去支持,想要硬生生的冲过齐军的防线。
谁知大军才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安阳城下就出现了一万齐军,吓得朱庭训以为这只是先头部队,赶紧把刚才派出去的人又召了回来。
原来曾东按照姜桓燕的指示,将三万大军一分为二,其中两万人由自己亲自带着用来阻击安阳的运粮队,剩下的一万人则由自己的副将带着,埋伏在安阳城附近。如果朱庭训再派援军,就直接攻城。
“太尉大人,城中的存粮已经用完了,将士们都在议论纷纷。”
“他们在议论什么?”高岚有些心慌。
“有人说要去百姓家里抢,有人说要偷偷回安阳,还有少部分人说干脆投降齐军算了,这样至少还有个饱饭吃。”说到这里,军士的已经不敢抬头。
高岚闻言大怒:“国难当头,他们不思报效国家,反而个个想着要去投降。你去把这些说过要投降的人都找出来,全部杀掉,我看以后还有谁敢提投降的事。”
军士战战兢兢的又道:“除了将士们之外,城内的百姓也在四下议论,说如果不投降齐军,齐军攻破城池之后,就要报上次的破城之仇,到时全城百姓都要被屠杀干净。”
“去给我查,把这些传播谣言的刁民都给我抓起来,当众斩首。”高岚开始咆哮了,这时他也顾不上百姓的死活。
两天的时间,蓬莱城就有一千多名百姓和几十名军士因传播谣言而被斩首示众。高岚杀鸡儆猴的做法虽然堵住了全城百姓的嘴,他们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军政,但百姓心中的怒火却不会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