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风飞扬-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隔六年,独孤后因自己病情日渐沉重,又产生了趁自己有生之年要将爱子杨广扶入东宫的念头,并从夫君杨坚对这件事的态度中猜料到了,要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首先必须说服高颖不再反对此事,于是,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对付高颖的办法,便命人请来杨坚,对他说道:“独孤公(高颖早年曾受到时独孤伽罗的父亲,时任北周大司马的独孤信的赏识,待他如家人一般,所以,杨坚夫妇都亲切地称呼高颖为独孤)发妻病故也有近半年了吧。陛下就没有想过要为他续弦,另娶一房妻室吗?”
杨坚因几天前独孤伽罗抱病向他提起过要废旧立新一事,还记得当时自己向她暗示过如要办成此事,须得先过高颖这一关,今日一听独孤伽罗派人特地将自己请来,张口就要为高疑续弦,不由得心中一动,反问独孤伽罗道:“皇后既如此说,可是已有了合适的人选,要说合给独孤?”
“陛下知道的,臣妾的四姐寡居多年,且与独孤公年貌相当,如果陛下也觉得他俩合适,臣妾想请陛下做个媒人,替他俩说合说合,怎样?”独孤伽罗近两日感觉精神渐好,竟下了床,亲手给杨坚沏了碗白草水,一边递给他,一边笑着问道。
(书中暗表,独孤伽罗的四姐名叫独孤伽彩,就是后来成为唐高祖的李渊的母亲,唐太守李世民的亲祖母。)
杨坚接过独孤伽罗递过来的茶水,笑着摇摇头,说道:“高颖的长子高表仁娶了见地伐的女儿为妻,如今你要朕把伽彩四姐说与高颖为妻,这岂不是乱了辈份?只怕他不会答应。”
“论年岁,四姐比他高颖还小着两岁,论相貌,四姐虽算不得倾国倾城,也是一美人儿,配他高矮子还不是绰绰有余,若论家世出身,他高颖三十年前不过是我家的一名跟班而已,能娶到四姐当他的续弦,应是抬举他了,呵呵,他还不乐意了?!”独孤伽罗说着说着,不由得动了几分肝火,脸色胀得通红起来。
杨坚生怕她动气伤了身子,病情有所反复,急忙陪着笑安抚她道:“好好好,朕答应你,待明日小朝会时跟独孤说说这件事也就是了。”
待到次日,杨坚召集高颖、杨素(已先于杨广回朝)、杨雄等几位宰臣于麟德殿会议过国政,独将高颖一人留了下来,先询问了几句他家里的情况,尔后方向他说道:“皇后昨日跟朕说起,独孤公乃国之柱石,佐朕执掌朝政多年,夙夜操劳,身边不可无人服侍,因此,欲将其四姐说与独孤公为妻,不知你意下如何呀?”
如果皇帝皇后欲将别的女子说给他做续弦,高颖或许会点头答应,可偏偏是独孤家的小姐令他着实见识了颜色,不敢心存半点非份之想(其实说起来,这还要怪独孤伽罗本人,一年前,高颖曾亲身领教了这位皇后娘娘的厉害,当时,正是他和杨素两人骑快马追出数十里,才将被独孤伽罗逼得离宫出走的杨坚苦劝了回来),于是,他想都没想,便躬身婉拒道:“拙荆丧期未满,臣实不忍续弦另娶,还望陛下、娘娘能够体谅。”
杨坚对这件事本就没抱多大希望,只是猜想要自己出面说合高颖迎娶独孤伽彩不过是独孤伽罗笼络高颖不要反对另立新储的一种手段,此时既听高颖如此推脱,也就哈哈一笑,没有太过在意。
哪知高颖也是一时犯了糊涂,当天回到家中,越想越觉得担心,唯恐皇后不肯就此罢手,倘若她过几天将自己召到正阳宫,当面再向自己提起此事,自己只怕就难以推脱了。
于是,为了堵住独孤伽罗的嘴,高颖竟然迅速将自己的一位爱妾扶了正,娶做了续弦夫人。
他既身为朝中首辅,家中像续弦的事自不会悄悄地进行,不过两天,消息便传到了独孤伽罗的耳中。
独孤伽罗听说高颖这么快便将爱妾扶了正,娶做了二房夫人,不由得勃然大怒,也不顾身体尚未康复,气冲冲地跑来找到杨坚,指告高颖犯了欺君之罪,要求杨坚罢免高颖一切官爵,依律治他的欺君之罪。
直到这时,杨坚才恍然省悟出,独孤伽罗从一开始就是给高颖下了一个套,其真正用意是欲笼络不成,就要扳倒高颖这块绊脚石,扶助次子杨广入主东宫。
不过,杨坚也对高颖先是在他面前声称发妻丧期未满,不宜迎娶新人为借口,拒绝了自己为他做媒的好意,没过几天,却又将爱妾扶正,娶做了二房夫人这样的做法极为不满,当下就顺坡下驴,半是当真半是出于给皇后一个面子,传下口谕,令有司衙署合议高颖欺君罪名能否成立。
皇帝既已下旨合义朝中首辅够不够得上犯下欺君之罪,这些所谓的有司衙署的官员们自能领悟上意,便引经据典地给高颖不当的续弦行为戴上了各种高帽,纷纷上章答复杨坚,众口一辞地声称高颖的确犯了欺君之罪。
杨坚待拿到这些官员的上章,遂在当天即颁下诏旨:罢黜高颖的尚书左仆射一职,保留齐国公封爵,令高颖居留帝都长安,随时听候有司勘问。实际上,也就相当于给高颖放了一个长假,不让他过问朝中政务罢了。
却不料这么一来,首先急坏了东宫里的太子杨勇。
第357章 医好娘娘的病()
杨勇虽然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太子,可他自己心里清楚得很,自从开皇四年,二弟杨广力压突厥大可汗摄图向隋朝称臣以后,他就不得不开始面对一个强大的竟争对手,特别是在那之后,杨广亲统三路大军,共五十多万兵马渡江伐灭南陈,实现了南北统一,随即又出镇广陵,抚绥江南,为朝廷立下了卓著功勋,俨然已成为父皇杨坚眼中无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了。
这么多年面对杨广强有力的挑战,杨勇之所以还能稳坐在东宫的宜春殿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朝中首辅高颖对他的坚定支持,每每杨坚对这位才能平庸的长子表示出失望,开始产生另立杨广为太子的念头时,都是高颖头一个站出来替杨勇说话,力劝杨坚打消了另立储君的主意。
而这回,被杨勇视做强援的开国元勋高颖竟然因为将爱妾扶正做了二房夫人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被父皇杨坚下旨罢免了官职,责令其在家闭门思过,随时听候勘问,又怎能不使杨勇产生类似于兔死狐悲的感觉呢?
于是,在高颖罢相的第二天,杨勇就将唐令则,萧子宝等几位亲近僚属、大臣请来东宫宜春殿,向他们当面求救应对之策。
在杨勇身边的亲信、智囊当中,以时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的唐令则居首,因此,杨勇向几位亲近大臣说明今日将他们召集来会议的意图之后,目光首先盯在了唐令则身上。
唐令则只好硬着头皮,跨步向前,冲杨勇拱手施了一礼,说道:“下官以为,殿下暂不必对齐国公罢相一事太过焦虑,也大可不必采取什么应对之策,只须安守本份、照常行事即可。”
“令则,火都撩着眉毛了,你却要本宫什么也不做,安守本份,照常行事,难道要本宫坐等父皇下诏废了本宫吗?”杨勇一反平日里对待僚属、亲近大臣温和的态度,拍着面前的几案,大声诘问唐令则道。
唐令则十分淡定地反问杨勇道:“那么,请问殿下,您打算怎么做呢?向圣上上章力保齐国公,还是去向圣上要一个确保将大位传给您的承诺?”
杨勇的脸色沉了下来,不悦地说道:“本宫与你说的是正经事,不是玩话,你怎可如此轻慢?”
唐令则见杨勇动了怒,再次向上拱手,正色说道:“殿下居于储位近二十载,协助圣上参掌朝政,向无大的过失,尔今却因为齐国公罢相一事惴惴不能自安,敢问殿下,您这不安来自何处?下官以为,殿下目下只须安守本份,依旧勤勉协助圣上参掌朝政,即便齐国公不在朝中,以殿下位居东宫二十载积攒下的人望,日后果有不测之事发生,朝中众臣大多也会站在殿下这一边,支持您的。反而言之,倘若殿下一听到齐国公罢相的消息,犹如惊弓之鸟,贸然行事,倒极易叫人抓住把柄,令圣上对殿下感到失望。伏望殿下三思。”
“说了半天,还是要本宫什么也不做啊行了,本宫知道了,你们几位还有什么要对本宫说的吗?”杨勇此时就像百爪挠心,急迫地想要做些什么,来挽回因高颖罢相给自己造成的被动,不利局面,哪还听得进去唐令则的这番苦劝,烦燥地冲唐令则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改向其它几位亲近臣僚问道。
唐令则无论资历,还是为杨勇所做贡献,都远非其它几位可比,因此,他一开口建言杨勇只须照常行事,尽管杨勇对他的话表示了不满,可萧子宝等人俱都面面相觑,没有勇气当着唐令则的面公开反驳他,帮杨勇献言献策了。
而待杨勇失望地遣散众人,准备亲自入宫去试探试探父皇杨坚对自己的态度有无明显改变之时,已随着唐令则等人退出宜春殿的萧子宝又独自一人折返了回来,拱手向杨勇说道:“臣有一策要向殿下献上,唯恐行事不密,走漏了消息,所以欲单独向殿下面陈。”
萧子宝虽是东宫僚属出身,但如今任的是吏部侍郎一职,系堂堂三品朝臣,按当时的规矩,只需在太子杨勇面前自称下官,不必称臣的,而今天他口口声声向杨勇称臣,并称有良策欲单独献上,杨勇一听,就停下了脚步,连忙问道:“子宝有何良策可以教我呀?但说便是。”
萧子宝回头向宜春殿外张望了张望,确认唐令则等人已经离开,殿内只有他和杨勇两人,才趋步走近杨勇,压低了声音答道:“臣有三策可以力保殿下稳居东宫,不失储君之位,请殿下安坐,且听臣一一道来。”
杨勇因听萧子宝一张口就向自己献上了三条计策,且语气颇为自信,不由得来了兴趣,重新坐了下来,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据臣所知,高仆射此次罢相的确是冲着殿下您来的,意欲先搬开高仆射这块绊脚石,尔后再向圣上建言,另立储君,因此,臣绝不赞同唐公方才所言,殿下还应早做打算才是。”
“唔,你所说与本宫料想的一丝不差。接着说,本宫该当如何早做打算?”杨勇急不可捺地催促萧子宝道。
“俗语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殿下何不多在那向圣上建言罢黜高仆射之人的身上多下下功夫,好叫她打消了另立晋王为储君的念头?”
“这里又没有旁人,你把话说明了,要本宫怎样做,才能使母后打消立阿么为太子的主意?”杨勇似乎对萧子宝欲言又止的态度颇为不满,索性首先把话挑明了,径直道出了挑起这场风波的就是自己的母后独孤伽罗。
萧子宝本还有些心存怯意,不敢明说对手就是皇后独孤伽罗,此时听杨勇把已然说明了,遂也打消了顾虑,继续说道:“据臣从宫中得到的消息,娘娘自去岁从仁寿宫回到长安后,凤体就一直欠安,近来病情更是日渐沉重。人在病中,往往会思虑过甚,所以才会动了劝圣上另立储君的念头。所以,臣欲向殿下献上的第一条应对之策便是设法寻找到一位良医,医好娘娘的病。娘娘病情好转了,或许也就不会再胡思乱想着要劝圣上另立储君的事了。”
第358章 萧子宝三策保储位()
杨勇听了萧子宝为他献上的第一条应对之策,眼前登时一亮,不由得暗自想道:萧子宝这一条计策果然高明,自己果然能寻找到一位良医,治好母后的病,不但能如他所说,使母后打消劝说父皇另立二弟杨广为太子的念头,更为重要的是,自此以后,母后就欠下了自己一份人情,出于感念自己寻医为她治病的这份孝心,大约再不好意思提起另立储君这件事了吧?
这么想着,杨勇嘴角浮现出了一丝笑容,冲萧子宝竖起了大拇指,发自真心地夸赞他道:“子宝为本宫献上这第一策甚妙,本宫当即刻依计行事。但不知另外两条应对之策所指又是什么,还望子宝教我。”
萧子宝受到了杨勇的夸赞,更凭添了一份勇气,冲杨勇谄媚地笑着拱了拱手,接着说道:“臣近日曾与刚刚从岭南回朝的裴矩大夫聚饮,席间听裴大夫说到,去岁交州俚帅李佛子率部作乱,实因南陈‘雁巢’残部挑唆而起,又闻自娘娘病重以来,宣华夫人陈氏颇得圣宠,自不免遭娘娘嫉恨。如果殿下向圣上建言,杀掉陈氏的兄长陈叔宝,则一来可断绝现仍流窜于江南、北境的‘雁巢’残部复辟南陈的指望,为朝廷除去一祸患;二来也可博得娘娘的欢心,这便是臣欲向殿下的第二条应对之策。”
“自古以来鲜有诛杀亡国之君的先例。你要本宫向父皇建言,诛杀已软禁在长安的陈叔宝,会不会使父皇以为本宫有失仁厚,反为不美呀?”与听罢萧子宝献上的第一条计策截然不同,听他说出第二条应对之策后,杨勇却微微摇了摇头,不无忧虑地问道。
“殿下莫忘了,陈叔宝不但是南陈最后一位君皇,还是‘雁巢’自组建以来的最高首领,虽然他长期不过问‘雁巢’事务,然据臣所知,‘雁巢’先后三任执掌实际事务的副首领关自在都和陈叔宝有着密切的关系:首任关自在高青莲本是陈叔宝身边的书僮,第二任关自在顾盼儿原是陈叔宝年轻时的恋人,第三任顾姿儿更是陈叔宝的情人,仅凭这一点,陈叔宝本人就须承当南陈灭国后在江南、岭南相继发生的多起由‘雁巢’残部发起叛乱的罪责,向圣上建言诛杀陈叔宝应当不致使圣上对殿下产生误会,而且甚合娘娘的心思,臣以为,殿下当为之。”
杨勇经萧子宝把“雁巢”三位关自在与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关系串起来一讲,心思也变得活络了起来,但他同时也想到宣华夫人陈氏(陈叔宝的亲妹妹)如今正是父皇杨坚身边最为得宠的妃子,轻易得罪不得,仍未下定决心要依萧子宝所言行事,建言父皇诛杀陈叔宝,遂不置可否地向萧子宝问道:“本宫知道了,再来说说你的第三条应对之策吧。”
“殿下可曾听说了,河北道治下十多座粮仓同时起火被焚一事?”
“父皇已将阿谅禀报此事的奏章批转给了本宫,并命本宫从速自关中、河东、中原等地调运粮食,运往河北,可是眼下正值青黄不接之时,且今年入春晚,天气回暖得迟,关中、河东、中原等地皆无余粮可调往河北储放,本宫正在为此事犯愁呢。”杨勇向萧子宝介绍道。
“自古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娘娘既能说动圣上起了另立储君之心,据臣猜料,与晋王受命征北以来,对战突厥屡屡获胜,迅速安定了北境局势密切相关。而北境十多座粮仓被焚事关朝廷长期安定北境,征讨辽东的大计,如果殿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筹得足够数目的粮食运往北境储放,其功劳就应不亚于晋王此次征北获胜立下的功劳。殿下一旦有了事功,再加上近二十年在朝中积累起的人望,这东宫怕是别人就进不来了吧?”萧子宝向杨勇说出了他的第三条应对之策。
“你说的不无道理可是,本宫要到哪里才能迅速筹到几百万斤的粮食调往北境储放,以备朝廷不时之需呢?”杨勇身为筹集粮食的当事人,自然知道这件事说说容易,可实际办起来,只怕真的要比杨广在前方率军作战难得多,因此听罢萧子宝向他献上的这第三条应对之策,脸上一丝笑模样都没有,紧锁双眉问道。
“江南如今已成天下富庶之地,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